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廣播節目的碎片化看廣播媒體的發展趨向

2014-01-20 18:39黃卉
中國廣播 2014年1期
關鍵詞:精品化碎片化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碎片化對廣播媒體的影響以及廣播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向。

【關鍵詞】碎片化 精品化 模板化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破繭而出》一書的作者之一大衛·溫伯格指出:“傳統新聞機構正在失勢。我們失去的市場份額越多,越是接近生命的終結,就越是要化整為零,把產品碎片化,不是一個個地,而是整體地碎片化,這樣才能夠填補虧空。這才是應對之道?!被ヂ摼W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媒體必須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趨向,結合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一、從宏觀看碎片化對廣播媒體的影響

碎片化一詞英文為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這個詞眼下已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描繪當前中國的社會傳播語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隨時隨地可以用零星時間上網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碎片時間的使用也因此成為一種時尚。如在公交或地鐵上用手機看新聞、發微博,利用等紅燈的幾十秒鐘和朋友互相微信通話,不一而足。在智能手機、3G和無線網絡、微博微信越來越火的今天,碎片化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或行為習慣,碎片化的傳播方式對廣播節目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從節目編排來看,眼下已有越來越多的電臺使用碎片化的節目形式,從最早的明星報時(天氣)和3~5分鐘新聞資訊模塊,到現在五花八門品種繁多的小插件節目分布在各個頻率的類型表盤中,大有“后類型化”的趨向。從純粹的類型廣播到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致的精品節目組合,表現出電臺由單一類型廣播向綜合廣播多元發展的螺旋式上升趨向。

從接收方式來看,廣播受眾的收聽方式也呈現出碎片化趨向。在經歷了傳統的固定收聽和汽車時代的移動收聽這兩次比較大的傳播方式變革后,廣播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重大變革——用手機收聽廣播節目。受眾可以借助網絡用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收聽到全國或世界的廣播節目。特別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的普及,“潘多拉”“蝦米”“蜻蜓”等手機廣播客戶端的廣泛使用,人們收聽廣播節目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屋內和車上,而是可以邊走邊聽。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的免費公共WIFI,將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移動的碎片化接收方式或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可以與汽車廣播分庭抗禮的主流收聽方式。

再從互動方式來看,廣播受眾的參與互動方式也呈現碎片化的狀態。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的熱線電話,把廣播從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廣播使用終端的第二次變革是汽車廣播,道路交通越堵,在汽車上收聽廣播就越火。如果說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廣播是廣播傳播方式的第三次變革,那么移動互聯網造就的“智能手機”就是廣播互動方式的第四次變革。移動互聯網或許就是廣播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又一個機遇。①

二、從微觀看碎片化對類型廣播節目編排的影響

碎片化是一種日趨興盛的廣播節目制播方式,節目單元的碎片化和節目編排的碎片化,都是廣播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受眾需求為核心所體現出的發展與變化。其基本特征就是順應聽眾需求,將內容精心制作成為更方便收聽與傳播的短小單元,在頻率定位不變的前提下,解構節目表盤、充實節目內容。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迷你化。無論是資訊類的插件節目(如滾動新聞),還是專題類的插件節目(如新歌推薦),或是文藝類的微播?。ㄎ⑿蛷V播?。?,都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為基本特征。3~5分鐘一個單元,可以多次嵌入、滾動播出。迷你化的本質是欄目內容的品質化,是對類型臺初期“注水”節目形態的一種有效提升。事實證明,通過精心制作的碎片化廣播節目,由于內容精、時間短,再加上其本身就是針對性極強的套播廣告產品,不僅可以輕松實現跨平臺播出,還可以固化節目資源,做到節目內容產品化。

二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對類型廣播而言,小插件節目的嵌入與融合,給聽眾帶來的最明顯的直觀變化就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在不影響類型特色的前提下,多了可以連續收聽的、有實在內容的“干貨”。如果說類型廣播的常態內容是主食,那么這些碎片化的小插件節目就是點心。既可以在全天其他時段重復播出,也可以在同一頻率的同一時段連續播出,契合了早年廣播綜合臺的精髓——將日常節目精品化,精品節目常態化,使得節目更具有針對性,更貼合移動收聽的市場需求。

三是個性化。從選題來看(資訊類的除外),小插件節目基本上都帶有明顯的主持人個性特征。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形式,大都是主創人員的個性釋放,具有明顯小眾傾向的專題內容。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原本屬于小眾的、制作精良的節目內容,由于打破了頻率類型的限制,定位更加精準,不僅順應了傳統廣播的網絡化發展趨向,更在制播方式上根據手機受眾的特點,將廣播內容重新整合與分發,探出了一條新路子。在張揚個性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小插件節目或許也是未來網絡推送節目和播放節目的一個發展方向。

四是互動化。把聽眾在微博、微信等參與互動時的內容截取出精華加以模板化,是近年各臺主持人都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從手段來說,它使聽眾參與節目變得可控可聽、精巧有致,較之電話點歌、短信互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自媒體導向的今天,這些形式上的互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年輕聽眾對于內容互動的需求。我們現在針對聽眾的網絡互動,已經使得主持人與聽眾之間有了一條比較順暢的溝通渠道,但如果沒有內容資源,沒有主持人等關鍵要素,我們的廣播最多也就是利用了新媒體平臺,而自身依舊無法成為真正的新媒體。因此碎片化廣播插件節目的互動特性,才是廣播媒體通向新媒體、通向手機廣播的一個重要路徑。

三、碎片化廣播節目的應用價值

碎片化廣播節目是廣播媒體同人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而進行的嘗試與探索,是基于網絡個性化內容的推送與互動。它的應用價值首先在于能夠有效解構常態類型節目,把節目形態升級成為“碎片化+精品化+模板化”的“新綜合臺”節目模式。這也是廣播頻率定位更加細分的必然結果。

碎片化廣播節目更彰顯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私家車廣播受眾對節目品質與時長的個性化需求。10年前,馬路上跑的最多的是公車和出租車,廣播移動收聽的主力是出租車及其乘客,幾乎是全天收聽陪伴;而如今私家車的數量占據了半壁江山,私家車主的出行特點為頻次多、時間短、時段相對集中,碎片化的廣播插件節目應運而生。這些相對獨立的小單元節目不僅在時長上比較貼合私家車主的需求,在內容上由于精致和多樣,也更能滿足私家車主的口味需求。

碎片化的廣播插件節目,能夠有效提升聽眾參與節目的便捷性與多樣性,受眾能夠真正把廣播變成自己的娛樂工具。它不僅契合了聽眾參與節目的心理需求,而且把節目的大眾傳播變成了人際傳播。由于使用智能移動終端收聽的受眾人群年齡相對年輕,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又勇于嘗試新方式,碎片化“小塊頭”的節目因為便于上傳,不經意間就通過網絡變成了點對點的人際傳播,打通了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融合之路。

總之,由于接收方式的碎片化、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節目內容的精品化和模板化,廣播頻率的制播方式正向新媒體傳播特點靠攏。在這個碎片化的媒體時代,我們只有順應發展,用碎片化的方式,重新整合廣播節目資源,使之形碎而神不碎,才能最終聚合廣播媒體新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南京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肖婧為)

注 釋

①黃卉 《移動智能終端:廣播的第三次機遇——以音樂頻率為例》,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精品化碎片化
關于主題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郭彤:中國書畫拍賣將更加精品化
辦精品化報紙 向新時代獻禮——人民日報新年改版探析
論智慧城市發展之“痛”
平行的個體與垂直的世界
微時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微劇將成為視頻消費的主餐
傾力打造“產品成套化、精品化,服務全方位化”新平臺路面機械專業品牌聯盟在京成立
“慈云”精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