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2例

2014-01-25 21:29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10期
關鍵詞:根型椎間頸椎病

吳 燁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2例

吳 燁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觀察綜合療法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近幾年本科室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的患者運用中藥療法,牽引療法,理筋手法,電療法,運動療法等進行分類綜合治療。結果82例患者中,臨床治愈62例,占75.6%;好轉14例,占17.1%;無效6例,占7.3%。結論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治愈率高,療效確切,未發現不良反應,安全,花費少,易于患者接受。

神經根型頸椎??;中藥療法;牽引療法;理筋手法;電療法;運動療法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關節或韌帶的松動、錯位,刺激或壓迫神經根等組織而發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候群,臨床癥狀以頸、肩、臂、手疼痛、麻木為主要表現。本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及伏案工作者,隨著社會的不斷老齡化,同時伴隨著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屈頸和遭受風寒濕的機會不斷增加,頸椎病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1]。調查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頸椎病,60歲左右則達50%,70歲以上的人頸椎病患病率幾乎已是100%[2]。在所有頸椎病中其發病率最高,約占50%~60%[3]。筆者從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采用綜合療法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齡32~76歲,中位年齡60歲。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長10年。全部病例臨床經過X線片和CT片確診,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頸椎?。ㄉ窠浉停┑脑\斷依據。

1.2 病變部位:全部發生在C3~C7,以C5、C6椎體及C5~C6椎間盤受累最多,C6~C7椎間盤次之,其他頸椎椎間盤受累較少。

1.3 臨床表現:頸部酸脹痛、活動受限、功能障礙、僵直等,多為一側性,有的可向頭部及雙上肢放射。一側或兩側上臂出現酸脹、痛、麻木、無力、不能舉肩、功能障礙很似肩周炎,有時可向肩部放射。肩背部肌肉酸脹,疼痛。部分患者可有患側上肢感覺,運動障礙及反射改變,但一般多表現較輕。病程長者,受累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可發生萎縮。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壓頂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攝片檢查,常顯示頸椎曲度改變,骨贅形成,鉤椎關節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管矢狀徑狹窄。

1.4 治療方法

1.4.1 中藥療法:葛根25 g,白芍25 g,甘草8 g,山甲15 g,地龍l0 g,蜈蚣18條,土鱉蟲l0 g,自然銅l5 g,桂枝l0 g,木瓜15 g,全蝎l0 g,威靈仙15 g,續斷30 g,杜仲20 g,狗脊50 g,冰糖200 g,白酒2 000 mL浸泡7 d后,開始服用,每次l0 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飯后服用,15 d為1個療程。

1.4.2 牽引療法:一般每天牽引1~2次,每次時間為10~30 min。具體實行三步走(牽引重量自3~4 kg開始,逐漸增加至體質量的1/15~1/10,根據頸肌發達程度和年齡而異。):第一步,頸椎前屈25°,牽引時間30 min,1次/天,連續5次;第二步,頸椎直為0°,牽引時間20 min,1次/天,連續3次;第3步,頸椎前屈15°,牽引時間30 min,1次/天,連續7次[5]。同時指導訓練正確的坐姿和頸姿,每日定時給患者牽引,并及時向患者解釋牽引的目的,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颊咦鰻恳龝r,觀察其有無不適,如惡心、心悸、疼痛加重、肢體麻木等,若出現以上癥狀及時進行處理,注意牽引繩不脫離滑輪的滑槽,被子、衣物等不壓迫牽引繩,不隨意加減牽引重量,以保持有效牽引。牽引結束后囑其臥床休息10~20 min后再起床活動。

1.4.3 理筋手法:先以按揉手法放松頸、肩、背部肌肉,反復數次,再用滾法滾肩胛兩側,之后點按風池、風府、肩井、大椎、天柱及頸、胸部穴位,雙手小魚際強力夾擠大椎下頸部夾脊穴,以透熱透紅為度,15 d為1個療程。

1.4.4 電療法:采用低周波電療法,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協助患者采取合適體位,避免受傷。

1.4.5 運動療法:在治療期間和療程結束后指導患者做運動,增加頸椎的活動范圍。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于后頸部,左右來同摩擦100次。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后頸部,用力頂頸,頭頸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同時配合擴胸聳肩及旋肩活動,上肢前屈后伸及旋內旋外動作,避免頸部肌肉的粘連[6]。

2 療效標準及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自擬)臨床治愈:頸部酸脹、疼痛及手指麻木消失,關節生理活動度正常,能勝任正常工作和勞動;好轉:頸部酸脹、疼痛及手指麻木減輕,關節生理活動度有所改善,勞累后病情易加重;無效:頸部酸脹、疼痛及手指麻木未消失,關節生理活動度差,影響日?;顒?。

2.2 療效評定結果本組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2~13個月,平均7個月。按照上述標準評定療效,臨床治愈62例,好轉14例,無效6例。

3 體 會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祖國醫學“痹癥”“頸強”“頸肩痛”“頸筋急”等范疇。病機屬于“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久病入絡,屬廣義血瘀證久病血瘀范疇;西醫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屬于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卡壓或頸椎間盤突出后“神經根水腫、受壓、局部循環障礙、髓核與神經根袖粘連”。筆者運用中藥內服法,方中用葛根舒解太陽經筋,引諸藥直達頸部;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山甲、地龍、蜈蚣、土鱉蟲、自然銅、全蝎搜經絡之風,活血祛瘀,鎮痙止痛,治療經絡之瘀;桂枝、木瓜、威靈仙、續斷、杜仲、狗脊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白酒通絡、引諸藥行全身;冰糖防藥物傷陰,提高藥酒口感。上藥合用達到通絡祛瘀,緩急止痛的作用。從整體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牽引可松解神經根和關節囊的粘連,對神經根起到一定的減壓作用,還能使椎間隙及椎間孔變大,解除頸肌痙攣,減少對神經根的壓迫或刺激,以利于已外突的組織復位。理筋療法具有振奮陽氣、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理筋正骨等功效,可以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促進局部軟組織血液循環,松解神經根粘連,使受壓神經得以緩解,恢復頸椎正常生理功能,解除因急慢性勞損所致的無菌性炎癥,緩解因刺激神經、血管、韌帶而產生的一系列酸痛、僵硬、放射痛等癥狀”[7]。牽引與理筋同步進行,一靜一動,一縱一橫,相互協調,牽引可以借助理筋的松解作用而牽引最佳位;理筋可以借助牽引的拉擴作用而按到最佳點。二力合用,可以使粘連松解,關節錯位矯正,神經通道得以理順,對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電療法主要是其溫熱效應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可消除炎癥和水腫,改善血供和營養狀況,緩解痙攣,減輕頸椎退變對血管的機械壓迫和對頸神經根的刺激。

運動療法也是治療本病不可缺少的手段。頸部肌肉功能鍛煉可充分發揮頸部肌肉的運動自我調節作用,加強組織的自我保護能力,調整椎間小關節的紊亂,松解小關節之間的粘連,促進受累組織的血液循環,減輕組織的腫脹,消除神經根炎癥及水腫,松解肌痙攣,防止肌萎縮,增加肌肉的代謝,提高肌張力,使肌肉的傳導性、收縮性和反應性均得到改善。在治療中應注重頸椎相對制動,鍛煉動作宜在頸項肌肉緊張狀態下進行,動作不可過快,提倡頸肩背后伸功能鍛煉,既能夠鍛煉過多的曲屈牽拉勞損的頸部后方的肌肉,又能避免頸部活動不當的破壞,使頸部軟組織得到有效鍛煉。

通過對8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綜合療法治療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具有療效優、見效快、無明顯毒副作用、無創傷、費用低、治療方便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同時本人也認識到,常規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短期療效滿意,但容易復發,所以預防本病的發生與復發也重要。內容涉及頸部肌肉的鍛煉和保護??茖W的鍛煉方法可以增強頸部的肌肉力量,提高頸椎的穩定性,減少或預防頸椎間盤及周圍小關節、韌帶的退變,明顯提高治療頸椎病的療效及預防頸椎病的復發[8]。由于頸椎運動可以改變椎間孔的面積和神經根在椎間孔的位置,對于頸椎間孔狹窄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頸部的過伸位及椎間孔狹窄側的側彎動作,以防因椎間孔的進一步狹窄而誘發神經根刺激癥狀[9]。頸部保護性措施對于頸椎病的預防也很重要。人在睡眠時,頸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束維持椎間結構的穩定,如果長期使用高度不當的枕頭,使頸椎處于過屈或過伸狀態就會導致頸椎失穩,發展成頸椎病。所以,枕頭高度一定要適合自身頸部的生理要求。頸部保護措施:①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床、硬質席夢思為宜,枕頭選料以蕎麥殼、綠豆殼等變形范圍小的物質為填充物,枕頭高度原則為:仰臥位時以患者本人一拳高,避免睡高枕或不用枕頭。側臥位時以患者單肩寬度,且枕頭必須墊于肩與頸之間。盡量少采用俯臥位。②避免與糾正不良習慣,避免平躺或半臥于床上屈頸看電視或看書;長期伏案工作者,應每小時做頸肩部肌肉鍛煉至少一次;體育運動時注意保護頸椎;避免頸部受涼等。以上鍛煉及保護措施每日進行,堅持半年??捎行p少頸椎病發生與復發,使其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治療的目的。

[1] 湯林寧,劉曉環,黃莉莉.頸椎病患者的體療保健法[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3):154-155.

[2] 何麗英.老年療養員健康教育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3):220-221.

[3] 吳毅文,余家潤,占磊,等.頸椎病流行病學研究概況[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1990,25(1):79-80.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5] 鮑鐵周,宋永偉,郭艷幸.優質牽引法治療頸型頸椎病[J].中國骨傷,2005,18(5):260.

[6] 劉志坤,眭承志,肖紅.理脊通脈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I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5,13(30):44.

[7] 王靜.三聯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J].中醫研究,2009,22(4):57-58.

[8] 呂曉字,陳耀平.牽引下推拿法并頸椎保健操治療頸椎問盤突出癥[J].頸腰癇雜志,2007,27,(3):242-243.

[9] 余情,李澤兵.頸椎側彎對頸椎間孔形態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4):284.

R681.5

B

1671-8194(2014)10-0164-02

猜你喜歡
根型椎間頸椎病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多功能治療儀聯合頸通顆粒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效果
微創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單節段腰椎滑脫癥的臨床研究
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腦循環與低頻電刺激聯合治療頸椎病導致腦供血不足的效果觀察
游泳 趕走頸椎病
腰椎間孔狹窄癥致狹窄因素的研究進展
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取穴規律
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8例
特殊針法聯合循經取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