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味兒的老柴

2014-03-11 19:59肖復興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柴科夫斯基天青鋼琴曲

文/肖復興

東方味兒的老柴

文/肖復興

柴科夫斯基一直是樂壇的寵兒。不過,西方樂團和東方樂團,在演奏柴科夫斯基方面,味道是不大一樣的。

那天,去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聽日本NHK樂團的演出,最精彩的部分在上半場。盡管下半場選取的老柴第五交響曲,演繹得也很不錯,細致而周到,特別是單簧管和圓號格外出彩,畢竟顯得有些中規中矩,如同一位戴著潔白手套,舉手投足都顯得如同一位格外彬彬有禮的紳士。柴科夫斯基被演繹成為一位東方的面孔。

上半場,日本作曲家武滿澈的《風那么緩慢》,真的是先聲奪人。很久沒有聽到這樣安靜的音樂了。如今,我們的音樂,即便是古典音樂,不少也要弄得春潮漲滿一般浪花四溢,貝多芬和馬勒似乎成為我們的最愛,或者是最能夠顯示我們的能力;即便不是那么熱鬧,也要故作高深作得怪異一些,才顯得異峰突起。如此輕柔似夜風,晶瑩似露水,又如此幽幽緩慢如散步的音樂,確實是久違了。那顯得人心向往的另一方面,不是閃閃發光的物質的,也不是風光旖旎的艷麗的,或故作哀傷或幽婉其實是俗情的、濫情的,而是一種水闊天青的境界。在舒緩至極的弦樂的襯托下,回響著輕柔的打擊樂中,是深山古寺的被輕風吹拂的塔鈴回蕩的天音梵語,提示著人類還有另一種活法,另一種情境,另一種聲音的存在。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NHK明顯的東方風格,將音樂處理得細膩入微,委婉有致,在各種樂器的交響化的處理過程和演繹過程中,講究得那樣的精確,又那樣的內斂而含蓄。

心里暗暗的想,看他們和我國女鋼琴家陳薩合作的老柴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怎么個演繹吧。這首鋼琴曲過于熟悉,演奏得太多了。一開始,他們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開江一般的氣勢不凡的轟鳴感,似乎陳薩的鋼琴都有些弱得被樂隊所淹沒。但是,往后聽,漸漸明白了,這是他們所演繹的方法,所要的效果。他們更希望表達出的不是多么強烈如火的情感,而是細膩的、美好的,又稍稍帶有些憂郁的情感。似乎,他們更側重的不完全是老柴的情感,而是融入了他們重新感悟并構制的新的情感。

記得陳薩在演出前曾經說過,希望將這支老鋼琴曲演奏出新鮮感,就像一個故事,漸漸走向光明和溫暖。她說的“就像一個故事”,說得好,演奏得也好,無形中加強了這支鋼琴曲的敘事性。其節奏的溫婉,技巧的節制,都不是那種炫技派所能夠持有的。即便是她的華彩獨奏,都不那么放縱。收放自如,恬淡自如,其實是一種更高的技巧。

樂隊在這支鋼琴曲所演繹的弦樂化,一方面更吻合老柴的風格,一方面更彰顯樂隊的風格。其精致細微配合整齊如步兵列隊、又氣息勻稱不事張揚的樂隊,在動作幅度不大的尾高忠明的指揮下,那樣的相得益彰。整個樂曲處理得便不是西方的那種濃墨重彩的油畫,而是如一幅東方的淡彩的水墨畫,細細地暈染,慢慢地洇開,將畫面中那些枝葉與花朵、云影和水光,輕輕的,卻一筆不茍的呈現出來,直到曲終天青,余音裊裊。

有意思的是,中場休息的時候,因為我坐在座位上沒動,一家日本電視臺的記者,扛著攝像機隨機采訪,直沖著我就走了過來。他們問我對NHK的感覺如何?我說感覺有些像當年說過拉威爾的音樂精確得如同瑞士的鐘表匠。他們似乎有些得意地笑了笑,然后,又問我看中日藝術家的合作感覺怎么樣?我說感覺很好,他們聯手把中國人最熟悉的老柴演奏得有些東方味兒。他們和我都開心地笑了。

猜你喜歡
柴科夫斯基天青鋼琴曲
淺談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學體現
天青雕刻龍鳳呈祥對杯
鄉間晨雨(即興鋼琴曲)
汝窯為魁 天青如玉
夜的鋼琴曲(六)
青梅竹馬的歲月成詩行
淺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靈感從民謠中來
夜的鋼琴曲(二十八)
鋼琴曲《百鳥朝鳳》結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