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患者PICC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

2014-01-25 21:29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10期
關鍵詞:機械性置管靜脈炎

郅 麗

(廣西柳州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6)

腫瘤患者PICC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

郅 麗

(廣西柳州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6)

目的探討腫瘤患者ΡICC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方法在我院確診惡性腫瘤需要化療患者318例,對其貴要靜脈穿刺置管,定期觀察、記錄穿刺點情況并行相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根據臨床癥狀分為:無癥狀;血栓性靜脈炎;血栓形成;皮膚紅腫、針眼滲液或皮膚出現紅斑、瘙癢;導管堵塞。結果318例中,無癥狀患者287例,血栓性靜脈炎16例;血栓形成5例;穿刺點周圍皮膚紅腫滲液或出現紅斑8例;導管堵塞2例。經采取治療和相應護理對策,不需拔管23例,無患者發生肺栓塞。結論ΡICC前對患者血管的評估,穿刺次數越少,穿刺針的正規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發生,尤其對于靜脈炎、血栓形成采取及時治療與護理對策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ΡICC;并發癥;護理

腫瘤患者的化療,需要中、長期靜脈輸液,因此經外周靜脈(主要經貴要靜脈或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ΡICC)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但由于腫瘤患者自身原因、藥物化療、靜脈穿刺時的情況等多種原因,ΡICC后會出現相關并發癥,如何減少并發癥,了解并發癥發生的原因,采取護理對策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提高生活質量是我們護理的職責。本文收集我院318例行ΡICC腫瘤患者的病例分析,對其常見并發癥分析與護理對策。旨在減少腫瘤患者ΡICC后并發癥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318例惡性腫瘤患者,女性242例,男性86例,年齡25~68歲,平均45.5歲。其中乳腺癌患者200例,惡性淋巴瘤36例,肺癌60例,子宮頸癌12例,其他惡性腫瘤10例。采用以貴要靜脈或肘正中靜脈為主,結果在ΡICC監測過程中,共發現31例發生不同程度并發癥,觀察時間為置管后第1~7天以后患者感覺留置靜脈針區有疼痛感或刺辣感,局部紅腫或壓痛,嚴重者出現上肢體腫脹。病程7 d~12周。

1.2 結果

318例中,無癥狀患者287例(90.3%),機械性靜脈炎16例(5.0%),血栓形成5例(1.6%)。穿刺點周圍皮膚紅腫滲液8例(2.5%),導管堵塞2例(0.6%),.經采取治療和相應護理對策,不需拔管23例,無1例患者發生肺栓塞。

2 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與護理

2.1 機械性靜脈炎

ΡICC是一項侵入性操作,穿刺針對血管壁的損傷和置留管的摩擦刺激引發變態反應造成機械性靜脈炎,發生于置管1~7 d后,患者感覺置管手臂酸脹,臨床觸及沿穿刺口上方呈條索狀硬結,疼痛。本組發生機械性靜脈炎16例,發生率5.0%,為最常見并發癥,與劉娟等[1]報道一致。發生原因有可能所選擇導管型號與 血管的內徑不相符,導管充滿整個管腔,患者活動幅度過大使導管與血管壁摩擦,形成機械性靜脈炎。置管前充分選擇好置管靜脈,并行彩超檢查對血管走向、內徑、管壁進行評估以及減少穿刺時對血管內膜的損傷可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吳紅娟等[2]研究建議ΡICC置管最好選擇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可提高導管留管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因為貴要靜脈較直,靜脈瓣少;穿刺前用生理鹽水預沖并浸潤導管片刻,起到潤滑作用,送管過程速度均勻緩慢,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摩擦,置管后避免肢體劇烈運動、提重物等,早期處理機械性靜脈炎,預防性使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藥物。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后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保護好穿刺點下進行彩超檢查,排除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置管靜脈無血栓形成后,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3次/天,1次30 min,鎂離子和熱敷產生協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消炎去腫。

2.2 靜脈血栓形成

機械性靜脈炎不及時處理,同時腫瘤患者血液黏稠度高,長時間留置中心靜脈管、輸入高滲性溶液、刺激性強的化療藥物及靜脈血液瘀滯易形成靜脈血栓。血管內皮細胞損傷:ΡICC導管在送管過程和化療藥物對血管內膜的刺激及患者活動使導管對血管內膜刺激均可能對血管壁造成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啟動內外源性凝血過程,在凝血過程,血小板可通過多種途徑參與血液凝固;血液呈高凝狀態:所有的癌癥患者的局部或者全身存在高凝狀態[3],認為腫瘤患者血栓發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某些腫瘤細胞可以誘發血小板聚集,并釋放促凝因子導致血液凝固性增強;靜脈血液瘀滯:插管后或腫瘤壓迫周圍靜脈及長期臥床導致血流速度緩慢,白細胞、血小板聚集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為置管后最嚴重的并發癥,尤其并發右鎖下靜脈血栓形成時,血栓隨時會脫落入上腔靜脈。本組3例貴要、腋靜脈血栓形成,2例貴要、腋靜脈及鎖下靜脈血栓形成。 彩超檢查提示置管靜脈血管內實質性低回聲團塊,無血流信號,立即由經驗豐富護士進行拔管,臨床積極抗凝溶栓治療后小范圍的附壁血栓全部消散,完全型靜脈血栓者大部分可消散,因發現及時,無血栓繼續播散。預防性使用抗凝劑如華法林可有效減少血栓形成[4]。早期的正規培訓ΡICC護士做好護管的同時向患者做好康復指導,教患者適當活動上肢,進行握球運動等。在本組病例中,無1例發生肺梗死。

2.3 穿刺點發生感染

穿刺點周圍皮膚紅腫滲液在置管后3 d較常見,穿刺點處出現紅、腫、疼痛或有膿性分泌物,實驗培養證實為細菌感染?;颊咧w活動過度、洗澡等導致導管口移動、貼膜潮濕等加上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下降等因素均易造成穿刺點感染。有些患者出現接觸性皮炎,穿刺針周圍皮膚出現紅斑,皮膚瘙癢,無分泌物,與個人過敏體質有關。本組8例出現穿刺點周圍皮膚紅腫或滲液大多為肥胖者及院外休療期。置管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使用保護屏障,常規消毒,為了便于觀察穿刺點,首選無菌透明貼膜,每日對導管穿刺部位觀察對有無紅腫、滲液、體溫等指標進行評估,發現皮膚紅腫、有膿液排除或出現紅斑,患者發熱無其他原因可解釋應及時更換貼膜;肥胖、易出汗者選用無菌紗布敷貼,每天更換1次。重點保護導管接頭與輸入裝置的護理,導管接頭先進行消毒再接輸液器,輸液裝置每天更換一次。接觸性皮炎與個體過敏體質有關,覆蓋貼膜處出現丘疹及瘙癢更換紗布輔料、局部外用抗過敏藥物后皮疹消退,無需拔管。

2.4 導管堵塞

輸液停止、無法沖管及抽到回血,提示導管堵塞,主要原因有抽血后未及時沖管、封管方法不對、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等導致導管阻塞、導管扭曲走向異常等。本組有1例置管后常規拍胸片,置管位于上腔靜脈位置,第2天無法抽到回血,首先進行彩超檢查,高頻探頭檢查頸部靜脈,發現導管位于右頸內靜脈內,并在鎖下靜脈與頸內靜脈間打折,經處理后,導管得以通暢。為預防導管堵塞,主管護士要按時沖管、封管方法正確,盡量避免從置管抽血以免高凝血液附于管壁,造成血栓堵塞。

3 小 結

對Ρ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降低ΡICC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非常重要,尤其及早發現、早處理血栓性靜脈炎、靜脈血栓形成是預防嚴重并發癥的關鍵。超聲檢查作為一項無創傷、簡單易行、費用低的影像檢查方法,可應用于置管前后、置管中的直接監測置管血管情況,對減少并發癥和治療有積極作用。發生并發癥后積極治療和采取恰當的護理對策可取得滿意效果。

[1] 劉娟,王旭.ΡICC置管并發機械性靜脈炎原因分析與對策[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2B):306-307.

[2] 吳紅娟,陳雪峰,張美英,等.腫瘤患者ΡICC置管主要并發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4-135.

[3] 陸化.惡性腫瘤與血栓形成[J].醫學綜述,2001,7(9):524-526.

[4] 張秀坤.乳腺癌化療患者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40(4):340-401.

R473.73

B

1671-8194(2014)10-0219-02

猜你喜歡
機械性置管靜脈炎
清熱涼血散結方外用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觀察
六合丹防治輸液性靜脈炎的Meta分析
機械性眼球外傷100例臨床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腫的外科治療
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含金量
婦產科血栓性靜脈炎臨床護理
積極有效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效果
不同深靜脈臨時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
B超引導定位法和體表定位法在腫瘤患者股靜脈置管中的效果比較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聯合超聲電導儀治療靜脈炎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