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湖壓烏山傳說考

2014-02-05 06:25劉夢潔蔡堂根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烏山湘湖范增

劉夢潔 蔡堂根

(浙江理工大學 文化傳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蕭山的湘湖中有一座山叫壓烏山,又叫壓湖山,是當地最知名的山頭之一。壓烏山之所以知名,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擁有一個悠久而神奇的傳說,即“亞父擲山”。其大致內容說:秦亡后,“亞父”范增多次勸項羽除掉劉邦,項羽都沒有聽取,后來,項羽中了劉邦的反間計,反而懷疑范增。范增因此忿而離去,隱居湘湖附近。項羽自刎烏江后,范增想到項羽暴尸烏江,無人料理,覺得心中有愧,便割下蕭然山南嶺,擲向烏江。但當時的范增正患背疽,結果背疽疼痛,力不從心,那山沒有擲到烏江,卻落入湘湖中,因此叫做壓烏山?!皝喐笖S山”的傳說很早就出現了,且流傳甚廣,但該傳說為何會與壓烏山結合在一起?是什么時期形成的?是怎樣形成的?都不得而知,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一番梳理。

1 壓烏山傳說出現的時間

就現存的文獻看,壓烏山傳說最早載錄于南宋,嘉泰《會稽志》“壓烏山”條載:“在縣南二十里。舊經引東方朔 《神異經》:此山是亞父割斷蕭山南嶺,將壓于烏江也。江東以擲為壓?!绷硗?,王十朋(1112-1171)《會稽風俗賦》有“連山如珠,秦皇之所驅兮;壓山如玦,亞父之所割兮”之語。該賦作于紹興二十八年冬天①見(宋)史鑄的《會稽風俗賦》增注,增注稱:“紹興戊寅冬作”。,稍后的周世則注中也引述了該傳說,說明南宋時該傳說就已經廣為流行。

嘉泰《會稽志》蕭山“長興鄉”條又載:“舊名永興,在縣西三十五里,管里三:雞鳴里,安正里,亞父里?!睋尉浮妒捝娇h志》記載,蕭山縣領鄉、鄉設里的分級體制始自宋太平興國三年(978),也就是說,“亞父里”的設置在北宋初年就存在。由于歷史上的“亞父”范增未曾來過蕭山(相關論證詳見下文),因此,“亞父里”的設置應該源于“亞父擲山”的傳說,由此可以推斷,壓烏山上的亞父傳說在北宋之前即存在。

“亞父擲山”的傳說到底始于何時呢?嘉泰《會稽志》稱該傳說是“舊經引東方朔《神異經》”,“舊經”指何經?不得而知,但源于“《神異經》”是很明確的?!渡癞惤洝冯m署名東方朔,但早在宋代就有學者指出非東方朔所作,《四庫提要》稱:“觀其詞華縟麗,格近齊、梁,當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薄渡癞惤洝烦蓵谀媳背瘯r期應該是可以信從的,不過,因此就斷言“亞父擲山”的傳說始于南北朝時期似乎仍然不當。

因為,現在所流傳的《神異經》中見不到“亞父擲山”的相關文字,而且,“亞父擲山”的內容與《神異經》的體例完全不同?!渡癞惤洝匪涊d的都是海外蠻荒的奇異事物,很少涉及具體的人名,即使有所涉及,也都是遠古神話中的人物,絕無“亞父”范增這類真實的歷史人物,因此可以肯定,“亞父擲山”傳說不可能出現在最初的《神異經》中。如果“舊經引東方朔《神異經》”之說不假,那“舊經”作者見到的《神異經》可能是另一種版本,這種情況是存在?!渡癞惤洝返淖髡邧|方朔本是偽托的,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人們又把一些稀奇古怪的傳聞竄入《神異經》或冠以《神異經》之名,這是很自然的事,如最早載錄《神異經》的《隋書》(卷 33)稱“《神異經》一卷”,但《新唐書》、《宋史》等均稱“《神異經》二卷”。這里卷數的增加可能僅僅是分卷的不同,但也不能排除內容的增加。換言之,唐代流傳的某個《神異經》版本里可能載有“亞父之山”的傳說,“亞父擲山”的傳說大概形成于隋唐時期。

我們也可以結合湘湖形態的演變,進一步考察這一結論。根據傳說形成的規律,“亞父擲山”傳說的產生應該是先有湖的存在,再有壓湖山的命名,隨后才有壓烏山的相關傳說。湘湖原是錢塘江漁浦的一部分,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獨立成湖,名叫西城湖。湖成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約定俗成,才逐漸有了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壓湖山”之名。壓湖山叫久了,才慢慢演化出壓烏山的相關傳說。根據這一時間順序的推斷,“亞父擲山”的傳說也應該到隋唐時期才能形成。

2 壓烏山傳說與“亞父”范增的關聯

壓烏山傳說的主人公是“亞父”范增,但歷史上的范增與湘湖毫無關系,司馬遷的 《史記.項羽本紀》稱,“居巢人(在今安徽巢湖市)范增,年七十,索居家”,可見范增早年是不太出門的,主要居住在家鄉。后追隨項梁、項羽,也一直活動于長江以北。項羽圍攻滎陽時中了劉邦的反間計,懷疑范增,范增怒而辭歸,“行未至彭城 (今江蘇徐州),疽發背而死”。顯然,歷史上的范增不僅與湘湖無關系,甚至與蕭山、與整個浙江都毫無關系。壓烏山傳說中的另一個人物項羽也與湘湖、與蕭山毫無關系,項羽早年雖曾隨其叔父項梁避仇于吳中,但主要活動于今蘇州一帶,似乎未到過錢塘江以南地區。

壓烏山是怎樣與“亞父”范增發生聯系的呢?筆者認為,壓烏山早期的名稱應該是壓湖山,由于“壓湖”與“亞父”的讀音接近,由此演化出了“亞父擲山”的傳說。

人們給山頭命名時往往會考慮該山頭周邊的地理形勢,如湘湖中的定山即“水沖不動、穩定地立于水中之山”,這與該山立于湖中,且正對著錢塘江等特點一致。壓湖山與定山比鄰,也位于湘湖中央,人們完全可能以同一思路為其命名,因此叫做壓湖山,即“鎮壓或鎮守湘湖(西城湖)之山”。在蕭山方言中,“壓湖”的讀音與“亞父”接近,壓湖山很容易說成“亞父山”,這樣,壓湖山也就成了“亞父山”。

不過,僅僅有“壓湖”與“亞父”的諧音,人們也許難以把它與“亞父”范增相聯系,壓烏山傳說的形成還需要另一些因素。其實,人們在給山頭命名時,除考慮其地理形勢外,還常常會考慮該山頭的形狀,因此有虎形山、鳳形山之類的名稱。壓烏山獨立于湘湖中央,且呈圓錐形,遠遠看去,很像農家蒸飯的飯甑;根據壓烏山的形狀,湘湖周邊的居民也許曾形象地稱它為“飯甑山”。以“飯甑”作山名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如江西上饒和浙江衢州都有 “飯甑山”,其形狀也多像飯甑,壓烏山曾被稱為“飯甑山”是完全可能的?!帮堦怠迸c“范增”的音接近,“飯甑山”也就成了“范增山”①《歷山文化名湖——湘湖》(沈青松主編,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043頁)稱:“壓烏山也稱‘范增山’?!辈恢撜f法源自何種文獻,此說也能說明,壓烏山可能稱為“飯甑山”。。壓湖山既可稱做“亞父山”,又可稱作“范增山”,人們自然能夠把它與“亞父”范增聯系在一起。有了這樣的聯系,再編撰出亞父范增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事了。

怎樣才能把壓湖山與“亞父”范增聯系起來呢?人們仍然借助了諧音。為了突出壓烏山的神奇,編撰者有意回避了壓烏山傳說中最本質的一處諧音手法,也因此掩蓋了該傳說的編撰思路。但嘉泰《會稽志》等講到壓烏山傳說時,都要交待“江東以擲為壓”一語,這其實暗示了諧音的存在,其編撰思路也就隱含在該傳說之中。壓烏山傳說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況為“亞父擲山于烏江”,更簡要一點,就是“亞父擲山”。從讀音角度考慮,“亞父擲山”就是“亞父之山”,就是“壓湖之山”,就是“壓湖山”。 換而言之,壓烏山傳說就是利用諧音,由“壓湖山”到“亞父山”,“壓湖之山”到“亞父之山”,再到“亞父擲山”而演化的。

不過,若直接用“亞父山”指代“壓湖山”,似乎太赤裸裸了。而且,“亞父”擲山于何處?為何要擲山?這也是“亞父擲山”中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為此,編撰者聯系了項羽自刎烏江的歷史,一方面回答了“為何要擲”與“擲于何處”的基本問題,使故事更合情理,一方面又利用諧音,變“亞父山”為“壓烏山”,由此多了一份含蓄。不過,“壓烏山”從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為“鎮壓烏江之山”,這與傳說中“擲山于烏江”的本意不合,于是,編撰者又利用方言諧音,作了“江東以擲為壓”的補充交待。也就是說,“壓烏山”其實就是“擲烏山”的方言,也即“擲向烏江之山”。

3 壓烏山傳說與壓烏山形勢的關系

壓烏山傳說的產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皦汉钡淖x音與“亞父”接近,“飯甑”的讀音與“范增”接近,壓湖山因此與“亞父”范增聯系在一起,這些都是偶然的。由于壓湖山的形勢非常獨特,周邊人們關注壓湖山,并精心地為壓湖山編撰了神奇的傳說,這可以說是必然的。

壓烏山形勢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錢塘江是浙東與浙西、吳與越之間的交通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句踐爭霸、孫策開創東吳基業、錢镠創建吳越國等等,都曾在浙江邊展開規模宏大的爭奪戰。湘湖緊鄰錢塘江,錢塘江有什么軍事行動,湘湖附近往往會成為爭奪的焦點,湘湖邊的越王城山就是一證。湘湖周邊在古代軍事交通方面的重要性足以引起范增這樣的軍事謀略家的注意,范增如果真的曾隱居于此,是可以理解的,把壓烏山與“亞父”范增聯系在一起也就不會覺得太離奇。

其二,壓烏山本身峭巖壁立,石景天成,風景奇美,同時又居于湖心,四周的湖光山色可以盡收眼底,是湘湖中登臨游憩的極佳之處。因此,壓烏山歷來為人們所關注,如明代時,壓烏山上即有古剎湘云寺,清代王融谷等組建的湘湖“湖賢社”社址在壓烏山,民國期間的湘湖師范總部也曾在壓烏山。來此游玩的文人墨客多,留下的詩文也多,明人黃九皋、方以規,清人徐廷槐、陶元藻等都有詩歌詠及壓烏山,如徐廷槐的《重九登壓烏山》稱,“湖平如掌石如拳,泛泛輕鷗不系船”,“削圓方竹臨無地,砥柱中流別一天”,形象地展示了壓烏山的風貌。

壓烏山不僅在明清以來受人重視,在明清之前甚至在秦漢時就曾為人們所關注。1993年,壓湖山曾出土過王莽(公元9-23年)時期的錢范、銅鏡及大量錢幣①據1993年《蕭山年鑒》之《出土“大泉五十”錢范》載:1993年4月下旬,村民在壓湖山發現王莽時期鑄錢用的錢范、銅鏡及大量錢幣。原來同盛在一只陶罐內,被采石場石炮炸散,僅找到5方錢范和此模所鑄的70余枚錢幣。錢范為“銅質,方形抹角”,“陽文正書,錢文直讀‘大泉五十’,字體規正、優美、筆劃粗壯”,為王莽時期的鑄錢模。。出土銅鏡和錢幣也許并不值得驚訝,因為,普通富戶人家都可能擁有這些東西。出土了錢范則不同,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所謂錢范,也就是鑄錢用的模具,相當于今天的印鈔機,不要說普通的富人,就是豪門大戶,也不可能擁有鑄錢用的模具。這種錢范的存在,說明壓湖山在秦漢時期就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壓烏山既然如此神秘,如此受人關注,人們為它編撰神奇的傳說也就很自然了。

總之,壓烏山最初的通俗叫法應該是“壓湖山”和“飯甑山”等。由于壓湖山獨立于湘湖之中,很早就為周邊居民所關注,且“壓湖”與“亞父”讀音接近,“飯甑”與“范增”讀音接近,壓湖山因此與“亞父”范增發生了聯系。大約在隋唐時期,演化出了“亞父擲山”的傳說,受這一傳說的影響,壓湖山也就變成了“壓烏山”。

[1]施宿.會稽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王十朋.會稽三賦[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冢汉D铣霭嫔?,1999.

[4]魏征,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5]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周易藻.蕭山湘湖志[M].民國十六年刊本.

猜你喜歡
烏山湘湖范增
差點成為“羊二代”
將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術水彩畫的教學實踐
我的湘湖情
多彩的烏山
烏山十年
巧用微信App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以研究性學習《烏山植被、地貌考察》為例
卷首語
美麗的烏山
軍師范增的短板
謀士范增不及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