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坯仿牛仔面料的紡織工藝和產品開發

2014-02-02 06:01
山東紡織科技 2014年4期
關鍵詞:牛仔面料粗紗竹節

葉 峰

(山東服裝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牛仔布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傳統牛仔布是以純棉靛藍染色的經紗與本色的緯紗采用三上一下的右斜紋交織而成。長期以來牛仔面料粗獷、舒適、耐穿的風格魅力,跨越了時空、年齡、族裔的阻隔,成為消費者的經典衣著,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牛仔面料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是采用靛藍染料染色,下機整理后,采用不同水洗方式獲得不同風格。靛藍染料染色是一種很難控制的染色方法。靛藍屬于還原染料,是一種極為嬌貴的染料,原棉、棉紗的質量、染料的成分、溫度時間、氧化條件、染色助劑、甚至氣候的很小變化都會引起面料的色澤、色光較大的變化、這就是用靛藍染色的牛仔布不易獲得均勻一致的染色質量的原因。而且牛仔面料的色牢度一般不高,很容易在消費者清洗的時候褪色。采用新型紡紗方式生產的仿牛仔面料,外觀與牛仔相似,由于不采用靛藍染色,水洗色牢度好,成本低廉,滿足了現代生態環境的生產技術要求,以其滑、爽、垂的風格受到了消費者青睞,并且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 設計開發思路

由于傳統牛仔面料一般經紗采用染漿聯合機多次浸壓上染,上漿制成織軸,織造成布匹,然后經燒毛、整緯、預縮處理,最后根據客戶需要水洗整理成風格不同的牛仔服裝。采用靛藍染色,染料不溶于水,對纖維沒有親和力,不能直接上染,必須在堿性溶液中經還原劑還原,生成堿性隱色體后才能上染纖維。由于堿性隱色體與纖維的親和力也較低,所以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色澤不夠鮮艷,染色不夠深;二是染料的滲透性較差,以出現不透芯;三是靛藍染色織物色牢度較差,一般在三級以下。根據其不透芯和濕摩擦牢度低的特點,采用水洗整理工藝,可以顯露一定程度的白芯獲得露白效果。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開發色牢度較好,外觀類似牛仔露白效果的優質面料,可以在規?;a竹節紗的基礎上,利用純棉粗紗作為主體基紗,利用滌棉粗紗或者純滌綸粗紗作為竹節添加紗。生產滌棉竹節紗,其中平紗部分為純棉纖維,竹節部分為滌棉竹節纖維。用這樣的紗線作為經紗織造白坯牛仔布。利用不同纖維的染色不同性,獲得具有露白效果的仿牛仔面料。

2 紗線的開發

2.1 復合竹節紗設計原理和規格

根據市場需求,采用純棉粗紗和滌綸粗紗紡制58.3 tex滌棉復合竹節紗,其中基紗部分為純棉,竹節部分為滌綸的復合竹節紗。經紗采用純棉平紗,緯紗用這種復合竹節紗和純棉平紗按照一定規律配比,織造竹節布,然后采用活性染色,根據染棉不染滌綸的特點,生產仿牛仔面料。

使用兩種不同原料的粗紗,以一種原料為為主體,在紡紗過程中,按照紡紗的要求適量添加另一種原料,紡制出另一種要求的特制竹節紗??梢愿鶕O計需要露白多少適當選擇純滌粗紗、滌棉粗紗作為竹節添加紗。

復合竹節紗設計規格:擬生產竹節紗品種為C58.3tex,節長4 cm,節距為150 cm、200 cm、250 cm、200 cm,粗紗定量為6.9 g/10m。

2.2 紗線生產工藝流程

2.2.1平紗生產

經紗生產工藝路線:

FA006自動抓棉機→FA224梳棉機 → RSB-401C立達并條機→EJK211粗紗機 →FA506細紗機→薩維奧自動絡筒機。

2.2.2復合竹節紗生產

(1)基紗:白棉粗紗的生產

抓棉機→開棉機→成卷機→梳棉機→并條機→粗紗機→A棉粗紗→喂入細紗中羅拉

(2)竹節部分紗:原白滌綸粗紗的生產

抓棉機→開棉機→成卷機→梳棉機→并條機→粗紗機→B滌粗紗→喂入細紗后羅拉→滌綸管紗→絡筒

最后是施工后的質量控制,施工完成之后的孩子量控制主要就是質量的驗收,保證施工的適量,避免出現安全隱患,在成安全事故。技術人員在驗收的過程中,確保工程的滿足施工標準,對于其中出現誤差不符合標準的工程要進行修改和完善,直到滿足標準。在公路橋梁投入使用的過程中,技術人員也需要定期的對其進行檢測和維護,保證其質量和安全。

(3)滌棉復合竹節紗的生產

將生產出的滌綸粗紗與本白色粗紗分別從細紗機的后羅拉與中羅拉喂入,在中羅拉有喇叭口的前提下,同時在后羅拉加裝喇叭口,以確保滌綸粗紗的正常喂入。細紗機的牽伸機構由前、中、后三根羅拉組成;竹節紗裝置有伺服電機、可編程控制器組成。竹節紗裝置安裝到細紗機上,將竹節紗的工藝參數輸入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將輸入的工藝參數轉化為脈沖信號傳遞給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控制細紗機的后羅拉作間歇運動,要達到后羅拉作間歇運動的目的,需改變常規的后牽伸齒輪,人為造成后羅拉打頓現象。從而使喂入的滌綸粗紗被間隙的拉斷。伺服電機轉動時,喂入滌綸粗紗,紗線就形成一個滌綸竹節,伺服電機停止轉動時,滌綸粗紗停止喂入,紗線就產生一個本白細節;滌綸粗紗從后羅拉喂入,本白色粗紗從中羅拉喂入,通過伺服電機的作用,由于后羅拉的間歇運動,滌綸粗紗就會間歇的從后羅拉喂入,經牽伸后該滌綸粗節須條與從中羅拉喂入的本白細節須條在前羅拉處匯合,形成加捻三角區。經纏繞裝置并加捻,使滌綸粗節須條與本白細節須條緊密的纏繞在一起,從而生產出粗節部分為滌綸、細節部分為本白的滌綸竹節紗。

2.3 滌棉復合竹節紗檢驗及各項指標分析[2]

檢測樣品:T/C 58.3 tex復合竹節紗,捻系數380。

檢測環境:實驗室溫度20℃±2℃,相對濕度65%±2%。

檢測儀器:UT5 烏斯特條干儀、AFIS PRO 纖維檢測儀、HVI原棉測試儀、UT4 烏斯特高速強力機、意大利開普竹節紗測量儀。

參考標準:棉本色紗國家標準GB /T398-93。

表1 成紗指標實驗指標

3 面料的開發

3.1 織物組織與規格

組織設計:C58.3 tex×T/C58.3 tex復合竹節紗(C58.3 tex)96×60 3/1 右斜紋 133 cm。表示織物經紗采用58.3 tex棉紗,緯紗采用58.3 tex滌棉復合竹節紗和58.3 tex純棉紗規律使用。

3.2 緯紗配比

為了獲得細膩的牛仔布風格,采用平沙(C58.3 tex)和復合竹節紗(T/C58.3 tex)作為緯紗按照一定的規律交替使用這樣可以獲得不同的布面竹節分布疏密相間,細膩柔和風格。儲緯器1使用平紗,儲緯器2采用上文所述的復合竹節紗,在引緯時,采用引緯比5∶2∶8∶3:即先引儲緯器1,平紗5次,再引儲緯器2,竹節紗2次,再引儲緯器1,平紗8次,最后引儲緯器2,竹節紗3次,以此類推。也可以改變引緯的比例,獲得不同布面風格的竹節面料。

3.3 上漿工藝

因滌綸屬于疏水性纖維,上漿烘干時采取少一組烘筒,一方面節約成本,一方面保證片紗的回潮控制在5%左右,避免紗線過干而影響后道工序??椩鞎r采用小張力,深后梁工藝,織造效率達95%。上漿配方:采用PVA12 kg,蠟片2.5 kg,變性淀粉100 kg,BX-801 8 kg。上漿工藝見表2。

表2 上漿工藝

3.4 織造工藝

溫度要求控制在25~31℃以內,相對濕度控制在85%~91%。采用Gamma箭桿織機機,開口時間較一般平紋織物稍早,減少三跳織疵和提高布面勻整度。布機臺時斷頭率控制在 3.5根/臺·時以下,布機開臺效率控制85%以上,織造工藝參數見表3。

表3 織造工藝參數

4 染整工藝

4.1 前處理工藝

燒毛:一正一反燒毛,車速100 m/min,混合氣壓1.92×107Pa,燒毛質量3~4級。

復合酶退煮一步法前處理工藝:坯布 →二浸二軋工作液(配制含有復合酶HD-100和增效劑-101的工作液)→60℃保溫1 h→水洗1(沸水煮洗2道,80℃水洗2道,冷水洗1道)→烘干

4.2 染色工藝流程

室溫→加入勻染劑→加入染料→運行20 min→分兩次加鹽促染→運行20 min→1~1.5℃/min升溫至60℃→分兩次加堿固色→運行30~60 min→排液→水洗→酸洗→皂洗(皂洗劑1%)→水洗→固色→柔軟→脫水→烘干

4.3 后整理

拉幅→軋光→電機械預縮→柔軟整理→防縮整理→驗布→打包入庫。

5 結語

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紗線和其它平紗采用一定的規律搭配用作經紗,織造仿牛仔面料,可以根據設計需求調整其中一個粗紗的滌棉配比,獲得不同露白效果風格的仿牛仔面料。通過不同纖維對同一染料的上色不同性凸顯出服裝的特色。既減少了傳統牛仔面料中水洗的工藝,省去了洗滌過程中的褪色現象,降低了成本,延長了服裝的使用壽命。采用不同于傳統的染色方案,獲得傳統牛仔的風格,降低成本,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1] 吳海良.牛仔布生產與質量控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2] 于序芬.紡織材料實驗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3] 張淑云.彩色紡牛仔面料的工藝探討[J].山東紡織科技,2009,50(6):34—37.

猜你喜歡
牛仔面料粗紗竹節
基于灰色關聯的粗紗工序斷頭影響因素分析
牛仔面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創新運用
廖瑞霖:竹節人
竹節人風波
“竹節人”中說“趣味”
粗細聯自動輸送系統用粗紗管脫落原因探討
仿針織牛仔面料的開發及性能評價
粗紗捻系數與成紗質量的關系
Supercool纖維牛仔面料的開發與生產實踐
無錐輪粗紗機卷繞參數計算公式的推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