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共育:心靈關懷的校本策略

2014-02-09 08:33漆英
教育科學論壇 2014年3期
關鍵詞:心育底色共育

●漆英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做有“心”之管理,做有“心”之教育,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師生共育,人格共進,是我們心靈關懷的校本策略。

一、心靈關懷繪就生命底色的“關懷”理念

以心靈關懷繪就生命底色,是我校多年來堅守的治校理念。我校長期面臨“三多”挑戰:一是學生“三多”,60%以上的學生來自鄉村,留守學生多達38%左右,單親家庭學生約占7%;二是教師“三多”,80%的教職工來自鄉鎮學校,女教職工多達80%以上,身心亞健康者約占35%。這樣的師生結構,給學校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如何讓教師適應快、融合快、成長快?如何讓數量快速增長的學生群體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這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經過反復商定,我們確定了從“心”開始的師生培育方略,開始在全校倡導以下愿景,凝聚以下精神:

給每一位師生一種清新的空氣,一種溫暖的環境,一份親切的慰藉,一份貼心的關懷,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做到從精神上關心人,從思想上凝聚人,從行為上引導人。學校領導要成為教職工的“精神關懷者”,每一位教職工要成為學生的“精神關懷者”,使師生的生命內涵不斷充實,生命質量不斷提高,為師生的終生幸福奠基。

在這一治校理念的引領下,我們不求“喧囂背后的冷靜,繁華落盡后的從容”的生命底色,不求“時光如水我如舟,冬風待盡始為春”的生命底色,我們追求“仁愛、快樂、幸福、成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生命底色。

這樣的生命底色是以“愛”為基調,為師生涂上“尊重”、“寬容”、“信任”、“感恩”、“奮進” 等不同色彩,用滴滴甘露滋養心靈,以融融春風激活感情,讓師生享有成長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心靈關懷是給教師涂上“志同道合”的信任底色、愛崗敬業的責任底色、“精神立身”的境界底色,使教師不僅把教書育人作為職業來追求,更要作為事業去奮斗。這樣的心靈關懷就是給學校涂上“陽光、溫馨、書香、大器”的生命底色,使校園成為師生幸福成長的樂園、心靈棲息的家園。為此,我們提出了“以德育人,以情聚人,以生為本,嚴愛結合”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制度規范,情感凝聚,競爭激勵”的管理策略。

二、多維聯動共育師生心靈的“關懷”思路

為了在心靈滋養中繪就師生的生命底色,我們采用了在多維聯動中共育師生心靈的基本思路,并在校園內呈現如下校長寄語:

親愛的老師:

當你步入實驗學校,你就是一本生動可親的教材。我為你們選擇“精神立身”而自豪,愿你們在這里傳承文明、播撒愛心、播種希望、盡展才華,用智慧的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在這一教師寄語中,我們抓住了 “精神立身”、“愛心”、“希望”等心靈關懷的重要元素,把“心靈修煉”與“心靈關懷”作為了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如下學生寄語:

親愛的同學:

當你踏入實驗校園,你就是一葉駛向遠方的小舟。我為你們樹立“鴻鵠之志”而驕傲,愿你們在這里崇文尚禮、舟行著色、享受陽光、彰顯個性,以感恩的情懷抒寫人生的每一份精彩。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享受陽光”,我們堅持打造家、校、社聯動的“立體育人”格局,全方位引領師生心靈共育。

一是家校聯動。我們建立了家長學校,每期舉行2至3次家校聯誼會,邀請優秀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體會;開學典禮邀請200余名家長參會,由家長為優異學生、優秀學生、進步快學生頒獎,并相互擁抱,互說心里話,實現家校心靈共育。

二是校社聯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小小宣傳員進社區”體驗活動,做到“宣傳進社區、表演進社區、感恩進社區、服務進社區”;開展“小手牽大手”、“小交警”執勤、“我為‘三創’做貢獻美化街道”等活動,起到“教育學生,帶動家長,影響社會”的作用;開展“三八”節“媽媽,您辛苦了”感恩活動、清明節“文明祭掃、平安清明”教育活動、端午節“我和家人過端午”親子活動等,以活動豐富心靈,促進心靈成長。

三是師生聯動。我們規定每位領導結對幫扶5名行為困難學生,每位班主任結對幫扶10名留守學生,每位科任老師結對幫扶5名學習困難學生,在心靈上給以關懷,在關懷學生心靈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心靈的成長。

四是生生聯動。堅持“愛心傳遞”行動,每一個班的優秀學生自主結對幫扶3名后進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在行為上示范,在心靈上溝通,實現生生之間的心靈共育。

五是校警聯動。完善“警校共育”機制,聘請律師為全校師生做法制專題講座,以法制知識培育師生健康心靈。

三、機制、氛圍、序列并進的“關懷”策略

為落實上述理念與思路,我們全面開動了 “機制、氛圍與序列”三駕馬車。

(一)以“四個機制”提升“師生共育”能力

1.完善“四到位”管理機制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學校成立了“師生共育”領導小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組,校長為組長,校級干部、思品教師、班主任為主體,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科任教師共同參與,定期研究師生心靈共育工作。二是計劃到位。根據“師生共育”要求,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制定詳細的心理工作計劃,設計相應的心育活動與校本課程。三是活動到位。以積極預防為主,利用校園之聲、黑板報、朝會課等宣講心理健康常識,采取“師生結對、生生結對”方式,對優秀學生群體、弱勢學生群體、留守學生群體和行為困難學生群體分別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團隊的心靈修煉能力。四是過程關懷到位。強化師生心靈共育的過程指導,提高心靈共育的過程性質量。

2.實施崗位培訓機制

學校提出“不培訓不上崗、不合格不上崗”要求,??钯徺I心理健康教育書籍,推進師生的心靈自育;邀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JEYA(杰雅)先生和芭芭拉女士等著名心理學家面對面培訓、指導;分批派遣教師外出學習心靈自育與他育經驗;召開心育專題研討會,以此提升教師團隊的心育能力。

3.建立師生共育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建立師生心理健康檔案,適時監控、預警、指導。二是建立有效的干預機制。根據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把干預對象分為三級進行干預。一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高危對象,通過個別咨詢、轉介、追蹤等措施使其心理康復。二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重點對象,通過個別咨詢、小團體輔導等措施提供危機調適的氛圍與方法。三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日常關注對象,通過舉辦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動予以解決。

4.完善評價激勵機制

我校建立了一套評價“師生共育”成果的制度與措施,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讓師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二)以“六個平臺”營造“師生共育”氛圍

心靈是環境的產物。我校以“一刊”、“一箱”、“一卡”、“一室”、“一化”、“一臺” 六個平臺打造校園環境,營造積極和諧的心育氛圍?!耙豢?,在校園刊物《晨曦》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刊發教師心理專述;“一箱”,設立心育信箱,由專人針對信箱中師生提出的問題或書面或當面輔導;“一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一室”,心理健康活動室和咨詢室;“一化”,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心育因素;“一臺”,建設心理涂鴉平臺,給師生提供釋放園地。

(三)以“九種形式”建構“師生共育”序列

我們以 “聽”、“談”、“看”、“畫”、“唱”、“跳”、“演”、“展”、“比”等多種形式設計和開展心育活動,促進師生的心靈共育。

“聽”——聽講座。學校每學月舉辦一次健康知識專題講座,每學期舉行一次青春期知識講座和考前心理輔導講座,每學年邀請一位專家來校進行勵志教育,讓師生在“聽”中關注人性、修煉心靈。

“談”——敞扉談心。除每周二、四志愿者老師在心理咨詢室與學生交心談心外,我們還與學生暢談對生命的認識與感受;舉辦教師講壇,教師談自己成長、談同伴互助、談學校精神,以此增進互信,凝聚力量。

“看”——看影視、書籍、心理繪本。組織師生看愛國主義的、勵志上進的、反映社會生活的電影、心理繪本,了解人性的真善美,提升心靈發展的正能量。

“畫”——千人作畫。師生參加“千人作畫”活動,以 “我愛我家”、“我的夢想”、“我的最愛”、“兒童涂鴉”為主題版塊,共同完成壯闊畫卷。在“成長的足跡”踩畫中,師生共同在長長的畫卷上用腳形成五彩繽紛的畫面。

“跳”——團體操、心理韻律操。大型團體操表演;學校創編的《向前沖》大課間活動;《我的未來我做主》兩套心理韻律操等,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唱”——唱校園歌曲、青春歌曲、紅歌、主題歌曲,開展“一日一呼、一周一歌”活動。

“演”——文藝表演、校園心理劇表演。師生自編自演校園心理劇,讓師生壓力得以釋放。

“展”——風采展示。展示師生快樂奮進的群體形象與才藝,進一步營造積極快樂的成長氛圍。

“比”——形成“比”的文化:在不同形式的“比”中形成向上生長的積極文化與力量,發揮心靈共育的生命成長價值。

“心靈關懷的師生共育”策略給學校帶來了生動而深刻的可喜變化:短短十三年,校園面積由5畝發展到52畝,在校學生由680人攀升至4300余人;教學質量連續十二年奪得全縣素質教育質量綜合評估頭魁;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市德育標兵等紛紛涌現;學生紛紛斬獲全國英語、理化、奧數、科技創新等一等獎或特等獎等。師生因心靈關懷而改變,教師因心靈關懷而發展,在師生共育的校本策略中,我們的道路漸行漸寬……

猜你喜歡
心育底色共育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現狀調查報告
——以簡陽市為例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江蘇省無錫市查橋實驗小學
——積極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滲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詩意棲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永恒的底色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底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