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時代何以人才鼎盛,君子滿朝

2014-03-01 03:22
人民公仆 2014年8期
關鍵詞:仁宗宋仁宗蘇轍

■ 王 剛

宋仁宗時代何以人才鼎盛,君子滿朝

■ 王 剛

宋仁宗趙禎公元1022年即位,前十年由劉太后垂簾聽政,23歲時開始親政,公元1063年3月病死,在位41年。仁宗期間,文學藝術事業興盛,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活躍在仁宗時代;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曾公亮、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包拯均為朝廷重臣,稱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滿朝。這樣的盛況,只有宋代才出現,宋代只有仁宗時代才有。這就不得不讓人思考:仁宗何以如此?遍索歷史文獻,不難發現答案?!端问贰吩u價:“《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壅\無愧焉?!币馑际钦f,作為皇帝,趙禎無愧于仁宗稱號。

變革維新

宋仁宗一輩子最想做的事就是變法,因為只有變法才能改變積貧積弱的面貌,才能富國強兵。1048年,宋仁宗宣布新的“內閣名單”:調范仲淹回京,任參知政事(即宰相),與樞密副使富弼、韓琦一道主持朝政。 范仲淹從政28年,改革醞釀已久,同年九月將《答手詔條陳十事》奏折呈給宋仁宗,提出了十條改革主張:(一)明黜陟,按官員的政績進行升遷;(二)抑僥幸,限制恩蔭;(三)精貢舉,改變科舉的內容和辦法,選擇“經濟之才”;(四)擇官長,選好地方官;(五)均公田,這主要是均地方官員的收入;(六)厚農桑,采取措施發展農業生產;(七)修武備;(八)減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積欠的賦稅和大赦方面的內容;(十)重命令,重視法令的制定和執行。宋仁宗當即準奏,全國推行。因為宋仁宗趙楨的年號是“慶歷”,故歷史上稱這次改革為“慶歷新政”。推行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北宋王朝的統治,但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觸犯了一大批權貴的利益,難度可想而知。僅僅一年零四個月后,范仲淹、富弼和韓琦相繼被調出京城,改革突然剎車。

“慶歷變法”表面上失敗了,其實宋仁宗改變策略繼續推行改革。他一方面選擇文彥博為相,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彥博以實干的姿態,把宋仁宗的改革意圖,不動聲色地貫徹下去。和他一道的是包拯、杜衍這批能臣。沒有口號、沒有激辯,范仲淹的十大政策,一條條修改,變得可以操作了。另一方面,在儂智高入侵廣南州郡之時,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眾議,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將狄青為統帥,平定了

儂智高之亂。在狄青受到排擠去職之后,他又支持包拯在開封府秉公執法,反對權貴橫行。在他去世的兩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為知制誥,醞釀再來一次規模更大的變法。宋仁宗可謂生命不息,改革不止。

宋仁宗死后,宋神宗趙頊又恢復了祖父宋仁宗溫和的改良做法,遼國君主急忙召集將領,說:“不許再去邊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仁宗的路上”??梢娺|國人對宋仁宗改革敬畏之深。

寬待文人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鳶飛魚躍,各展學說;魏晉時期,胡漢雜處,士人道玄,各逞個性,氣象萬千。這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個性得到充分展現的兩個重要時期。其實,宋仁宗時期也是文人個性十足的年代。這與宋仁宗從善如流的作風和順乎天性自然的處事風格大有關系。蘇轍是大文豪蘇軾的胞弟,他們哥倆與其父蘇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蘇轍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荚囍?年輕氣盛、心憂天下的蘇轍在試卷里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里歌舞飲酒,紙醉金迷?;噬霞炔魂P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笨脊賯冋J為蘇轍無中生有,建議對之嚴厲制裁。宋仁宗知道后卻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弊鳛槲娜?,蘇轍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心胸寬容的仁宗。蘇轍僅據道聽途說,便在科舉考試中“妄議”朝政,誹謗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難逃厄運。

宋仁宗對讀書人的寬容,蘇轍不是特例。據說,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嚇出一身冷汗,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請朝廷制裁。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對這個口出不遜、有“煽動造反”之嫌的讀書人,即使不按“謀大逆”嚴懲,起碼也得按“危害國家安全”治罪。誰知宋仁宗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就事論事地說:“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寫一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庇谑?,這個讀書人被授予司戶參軍的職位。

宋仁宗寬容讀書人,也不是說讀書人都可以當官。柳永是寫青樓歌詞的高手,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后再考,仍是名落孫山。柳永郁悶之至,于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后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边@事讓宋仁宗知道了。柳永第三次應考,考官錄了他,但在最后關頭,宋仁宗臨軒發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看,以為宋仁宗度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大了,宋仁宗不給他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宏大量放他一馬了。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柳永隨后就一頭扎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并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清明納諫

宋仁宗十分尊重主管部門的意見,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剛愎自用。宋名臣夏竦曾兩度擔任樞密使,不僅知人善任,在任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時,保薦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與韓琦成為他的左右手,還著作等身,著有文集百卷、《策論》十三卷、《箋奏》三卷、《古文四聲韻》五卷、《聲韻圖》一卷,其中《文莊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庫全書》。夏竦死后,宋仁宗打算給他一個謚號“文正”。不料,負責官員考核的劉原父說:“給謚號是我們主管部門的事,我們挺負責的,你怎能侵犯我們的權利?再說,夏竦也不夠格?!彼抉R光也上書,說:“文正”的稱號太高。于是,宋仁宗收回成命,同意將謚號改為“文莊”。

宋仁宗善于納諫成全了千古流芳的“青天大人”包拯。包拯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物。如果宋仁宗不清明,不可能有“包青天”產生的政治環境。在包拯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他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宋仁宗臉

上,而宋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是接受了他的建議。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堯佐是宋仁宗寵妃張氏的伯父,宋仁宗有點為難,便想了個變通的辦法,提出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沒想到包拯還是不同意,且諫諍更加激烈。宋仁宗有些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氣:“太祖、太宗皆曾為之,節度使恐非粗官?!彼稳首谥缓昧T了,回到后宮,對張貴妃說了一句現在看來還很具政治遠見的話:“汝只知要宣徽使(史載,仁宗情急之下把節度使說成了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宋仁宗善于納諫貴在明白。某日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寢宮,脫下帽子直嚷頭癢,讓內侍趕緊把專門給他梳頭的女官叫來。女官在給仁宗梳頭發的時候,看到他懷里有文書,就問是什么事情。仁宗說:“朝中諫官上書讓宮里裁減嬪妃侍從的人數?!迸賳枺骸斑@個建議必須執行嗎?”宋仁宗回答說:“諫官的建議,哪能不執行?”女官仗著自己平時為仁宗寵愛,認為再怎么裁減也輪不到自己,于是賭氣說:“如果一定要執行的話,就請皇上先把奴家給裁掉?!彼稳首诋敿凑酒鹕?,傳下命令,讓梳頭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盡快攜帶私人物品從內東門出宮?;屎笥H自督辦這件事?;屎笫冀K不敢問原因,直到飯后喝茶,皇后才小心翼翼地問:“梳頭的女官是皇上平日最為恩幸寵愛的人,為何第一個就把她裁減出宮?”宋仁宗說:“這人勸我不要接受諫官的建議,怎能把她留在左右?”后來,皇后時常以此事告誡宮中的嬪妃宮女,讓她們不要亂說話,更不要干預政事,不然就像梳頭的女官那樣,為皇上所不容。

律己憫人

宋仁宗不光對其臣民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他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從不因身為天子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不時地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什么。宋仁宗回宮后,風風火火地對嬪妃說道:“朕渴壞了,快倒水來?!眿邋X得奇怪,問仁宗“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彼稳首诨卮鹫f:“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對屬下能如此細致入微之體恤,史上還很難找到第二位皇帝。

宋仁宗雖貴為一國之君,但節儉成性,自律甚嚴,且還常常換位思考,體恤他人的困難。一天,宋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宋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寧愿忍一時之餓?!绷硗?,還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宋仁宗問從哪里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共花28枚。一枚是1000錢。宋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結果,宋仁宗拒絕吃珍貴的東西。

宋仁宗的仁德、仁政影響深遠。公元1063年3月,宋仁宗病死。據說百姓十分悲痛?!熬熈T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訊甚至影響到偏遠的山區。當時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趙禎駕崩。當訃告送達遼國時,大遼的皇帝也難過地落淚,將宋仁宗送給他的御衣“葬為衣冠?!?,歲歲祭奠。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覺甚為良好、看誰都比自己差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兩個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猜你喜歡
仁宗宋仁宗蘇轍
蘇轍晚年詩中“老盧”為誰?
以民為本,千古一帝
以民為本,千古一帝
蘇轍罵皇帝不為拆臺為補臺
宋仁宗好色
心中有天平
蘇轍:做蘇東坡的弟弟是一種什么體驗
蘇轍的詩歌創作特點研究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馬也忠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