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考古闡釋學

2014-01-28 14:52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廣州51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4期
關鍵詞:譜系考古學人類學

張 ?!。◤V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廣東廣州 510000)

一般來說考古地層學、類型學和年代學是用以建立考古學文化的時空和譜系,即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而考古闡釋學則是研究被復原的考古學遺存背后社會文化發展的全貌、規律和社會進化法則,是考古學深沉研究的方法,即解決“為什么”的問題。

現在歐美所推崇的考古闡釋學方法主要是聚落考古學和新考古學?!熬勐淇脊艑W是以遺址內在遺跡的微觀關系和遺址群間的宏觀位置關系的綜合研究,進而探討社會文化的內在關系與結構。而對聚落形態的研究有三個同時并進的重要焦點:文化生態學、系統理論和空間分析?!?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戈登.威利在秘魯的維魯河谷的聚落形態研究。新考古學則是由賓福德所倡導,通過全新的研究和設計,開展比較考古學研究,了解社會文化進化的通則,被稱為“科學”的方法。大致來說,他們有幾個特點:“1.注重文化生態學;2.采用“系統理論以了解文化;3.注重方法(以推論或演繹及“假說驗證”為主)而不求個別文化深度研究;4.以文化社會變遷程序及法則之尋求為主要目的?!?而同時這些方法刺激了大量自然科學定量分析技術運用到考古學中,提高了考古學的科學性。

歐美考古學能產生聚落考古和新考古學有其自身的學科背景,吳春明曾做過詳細的介紹:3考古學是歐美社會文化人類學體系中的一部分。美洲的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支,歐洲的史前考古學也取向于社會人類學。在古典進化論背景下,來源于近代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被應用于考古學中,發展出了近代考古學;而其后美國的“歷史學派”和歐洲的“傳播論”的影響,賦予了考古學更多實證的內容,樹立了考古學注重物質文化外部形態的描述與分類即器物譜系的研究法,注重時空多樣性即文化區系的研究法;在20-30年代歐美人類學界興起的的“功能——結構主義”等社會文化人類學深層理論的影響下,歐美考古學開展了聚落考古學的研究,拓寬了研究領域,深化了研究層面,使得考古學從局限于器物譜系和文化區系上升到古代社會的文化人類學研究;二戰后,隨著新進化論的興起,在聚落考古學的基礎上探討社會文化進化法則再次成為考古學新階段特點,“新考古學”應運而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歐美在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社會文化人類學漸進理論的直接制約,而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變革。

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國考古學的現狀,隨著大規模的田野考古工作在全國范圍開展,在以蘇秉琦先生倡導的“區系類型”方法的指導下,我國的主要地區大致完成了本地區的文化譜系及編年。部分學者也開展了一些深層次的考古學研究,如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的的復原,文明起源、農業起源等課題的探討等,但是,這類研究卻較為有限,與歐美考古學相差甚大。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中國地緣廣闊,古代文明千年來綿延不絕,因此在考古學區系類型的建構上任務繁重;二是中國考古學的史學傳統及杜絕文化人類學理論的取向。

在一些學者看來,“考古學家在弄清本地區以物質文化史編年為代表的古文化譜系之后,都試圖或正在探索對古文化的創造者所構成的社會狀況及其變遷規律,正是近代考古學向現代考古學的轉變。這是考古學理論方法、學科角色與地位及目的性的調整,是從人文科學價值轉向社會科學的價值。而中國的現狀說明中國考古學仍停留在近代考古學的水平,而且傳統史學的對中國考古理論與方法的綜合制約,使得中國考古學只是史學的附庸,用以證經補史,而難以突破發展?!?

難道說,中國考古學必須脫離傳統史學的藩籬,投入歐美社會文化人類學的體系中才能有所突破發展?還是先讓我們看看有著深厚史學傳統的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關于空足鬶就是文獻“雞彝”的精辟論證再下結論。

鄒衡先生在《試論夏文化》5一文中,先通過對夏、商出土禮器的比較得出,觚、爵、盉與觚、爵、斝這兩種不同的組合,代表了夏、商兩種文化不同的禮俗。其后,鄒先生通過文獻資料的記載而知,夏商各有不同的“灌器”,夏為雞彝,商為斝。那么怎么才能證明夏文化中的封口盉就是雞彝呢?鄒先生發現從器物形態學來分析,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中常見的紅陶鬶正像一只紅色的雄雞,正合雞彝之名。而同通過對陶鬶的譜系分析,鄒先生理清了陶鬶在各時期的形態變化及分布范圍,并證明了夏文化的的封口盉確是來源于大汶口文化的陶鬶,只是夏人尚黑,而做出黑、灰色。由此,從命名而言,證明了夏文化的封口盉即為雞彝。

其后鄒先生又從西周金文的“彝”字,入手,從文字學中分析出“彝”原型為將雞捆縛,滴血,宰后用雙手捧送供神。并列舉出古代文獻證明宰雞敬神的風習通行于古代東方,特別是魯國地區。而紅色雄雞是用于祭祀的犧牲品,而陶鬶是用于祭祀的彝器,兩者關系不是再清楚沒有了嗎?雙手捧雞曰“彝”,雙手捧鬶曰“灌”,目的都是為了祭祀。由此,從功能上再次證明了陶鬶,封口盉即為雞彝。

鄒衡先生在此論證中,結合了陶質禮器的的文獻依據和考古學特征,科學地將實物資料轉變為實物史料,極大地推進了文獻歷史學和考古學兩個方面的研究。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文獻考據學與古文字學對考古學研究的巨大幫助,將文獻資料運用于證明和解釋考古學現象,則考古學是主體;而用考古學現象以比附文獻資料,則是以史學為主體,又怎么能說中國考古學只是史學的附庸品呢?其次,鄒先生通過陶鬶的譜系分析,明晰了夏商文化的源流,證明了當時的禮制,并復原了當時的禮俗,這如何能說鄒先生的研究不透物見人?我看鄒先生的研究一點也不遜色于歐美的“新考古學”,擁有深厚史學功底的鄒先生一樣可以做出深層次的考古學研究。

我們還應該看到歐美的考古學置身于人類學或社會學體系之下,很大程度上是無經可證,無史可據,只能利用實物資料獨立地復原古代社會歷史。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又光輝燦爛,中國古代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少數幾個獨立形成而唯一沒有中斷、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而且中國4000多年前就有了文字記錄,這些都構成了中國極深厚的史學傳統。歐美考古學由其自身發展的淵源,中國考古學也有自身發展之淵源,又豈能輕易放棄自身優厚的先天資源呢?更何況歐美考古學所用之人類學理論也有其時代背景,都是隨時代背景而應運而生,無論是哪一種理論都有其缺陷,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往往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逐一淘汰?;蛘呖梢哉f人類學理論只是應其時代而起,反應其時之思潮,解決其時關注之問題,其研究當代之社會尚不能行之有效,又如何妄論用于史前文明社會?

當然,借用社會人類學理論,使用大量科學的方法和自然科學定量分析技術,有助于提高考古學的科學性,有助于提取更多的考古信息,使考古學研究更全面、更深入,但是將考古學從人文科學價值轉向社會科學價值并不是什么好事,而將探索人類文化進化發展的普遍規律視為考古學的終極目標更是對考古學的貶低。

首先,文物資料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不能用所謂自然科學的“假設——演繹——論證”的程序一一試驗。對待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每個考古學者都必須有一份愛惜,一份保護它的責任,這就是一種人文精神,萬萬不可丟棄。

其次,考古學的目標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傳承”。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看來考古學最大的作用應該在精神文明上。西方有句諺語:“只有知道是從什么地方來,才知道要到哪里去?!敝挥辛私饬巳祟愡^去是怎么走過來的,人類才能明白自身存在的意義,才有勇氣去探索未知的未來。而考古學正是這么一座連接人類過去與現在的的一座橋梁。鄒衡先生的研究就有這方面的作用,只要看著紅陶鬶、封口盉,或者自己在宰雞敬神,我們就會想到這是我們大汶口時期、龍山時期的先祖一脈相承下來的禮俗,就有一種對祖先繼承的感覺,并有傳承下去的信念。

因此,且不說探索人類文化發展的普遍規律有沒可能,要多長時間,對現世之人有多大用處,它充其量只是考古學研究的一部分??脊艑W應該把過去告訴人們,讓人們了解過去,讓古代文明得以傳承。

注釋:

1.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1986年.

2.同1

3.吳春明.《說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在考古學中的運用》.

4.吳春明.《“西學東漸”中的中國考古學》.

5.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猜你喜歡
譜系考古學人類學
考古學未來的威脅與挑戰
漢代嶺南考古學特征拾零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與敘事的新變
神族譜系
“逸入”與“生成”——音樂人類學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徑
《熬波圖》煮鹽盤鐵的考古學探索
中國美術評論話語多元譜系和當代重構
聆聽習總書記七一講話
中國考古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陜西現當代文學的譜系與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