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因論視角下旅游景區文化專有項的英譯

2014-03-20 09:55田娜范雯
外語與翻譯 2014年2期
關鍵詞:原語模因英譯

田娜,范雯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著許多文化瑰寶。隨著世界各國的交流越發頻繁,帶有本國色彩的文化象征日益傳出國門,傳向海外。眾所周知,文化是人類歷史社會長期思想觀念累積形成的產物,它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人文地理風情、思想行為面貌、意識形態特征等,是人類生活藝術行為觀念的標志。在文化氣息濃郁的旅游景區,文化詞的出現屢見不鮮。而隨著入境旅游業的昌盛,對旅游景區文化詞的英譯研究越發深刻,對文化詞英譯不統一現象的梳理迫在眉睫。

一、文化專有項基本綜述

語言不僅是人類思想感情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能真切地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態地域、物質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不同語言決定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因此,語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進而產生一定數量的文化詞。文化詞又稱文化專有項或詞匯空缺,就是在語言系統中,最能體現語言承載的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詞匯。

簡單而言,文化專有項反映了某種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地有別于他族思想行為方式的獨特活動方式,如:漢語中的“紅”(象征喜慶)和“龍”(象征權力、祥瑞),英語中的crocodile tears(“鱷魚的眼淚”比喻“假慈悲”)和 waterloo(“滑鐵盧”象征“失敗”)等。正因文化負載詞的濃郁民族文化的特性,對其翻譯的要求頗高,除了要準確表達原文詞義外,還要能傳達詞義后賦予的反映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文化信仰、生活觀念、審美價值等各方面的意義,已達到傳遞文化氣息的目的。

對于文化專有項的翻譯策略,國內外研究層出不窮。中國翻譯學者王東風曾發表題為“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一文,其歸納出五種“在效果及使用頻率上呈等級排列”的文化缺省處理方法,分別為文外作注、文內明示、歸化、刪除、硬譯,這五種文化翻譯策略且根據語篇文體特征而有效使用。由于文化專有項負載著體現中華民族各特色的文化信息,因此,對其英譯的研究有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促進,更能推廣中國文化。

二、理論綜述:模因論

模因源自英文 Meme,這一詞最早出現在道金斯(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經典暢銷書《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1]。根據道金斯的觀點,基因不再是簡單意義上達爾文主義里的內容,其可以看作是人類文化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文化遺傳單位。此概念的提出引發國內外對 meme的熱議,國內學者也就meme理論的成因及核心理論,將其翻譯為“模因”,顧名思義,即帶有模仿性質的基因。

道金斯創造的 meme具有兩個含義,一是“文化傳播單位”,一是“模仿單位”,而meme的核心意思就是“模仿”。根據道金斯的觀點,模因是一個文化信息單位,那些不斷得到復制和傳播的語言、文化習俗、觀念或社會行為等都屬于模因。模因可以看作是復制因子(replicator),也可以看做是文化進化單位。人們的觀念會像生物進化般隨著人們的交流傳播而廣為流傳。

模因可以被看作是一些思想,其本身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意圖,其表現方式很多,諸如衣服風格、多彩圖像、音樂模式、語言詞匯乃至身體語言等。換言之,這些詞語音樂或技能等在人類大腦里進行復制,再經由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遞,在接受者的大腦中形成印象并進行復制,最后在越來越多的人腦中留下副本或進行復制,使模因能夠不斷得到復制和傳播。正如人們常用的“卡拉OK”和“PK”等外來詞[2],就像人類基因一樣被廣泛使用而流傳開來??梢?,模因與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對模因論的探討可以促進學者對文化的傳承和研究。

三、旅游景區文化專有項的英譯探討

旅游景區均有文本介紹,其涵蓋旅游景觀的歷史淵源、風格特色、景觀價值等內容的文字性介紹,其主要包括人文古跡、自然風景和自然人文綜合景觀等三類。尤在以人文古跡為主題的文本介紹中,涉及眾多文化專有項。在將其英譯的過程中,譯者常面臨許多翻譯障礙。國內外翻譯學者已在旅游文本這一領域上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從模因論的視角出發,探討以異化策略來對文化專有項進行標榜的英譯方法。

(一)以文化為標榜

道金斯認為模因是大腦里的信息單位,是存在于大腦中的一個復制因子。大腦里的任何信息,只要能通過不斷的模仿從而達到廣泛傳播復制的目的,都能稱之為模因。不同時期在社會上流行的事物之所以能流行其實都是人們不斷模仿和傳播的結果。社會上的新詞語往往靠人云亦云而流行起來,如“派對”一詞,源于英文“party”[3],因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的影響力,此單詞被音譯為“派對”,且隨著人們“開派對”說法的大量使用而成為一種復制因子,在人類思維中大量復制,因說的人多了,就被傳播出去,還成功復制產生出一個新的漢語單詞,被收進了《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里。

正因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的普及,大量外國文化成功成為一個個模因因子在中國本土文化中傳播,越來越多像“克隆”“基因”一樣的外來詞應運而生。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因像基因一樣得以復制傳播。而作為吸引游客注意,傳播專屬文化,推介和提升景區形象的景區文本來說,更應在對其的英譯中地生出許多文化模因詞。正如“功夫”一詞,代表著強烈的中國文化,又隨著中國電影文化產業的推廣,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熟知,因而,其變成一種文化模因在異國文化中加以復制傳播,從而產生“kongfu”這一英語單詞,成功成為一種文化標榜。

在富有文化專有項旅游文本英譯過程中,譯者的職責不應僅停留在保留原語意義的傳統層面上,而是在傳播原語文化的更高層面上,讓一個個文化專有項變成一個個文化模因因子,在人類思想中成功傳播開來。如成都的“錦里(Jin Li)”,其音譯本已被大多外國游客所接受,已然成為成都文化的一個標桿。而更多像“老子(Lao Zi)”,“太極(tai chi)”,“道教(Taoism)”[4]等這類文化專有項應成為一個個文化標桿,代表并傳播著中國文化。

(二)以異化為英譯策略

“歸化”和“異化”最早由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Laurence Venuti)于1995年提出?!皻w化”是指在翻譯上恪守本族文化的語言傳統,回歸地道的本族語表達方式,“異化”是指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對于旅游景區文本而言,景區中的解釋性資料,尤其是涉及文化內涵,如歷史人名、地名、事件等的材料,可使用“異化”策略,遷就中國文化的語言特點,向原語靠攏,以突出原語地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注重原語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

中國的“無梁寺”,其英文譯本有直接音譯為“Wuliang Temple”,有直譯為“The Beamless Temple”,然則為彰顯無梁寺沒有梁之特性,應采用保留文本原語文化內涵的翻譯方式,實則應異化為“Wuliang Temple — The Beamless Temple”,可見此譯文既向國外宣揚漢語拼音,讓世界了解中文拼音之特色,更將中國的文化特色融入譯文中,讓世界熟悉中國文化。又如,“文廟”的流暢譯文是“The Cultural Temple”,而文廟是為紀念孔子而建[5],則應“異化”為“Wen Temple — The Temple to Confucius”,如此一來,像“wen”這樣簡單易讀的漢語拼音,既能很快被外國游客所接受,其譯文又能向他們道出這所寺廟的實際意義——紀念孔子,以達到傳播民族文化的目的。此類異化的翻譯使得像“Wen Temple”和“Confucius”這樣的文化專有項變成人類文化的基因,因其簡單明了的特性在人類大腦中產生印象,并通過人類的相互溝通交流而進行傳播,讓傳播者大腦中產生同類印象,這樣這些文化詞就成為語言中的一個個模因或基因,在思想中復制,并隨著人類的交際廣泛流傳。

四、結語

總之,富有文化專有項的旅游景點文本,是宣傳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國旅游業迅速崛起的今天,肩負著弘揚本國民族文化的任務。作為文化基因的模因因子,正因其特殊思想或觀點不斷被人類大腦復制從而達到傳播弘揚文化的目的。因此,譯者要在翻譯過程、翻譯行為以及整個翻譯活動中保留大量的文化專有項,讓其成為文化模因因子在世界文化中廣為傳播。

[1]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廖治敏.成都旅游文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策略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146-148.

[4]劉靜.中國傳統文化模因在西方傳播的適應與變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10-114.

[5]屠國元,周慧.文化專有項翻譯與譯者的文化選擇[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891-894.

猜你喜歡
原語模因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模因視角下的2017年網絡流行語
淺談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試論翻譯中的模因*
基于ZigBee協議棧的PHY服務研究
基于模因論的英語聽說教學實驗研究
基于原語自動生成的安全協議組合設計策略及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