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新

2014-01-08 05:46裴長洪
當代經濟研究 2013年9期
關鍵詞:宏觀政策經濟運行宏觀經濟

裴長洪

摘要:2013年是“十二五”規劃期的承上啟下之年,準確把握2013年宏觀經濟形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年宏觀經濟總體上運行基本平穩,增長下行。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各種矛盾,而且相互交織,各行業增長質量參差不齊,未來發展仍需破解結構性矛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景氣的全球經濟影響中國經濟,經濟下行的外部環境充滿不確性。國際機構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結構性減速新階段。結構性減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當前,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短期運行問題相互交織,發展經濟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增長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通過深化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們完全有信心達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宏觀經濟;宏觀政策;經濟運行;經濟增長;結構性減速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674(2013)09-001-11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持續高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進入“十二五”規劃期,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前所未有的新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矛盾、新挑戰、新變化。2013年是“十二五”規劃期的承上啟下之年,更是對“十二五”規劃能否實現具有至關重要性的關鍵之年。因此,2013年宏觀經濟走勢,倍受國內外各界所關注。2013年時間已經過半,準確判斷2013年宏觀經濟形勢,把握特點、分析矛盾、理清原因,對癥下藥,對于推動2013年中國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總體特征:運行基本平穩、增長下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622億元,增長3.O%;第二產業增加值117037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2350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國夏糧總產量13189萬噸,比上年增加196萬噸,增長1.5%。夏收油菜籽產量1348萬噸,比上年增加45萬噸,增長3.4%。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16萬噸,同比下降0。2%,其中豬肉產量2614萬噸,增長1.0%。生豬存欄45250萬頭,同比下降0.6%;生豬出欄342ll萬頭,增長1.1%。

工業生產運行質量良好。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集體企業增長5.O%,股份制企業增長1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4%。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輕工業增長8.4%。

固定資產投資勢頭不減。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13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7342億元,增長17.5%;民間投資115584億元,增長23.4%。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8.7%,中部地區增長23.6%,西部地區增長22.7%。

工業投資乏力、基礎設施投資較快。第一產業投資3884億元,同比增長33.5%;第二產業投資78052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99382億元,增長23.5%。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76572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采礦業投資5454億元,增長8.8%;制造業投資63257億元,增長1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7861億元,增長14.5%。上半年,基礎設施(不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投資27262億元,同比增長25.3%。

房地產投資增長是拉動投資增長的因素。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682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O.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0.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O.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8.8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9590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2.9%。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3376億元,同比增長43.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1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下降5.2%;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6.0%。

商品消費需求基本平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76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l 1795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4.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98969億元,增長13。2%,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

凈出口明顯回落,但仍為順差。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9977億美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個百分點;出口10528億美元,增長10.4%,回落8.0個百分點;進口9449億美元,增長6.7%,回落1.9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順差1079.5億美元。

內需拉動、投資貢獻依然領先。上半年三大需求對GDP的貢獻是: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45.2%,拉動GDP上漲3.4個百分點。資本投資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3.9%,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0.9%,拉動GDP上漲0.1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來看,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仍然是靠內需拉動的。

消費物價平穩、生產價格下行。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5%。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擴大1.6個百分點;6月份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6%。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4%;6月份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0.5%。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呈下行趨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比較平穩。一季度GDP增長7.7%,上半年增長7.6%,仍在7.5%的預期目標之上。并且二季度增長是7.5%,回落幅度很小,連續五個季度經濟運行在7.4%~7.9%的區間,運行是比較平穩的。二是就業基本平穩。根據人社部的數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是700多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監測調查,農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數是444萬人。所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應該說今年新增就業崗位還是在增加的。三是對比去年同期,經濟質量和效益都有明顯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6.6億元,同比增長11.1%;國資委監管的113家中央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2.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利潤6315億元,同比增長18.2%,上繳稅金1萬億元,同比增長3.4%。四是最低工資仍然繼續上漲,用工需求較旺。由于勞動力市場需求仍較為旺盛,繼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成為普遍現象。截至7月2日,全國已有20個?。▍^、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6%。五是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比二產高出0.7個百分點。各地加大結構調整的步伐,現代服務業,包括物流、網絡購物等服務業發展較快。另外,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比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速度高出2.3個百分點,這說明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六是節能減排工作繼續推進。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4%。

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共同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2013年6月份為50.1%,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為4個月來最低水平。匯豐銀行公布的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3,也低于市場預期,并創下9個月來新低。匯豐PMI今年一季度平均高達51.5,但5月PMI終值為49.2,意外跌破50并下降至8個月以來的低位。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加大。

二、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

從總體上看,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各種矛盾,而且相互交織,各行業增長質量參差不齊,未來發展仍需破解結構性矛盾

1.第二產業中產能過剩仍然嚴重。一般而言,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5%為嚴重過剩。2012年,我國粗鋼、水泥、平板玻璃、汽車,電解鋁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都沒有達到75%;新興產業中風電設備、光伏電池、多晶硅等產能利用率也不高。即使制造業增速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相關行業的過剩產能仍然難以消化。此外,根據估算,我國工業落后產能占比達到15%~20%,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

產能過?,F象有增無減。2012年浮法玻璃生產連續三年持續降低;全國電解鋁產能利用率下降導致電解鋁企業虧損面達到93%。2003年以來電解鋁產能年增幅在25%左右,原鋁消費年復合增長為17.5%。根據在建產能測算,2015年全國電解鋁產能可能超過3300萬噸,新疆等西部地區還有大批擬建產能。預計到2013年新型干法水泥將達到31.33億噸。假設2013年需求量增長到24億噸,富余程度也將達到30.54%。

產能過剩向新興產業擴展。2013上半年,水泥、鋼鐵、平板玻璃、電解鋁等四大行業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形勢更為嚴峻。產能過剩行業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擴展到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許多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5%,處于嚴重過剩,有的處于絕對過剩狀態。2012年中國光伏發電僅占全國發電量的0.07%,但2011年光伏產品90%外銷,出口額358億美元。2012年9月、11月連續遭受歐盟、美國的雙反貿易救濟措施的懲罰。

2.財政收支存在風險因素。1~6月累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685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95億元,增長7.5%,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2311億元,同比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本級)36280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9261億元,同比增長7.9%,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主要是主要稅種收入下降。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5%,由前幾個月下降轉為小幅增長,但比預算目標(7%)低5.5個百分點,并低于地方收入增幅,主要原因是全額或大部分屬中央收入的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以及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等大幅下降或低增長;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主要是前幾個月房地產市場成交額大幅增加,相關地方稅收相應增加。

完成預算收入任務艱巨。下半年,受經濟緩慢回升、進一步擴大營改增試點加大減稅力度、后期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可能有較大回落等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幅也不會太高,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因去年第三季度基數較低,下半年增長可能好于上半年,但完成全年收入預算任務仍很艱巨。

財政支出剛性增長。1~6月累計,全國公共財政支出597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21億元,增長1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9571億元,同比增長8.1%;地方財政支出50143億元,同比增長11.3%。教育支出8746億元,同比增長10.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847億元,同比增長11.9%;醫療衛生支出3806億元,同比增長22.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606億元,同比增長15.4%;農林水事務支出5141億元,同比增長11.3%;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002億元,同比增長19.6%;節能環保支出1059億元,同比增長14.1%,下半年若形成“南旱北澇”格局,也將影響財政收支,加大財政支出力度。

3.潛在金融風險不時顯露。2013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0.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38萬億。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5.08萬億元,同比多增2217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9.09萬億元,多增1.71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加快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1.36萬億元,增長9.1%,比上月末回落2.2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加快2.6個百分點。

地方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加大。2009年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增長較快,總額超過10萬億元,這些負債中85%左右依靠土地收入支撐借貸和償還。然而,多輪房地產調控導致償款能力受到限制,部分貸款面臨違約風險。2013年6月10日,審計署公布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38475.8 1億元的抽查報告,此數據比2010年增長了12.94%。該數據發布后,穆迪便在6月13日表示,其以此數據推算,從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國地方政府的直接債務和擔保債務可能已經上升13%,至12.1萬億元。那么,巨額融資哪里去了?在審計署發布報告前一日,央行公布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9.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出3.12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驚人。但是,5月份新增信貸卻僅有6674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創出近3個月新低,信貸需求不足反映了實體經濟的疲弱。一邊是社會融資總量“螺旋式”高速增長,一邊是實體經濟疲弱不振,那么,資金到底在哪里“空轉”呢?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地方債務惡性循環。來自招商證券的報告認為,自2012年5月份以來,四個季度按揭貸款同比以15%勻速增長,明顯低于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速。該報告認為,巨額存量債務循環才是吸收大量新增資金供給的主要方向。簡而言之,即是通過大量新增資金供給替代原有債務并償還債務利息,以保證債務的可持續循環?!坝捎趦攤芰Σ蛔?,一些省會城市本級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5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薄熬揞~存量債務循環正牢牢吸住大量資金的黑洞?!?/p>

影子銀行繼續擴張。在我國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行理財產品和承兌匯票等表外業務、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服務和民間借貸。近年來影子銀行快速擴張,由于缺乏有效監管,信用違約風險不斷提高。國際熱錢流入。到2013年3月底,中國全口徑外匯占款余額是27.068萬億元,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仍然達到268億美元,但5月份回落至104億美元。5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669億元,較1~4月大幅回落。前4個月,新增外匯占款分別為6837億元、2954億元、2363億元、2944億元,合計達1.5萬億元。但5月份后外匯流入明顯減緩。

過度擴張誘發“錢荒”。6月前10日,全國銀行信貸增加近1萬億,在24家主要銀行中,有一半銀行前10天信貸投放比6月份的限額還多。6月17日央行向全國分支機構和商業銀行發函,要求加強流動性管理,該信息可能改變了各市場參與者對央行開閘放水的預期,導致金融機構開始狂逐資金。6月19日開始出現“錢荒”?!板X荒”發生的主要原因有:(1)對半年時點影響流動性因素估計不足;(2)大行未能發揮市場一級交易商應有作用;(3)一些銀行長期大規模同業批發業務,期限錯配相當高。

4.外貿虛高被遏制,但根源未除。1~2月份大陸對港出口增60.9%,3月份大陸對港出口增速74.2%,4月份大陸對香港出口仍保持57.2%的異常增速。5月份,出口增速下滑幅度明顯。根據統計局的數據,5月份我國出口增速僅為1%,如果不含對港貿易,出口下降O.17%。

內地與香港之間貿易存在著金融套利行為導致的出口虛增不容忽視,估算前5個月出口增長9%左右。5月中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報告,前4個月,對香港以外的其他出口市場的出口增速是8.5%。按此推算,剔除虛增部分,估計為340億美元,1~5月出口增長9%左右,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以及國內需求偏弱,外貿進口增長速度也較慢。

那么,原因何在?資本跨境套利的動力自2009年實行人民幣跨境交易結算后,人民幣開始大量流出境外,主要沉淀在香港,官方公布為6000~7000億元,實際可能更多。人民幣還不是可兌換貨幣,在境外用途有限,香港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容量也較小,因此人民幣回流大陸是獲利的最重要途徑,隨著人民幣在港沉淀愈多,壓力愈大,香港商界強烈要求放開人民幣資本項目,但在未放開前,利益驅動使人民幣通過不合法途徑回流。境內外的匯率與利率差異,是導致套利機會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國經常項目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局面又為資本借助貿易套利提供了操作空間。人民幣升值預期與資本跨境流動相互強化,使得套利機會在2012年年底愈加明顯,2013年第一季度達到高位。在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水平上,香港離岸市場與國內在岸市場兌換價出現持續的套利機會,即人民幣離岸價CNH持續高于在岸價CNY;香港和內地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也存在明顯的差距,香港貸款利率低于內地。這種套利機會在2013年第一季度愈加顯著,從而刺激了虛假貿易劇增(參見圖1)。經過有關部門的整治和打壓,5月份后企業套利貿易的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內地對香港的出口統計恢復正常。但是,根源是在港資金要求獲利的欲望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5.實體經濟缺乏金融支持、企業困難。2013年上半年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上升,但并沒有對實體經濟形成有力的拉動,這種背離表明金融改革與實體經濟的需求存在錯位,同時在經濟數據回升乏力的情況下,銀行業貸款利率卻整體上移,一季度超過50%的貸款利率有所上浮,這顯示出銀行業的相對強勢。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企業債務負擔更顯沉重。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企業債務約為65萬億元,占GDP之比達125%,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企業債務中70%來自銀行貸款,利息成本是企業主要的財務負擔。2012年我國銀行業利潤達到1.24萬億元,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為5.55萬億元。這種情況下國內利率水平明顯高于國際水平。

出口企業承受人民幣升值壓力大。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6.3,較上年年底升值了5.6%。根據商務部對1000多家企業問卷的調查,有73.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升值抑制了企業出口積極性,受調查企業出口平均利潤僅為3%,認為國際市場原因的企業占72.6%;50.7%的企業反映訂單減少;企業面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形勢,不敢接單。在今年春季的廣交會上,企業接的中、短單占比高達83.7%。有83.7%的企業反映人民幣升值導致企業出口利潤下降,38.1%的企業只敢接短單,不敢接長單,21.2%的企業不敢接單或者被迫放棄履約。

6.城鎮居民收入減速。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1491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7%,經營凈收入增長8.5%,財產性收入增長14.O%,轉移性收入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6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111萬人,同比增加444萬人,增長2.7%。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477元,同比增長12.6%。

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下行期企業的效益有所下滑,人們的工資性收入的增速在回落。二是,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增長速度回落的幅度也不小,主要也是因外部經濟環境趨緊,企業利潤有所下降造成的。

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回落主要是由于農產品價格增速放緩,以及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了下降所造成的。上半年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5%,比去年同期有明顯的回落,這造成農民從生產經營所得到的收入下滑了將近10個百分點。

城鄉收入結構出現下降型縮差現象。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結構在收入增長速度減緩情況下,由于城鎮收入增長慢于農村,因此出現了下降型的差距縮小現象。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倍數比是2.83,與去年同期相比縮小了0.08。

三、經濟增長下行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原因

1.不景氣的全球經濟影響中國經濟

2013年6月,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指出,盡管歐元區經濟仍然萎縮,但發達經濟體風險已經緩解,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約2.2%左右,2014年將增長3.0%。全球貿易增長約為4.1%,低于危機前的7。2%。

IMF也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2013年7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2013年和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和3.8%,較4月份報告中預測值均下降了0.2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經濟增速分別下調至1.7%和2.7%,歐元區預測是-0.6%和0.9%,日本2013年上調至2%,2014年下調至1.2%(參見表1)。

(1)2013年美國經濟預期下降。美國商務部2013年6月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1.8%。這一數字盡管高于前一季度的O.4%,但明顯低于5月底估測的2.4%。從2013年3月開始的美國財政年度啟動了自動減赤計劃,使美國預算赤字以每年2.5%的幅度下降。IMF2013年6月16日稱,由于美國財政緊縮,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從2012年的2.2%下降為2013年的1.9%;并稱如果美國不采取財政緊縮的措施,美國經濟增長可以提升1.75個百分點,并希望美國仍然實施每個月購買850億美元的債務計劃。

(2)歐元區仍然處于經濟萎縮中。歐盟統計局6月份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歐元區和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分別下降0.2%和0.1%,同比分別下降1.1%和0.7%。德國4月份制造業訂單指數環比下降2.3%。世界銀行預計,2013年歐元區經濟將為負的0.6%,原來的預測是負的0.1%。整個高收入國家的增長只達到1.2%,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增長為7.3%。2011年四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的6個季度,德國與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呈現持續下降態勢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德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40、1.80、O.50、0.40、0.00、-1.40;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分別為0.60、-O.10、-0.50、-0.60、-0.90、-1.0。

(3)日本經濟仍在艱難的復蘇中。鼓躁一時的“安倍經濟學”似乎使日本經濟有些起色。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認為,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將有所增長,預計2013年全年實際經濟增長率將超過2%。安倍政權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支持公共投資等一系列經濟支援預算案的通過,起到了日元貶值、股市上漲的效果。日元貶值改善了出口企業的業績,隨之帶動工資上漲、消費趨旺以及企業設備投資增加。日元貶值、股市上漲的將提高經濟增長率0.5個百分點;特別是2013年4月份開始把5%的消費稅率提高至8%,出現了消費稅上漲前的消費驅動。但這些政策措施均非安倍原創,別國經驗早已證明其效果并不持久。

(4)金磚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預期。金磚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預期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的報告中均有體現。如IMF在2013年4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預測的8%、4%、6.2%和2.5%分別下調至7.8%、3.7%、4.9%和1.5%,上述四國2014年的經濟增速同樣也有較大幅度的下調。必須特別指出的是,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三大金磚國家困難較多。

(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預期也是下降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7月10日報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今明兩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5%和5.4%,均比之前的預測下降了0.3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2013年世界經濟仍處危機后低速增長調整期。從發達經濟體來看,美、歐、日的經濟走勢分化明顯:美國受財政減赤影響,預期下降,加上伯南克釋放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空氣,恢復信心進一步降低;歐洲方面,將維持輕度衰退現狀,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并存,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仍將比較突出;日本方面,安倍政府的寬松貨幣政策短期有一定效果,經濟增長有所回升,但缺乏持久動力。從新興經濟體來看,創新能力較弱以及對外部市場依賴性較強,新興經濟體持續回升的動力難言強勁。

新工業革命初現端倪、但引領世界經濟增長云路尚遙。以制造數字化、智能互聯網技術及其產業化為方向的新工業革命正在興起,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出現新動向。當前,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出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工業革命初現端倪。信息網絡、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領域的群體創新突破及融合發展,將在新一輪全球經濟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未來制造業將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務性制造轉變,生產方式出現相應的革命性變化。但上述趨勢和動向還未成為現實的經濟復蘇的動力。

2.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結構性減速新階段

最近,國際機構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7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稱,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調為7.8%,比之前預測下降了0.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2013年6月12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把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為7.75%(參見表2)。

經濟發展不再提“快”字。對經濟發展的提法,由過去的“平穩較快”轉向“持續健康”發展,由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轉向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仍然是穩中求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在隨后召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調研座談會上,李克強同志強調,著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一是速度要實實在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要能增加就業;三是收入要和增長同步,讓群眾獲得好處;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沒有效益就不可持續;五是能源資源環境可支撐,在環境優化中實現發展。

以往是“結構性增速”階段。經濟學的實證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都經歷或將經歷“結構性增速”和“結構性減速”這兩個過程。我國經濟過去30多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8%,這是一個“結構性增速”的過程,其經濟機理是生產要素結構和產業結構都推動“增速”。從生產要素看,勞動力增長和勞動參與率的提高、資源要素資本化和資本形成能力的增強、工業技術的廣泛采用;從產業結構看,一次產業向效率更高的二次產業轉型,這些經濟活動都支撐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現在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F在這些因素都發生了變化,勞動參與率趨向下降、資本報酬遞減導致資本投入亦呈下降之勢、二次產業的技術創新面臨瓶頸;產業結構緩慢向三次產業轉型,但三次產業中的技術創新以及傳統行業的效率提高都面臨動力不足的挑戰,這些因素都導致我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位于7~8%左右較以往略低的水平上。所以,今后我國經濟工作再強調“快”,已沒有經濟規律的依據,因此,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要強調質量和效益。

從發展目標來看,要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據測算,我國現階段要保就業,使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經濟增速不能低于7.2%。因此,穩住7.5%的增速,實際上就是為了“保就業”。根據“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速目標為7%。要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后幾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至少要達到6.9%以上。所以,7%是中國經濟增速的“底線”。應當說,目前經濟增長都遠高于“下限”和“底線”。這就為我們調結構、促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條件。

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降。2012年經濟增長緩中企穩,經濟增長率自2002年以來首次“破8”。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經濟增長率下滑的原因是三大最終需求不足。2011年經濟增長率下調1.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消費不足。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1.1%,比上一年回落3.5個百分點,同期出口和投資都還較為穩定。而2012年經濟再下行1.4個百分點的原因,則與投資、消費、出口增長放慢都有關系(參見圖2、圖3和圖4)。

結構性減速的開始,出現了潛在經濟增長率趨向下降。什么是潛在經濟增長率?經濟學的解釋是,在沒有政策刺激或壓抑條件下,完全依靠生產要素投入的全要素生產率所產生的供給和需求的經濟增長狀況。例證是,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家采取了4萬億投資的刺激政策,使當年經濟增長率達到8。7%,2010年更高;但當刺激退出和效果弱化后,2011年和2012年就逐年下降。2012年下半年,國家采取了一定的刺激措施,才使經濟增長達到7.8%(參見圖5、圖6、圖7和圖8)。所以,中國這些年的實際增長率高于潛在的增長率。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兩條基本結論:第一,結構性減速是經濟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要正確認識到當前增長速度下降是客觀經濟規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沒有經濟規律的依據,因此我們不必十分在意經濟增長速度零點幾個百分點的上下波動,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要強調質量和效益。第二,刺激手段有效、但不持久。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嚴峻形勢下,國家采取了強有力和大力度的政策調控,這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是必要的,它有效刺激了內外需求,使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但在我國經濟增長結構性減速規律的支配下,一旦刺激措施弱化或退出,經濟增長率便向潛在增長率靠攏而趨于下降。

四、2013年經濟趨勢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基本經驗有兩條:一是依靠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來激活經濟的內在活力;二是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適時、適度地調節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變量關系,使之達到新的平衡。從目的和效果上觀察,前者著眼于長遠的體制與機制建設,調整的是結構關系,通過改革,達到結構優化的目的,但不少情況下,它難以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還需要國家采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措施。通過這些調控措施較快地改變經濟運行中的數量關系,特別是內外需求的數量關系,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但這些調控措施往往都只有短期效果,不能解決經濟內在活力問題。要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優先考慮的選項;而數量型的政策調控只能是第二位的或輔助性的。

當前,我國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短期經濟運行問題相互交織,發展經濟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例如,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大與保持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矛盾、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與發揮財政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的矛盾、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與發揮制造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矛盾、房地產價格上漲與穩定房地產投資的矛盾、穩定出口市場份額與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矛盾等現象,都說明簡單依靠政策調控來改變數量關系,特別是依靠刺激內外需求,都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會加大財政金融風險,惡化經濟結構,進一步弱化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因此,要多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視角來探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5月份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9項重點工作、7月初國務院原則批準了上海市關于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試驗方案、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等,這些舉措都反映了新一屆國家領導在經濟運行管理中更加重視從改革開放、激活經濟內在活力人手的新理念。

關于資金問題,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采取以往人們企盼的“開閘放水”的老辦法。所謂存量財政資金,是指政府作為財政收支主體,在其財政年度中因收入支出時間錯配而正常持有,收入超預算增長、收入延遲劃撥而消極持有,支出計劃不完善不可執行而被迫持有的財政資金。恰當額度的存量財政資金不僅難以避免,而且也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存量財政資金超出合理限度,就會產生資金閑置,形成浪費。長期以來,我國的預算管理制度、項目管理評估制度、財政資金撥款制度、考核問責制度等存在不少問題,從中央部門到地方,不少財政資金處于“沉睡”狀態,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正是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契機。

當代市場經濟國家中,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通常采取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政策措施。凱恩斯經濟學強調需求管理、供應經濟學強調供給管理,兩方面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缺陷和教訓,我們可以根據中國經濟建設的實際來借鑒它們的管理辦法,豐富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

以信息化和城鎮化發展,拉動消費和投資增長。從中央政府2013年下半年經濟工作部署的內容來看,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相結合的特征是明顯的。如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保持合理投資增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等措施,可以看作是需求端的管理思路。根據政策目標,“十二五”后三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將增長20%以上。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消費的重大機遇期。當前出臺相關政策促進信息消費,不僅能夠有效拉動需求,促進消費升級,更能夠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城鎮化問題上,國家將圍繞四大戰略重點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通過四大戰略措施,將拉動消費與投資的增長。

基建投資仍有增長潛力。根據“十二五”規劃部署,公路、鐵路、地鐵、水利等基建投資明年仍有一定增長潛力。但地方負債率較高,稅收增收困難而民生類支出壓力較大,局部地區風險約束明顯增加,基建投資擴張能力受到限制。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列入規劃。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應急救援、防災減災、邊海防基礎設施及邊疆建設等其他基礎設施項目,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城市軌道投資將繼續增長。2012年度,全國有35個城市在建設軌道交通線路,估算完成總投資約2600億元。2013年,已批準的項目將進入規模建設階段,城軌投資規模有望達到2800億元一2900億元。城軌建設投資保持高位對施工、車輛裝備企業形成直接利好。根據預測,城軌地鐵車輛內銷額(不含出口)將從2011年的約109億元/年,上升到2017年的近280億元/年。

鐵路投資保持增長。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共計安排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左右,快速鐵路網里程4萬公里以上,西部地區鐵路4.8萬公里。2011年,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4610億元,2012年為5160億元,也就是說,“十二五”時期的后三年要完成建設投資約1.3萬億元,鐵路投資規模將保持在每年近5000億元的數量上。(原)鐵道部公布2013年鐵路投資規模將在6500億元,投產新線5200公里以上??梢?,鐵路建設資金和債務負擔也是相當巨大的,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般情況下,鐵路建設資金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的來源:中央財政資金直接投資、鐵路自有資金、通過省部合作地方政府的投資、鐵路債券、民間資本投資以及鐵路貸款等。

新型城鎮化的投資機會相當可觀。住建部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屬于新型城鎮化概念中的細分板塊之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包括智能交通、安防、醫療信息化、智能建筑、教育信息化等;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十二五”期間,320多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元。業內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預計可能高達5000億元。隨著更多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機會。然而,城鎮化則面臨著自由遷徙與控制城市規模的雙重挑戰:一方面既要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同時,還必須要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保持鄉村風貌;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

供給管理的政策措施,是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亮點。如自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這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并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則將促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通過債券、股票等進行直接融資,不僅有利于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促進社會融資的多元化,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提出了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社會政策中,會議要求繼續完善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等。按照公平稅負原則,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將研究相關長效機制來拓展這一政策的效果。加強和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需要不斷創新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也需要有關部門在產權保護、財稅支持、行業準人等方面提供更寬松的體制機制和更健全的公共服務。這是當前改善供給管理中針對性極強的政策措施。此外,8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將在全國范圍推開,每年可為納稅人減稅1200億元以上,伴隨這一改革繼續推進,減稅額還要上升為年度數千億元。據測算,2012年,“營改增”使上海的經濟增長了0.6%左右,增加就業14萬人??梢灶A見,通過宏觀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們完全有信心達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預設目標。

猜你喜歡
宏觀政策經濟運行宏觀經濟
美國宏觀經濟格局和宏觀政策困境研究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2018年1—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變壓器經濟運行分析與應用
變壓器經濟運行分析與應用
關于金融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
減貧目的下的財政稅收宏觀政策改進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