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丟失的身體部位及年齡特征

2014-01-31 02:36屈政梅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三角區年齡階段骨量

屈政梅

(東華大學體育部,上海 201620)

骨量是指單位體積內骨組織的含量[1]。在人的一生中,骨量并不穩定,而是隨年齡的變化而改變。當人體在正常生理條件下骨量達最高時,峰值骨量(PBM)出現[2],其受遺傳和環境影響最大[2,3],后者包括營養及力學載荷,尤其是運動的刺激[4]。個體 BMD 取決于 PBM 和丟失的骨量[5],WHO 規定PBM減少2.5SD為一個地區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2]。因此,對一個地區PBM的確定及骨量丟失情況的研究意義重大。武術運動員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退役前后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退役前經歷了長期的有規律的運動訓練,退役后大部分運動員遠離運動訓練,對PBM及骨量丟失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以武術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探尋退役前后骨量丟失的身體部位及年齡特征,為這一群體骨質疏松診斷及防治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表1 被試基本情況一覽

選擇15~50歲年齡段從事武術運動的在役和退役運動員311人作為被試,被試主要從事太極(男:40人,女:39人)、散打(男:38人,女:23人)、套路(男:90人,女:81人)運動。以5~為一年齡段為劃分標準,共分7個年齡段,分別為15~、20~、25~、30~、35~、40~、45~。男性168人,各年齡段人數分別為24、27、24、30、27、20、16 人。女性143 人,各年齡段人數分別為 18、22、19、24、25、20、15 人,考慮絕經對女性骨量的影響,對女性要求絕經前且月經有規律。

1.2 方法

采用DXA雙能量X射線骨密度儀(美國Hologic QDR 4500W),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前臂(左右均值),第1-4腰椎(腰椎1-4),髖部大轉子、髖部股骨頸和髖部三角區(左右均值)進行骨密度(BMD:g/cm2)測量[3,4,6]。

1.3 數據處理

所有測量數據均運用SPSS15.0進行處理,采用平均數和標準差表示。

2 結果

2.1 男性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測量結果

表2 男性骨量丟失結果一覽 (單位:g/cm2)

各部位PBM出現的年齡段不同,各年齡段各部位骨量也不同。前臂PBM出現在40~歲,為0.807±0.124g/cm2;腰椎1-4出現在25~歲,骨量為1.005±0.138g/cm2;髖部的大轉子出現在20~歲和25~歲兩個階段,骨量均為0.801±0.094g/cm2,股骨頸比較特殊,在15~歲、20~歲和25~歲三個階段骨量非常穩定,都接近PBM,在0.974±0.132g/cm2左右,三角區在20~歲和25~歲保持穩定,PBM分別為0.903±0.112g/cm2、0.904 ±0.110g/cm2,見表2。

圖1 男性骨量丟失部位、年齡特征

圖1顯示,前臂骨量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40~達峰值。腰椎1-4PBM出現較前臂早,25~出現。大轉子骨量整體不高,PBM在20~和25~出現,隨后骨量開始丟失,但丟失率不大。股骨頸PBM出現最早,15~出現,并保持到30~后才開始出現骨量丟失現象。三角區PBM后骨量丟失比較嚴重,是所有部位中丟失幅度最大的部位。

2.2 女性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測量結果

表3 女性骨量丟失結果一覽 (單位:g/cm2)

女性前臂PBM出現在35~,0.723±0.107g/cm2;腰椎1-4在25~出現,0.952±0.112g/cm2;大轉子在25~出現,且保持到30~,分別為0.735±0.078g/cm2、0.734±0.080g/cm2;股骨頸比大轉子出現稍早,在20~出現,但在25~峰值基本穩定,分別為0.863±0.092g/cm2、0.862±0.077g/cm2;三角區在25~出現,峰值為0.794±0.089g/cm2,詳見表3。

圖2 女性骨量丟失部位、年齡特征

圖2顯示,與其它部位骨量相比,女性武術運動員前臂骨量總體偏低,出現峰值的年齡較晚。腰椎1-4骨量總體最高,出現峰值的年齡在25~,PBM后開始丟失,但各年齡階段骨量仍高于其它部位,說明PBM對BMD具有決定性作用。髖部三個部位,出現PBM的年齡比較早,基本處于20~到30~,且大轉子和股骨頸峰值保持了兩個年齡段,三角區骨量丟失幅度最大。

3 分析

3.1 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丟失的身體部位特征

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身體各部位PBM及骨量丟失不同。男性各部位PBM均高于女性。男性腰椎1-4、股骨頸及三角區骨量高于同年齡階段的前臂和大轉子,其中,腰椎1-4骨量最高,其它部位依次為股骨頸、三角區、前臂、大轉子。男性前臂和腰椎1-4PBM均保持了一個年齡階段,髖部三個部位PBM保持了2~3個年齡階段的穩定期,大轉子和三角區在20~和25~保持穩定,股骨頸在15~、20~、25~三個階段保持穩定,是最早出現PBM的部位,且保持了良好的PBM穩定狀態。5個部位PBM出現后,隨年齡的增加開始出現骨量丟失,丟失幅度最大的是髖部的三角區,到45~,丟失骨量0.128g/cm2,而其它部位骨量丟失比較均勻。本研究中,選擇絕經前且月經有規律的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女性各部位骨量均低于男性,腰椎1-4骨量最高,其次為股骨頸、三角區、大轉子和前臂,與男性各部位骨量情況比較一致。女性髖部大轉子和股骨頸兩個部位PBM穩定在兩個年齡階段,大轉子保持在25~和30~,股骨頸保持在20~和25~。前臂、腰椎1-4和三角區只穩定在一個年齡階段,前者保持在35~,后兩個部位均保持在25~。相關研究認為[6],PBM在20~或40~年齡階段,其中三角區最早20~,前臂最晚40~,與本研究結果比較一致。各部位PBM、后開始隨年齡的增加出現骨量丟失,在45~之前,骨量丟失最快的是髖部的三角區,骨量丟失達到了0.162g/cm2,丟失幅度遠大于其它四個部位,同時超過了男性三角區,提示,男女武術運動員退役后髖部三角區是骨量丟失最快的部位,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預防。男女各部位PBM出現的年齡段數量不同,男性各部位出現PBM的年齡段數量大于女性,男性5個部位共有9個年齡階段出現PBM,女性只有7個。男性主要集中在髖部的股骨、大轉子和三角區,女性集中在髖部的大轉子和股骨頸。表明,髖部各部位PBM具有較穩定的保持期。相關的研究顯示[6,7],身體各部位PBM主要保持在一個年齡階段。其PBM穩定周期明顯短于本研究的測量結果。提示,武術運動對運動員身體各部位的骨量形成具有良好的刺激和積累作用。這可能與大部分武術運動員從小練習武術有關,在身體生長發育時期,武術練習中的縱橫向力對骨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刺激[3,5],長期的刺激對骨量的積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丟失的年齡特征

骨量隨年齡的增加逐漸積累,在某一年齡階段骨量可達到個人的峰值,隨著年齡繼續增大,骨量又開始出現丟失,丟失的速率與峰值骨量密切相關[2,5]。峰值骨量的高低受較多因素的影響,遺傳、營養、激素、年齡、運動等等均可影響峰值骨量[2,3]。身體各個部位峰值骨量出現的年齡階段不同[2,6],PBM出現后保持穩定的周期及骨量丟失的速率不一[2,7]。相關的研究發現[6,7],男女PBM出現的年齡階段不盡相同,男性前臂峰值出現的年齡階段在 45~歲,腰椎1-4在 25~,髖部 20~歲居多[6,7],且基本上只能保持一個年齡階段[6,7]。女性前臂峰值出現的年齡階段在40~,腰椎1-4在30~,髖部的大轉子和股骨頸在30~,三角區在20~居多[6,7]。在本研究中,男女性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各年齡段骨量測量結果與相關的研究結果不太一致,整體上表現為PBM出現稍早。男性在15~,股骨頸部位PBM出現,且能夠穩定保持在20~和25~。到20~,又有二個部位出現了PBM,分別為大轉子、三角區,且PBM穩定保持到25~。到25~,腰椎1-4PBM出現。到40~,前臂 PBM 出現??v觀男性各部位PBM,其出現的時間較早,基本穩定在15~到25~之間。尤其是在25~,腰椎1-4、大轉子、股骨頸和三角區骨量均處于峰值。女性武術運動員到20~,股骨頸PBM出現,并能保持到25~。到25~,腰椎1-4、大轉子、三角區 PBM 出現,但只有大轉子保持到30~。到35~,前臂PBM出現。本研究中,骨量達到個人最佳水平的年齡段在25~,共有四個部位處于該階段,分別為腰椎1-4、大轉子、股骨頸和三角區。各部位出現 PBM 的年齡段比相關的研究要早 5 ~10 歲之間[2,6,7]。根據運動員退役年齡分析,在本研究中,武術運動員在退役前各部位的骨量基本上處于個人的最佳值。分析認為,較早出現PBM且能穩定保持的原因可能與武術運動有關。根據武術項目特點分析,武術運動對人體的骨量積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機械壓力可促進骨量增加,肌肉的收縮活動對骨產生了間接的應力,刺激骨形成[3,5,8]。二,運動改善了內分泌系統,促進骨量的增加[5,8,9]。

4 結論

4.1 男性各部位PBM高于女性。男性PBM,腰椎1-4>股骨頸>三角區>前臂>大轉子。女性PBM,腰椎1-4>股骨頸>三角區>大轉子>前臂。

4.2 男性股骨頸PBM保持穩定三個年齡段,大轉子、三角區二個,腰椎1-4、前臂一個。女性股骨頸、大轉子PBM二個,三角區、腰椎1-4、前臂一個。

4.3 PBM后,男女隨年齡增加骨量丟失,三角區丟失幅度最大,女性大于男性,提示,男女武術運動員退役后髖部三角區是骨量丟失最快的部位,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預防。

4.4 男女性PBM出現較早,男性穩定在15~到25~,在25~,腰椎1-4、大轉子、股骨頸和三角區處于峰值;女性PBM穩定在20~到30~,在25~,腰椎1-4、大轉子、股骨頸和三角區處于峰值。

[1]Pasco A,Lane E,Brennan L,et al.Fracture risk among older men: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defined using cut-points derived from female versus male reference data[J].Osteoporos Int,2014,25(3):857 -862

[2]Rachner D,Khosla S,Hofbauer C.New horizons in osteoporosis[J].Lancet,2011,377(9773):1276 - 1287

[3]Morgan S,Gleason J,Chen L,et al.Associ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Pelvic Floor Symptoms in Women Presenting for Bone Mineral Density Evalu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2012,15(4):488

[4]鐘平,劉錫儀.運動干預非負重骨骨量丟失的實驗研究[J]. 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3):1922-4

[5]吉洪林,趙光圣,張峰.女運動員運動性骨量丟失的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4):62-68

[6]伍賢平,等.女性不同骨骼部位的峰值骨量及骨丟失率和骨質疏松患病率[C].全國老年骨質疏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0,1:185

[7]侯艷麗,廖二元,伍賢平,等.中國與美國多種族女性髖部骨量和丟失率的比較[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5):320-6

[8] Ito M.Recent progress in bone imaging for osteoporosis research[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1,29(2):131-140

[9]Lau RY,Guo X.A review on current osteoporosis research:with special focus on disuse bone loss[J].Journal of osteoporosis,2011,doi:10.4061/2011/293808

猜你喜歡
三角區年齡階段骨量
我的各路好友
地震時是躲是逃?
營養影響骨骼強度
綜采工作面端頭三角區懸頂處理措施研究
骨量測定,走在骨質疏松前
身上有四個“危險三角區”腫瘤
當代中國高校學生的自我評價狀況分析
少兒美術培養的年齡階段性研究
腹腔鏡次全膽囊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膽囊結石可行性研究
教學暗示藝術在小學不同學段的運用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