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回流大農業 建設新農村

2014-03-03 19:32王衛斌
鄉村科技 2014年19期
關鍵詞:三農農民農業

卷首語 回流大農業 建設新農村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雖然我國的農業經濟、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于農業受氣候、土地、水源、物種等自然條件和政策、科技、裝備、資金等社會環境所制約,生產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在高成本、大風險、低收益的現實面前,農村勞動力、土地和資金等所謂的“三要素”大量外流,由此造成了廣大農村地區因“失血”而后勁乏力,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無以為繼,城鄉之間的“剪刀差”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明顯拉大了。

“三農”問題事關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城鄉統籌兼顧、工農協調發展之大局,影響著縣域經濟之興衰、國民經濟之榮枯,決定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之成??!

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制定、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支農、促農、惠農政策和措施,鼓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致力于建設、發展農村金融大業。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明確指出: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要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但是,“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想金錢裝滿口袋,先把知識裝滿腦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最終受益者,歸根到底還得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人文等綜合素質,勇挑大梁,敢唱主角,立志扎根農村,積極投身于山地荒坡綜合開發、大田平川集約經營,致力于建設立體農業工程、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參與農副產品加工、市場流通,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加快農業產業化、規?;?、集約化、科技化、標準化進程,從而實現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時代呼喚更多具有鮮明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就業觀念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開放的胸襟、開闊的視野、開拓的勇氣,回流農業,走上科技興農之路,由此形成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產生巨大的輻射效應,肩負起農業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帶頭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骨干之重任!

王衛斌

猜你喜歡
三農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饸饹面“貸”富農民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