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辛在經方中的應用規律淺析

2014-01-25 19:56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4年2期
關鍵詞:方中小青龍湯散寒

姜 峰

(中央民族大學醫院,北京 100081)

細辛味辛溫,歸肺腎經,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宣通鼻竅的作用[1]。細辛在《傷寒論》中有5處應用,在《金匱要略》中有13處應用,在《溫病條辨》中有3處應用,現介紹如下。

1 細辛在《傷寒論》中的應用

1.1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此為外有風寒表邪、內有水飲之證,用小青龍湯發汗蠲飲、表里同治。方中細辛與干姜并用,入肺經,起溫化寒飲之效,即“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1.2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中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此為太少兩感證,即太陽和少陰同時感受外邪而發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發汗,以表里雙解。方中細辛與麻黃相伍,起溫散太陽表邪的作用;細辛與附子相伍,入少陰腎經,有除寒通脈的作用。

1.3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中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嗫日?,加五味子半升,細辛、生姜各一兩。此為陽虛水泛、水飲犯肺證?;颊咚伢w少陰陽虛,邪從寒化,陽虛不能制水,從而導致水邪泛濫。用真武湯溫陽化氣行水,方中細辛伍生姜起溫肺散飲作用,同時細辛入少陰腎經,有溫經通脈作用。

1.4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中第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痢。此為上熱下寒的蚘厥證,用烏梅丸清上溫下、安蚘止痛。方中細辛伍蜀椒,開結氣、宣郁滯,既能殺蟲伏蚘又能散寒通陽。

1.5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中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此為手足厥寒、血虛感寒、寒凝經脈、四末失養證,用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渡褶r本草經》說細辛“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2],方中細辛起溫散血中寒邪、宣通絡脈、疏通百節的作用。

2 細辛在《金匱要略》中的應用

2.1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第22條,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此為風濕表虛證,用防己黃芪湯治以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祛風除濕,方中細辛用以溫經通脈、驅逐下部陳寒。

2.2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的第6條,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此為寒飲夾熱上迫肺于證,用射干麻黃湯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中細辛溫肺化飲、散寒行水。

2.3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的第8條,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此為寒飲夾熱證,用厚樸麻黃湯散飲降逆、止咳平喘,方中細辛溫肺化痰。

2.4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第14條,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此為寒飲挾熱證,用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化飲、清熱除煩藥,方中細辛起溫肺化飲作用。

2.5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第15條,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此為寒實內結證,治以溫陽通便、散寒止痛的大黃附子湯,方中細辛與附子相伍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2.6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第16條,寒氣厥逆,赤丸主之。此為寒飲腹痛之證,治以散寒止痛、化飲降逆的赤丸,方中細辛與烏頭相伍,起沉汗痼冷止腹痛的作用。

2.7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23條,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此為溢飲證,用小青龍湯發汗散飲兼溫里化飲,方中細辛有溫肺化飲作用。

2.8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35條,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此為外寒引動內飲證,用小青龍湯溫肺散寒、化飲止咳,細辛作用同上。

2.9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37條,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干姜、細辛,以治其咳滿。此為服桂苓五味甘草湯后,沖氣已平,支飲復作證,肺中伏匿之寒飲未去,胸陽被遏,肺失宣降。用此方散寒化飲、溫肺止咳。細辛與干姜為伍,起溫肺散寒、化飲止咳作用。

2.10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38條,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干姜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治以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辛半夏湯方。此為服苓甘五味姜辛湯后出現的轉歸,此處細辛用來溫肺散寒化飲。

2.11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39條,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內應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此為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湯治療支飲后,嘔止但身形浮腫的證治,此處細辛用來溫肺散寒化飲。

2.12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第十二第40條,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此為第39條的基礎上又出現面熱如酒醉之證,此處細辛用來溫肺散寒化飲。

2.13 趺厥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蟲病脈證并治第8條,蚘厥者烏梅丸主之。細辛伍蜀椒,開結氣、宣郁滯,既能殺蟲伏蚘又能散寒通陽。

3 細辛在《溫病條辨》中的應用

3.1 寒濕中第47條,秋濕內伏,冬寒外加,脈緊無汗,惡寒身痛,咳喘稀痰,胸滿,舌白滑,惡水不欲飲,甚則倚息不得臥、腹中微脹,小青龍湯主之。脈數有汗,小青龍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減干姜,加麻黃根。此處細辛應用見《傷寒論》中小青龍湯。

3.2 寒濕中第53條,寒疝脈弦緊,脅下偏痛,發熱,大黃附子湯主之。方中細辛與附子相伍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3.3 濕溫中第72條,久痢傷及厥陰,上犯陽明,氣上撞心,饑不欲食,干嘔腹痛,烏梅丸主之。細辛伍蜀椒,開結氣、宣郁滯,既能殺蟲伏蚘,又能散寒通陽。

綜上所述,常用于散寒化飲、溫經止痛、散寒通陽,對表寒和里寒均有效,對新感之寒和陳寒痼冷均有效。

[1]凌以揆.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8:111.

[2]黃爽.神農本草經[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1:54.

猜你喜歡
方中小青龍湯散寒
小青龍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應用效果觀察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試試桂花三紅茶
冬季瘙癢煎地黃白芍
艾草
手足偏涼 艾葉青蒿泡腳
小兒遺尿用雞腸
“基于心,準于行” 黨建與企業發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胃泰靈
我用小青龍湯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