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設計采風

2014-03-05 20:17陳健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徽派天井徽州

陳健

>摘要:

徽派建筑藝術是我國民間建筑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建筑形式,豐富的設計涵養,為我們建造了一個豐富而充實的物質世界,也塑造了一個最具有東方人文環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分析其建筑藝術涵養具有的獨特審美價值和審美理念,無疑將對當下的建筑設計的整體空間布局具有指導性意識,從而予以啟示。

在十多天的采風中,最難忘卻的是徽派建筑藝術——深深地被建筑規劃、布局、風水利用,以及人們寄予的建筑情懷和情感氣息所吸引,不禁驚嘆其與中國儒家文化如此融會貫通,而且建筑選址與風水學的聯系如此緊密?;张山ㄖ纳缴剿?、鄰鄰里里處理得如此和諧,淳樸的民風民情渲染世界。

徽派建筑是封建社會后期比較成熟的一大流派,其建筑藝術是民間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建筑形式,豐富的設計涵養,為我們建造了一個豐富而充實的物質世界,也塑造了一個最具有東方人文環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內涵,是互相聯系,彼此交錯,有機地形成徽派藝術的美學理念。巧妙的構思,精湛建筑工藝,科學的環保意識,融美觀于一體,在世界建筑藝術與建筑文化史上獨樹一幟。在建筑藝術的風格特色中,尤以其外觀布局鮮明獨特的美學意識引人注目,讓紛至沓來的中外游客贊不絕口,啟示文化。

一、徽派建筑物在建筑特色

典型的徽派建筑物在建筑風格、屋內格式與堂屋擺設等方面具有鮮明、獨自的特色,具有“粉壁、黛瓦、飛檐、馬頭墻”的明清徽派建筑風格,街道和鄉村房屋兩側的人行灰色地磚,形成古樸的自然風貌,主要體現在:門樓、窗戶、大門和天井格式上。

(一)八字門樓

由大門口朝外看,兩旁側壁向左右砌成“外八字”形,上建木制門樓一座,故稱“八字門樓”。門樓上層是木架瓦覆的“雨檐”,兩角飛翹,其下兩端前部分別鋪有刻著簡單的“項足”圖案的磚雕各一塊。

(二)窗戶

這棟磚木結構兩層樓式建筑,粉墻青瓦,整體端莊、素雅,但整棟房子卻只有分別在“樓”的部位上,向外筑有兩個不足二尺見方的小窗,這也許可能是出于“防盜”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

(三)大門

大門坐南朝北而開,是“徽商住宅不朝南”舊傳統習俗的又一特色。因徽派祖輩經商世家,宅院建筑整體格式為坐南朝北;按陰陽八卦所論,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宅門朝南兇。據傳,按過去地術門向之說,所建民宅,若“向得其宜,富貴吉昌;向失其宜,貧賤衰耗”。故商賈之家為求得財源茂盛,保住家產萬金,加之程朱理學的倡導,徽商住宅由此。

(四)廳堂和天井

徽派宅院屋內為兩進式廳堂結構,前進為正廳堂,四合屋式,分上、下兩廳相對,中間有一口天井,四間房分別置于上、下廳相對而立;后進為偏廳堂,有一口靠墻壁的天井,兩間房對門而設,其中一間為樓梯間;廚房內靠東墻壁有一口天井,整棟房子共設有天井三口。

從建筑學的角度,設計“天井”以解決高大封閉墻體下的采光、通風需要,是一個換氣口;而從風水角度,經商之人,以積聚為本,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使天降雨霧、財氣,不流到別人的地上;匯集天井,然后順著水勢,流入屋內下水道。這種“肥水不流外”的設計,古時徽州人贊譽“四水歸堂”。

二、徽派建筑的美學意識有三種趨向

(一)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站在村邊小坡俯瞰全村,各式各樣的建筑物規劃嚴整,排列井然。這與當時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發祥地,較之他處更森嚴完備。為保持血統純潔性和凝聚性,徽人聚族而居;此時全國風水文化中心由贛北北移皖南,士民工商對風水文化頂禮膜拜,認為村鎮的整體布局所形成的地形輪廓寓意,直接反映一個宗族的文化素質,關系著宗族的榮辱興衰?;罩萆蕉嗵锷?,糧食不足以供,建筑統一規劃有效遏制土豪侵占,—定程度上緩解了糧食供給困難;又可留出義田、學田用以賑濟災民,籌資助學,是封建家族統籌安排、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確保人丁興旺、家族繁榮的理想途徑,如眾所周知的黟縣牛形村——宏村堪稱典范。

(二)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罩莸匦螐碗s多姿,境內層巒迭嶂,獨特的人文環境造就徽州文化修養深厚,構思村鎮藍圖時最善于在山水做文章,表現為:山巒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脈,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脈——溪水及其支流或人工溝渠的“血細胞”,故徽派建筑群體布局時多重視周圍環境,參考山形地脈,或枕山跨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優美,舒適雅致,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如皖南革命圣地——休寧汪村鎮石屋坑村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錯落有致地簇擁著,依偎在青山翠竹、流嵐飛瀑的懷抱里,層層緲緲,恍如人間仙境。

(三)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徽州人倡行節儉,建造宅第時往往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確保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以當地豐富的黏土、石灰、黟縣青石、杉木為主要材料修建的徽派民居精巧雅致,美輪美奐。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墻,對比鮮明,加上色彩斑駁的青石門窗罩和清秀簡練的水墨畫點綴其間,愈顯得古樸典雅,韻味無窮,清淡樸素之風展現無遺。

三、徽派建筑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啟示

徽派建筑在本地獨特的自然地理和社會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自然古質,典雅靈秀,封閉圍合,富于裝飾性的建筑風格。美學上很好的將建筑與自然相融合,達到利用自然空間,滿足人類需求的目的;無論在建筑結構特點,建筑空間功能,建筑外形色彩,文化精神層次上都體現了“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思想淵源?,F代建筑應吸收其最本質的思想,應從滿足功能的基礎上考慮人們最本質上的心理需求極具現實啟示性。因而,處理好人與建筑,建筑與環境,環境與人的關系,也就是在滿足人類本身的需求。

(一)建筑恢弘、壯觀及安全實用

徽派建筑形象突出特征是:白墻、青瓦、碼頭山墻、磚雕門樓、門罩、木構架、木門窗。內部是木構架圍以高墻,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黑白輝映,增加了空間層次和韻律美。外墻無窗或開小窗,方正的外形,馬頭墻內落水,形如“一顆印”為徽州民居的獨特風格?;罩莨琶窬?,大都依山傍水,山可擋風,方便取柴蒸飯,又給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方便飲用、洗滌,又可灌溉農田,美化環境?;站庸糯?,街道較窄,白色山墻寬厚高大,灰色馬頭墻造型別致,在青山綠水中,十分的美觀。這種結構節約土地,便于防火、防盜、防潮,使各家嚴格區別。

(二)建筑人文色彩及裝飾美

徽派建筑,地處北方與南方兩大建筑風格的交匯——江淮地帶,受楚、吳越、兩淮、徽商等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格局、風格和建筑藝術。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受儒家思想影響,等級制度表現十分明顯;他們建起居室后,又向儒商、官商結合發展;不少徽商建房時,按官家規定的等級建樓擴園,這也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在徽州,木、石、磚雕最為出名,人稱“徽州三絕”,刻家院中。那些門坊、門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戶之內少有雷同,窗檻、裙板、窗扇等處,雕刻更為精美。在西遞村,有一戶人家天井中的十二個門扇上雕刻著二十四孝圖,非常精細,極有文化研究價值。

(三)建筑環境設計的園林化情調

村落選址“相其陰陽向背,查其山川形勢”,以天時、地利、人和皆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陽,依山傍水或以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臨街,村口廣植高大樹木,綴以亭臺水榭,溪流蜿蜒,田陌縱橫,環境極佳。整個村落給人幽靜、典雅、古樸的感覺,這也給現代建筑的設計提供了融入大自然環境的范例。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定社會歷史文化的體現,它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反映著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微派建筑以其科學的環境意識、精湛的建筑工藝、精巧的構思設計,在世界建筑藝術和建筑文化史上站立?;张山ㄖL格的設計,它是簡約、自然、優雅,是一種低調的古典中式華麗;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和詩歌理論在村落規劃中的成功運用,將自然和建筑的物象升華為審美意象,營造了藝術的時空,強化了建筑文化的感染力?;罩菸幕嵘嘶罩莨糯迓涞钠肺?,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標桿,也成為當下人居建筑設計的借鑒典范。

【參考文獻】

[1]張建平.安徽文物古跡世紀行——走遍江淮[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1

[2]張潤霞.安徽重要歷史事件叢書——學術百家[MJ].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3]鄭建新.徽州祠堂的歷史和建筑[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

[4]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研究[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5]程孟輝.中國藝術論叢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徽派天井徽州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徽州春雪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徽派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徽州綠蔭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天井庭園,幻境猶深
校園的天井花園
徽派建筑技藝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
溪邊橋下,春里徽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