?

舌尖上的“天宮”

2013-12-09 03:49陳重威
今日中學生(初三版) 2013年9期
關鍵詞:天宮航天員飛船

陳重威

粽子和月餅

2013年6月11日下午,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升空。第二天6月12日,正好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在“神十”軌道艙內,三位航天員吃上了豆沙粽。女航天員王亞平還對著攝像頭展示手中的粽子,男航天員張曉光則將這一情景攝入了鏡頭。

10年前的2003年,中國首位航天員乘坐“神五”飛船遨游太空,恰逢中秋節。在太空吃月餅時,“調皮”的楊利偉把小月餅一個個拋起來,讓它們飄浮著并排成一列,然后按順序逐個將它們吃掉。

這些在太空食人間煙火的情景,引起了人們對航天員在“天宮”中吃什么、怎么吃的興趣。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何解決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實驗室、未來的空間站甚至星際航行飛船上的吃飯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

進食的風險

1961年4月12日,蘇聯的“東方一號”飛船發射升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擔負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進食試驗。當時的航天專家擔心,在失重狀態下吞咽食物不僅很困難,而且食物還會卡在喉嚨處,進而危及性命。今天看來,這種擔心真有點杞人憂天。那些專家似乎沒有見過大學生們喜歡頭朝下倒立著喝啤酒。如果可以頭朝下喝啤酒,為什么不能頭朝下吞咽食物呢?

盡管如此,在太空進食的風險確實是存在的。你在地面上吃一塊餅干,經常會在桌面或衣服上留下一些餅干屑。這件小事如果發生在微重力的軌道艙里,風險可就大了:這些小小的餅干屑一旦飄浮著進入航天員的呼吸道、耳、鼻、眼等器官,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你在地面喝水時,不小心濺出了幾滴水珠,根本算不上一回事,但在微重力環境中,這些飄浮的水珠一旦進入四周的儀器、儀表,就會導致短路等嚴重故障。為此,神舟十號的軌道艙內專門設置了“捕捉器”,猶如童話中萬能的伏魔瓶,能夠及時把飄浮的碎屑、水珠抓回來。

此外,盡管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要想在太空正常飲食,你還得事先在地面反復演練。否則,你一張嘴,口中那塊“煮熟的鴨子”就真的飛了,或者你的嘴張得再大,送到口邊的肉就是吃不著。

從“吃牙膏”開始

早期的太空食品是糊狀食品,例如,蘋果醬、牛肉醬、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這些糊狀食品分別包裝在塑料袋中,袋的一端有一個進食管,航天員口含進食管,用手擠壓塑料袋,食物就通過進食管進人口中。除了糊狀食品,還有需要加水才能吃的“復水”食品,和“一口吃”食品。據航天員反映,這些糊狀食品口感不好,“復水”食品加水后不易軟化,“一口吃”食品在吃的過程中會噴出許多碎屑,不僅會弄臟周圍的儀器設備,還可能被吸入肺中,造成嚴重后果。而且,把食物裝在形狀如牙膏的包裝中,令人食欲大減,甚至“難以下咽”。

回首十年前,楊利偉的“神五”之行,就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在二十多小時的太空旅行中,他只吃過一點兒即食食品;飲食起居都在返回艙而不是軌道艙里進行的。彈指一揮間,2012年6月20日,“神九”上三位航天員享用的第一頓太空早餐,包括主食:什錦炒飯;副食:干燒杏鮑菇、雪菜肉絲、榨菜、叉燒醬;飲料:濃香奶茶。而“神十”上的航天員就更有口福了,他們的食譜包括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檸檬茶等等共88種。中國航天員愛喝茶,所以“神十”上配備了冰紅茶、綠茶等時尚的現代飲料。而他們的太空第一餐也正是從喝一種清淡的去油膩的復水茶開始的。如果他們在工作中感到疲勞,還能喝上抗疲勞的飲料。

吃上熱餐不再是奢望

對航天員來說,飲食上最大的享受是能吃上熱的飯菜。楊利偉曾說:“如果是在地面,紅燒肉更對我胃口,但那東西在太空不加熱不好吃,而冷的八寶飯吃起來會覺得反生?!闭鐚W會使用火并吃上熟食,是原始人類進化的一座里程碑;同樣,如果不能吃上熱的飯菜,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生活。

早在2005年10月,“神六”飛船就已經配備了食品加熱器,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卻幾乎不敢加熱食物,因為航天器的能源非常寶貴,往往被優先用于其他科研項目。2008年秋天,搭載“神七”飛船的景海鵬等三人,算是吃上了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熱餐,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只加熱過一餐,而且是一個人的量三個人分享?!吧窬拧焙汀吧袷钡娘w行時間都長達十幾天,讓航天員吃上熱的飯菜的重要性就愈發明晰了。好消息是,對“神十”的航天員而言,吃上熱的食物不再是奢望了。

“天宮”并非“天堂”

執行“神九”任務時,帶上太空的食物破天荒地推出了七大類、70余種食品。一年后,僅有十多種食品得以保留,與此同時,“神十”的食品種類已擴展到88種之多。除了飯和菜,科研人員還為航天員準備了草莓、蘋果、香蕉、水蜜桃等水果。為了便于保存,這些水果都在低溫下被去掉了水分,加工成了“凍干水果”。雖然水果變成了“干果”,但口感、色澤都還不錯。甚至還有獨特的“凍干冰淇淋”,這種冰淇淋呈白色固體狀,看上去就像一支粉筆,吃到嘴里融化后有一股奶油味兒。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的人力物力,為航天員們準備多達88種航天食物呢?研究發現,在失重環境中,由于體液上涌,鼻腔充血,唾液分泌也會發生變化,這直接導致味覺神經鈍化。同時,肌肉萎縮、骨質丟失、航天性貧血和腸道微生態紊亂。在進人航天器的頭幾天里,空間運動病發病率高達40%,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航天員的食欲下降或喪失。中國人的飲食講究“色、香、味”,但在失重狀態中的航天員是聞不到氣味的,他們對于食物沒有了在地面上的嗅覺反應,不容易有食欲。更何況“神十”也好,“天宮一號”也罷,在那兒工作的航天員并非置身“天堂”,恰恰相反,那里是一個充滿噪聲、振動、輻射、失去了大氣層保護的環境,只是你在電視畫面上體會不到而已。因此,為了保證航天員身體的正常需要,千方百計讓航天員像在地面上一樣保持食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中國的航天食品研制,要為未來的空間站建設而從長計議。2013年春天,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里,負責營養與醫學的科研人員,分兩批先后進入地面模擬飛行艙,做了為期13天和15天的兩次航天食品試驗。參加試驗的人員包括執行“神九”任務的三位航火員,他們的任務是要描述出這些食品在天上與地面上的口味差異。執行“神十”任務的三名航天員也提前逐個品嘗了航天食品,在他們在軌工作、生活的日子里,四天內不會吃到重樣的食品,而且男女食譜會有所差異。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最為忙碌的是科研人員,他們要對航天員的體重、尿液、血液等進行檢查,分析食譜的優劣,最終確定上天的食譜。

你不妨猜一猜,在航天城的一項調查問卷中,最受航天員們青睞的菜是什么?結果出乎意料,竟然是榨菜。而在大洋對岸,美國航天員最喜歡的十大航天食品,排在前三位的卻是巧克力豆、凍住冰淇淋和橙汁。真可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吃頓放心飯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吃頓放心飯”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共同心愿,航天員也不例外。航天的使命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但航天食品卻拒絕一切不確定性的因素。農藥殘留、抗生素、重金屬污染等是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轉基因食品、外資企業的產品一概不會進入航天食品原料的采購名錄。

百里挑一的“航天奶?!碧崆耙粋€月就被隔離飼養,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讓奶牛把體內潛在的毒素充分分解排泄。成為航天食品的魚,來自一片不會有燃油船只污染天然的水域,完全是自然生長;即使如此,捕撈出水后,也要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

猜你喜歡
天宮航天員飛船
我是小小航天員
寫給航天員叔叔的一封信
乘上勇氣的飛船
“天宮課堂”講了哪些“高能”知識點
喜龍號飛船
“天宮二號”里的大掃除
航天員失重是怎么回事
飛船失事
我坐飛船上太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