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語言在《紅樓夢》中的語用功能探究

2014-03-20 09:55宋智
外語與翻譯 2014年2期
關鍵詞:缺省晴雯曹雪芹

宋智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商貿旅游系,湖南長沙,410004)

所謂模糊語言,指的是在意義上不明確,在表述形態上不清晰,內涵伸縮性大,解釋或理解可變性大的語言[1]。語用模糊是指說話人在特定的語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確定的、模糊的或者間接的話語向聽話人同時表達數種言外行為或言外之力的這類現象,它在漢語文學作品中很常見[2]。文學語言之美在于“情在詞外”“意在言外”。

曹雪芹的《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常常被選為研究模糊語言的對象。它不僅是杰出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語言學教科書。模糊語言在這一偉大文學著作中發揮著看似細微卻功不可沒的作用。本文擬從語義模糊詞、缺省模糊、人稱代詞的模糊性和模糊形容詞和名詞四個方面對《紅樓夢》中的模糊語言做粗淺的分析,以助讀者們意識到模糊語言在古典名著中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欣賞這一偉大著作。

一、《紅樓夢》中的模糊語言及其語用功能

(一)模糊語言在文學作品中的語用功能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與其他語體風格相比,它更追求語言的高度自由。吳世雄認為:“語言的模糊性產生于人們的認知過程?!币虼?,對一模糊表達法的多種可能的理解就反映了人們的心理復雜性。作為規律,意義的復雜性產生于思維的復雜性;反之,思維的復雜性又只能由意義的復雜性來表達[3]。作者往往在作品中故設“模糊”,以創造一種意境,表達某種情感,由此形成一種模糊文體,達到語言的模糊美。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現力,并且在模糊中能夠產生感性和理性的各種活動[4]。文學創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而模糊語言的使用能使作品豐富多彩,更富有表現力的獨特語用功能。我們可以說,沒有模糊語言,就沒有文學。

(二)《紅樓夢》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表現

模糊語言在《紅樓夢》中的語用功能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① 使用語義模糊詞描繪人物入木三分,增強人物的立體感;② 運用缺省形成的模糊將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深入讀者心中,令讀者意猶未盡,回味無窮;③ 利用人稱代詞的模糊性突出人物的個性;④ 用模糊形容詞和名詞為故事發展做鋪墊,揭示人物的命運。

1. 語義模糊詞——刻畫人物入木三分

文學語言不同于科技文章,不是對于具體事物的科學說明或介紹,而是要創造美的意境,向讀者傳達某種意象,使普通的文字取得意在言外、情在辭外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往往是作者通過模糊詞語的使用來達到的。語義模糊詞可創造出某種意境,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更為形象、生動;對情景的描繪更為靈活,讓讀者更能體會其中人物的感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文字發揮出更大的語言魅力。這在《紅樓夢》中對王熙鳳的描寫顯得尤為突出。我們來看這一段的描寫: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

作者利用“丹鳳”“吊”“苗條”“風騷”“粉面”“丹唇”這些詞語所表示的模糊語義,使得在《紅樓夢》中第一次亮相的王熙鳳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鳳姐美艷,珠光寶氣,但美中卻透露著霸氣、兇相和厲害,為小說進一步通過種種事例刻畫這一人物做了很有力的鋪墊。六十五回中作者才以興兒的口吻說出王熙鳳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5]。她這一罌粟花般的形象在第三回就深入人心了。再如第六回中描寫鳳姐對前來攀親求助的劉姥姥的回話:

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若不拿著,就真是怪我了。這錢雇車坐罷。改日無事,只管來逛逛,方是親戚們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虛留你們了,到家里該問好的問個好兒罷[6]。

王熙鳳在前面先述說了她操持這一大家子的難處,言下之意讓劉姥姥別做什么指望,最后又打發了她二十兩銀子,用對她而言不疼不癢的一點錢,向旁人顯示她的心善。且看她的用詞“暫且”“改日”“只管”“方”這一連串的語義模糊詞,表面上聽來好像是她王熙鳳慷慨,有人情味。其實聰明人一聽,這哪是歡迎你再來呀,下次再來準是閉門羹,沒有好臉看了?!疤摿簟币辉~可見王熙鳳打心底就沒想留這一老一小在此;“該問好的問個好兒罷”中的“該”一字又體現出王熙鳳根本就沒認這層親戚關系,沒有必要向誰問個好。所以不等話說完就不耐煩地起身,催客走了。

2. 缺省模糊——意猶未盡的含蓄美

言語有時因語境的需要,半路急收,給人以言尤未盡的感覺。缺省往往使得作品更加含蓄精煉,感情深沉,常常將作品中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來。寶黛二人的情感糾葛是《紅樓夢》的主線,曹雪芹往往以這種戛然而止的對話來描繪其二人復雜的心理活動,讀來令人回味無窮,贊嘆不已。例如第三十回寶黛二人口角后寶玉去賠禮,林黛玉道:“我回家去?!睂氂裥Φ溃骸拔腋四闳??!绷主煊竦溃骸拔宜懒??!睂氂竦溃骸澳闼懒?,我做和尚!”…… 林黛玉直瞪瞪地瞅了他半天,氣得一聲兒也說不出來。見寶玉憋得臉上紫脹,便咬著牙用指頭狠命地在他額顱上戳了一下,哼了一聲,咬牙說道:“你這——”剛說了兩個字,便又嘆了一口氣,仍拿起手帕子來擦眼淚[6]。欲言又止的“你這——”蘊藏了多少豐富的潛臺詞呀!寶玉的回答表白了生死不渝的一片癡情。此時黛玉百感交集,又悲又喜,又氣又憐。喜的是寶玉對自己果然是一往情深,不枉自己的癡心;悲的是自己父母雙亡,終生大事無人做主,癡情怎了?氣的是寶玉竟說出這等傻話!憐的是寶玉嚇得不敢出聲的狼狽相令人不禁心疼。真是柔腸寸斷,不知說什么才好。曹雪芹巧妙地用了缺省模糊“你這——”這未說完的話總括一切,破折號吞下去的是“冤家”是“傻瓜”還是其他,留給讀者去發揮豐富的想象,任你去解答黛玉對寶玉的一片深情,令人回味深長。

再如第九十八回,在描寫林黛玉之死時,猛聽黛玉直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做聲了。紫鵑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漸漸的冷了[6]?!昂谩笔裁茨??是好狠心?好無情?還是好傻呢?相信每個讀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這句缺省模糊語,具有激發讀者遐想的效果。假設作者用準確且完整的語言將意思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那將是畫蛇添足。結果會如同將維納斯女神的斷臂重新接上一樣,失去其神秘而又動人的藝術魅力了。

3. 人稱代詞的模糊——突出刻畫人物個性

《紅樓夢》中所涉及的人物,主要的、次要的,老老少少加起來有九百多人。該如何將典型人物的個性展現給讀者,使讀者印象深刻,記憶猶新呢?曹雪芹在刻畫晴雯這一人物時,為了突出她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這一性格特征,便使用了模糊的人稱代詞,從而引出一段精彩的對白,令讀者永遠記住了晴雯這一悲劇性人物。在第三十一回中,寶玉心情不好,在因晴雯不小心弄壞了一把折扇時發火,加之襲人的介入,引得晴雯一大堆的牢騷,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襲人聽了這話,又是惱,又是愧,待要說幾句話,又見寶玉已經氣的黃了臉,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們的不是?!鼻琏┞犓f “我們”兩個字,自然是她和寶玉了,不覺又添了酸意,冷笑幾聲,道:“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教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那里就稱起‘我們’來了。明公正道,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里就稱上‘我們’了!”襲人羞的臉紫脹起來,想一想,原來是自己把話說錯了[6]。

晴雯因剛受了寶玉的氣,更加深了對襲人的醋意。在這段對白中她便抓住了襲人話語中的漏洞,就是“我們”這個模糊的人稱詞來大做文章?!拔覀儭边@個詞自然是指說話人心里認同的跟自己處于同一邊的人。這難怪會引起晴雯的醋意。曹雪芹正是利用這個模糊的人稱代詞將晴雯這一人物的個性突出:晴雯只求快意于口,由于口角太富于鋒芒而致積怨太多的性格特點,體現了她那天賦的清高、秉性的爽直。這場怡紅院的風暴固然是肇始于晴雯的沒有媚骨,決不肯象襲人那樣在寶玉面前總是逆來順受,但更深刻、最本質的原因卻是襲人的“我們”中暗含了我已為寶玉之妾而引發了晴雯的“醋意”,因此晴雯才有那么一番對寶玉、襲人的尖刻而又難堪的嘲諷。然而這對晴雯來說終究是一時快意于口,終局是傷感于心,始以勇者的面目出現,終以騎虎難下的尷尬告終,這便是晴雯!若非襲人的跪求寶玉,若非黛玉的意外來到,則真不知晴雯如何收場。

4. 模糊形容詞和名詞——暗示人物的悲劇結局

在第三回中寫黛玉初到榮府,寶黛第一次會面,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進行了描寫,又寫了兩首批寶玉的詞。詞中大量的模糊形容詞一方面突出刻畫了男主人公,另一方面更暗示了這一人物的悲劇結局。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v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蓱z辜負好時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執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6]。

第一首詞中的模糊形容詞突出了寶玉真誠表現自己的率真個性。出身貴族之家的他因為不愿受束縛,注定了要苦悶。因此他就要采取種種方式宣泄,在世俗人的眼中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寶玉生得一副好相貌,且讀書多、才情大。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說其“腹內原來草莽”其實是指他無法被當時主流的價值觀所認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所以被稱為“不通世務”。第二首詞中的模糊詞形容詞“貧窮”“凄涼”預示賈家日后的敗落,寶玉困苦不堪的生活?!盁o望”“無能”“不肖”這些模糊語看似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卻是對他的贊美和褒揚。以當時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無疑是個要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曹雪芹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與那些國賊庸人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人,也因此逃脫不了特定社會生活背景下的悲慘命運。

二、結語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名著不可超越的巔峰,小說主要是憑借它所創造的典型形象以傳世的。在對人物的突出刻畫和塑造的過程中,曹雪芹巧妙地運用了模糊語言的特點,或故設模糊,或側面烘托人物個性,或留給讀者品味的空間,或揭示人物最終命運,作者可謂是煞費苦心且又駕輕就熟?!都t樓夢》擁有如此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模糊語言的魅力功不可沒。這在中外古典小說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1]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3]吳世雄.論從認知角度研究語義模糊的重要意義[J].福建師大學報,1996(2):89-91.

[4]李春梅.談模糊語的構成及其運用[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2):65-67.

[5]王嫦娟.模糊語言在文學作品中的文體功能[J].外語教學,2001(3):59-61.

[6]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缺省晴雯曹雪芹
基于“缺省模式”設計平臺的控制系統研發模式重塑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敦誠的西園與曹雪芹
“這個地方難站”——曹雪芹對聚散離合的敘事與思考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曹雪芹》:如同斷臂維納斯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觀點句中評價對象/屬性的缺省項識別方法研究
M的快遞
論《紅樓夢》中病晴雯的真性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