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作家少年時

2014-01-20 01:18劉兆林
中國鐵路文藝 2014年1期
關鍵詞:探花舅爺吳敬梓

劉兆林

一出生便過繼給伯父為嗣子的吳敬梓,在嗣父和祖父太陽般炙熱和月亮般陰涼的目光里,也在全椒獨一無二既最為富有、也煞是貧窮的探花府里,畸形而蓬勃地成長著。他三十多歲時寫下的《移家賦》中,有這樣兩句:“梓少有六甲之誦,長余四海之心;推雞坊而為長,戲鵝欄而忿深?!睆倪@幾句賦詞中可以看出,吳敬梓少年時與伙伴游戲,就鶴立雞群,有爭當頭領的愿望。但由于他在全椒探花府的吳門長孫嗣子身份,本來就易遭各家之妒,加之他自己又聰明率性,在家受寵,不善謙讓,所以在家族兄弟中很少得到友愛。只有與他同樣有著嗣子身份,且嗣父家境較為窘困,又大他五歲的堂兄吳檠(成年后多次與吳敬梓一同科考,終在吳敬梓發誓拒考不宦一心寫稗史之后,矢志不渝考中進士),和他同命相憐,話能說到一處 。以至吳敬梓的整個成長期產生一個怪現象,即他的朋友都比他大,甚至多有隔輩兒忘年之交。

康熙四十七年,探花府因得到在直隸做官的吳氏先賢資助,大搞過一回庭院維修。探花府是一幢多重四合院,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后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后廳堂隔開,后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墻,靠墻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后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后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眾多的小院用高墻分隔,形成了好幾個小天井。吳敬梓家以長房長子居住的那套房子,占據了探花府最好的位置。前庭兩旁是廂房,明間為堂屋,左右間為臥室。堂屋沒有隔扇,向入口開敞。廂房開間較小,采光不十分明朗。書房和閨房,都在最里頭,這樣不受來往客人干擾,主人讀書疲倦可憑窗遠眺。那些向外敞開還沒有隱藏在欄桿雕花之中的小窗,可供閨房小姐選擇如意郎君時窺看回廊或廳堂來客。外墻還可防盜,暗室入口用磚墻面、木雕裝飾等掩蓋,并有夾層設計,外人難以發現。整個庭院地形并不特殊,住屋坐南朝北。這個朝向正應了探花府吳家的居住習慣,破解了許多禁忌。滁州明清時期,徽商舉仕鼎盛,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回鄉做屋,為圖吉利,大門自不朝南,皆朝北居。探花府的這次維修,打算要建成雙層屋檐。這重檐習俗的形成,有著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據傳,五代十國時,徽州是南唐后主李煜所轄之地。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親征到了滁州、歙州等地區,當宋太祖到了現今休寧縣海陽城外時候,大雨突降,太祖便站到一處瓦房檐下避雨,為免擾民,太祖下令不得進入室內??墒腔罩菝窬游蓍芎苄?,遠不及中原地帶的屋檐那么長,加上這天大風大雨,一行人都淋成了落湯雞。大雨過后,居民開門發現太祖被澆得如此狼狽,以為罪責難逃,跪地不起。太祖卻未責怪,問:“歙州屋檐為何如此窄?”村民答曰:“這是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如此?!碧姹愕溃骸半m說祖上舊制不能改,但你們可以在下面再修一個長屋檐,以利過往行人避雨?!贝迕褚宦?,連稱有理,于是立即照辦。自此以后,徽州漸漸所有民居都修成了上下兩層屋檐。時隔數代,江淮大地的民居都模仿徽州民居建造重檐。吳家的探花府建造于清順治帝時期,而吳家的祖先由江浙遷居至此,不喜歡這里的重檐大屋,造房時保留了許多的江浙風格。所以此番大修,吳家決定就手改成與當地相同風格的重檐。

如此不厭其煩地細說探花府建筑結構與風格,意在讓讀者明白,探花府這維修工程會怎樣的費心耗時。因而在探花府大修期間,家長吳旦和長子吳霖起的精力都被修務占去,對吳敬梓的管束就沒更多心思顧及了,就使童年的吳敬梓有了一次大空子可鉆,得便就跟工匠們廝混一氣兒,工匠們也喜歡逗他取樂,反使他偏得了一次吸取民間文學豐富營養的良機。

工匠:“吳少爺,給我們背段古書聽聽,看長大能不能考上探花!”

吳敬梓:“要考就考狀元,探花算老幾?!”

工匠:“你家老爺聽這話可樂壞了,我們不干活他也會發工錢的!”

吳敬梓:“誰不干活我爺就辭誰,我奶娘和洗衣娘都讓他辭啦!”

工匠:“那是因為你還不會背書,他覺你連探花也考不上。要覺你能考上狀元,你奶娘洗衣娘都不會辭了??毂嘲?!”

吳敬梓:“我不背,你們是想借機少干活!要不你們先給我講故事,講一個故事,換我背一篇長文!”

工匠:“那我們不是更少干活了嗎?就你這腦瓜還考狀元?”

吳敬梓:“那不一樣,故事比文章有趣,我背文章換你們講故事,我占便宜!”

一個工匠哈哈大笑之后,給他說了一段窮要飯花子站富人門口要飯唱的順口溜:“咣啦個咣,咣了個咣,哈喇巴一打金滿裝,你家吃餃子我喝湯;咣啦個咣,咣了個咣,哈喇巴一打銀滿裝,你家吃白菜我啃幫兒;咣啦個咣,咣了個咣,哈喇巴一打銅滿裝,你家吃香瓜我吃瓤;咣啦個咣,咣了個咣,日出東方照西墻,我的腦袋長在脖子上;我媽的哥哥我叫大舅,我爸的老婆我叫娘;不是我媽卻給我奶吃的我叫奶娘;我老婆的親娘我叫丈母娘……”

這種生動有趣的大實話逗得吳敬梓好個開心,便也欣然兌現承諾,認真背誦了一篇雄渾的長文《阿房宮賦》。此賦為父親吳霖起特意精心教他熟背的,意在讓兒子知道,他家的探花府在安徽全椒縣雖屬最豪華闊氣的宅邸,但與天下第一的阿房宮比天壤之別差遠了。以啟發兒子不能作井底之蛙,也讓兒子明白,更不能把個小小井底祖宅弄破敗了。因而小小年紀的吳敬梓不僅熟背此賦,也懂得嗣父與祖父的心思。所以他爭強好勝一絲不茍快速背誦道: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endprint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記憶力驚人的吳敬梓,對感興趣的詩文詞曲之類,簡直過目成誦,所以這篇文采飛揚氣勢恢弘的《阿房宮賦》,他背得與原文一字不差,甚至明顯的停滯都沒有一處,工匠們也聽得眼都不眨,那是被他的記憶功夫驚呆了。所以成年之后他能寫出篇幅很長、文采不凡的《移家賦》便理所當然了??晒そ硞兟犕晟倌陞蔷磋魉俦车拿x之后,幾乎沒什么反應,因都沒聽懂是啥意思。吳敬梓白紙樣潔凈的心靈中,不會不深深留下了一個烙?。鹤娓负透赣H叫他熟背的那些高雅詩文,在一堆工匠中間連半句喝彩聲都博不來??!于是悻悻地甘拜下風,站一邊看工匠們耍手藝、說笑話、插科打諢。

工匠們見吳敬梓誠樸可愛,有的就逗他:“少爺,跟我們學手藝活吧,會了手藝能娶好妻婆!”

吳敬梓不服:“書上說,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才能娶好妻婆!”

這兩句話工匠們是聽懂了,被這精怪的孩子說得直吐舌頭。

吳敬梓雖是這樣和工匠們犟嘴,心下還是對民間藝術格外多了好感。所以府上大規模維修使他不能安靜讀書這段時間,他便常約堂兄吳檠到鄉下尋民間之樂。

他們去的多是縣城周遭吳家自己的佃戶,有時當天不能返回,就在佃戶家小住一夜,哪家能不熱情招待?吃喝雖不如在家,但與孩童玩耍的樂趣卻叫他一生不忘。黑翅膀的大蝴蝶、紅腦袋的長尾巴蜻蜓、綠身子的胖青蛙、伸長舌頭慢喘的花狗、背上駝著吹笛牧童的黃牛,都深深裝進他的記憶中,以至后半生時又都順著他的筆墨進入他的小說《儒林外史》中。

這天吳敬梓和吳檠來到西王廟村。村里有個十多歲姓王的小牛倌,從小死了父親,靠母親做些針線活,讀不起書,不到十歲就受雇于隔壁秦家放水牛??墒敲吭轮荒艿脦族X銀子,必得再學會干點什么才能養家。距西王廟秦家兩三里遠就是七泖湖,鮮嫩的綠草長滿湖畔,湖里有鮮荷開放,岸邊有零星大柳樹,干壯葉茂,風吹枝擺,青草翻波,藍天悠悠,薄云悄悄,七泖湖倒映出云影天光。被牧童趕來的各家散牛,都閑集在湖畔垂柳邊乘陰涼。牧童們多喜歡下湖洗澡,姓王的小牛倌卻總是坐在遠點甚至挨曬的地方,聚精會神畫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上荷花。他每天都這樣邊放牛邊作畫,為的是學畫有成好賣錢供養母親。吳敬梓在湖邊發現了依牛畫荷的王姓牛倌時,見他身邊圍了一群牧童,有指手劃腳叫他畫牛別畫荷的,有評頭品足叫他這樣畫荷別那樣畫荷的。吳敬梓細看了一會年紀比他大好幾歲的牛倌畫家,忽然忍不住嚷了一句:“都別瞎指點,就讓他畫自己愛畫的!”

王姓牛倌聽到了知音,不由得瞧瞧這個比自己小的陌生少年問:“你是誰?我怎么不認識?”

吳敬梓說:“我是襄河鎮吳家的敏軒,西王廟和紅土山的金家都是我的表伯?!?/p>

牛倌問:“你準會畫畫吧?”

吳敬梓搖搖頭“書是讀了些,畫不會!”

牛倌說:“你雖不會畫,說的卻在理,請多說說!”

吳敬梓并沒再多說畫畫的理,他知道人家一定比他這不會畫畫的懂。他見牛倌畫家身上的衣服打了好幾塊補丁,于是摸摸自己衣兜,把僅帶的些許碎銀掏給牛倌。牛倌堅持不收,吳敬梓心懷善意諷刺說:“我雖是吳家少爺,可不是管家,又是閑玩碰上,不過對你生了點敬意,莫不是嫌錢太少?”

實在缺錢買紙墨的王姓牛倌只好心懷謝意收下說:“少年一錢銀,勝成人一萬金!待我日后學畫有成時贈墨荷謝還吧!”

吳檠也掏出身上僅帶的銀錢贈與牛倌。經數年苦練,吳敬梓兄弟倆所認識這王姓牛倌,已能把各樣荷花畫得出神入化,遠近聞名,以至后來吳敬梓隨父去了江蘇贛榆,甚至成年遷居南京的凄惶歲月里,還會時常想到他。后來兩人雖未得見,但吳敬梓卻以他為模特,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孺子形象,既放在《儒林外史》開篇那個王冕而不朽了。這也可看作是吳敬梓從王姓牛倌那里得到了最豐厚的謝還。

以后吳少爺的鄉間之行逐漸增多??滴跷迨荒?,吳敬梓已經十二歲,長他五歲同為人嗣子的堂兄吳檠,倆人性格迥異,卻同命相憐,常相依伴。幾十年后兩人都成了氣候,不過吳檠考中的是進士,官至刑部主事,吳敬梓卻拒考落魄,苦修成偉大的粒民作家。

這天吳敬梓又攛掇吳檠到襄河上游的紅土山,去五柳園的表親金舅爺家,那里有他們一同在襄河鎮學堂讀書的表哥金兩銘。金兩銘家的五柳園是他倆共同向往的樂園。

吳家這兩兄弟,只要懵過家長,去紅土山并不難。每當太陽快落山時,襄河鎮碼頭總要有幾只柴船逆流而上回紅土山去。不管順流逆流,襄河上的船夫,誰還能不讓聰明靈怪的吳家兩兄弟搭個腳。吳檠和吳敬梓從探花府前石階埠頭偷偷上了去往紅土山的一只柴船,告明船夫,他們要去五柳園金家。

金家的五柳園在一個古老的大村子里。金家是村里的大戶,襄河上過往的船盡人皆知。五柳園四周閉合,磚墻瓦舍錯落有致,墻根背陰處滿是青苔。屋頂瓦溝上長滿了光滑多汁的石蓮,還有搖搖擺擺的小石松。五柳園的廊柱油漆已失去原來的色澤,顯得灰暗。院墻東西兩邊,挺立著高大的椿樹,枝繁葉茂。五柳園的后坡,幾十株刺棗和老梨樹依在五柳園懷里,兩少年在林外隔門一同呼喊:“兩銘哥,快出來!”

金兩銘的魂早就被吳家倆兄弟勾著似的,一聲喚就出竅了,飛快跑出來。金家的舅爺甚至比兒子更喜歡吳家兩兄弟常來,所以每來必有豐盛餐食招待,而且一定是還不待飯桌收拾利索,舅爺已把棋桌擺上了,急不可耐先讓檠少爺陪著下兩盤,然后再換了高一籌的敏少爺上來棋逢對手。endprint

吳敬梓來舅爺家次數多了,受舅爺指點,棋藝在同輩中已是無人可比。金舅爺十分喜愛這個聰明的外甥,把他視為神童,并曾就弈棋話題教誨吳敬梓:“棋藝歷來是雅士必修之功,可修為、健智、增謀,也能固志。一局棋輸贏,既在智慧,又在毅力與斗志。也有用其博財的,但那是小境界。弈棋要謹慎,只能贏不能輸,即便輸了,也是為了最終的贏?!?/p>

吳敬梓問舅爺:“要是故意輸棋呢?”

舅爺金兆謙大笑:“天下誰人會故意輸棋呀!”

吳敬梓也大笑:“我才輸舅爺這一盤就是故意的,輸了好快點去葉老伯家看看!”

金舅爺笑得更加開心:“我如此看重你這外甥伢子,就是看你棋藝有天分。要說五柳園弈棋能占頭位的,就是你我和那葉郎中!”

少爺吳敬梓這次來紅土山,弈棋的興趣不在金舅爺這里,而正是紅土山另一頭住著的郎中葉草窗。也不光在棋上,還應算上葉郎中的閨女惠兒。

吳敬梓認識郎中葉草窗,就因為他來紅土山舅爺家玩耍時的一次誤撞。那次檠少爺和敏少爺一同來到紅土山,耍遍了五柳園,又跑到了西山坡。竹林之中,三五戶人家。兩個少爺正在四處撒眸好玩去處,一條大黑狗倏地橫在他們面前,極不友好地怒視他們。兩少爺知曉狗性,你不惹它它便不咬你,而且多半是躲你走開。但這只狗卻橫在了狹窄的通道上,一動不動,叫兩位少爺逾越不得。

檠少爺沖這只不可一世的黑狗跺了一腳,不料黑狗大叫起來,并向前逼了幾步,露出了猙獰牙齒。倆少爺嚇得同時后退,黑狗又向前逼近,再后退再逼近,直到把兩個襄河少爺逼靠到一扇緊閉的柴門前。沒有了退路的倆少爺,一同直面黑狗,一同跺腳,再一同弄拳,佯作搏斗狀。黑狗卻毫不畏懼,牙齒一直沖兩位少爺呲露著。這時身后柴門開了,出來個黃發丫頭,朝狗唆嗦兩聲,那狗就躲回院里了。黃發丫頭問倆少爺:“是來看病的嗎?”

吳敬梓慌亂說:“你這是誰家,嚇我半死!”

黃發丫頭嘲笑說:“嚇半死就是活著,讓我爹把你那半個死救活得啦!”

兩少爺被說話有趣的女孩引進葉郎中家柴門小院。院子被郁郁蔥蔥的綠樹環抱,房后是一片清清翠竹,屋前有半人高的木籬笆攀滿綠藤,五色繽紛的花朵掛滿綠藤爬繞的木屋。清凈的郎中小院籠罩在濃郁的草藥香味里。

葉郎中從屋中出來,將兩少爺讓進家里,拿出自制的保健蜜丸待客。吳敬梓過意不去,隨手從口袋里摸出幾片吃零嘴的酥笏牌點心,分送給葉郎中父女。

薄薄的酥笏牌是全椒的名點,狀如大臣上朝時用的象牙笏牌。相傳是明朝的兵部尚書樂韶鳳所創。用面粉,鵝油或鴨油、熟芝麻,和成面團,反復柔和折疊,搟成24層,形成 長約半尺,寬約二寸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爐文火悶透,再利用爐內余熱,熏烤過夜。酥笏牌香氣撲鼻,經常擺在富人廳堂中待客,吃時用手指在兩頭一按,即碎為八塊。

嘗了吳敬梓的酥笏牌,惠兒天真說:“聽說敏少爺會下棋,不知敢不敢和我爹比試?”

吳敬梓高興說:“我們就是來向葉先生請教的!”

對弈中葉郎中笑問吳敬梓:“檠少爺家我去過,敏少爺家還不曾去,聽令舅爺說,先曾祖賜書樓藏書很多,想必也有珍貴醫書?”

吳敬梓道:“都是經史子集之類,醫書沒見過!”

說話間,一來二去敏少爺的棋勢占了上峰,葉郎中已覺舉步維艱了。此時正好有人上門求醫,葉先生便起身到外屋迎客瞧病。吳敬梓二人乘機走向書柜,在許多本草金匱類醫藥書外,發現還有些雜書,《太平廣記》、《世說新語》、《搜神記》及《剪燈新語》之類,不禁大喜,盡情翻看一氣。待葉郎中瞧完病回來接著下棋,吳敬梓便心不在棋上,而極感興趣地說起那些雜書來了。

葉郎中說:“這些書是我閑來無事消愁解悶的,你家老爺斷不會許你讀的,會耽誤你們將來功名!”

不及吳敬梓作答,身后的惠兒推著父親的肩膀說:“郎中是管病人的,人家沒病沒災少爺的功名用得著郎中操心?”

葉郎中則反嘰女兒:“哪用得著一個黃毛丫頭操心?”

看父女倆如此無拘無束,吳敬梓心中不由一絲甜意升起,瞟了一眼惠兒,恰與惠兒目光相撞?;輧嚎鋸埖貙Ω赣H說:“看你操心的讓少爺眼有賊光了,小心輸棋!”

吳敬梓對坦率活潑且嘴巴不讓人的惠兒更有好感了,也諷刺說:“女兒家竟會窺見男兒眼里賊光?是不是眼睛害病了!”

惠兒繼續調皮說:“是我爹讓眼有賊光的人迷了眼啦!”說完又朝父親調皮一笑說:“不跟你們一般見識,走嘍!”

惠兒跑后,葉郎中不由得刮目瞅瞅面前這個少年。才十二歲嘛,棋勢開闊,全然成人棋風,而且也同自己女兒一樣靈牙利齒,難怪他金舅爺總是夸他會有出息。

葉郎中很想同吳敬梓談談讀過哪些棋譜,可吳敬梓興趣卻在葉先生那些雜書上,想借幾本帶回去看。葉郎中道:“借是無妨的,只是此類書于舉業無益,恐怕你家老人不會同意。若特別想看,就在我這里看就是了?!?/p>

這次吳敬梓的紅土山之行,對鄉野郎中葉草窗十分敬佩,暗暗拿他與舅爺金兆謙橫豎比較。舅爺固然親近,可是三句話不來,總愛像祖父和父親那樣向他們嘮叨,莫荒少年時,專心讀舉業,等等,讓人煩得很。而葉郎中雖無直近親緣,可待人親善平等,教導得體,全無長輩訓人的架子,已然成了忘年棋友。還有葉家惠兒,也極有趣兒。所以吳家兩少爺各自選了葉家的書。吳檠選的是與科考沾邊的一本,而吳敬梓卻選了《太平廣記》和《文海披沙》兩本,拿到金舅爺家去偷看。一宿看完,第二天再跑葉郎中家換。葉郎中外出診病了,家里只有惠兒在?;輧哼€是那般頑皮說:“你們是找我爹醫眼睛嗎?”

吳敬梓最喜歡惠兒會諷刺人的嘴功夫,只這一句又把他說得起了興致,神速接住話說:“我們是來還你爹書的,他不在,我們等他一會兒如何?”

惠兒說:“還我就行,浪費你們大好時光,耽誤了舉業,我家可擔待不起!”

吳敬梓興頭愈足,還嘴說:“一個女孩家也舉業舉業不離口,誰還愿意和她說話?”endprint

惠兒說:“你是找我爹還書的,又不是找我說話的!”

吳敬梓說:“哪有男孩專趁人家父親不在來找女孩說話的,那樣才叫眼有賊光呢!”

兩人嘴貧互諷時,葉郎中回來了,得知惠兒貶低吳敬梓他們看雜書,反而教導了惠兒一番:“大戶人家的孩子,其實最忌成天關書房里念經史儒業,別的卻一問三搖頭。經史之外,讀點俗書雜識也有好處。比如看點醫書,能知自己身體病否,讀點話本,能懂世間人情,都于人生有益!”

惠兒聽爹替吳少爺說理,便道:“人家可不是你兒子,探花府男人是要考狀元的,讀雜書誤了前程你擔待得起?”

葉郎中笑說:“我擔待得起!若是吳家少爺秀才也考不上,我就托他金舅爺保媒,請咱家來作倒插門郎中!”

吳敬梓和惠兒都紅了臉。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萬沒料到,這句笑談后來竟得了應驗,吳敬梓于而立之年拒考不宦,先妻病故幾年之后真的成了葉郎中的女婿,葉惠兒的丈夫。

探花府大修之后,吳家可以消停一下了,吳敬梓的祖母又病了。老婦人的病是多年前就患下的,時輕時重。家境好,病就輕些。家境糟,病就加重。探花府翻修后煥然一新,她的病本該輕些的,卻接著整個滁州暴雨連綿,襄河大水暴漲,全椒遭了幾十年不遇的洪災。雖然年景不好探花府吳家也不至于日子就一下糟到什么樣子,只是這年,長子吳霖起家很不順,候補多年仍沒佳音的兒子,伺候病母親的同時,又得伺候病妻子。這就等于,長子吳霖起一肩挑了父、母、妻子三人的擔,所以對兒子的管教就顧不上許多了,因而病父親就心情更加不好。吳敬梓常去紅土山,尤其在那里看雜書的事,沒能瞞住拿管教孫子當頭等大事的吳旦老爺。

吳老爺子把吳霖起叫到病床前一通責罵:“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你如此看管兒子,吳家舉業之風豈不敗壞你手?小小年紀就老去鄉野郎中家鬼混,成何體統!今后斷不可再去什么金家葉家的,他們滿口經商行醫之道,還有朝廷禁讀的不三不四雜書,孩子們受了影響怎么得了!”

老爺子的話,即便吳霖起不十分贊同也得諾諾連聲。因那時的大清國為了籠絡廣大漢人知識分子,加強新朝統治,甚至比前朝更為嚴格恢復八股考試,用八股文章闡論宋儒注疏的《四書》、《五經》作為科考內容。而那時的讀書人也唯有通過這種科考取得功名之后,才有出路。特別是吳霖起少年時代,朝廷就一再下令嚴禁“淫詞小說”刊布流行。而吳敬梓出生那年,玄燁又再次明令五城司坊官,“永行嚴禁淫詞小說”,后又根據江南道監察御史張蓮的奏本,命各地方官嚴禁“出賣淫詞小說”。就在吳敬梓因亂看雜書受到祖父訓斥這年,皇帝又近而明諭禮部:“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風俗為本,欲正人心、厚風俗,必崇尚經學,而嚴絕非圣之書,此不易之禮也。近見坊間多賣小說淫詞,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誘惑愚民,即縉紳子弟,未免游目而蠱心焉,所關于風俗者非細,應即通行嚴禁”。其后又經上上下下官員議定,一律“嚴查禁絕,將版與書,一并盡行銷毀。如仍行造作刻者,系官革職,軍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賣者杖一百,徒三年。該管官不行查出者,初次罰奉六個月,二次罰俸一年,三次降一級調用?!保ā肚迨プ鎸嶄洝肪矶灏耍?。吳霖起當時雖沒為官,但候補拔貢一定會知道朝廷這等禁令的。再者,盼嗣子功名超過自己的吳霖起本意也不會放縱吳敬梓肆意亂讀的,不過可憐嗣子受管束太嚴郁郁寡歡罷了。另外,他認為嗣子正經功課完成得也不錯,才睜只眼閉只眼的。

盡管吳霖起諾諾連聲,老爺吳旦還是把堂弟吳勖鄭重請來,要一同管束少爺吳檠。當著堂弟的面,吳旦大擺形勢:我輩有你我尚取功名,可是遠不及先賢顯赫。想我吳家一門三鼎甲,四代六進士,我們斷不可大意了對檠少爺和敏少爺的管教。你現在官為書辦,當教誨兒子雯延賢侄,嚴加管束你家檠兒,讓他成為敏兒楷模才是。依我之見,霖起、雯延這輩,在家風把持上還不及我們,委實不可甩手。擎兒敏兒未來一旦不能進士及第,我吳家就要敗了!當下,務使兩少爺各自隔于自己書房,朝晚都要見他們一面,除讀書以外諸事不允!

倆位爺爺合伙把孫兒的事看得如此周密,可以想見,吳檠與吳敬梓再想一同放縱天性會有多難。

吳檠大吳敬梓六歲,加天性就比較聽話,他是能被管束住的。倒是天性難泯的吳敬梓,看身旁傭人小心翼翼伺候著自己,離不得書房半步,所以對規定的功課更感無聊。有時他央求下人放他出去玩玩,下人只能表示可憐而不敢點半下頭。因為大老爺有狠話,誰敢私放少爺出去,就打發了誰。吳敬梓奶娘和王三姑娘被辭的事,一個傳一個,下人沒有不知道的。所以下人甚至下跪,求敏少爺一定可憐他們的難處。

吳敬梓聽著窗外鳥兒啼鳴,不時會想起襄河上的渡船、紅土山的五柳園和葉家父女,尤其葉家那些有趣的書。若此時身邊有那些書,就是不讓出屋也不打緊,但是半本也沒有。他便閉了眼,聽著婉轉的鳥鳴想那些書里的趣事。諸如《酉陽雜俎》、《朝野僉載》《類說》、《齊東野語》、《南村輟耕錄》、《耳新》《文海披沙》、《神異經》等等。他閉眼把書中記住的人物邀到身邊來和他游戲,記憶深刻的人啊怪啊,都成了他寂寞無聊時的朋友。比如東方朔的《神異經》有故事云: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余,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火畢)(火撲)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變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這個故事,吳敬梓三十歲時創作的《移家賦》里,痛斥不法鹽商為“山臊人面,窮奇鋸牙”即引用過 。其它有的在晚年寫《儒林外史》時,也多有借鑒,甚至使不喜歡他小說風格的作家說那是抄襲之筆。那不是抄襲,而是童年記憶太深已融化在血液中,不由自主的再創作了。

敏少爺被嚴管在書房不得出屋時,也聽大人們閑話提到西王廟的王姓牧童,說襄河鎮已有人家去他那兒買畫了。還說那牧童是個孝子,不作畫時,喜歡趕了牛車,載著母親,到處去玩,口哼小調讓母親高興,自己也極快活。這讓吳敬梓好不羨慕,便想自己,也十多歲了,卻既不能用牛車拉著生身母親也不能拉著嗣母去游玩,于是只好違心發憤,讀那些科考的書,也好將來高中進士作大官,孝敬嗣母和親娘,甚至奶娘。為此吳敬梓就開始違心苦讀。父親和老師規定的經史和詩賦,相對而言,他還是喜歡詩賦。一首詩或一篇賦記住了,理解了,再一遍遍用好筆好墨楷書、行書等盡情書寫。endprint

吳敬梓盡管極力調整心態,盡量讓嗣父和祖父高興些,還是因情緒抑郁而病了好幾次,以至壯年以后也不健壯,染過肺病、糖尿病等,五十多歲就死于這兩種病上了。

吳敬梓病怏怏按老人意愿苦讀那陣子,趕上全椒程家市辦廟會。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都是廟會日。廟會那天東岳廟、黃花觀、胡侍郎廟都是善男信女熙來攘往,更有隔河相望的含山、和州鄉民也渡河而來,最遠還有天長那邊來的。雜耍、賣藝、耍猴人也趕來獻藝掙錢,廟會人潮涌動,成了一年中男女老少最感興趣的事。

探花府也正病怏怏的長房奶奶金氏,心疼病怏怏苦讀的嗣孫,便擅自決定,帶了吳敬梓及其堂兄吳檠等人,去趕程家市的廟會。她們頭一天就到了五柳園金家,因程家市距金家的五柳園最近便。

五柳園一下子來了城里的十多口親戚,加上又是姑奶奶攜患病的外甥敏少爺一同前來,舅爺金兆謙便一毫不敢怠慢。金家少爺金兩銘樂不可支,陪著吳檠、吳敬梓兩位少爺不多時就躥到葉郎中家。葉家小院里,郎中出去巡病,只有惠兒在?;輧合渤鐾?,紅了眼圈對吳敬梓說:“還以為你再也不來了呢?!?/p>

金兩銘說:“惠兒不知,吳府老爺得知兩位表哥在這兒看閑書,受了責罰,不許出門,害得敏少爺都病了?!?/p>

惠兒說:“一會兒我爹回來讓他瞧瞧,用幾付藥一準會好!”

吳敬梓叫金兩銘把帶來的一大包酥笏牌交給惠兒,就要告辭。

惠兒卻流了淚說:“不等我爹啦?”

吳敬梓說:“家人看得緊,這次險些就來不成!”

回五柳園路上,吳家二位少爺囑咐金兩銘保密去葉家的事。

金家人正和吳家人熱鬧,沒怎么在意幾個孩子的事,一見孩子們回到眼前,又拿他們說話。姑奶奶說:“我讓敏少爺過來幾回,就為來回傳個信兒,沒想他們不安分,惹老爺子不高興了。這回要不是我親自帶著,也來不成的。這一來啊,見了親人,我和敏孫的病一下都好了六分!”

吳敬梓的金舅爺把款待探花府貴客看得無比重要,為了顯示吳家來客不凡,金兆謙特別向大家介紹兩位外甥說:“吳府兩位少爺多才多藝,前途無量,讓他們給長輩作幾首詩樂呵樂呵?!庇谑遣蝗莘终f,便把另一桌上跟夫人一同吃飯的檠兒和敏兒喚了過來。

吳檠、吳敬梓兩少爺即席賦詩的才能十分出色,惹得眾人不住夸獎探花府的文脈深遠,后代也個個有出息。

吳敬梓在奶奶庇護下剛得一點快樂,病有些微見好,吳霖起趕緊按父親指示,及時對嗣子嚴肅進行了一番收心苦讀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歡
探花舅爺吳敬梓
吳敬梓暖足
20世紀以來吳敬梓詩文研究的現狀與思考
吳敬梓是個敗家子?
兩字探花
單寶塔詩
認 親
清代探花趙鴻舉的軍事生涯及其相關史實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