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多元高效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

2014-03-12 15:49方豐珍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11期
關鍵詞:作業語文能力

方豐珍

語文多元高效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

方豐珍

一.問題的提出

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語文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其已步入了誤區:

1.隨意而盲目既不能把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等融合在一起,也甚少考慮學情與文本的聯系,沒有關注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也沒有考慮學習方法、策略的運用等。

2.單一而單向忽略、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書面作業多且內容單一,課外閱讀量窄,只關注配套作業,只強調機械訓練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

3.機械而呆板經常布置諸如抄寫類的重復操練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現了“吃不飽”或“消化不了”現象。

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作業設計實踐探索有很大意義。

二.理論依據

(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p>

(二)多元智能理論:美國心理學家HowardGardner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于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如此,智力的核心和衡量的標準并不是像傳統智力理論所說的那樣是語言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而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人腦至少有言語的、邏輯的等七個不同的智力中心,而這七種智力是相互聯系的。

因此,只有教師設計出多元化的作業,學生的潛能才會被充分激發,教學效率的提升才有一定保障,學生發展性學力的培養才不會落于空談。

三.有關概念的內涵

(一)作業:《現代漢語詞典》的注釋:①為完成生產、學習、軍事訓練等任務而進行的活動。②從事這種軍事活動或生產學習活動。作業就是作業者活動的過程,是一個自主參與、自我實踐的過程,也是人自主能動的學習方式。

(二)多元化作業: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科整合力量,使作業內容多元化,作業形式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初中語文多元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自主能動的作業方式是應和素質教育的呼聲的,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單純的行為參與學習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核心的能動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以下將以改變作業的內容和形式為切入口,進行嘗試和探索:

1.實踐型作業的設計

是開放性作業的一種。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教材知識、實踐活動,用親身感受來獲取知識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性作業,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需要。

泰戈爾也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弊鳂I布置更不能沿襲舊有的觀念、內容、形式。

(1)觀察性作業:提高觀察能力,豐富生活積累

觀察是認識的起點,寫作的起點。設計觀察性作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有助于學生養成主動觀察、勤于積累的習慣。觀察記錄激發了學生的情感,積累了寫作的第一手素材。這樣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觀察周遭,從不同的視角提煉出有意思的東西,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表述性作業:學習言語交際,鍛煉表達能力

表述性的作業無疑是一座溝通現實、教材與生活的橋梁。把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是表述性作業的重點。

案例1:學習《張良奇遇》時,讓學生把文言文用現代白話改編成課本劇并表演。

將相聲《考不好的下場》《吹?!愤M行串寫,增添方言,合成一篇夸張詼諧有地方特色的相聲段子,自由組合表演。

如此,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得到了滿足,不知不覺中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書寫表達能力。

(3)查閱性作業:拓展知識領域,增加知識積淀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課改對于課外閱讀量作了大幅度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把課外閱讀作業做細做實,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案例2:教學《隆中對》時,讓學生課前查閱了解諸葛亮生平、東漢末諸侯割據的狀況和三國鼎立的形勢圖,以期對文本的背景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觸。上課時,教師出示古三國軍事地圖,請學生扮演諸葛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課后請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的第37回、38回。思考比較史籍《三國志》與小說《三國演義》里的隆中對,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

這樣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學會溝通課內外知識的內在聯系,提升閱讀能力,升華思想。

(4)調查性作業:引導關注現實,培養合作精神

調查性作業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變個人性作業為合作性作業。

案例4:教學綜合性學習“腳踏一方土”時,設計:“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有誰離得開自己腳下哺育了我們的這片土地?請你與同學自由組成小組走訪周邊地區,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情況,出謀劃策,寫一份調查報告。

使之脫離狹窄的語文觀,有效拓展到大語文學習的境界之中,形成語文與社會熱點、思辨與思維能力發展的有機融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思考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不拘泥于學科本身。

2.自主型作業的設計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因而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過渡。而設計多樣化的自主性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

(1)可選性作業:提供選擇空間,直擊學生需要

所謂“可選性”是指教師為學業程度、興趣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允許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當天完成的作業。作業的形式可采取“星級作業”和“必做+選做”等形式?!靶羌壸鳂I”是將作業按照難度劃分成不同等級,學生可自選一項或多項,評分亦根據等級和完成的質量而定。課后大作文練習也可每月提供學生十五至二十個選題,自行選擇輪流寫作,并予以評價。

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2)層次性作業:尊重學生個性,引導自主探索

每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根據教學目標把作業設計成ABC三個等級,其中,A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C類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選擇作業,就能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這是專門為我設計的作業,我一定能完成好!”

作業因人而定,也兼顧全體,讓他們能寫、愿寫、想寫。

(3)參與性作業:發揮主體作用,調動學習潛能

把布置作業的權利下放給學生。這樣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還能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3.探究型作業的設計

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毙抡n程理念更是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課堂深化性作業

課堂的深化性作業,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一是對學科知識的深化。

(2)課后遷移性作業

好處是能進一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是課堂的延伸與提高。課后遷移性作業,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此,實踐型、自主型、探究型作業的設計,能夠徹底改變以往單一、機械、重復的弊端,能夠不斷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多元理解,產生不斷期待、不斷探究的閱讀習慣,從而使語文作業設計走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1]陳厚德.《基礎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2]伊道恩.《中學語文教學建?!?廣西教育出版社.

[3]李元功.《語文教學藝術與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和更生吳紅耘.《語文學習與教學設計》: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豐珍,教師,現居浙江建德。

猜你喜歡
作業語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