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情景關系

2014-03-20 09:55王璐張哲
外語與翻譯 2014年2期
關鍵詞:情景交融芳草思鄉

王璐,張哲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中意義非凡的要素。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十分強調意,歷來就有“得意忘言”“言不能盡意”“立像以盡意”等等說法。這里的象具有主觀色彩,稱為“意象”,以一定的意象構造起來的心理空間,就是意境。簡單來說,意境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1]。

古語有云“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鏡寫景,情境寫情,而意境則是情境兼顧的。

“情”與“景”是構成古詩詞意境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2]。情因景生,景與情合,相互交融,于是便產生了詩歌美妙的意境。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緒,志向追求等;“景”指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動等。古典詩歌情與景的關系有以下常見的處理方式。一是觸景生情;二是借景抒情;三是情景交融。下面分別以三首古詩詞為例來具體分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情景關系。

一、觸景生情——以范仲淹《蘇幕遮》為例

觸景生情也稱“由景及情”,往往是先有景后有情,“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人的內心情感,往往是隨著自然界萬物的變化而變化,并非一成不變,人的感情隨外界情境的不同而變化,藏在內心的某種思想感情一經觸動就可能被喚起進而釋放,在詩人筆下凝結成章,文章便是這些感情的抒發。因而稱為“觸景生情”。

范仲淹的《蘇幕遮》就是觸景生情的典型代表: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做這首詞的時候,范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

“碧云天,黃葉地”中的“黃葉”最能勾起游子思鄉之情,秋風之下黃葉的飄零之姿與游子浪跡天涯、漂泊不定的形象之間形成一種同構關系,詩人仰望碧藍的蒼穹,只見黃葉片片飄落大地,不由得引起自身漂泊異鄉的悵惘,勾起寂寞鄉愁,是由景及情的絕妙體現。

“芳草無情”二句,由實景轉為虛景,芳草往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暗喻思鄉懷人、別緒離愁,二者之間有一種同構關系。詩人常用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縈繞心頭的離愁別緒。 例如“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用來形容春草繁茂之姿,這里春光無限明媚,而心上人漂游在外仍未歸,惹得相思之情如絲草纏繞心海?!扒嗲嗪舆叢?,綿綿思遠道”,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的人的綿綿情思。而此處的芳草遙接天涯,仿佛能延伸到故鄉,使離鄉背井的詞人深受觸動,而芳草卻超然灑脫,依舊芳菲爛漫,所以說它“無情”。這一句最能體現由眼前之景引出心中之情。

上片寫遼闊秀麗的秋景,詞人的悠悠思鄉離情,由碧天黃葉引起,從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使得由景及情的過渡自然、不著痕跡。

下片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上下文連在一起表現出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愁;“明月高樓休獨倚”一句中,“月亮”這一意象與思鄉懷人之情間具有同構關系。遠離家鄉、遠離親人,月亮這一意象通常都蘊含著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包含月亮意象的古詩詞中,這一類意義是最多的。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寧靜的月夜里,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此處,清冷月華本就勾起了詞人的幽幽思鄉之情,再加上高樓獨立、形單影只三組意象連綴出清幽孤寂的意境,使得孤寂之意更切,思鄉之情更濃,不由得感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結尾處,詞人心中的鄉思旅愁在景色的觸發下發展到高潮。

秋高氣爽的時節,詞人在晴空萬里的天幕上飄蕩著虛無縹緲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藍的天色映襯著,看上去是淡淡的翡翠顏色;大地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遠處無邊的秋色與盈盈的水波相連,碧翠的秋水在金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漣漪,似有煙霧籠罩。天色將晚,落日的余暉灑滿群山,水天一色。只有岸邊的芳草,不顧深秋已經來臨,依然芳菲爛漫,遙接天際??吹搅诉@天幕之下秋天的勝景,芳草蔓蔓,仿佛能遠接故里,此時正背井離鄉、在西北苦寒之地的詞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那鄉愁,好象隨著這落日的余暉一直來到斜陽之外的故鄉??M繞不去的思鄉之情、羈旅之思,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忘卻。月夜獨倚高樓,以消遣思鄉之愁;但月華清冷,映照之下高樓獨立,自己更是形單影只,此景反而更添孤獨與悵惘之感,詞人試圖借飲酒來消釋心中的惆悵,但卻化為相思淚,反增相思之苦。

這首詞所描繪的秋景高遠遼闊,壯美中顯靈氣,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更加襯托了離情的深切、悠遠。

二、借景抒情——以李商隱《無題》為例

借景抒情又稱“緣情寫景”“由情及景”“移情于景”,先有情后有景。詩人以自己的生命,情志,移到外物上,使外物有了詩人的情感,使它顯示出人的生命,情志。從而使無形的情感得到了有形的固定。景的設置總是以情為轉移的,所謂“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正是對這個理論觀點的最佳闡釋。

李商隱的《無題》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是李商隱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借景抒情詩。詩中訴說了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人以唯美的詩篇寫出了無盡的離別之恨和纏綿的相思之苦。

首聯中詩人以兩個“難”字道出相聚不易、離別更難的愁苦,“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東風”點明了時節,春風力衰,原本明艷生動的百花如今因時節變換而凋殘飄零,詩人在這里有意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遭遇不由自己的深深感傷。既寫自然環境,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借景物來反映詩人的境遇和感情[3]。

移情于物是抒情的重要方法,“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耙馀c象通”等古語都可以說明移情在創作中歷來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頷聯中“春蠶”一句首先是將感情之纏綿通過春蠶吐絲綿綿不盡的形象表達出來;又將詩人致死不渝的感情投射到吐絲致死方休的春蠶上,所以寫成了“春蠶到死絲方盡”這一名句?!跋灳娉苫覝I始干”是用蠟燭作比喻,這里并不只是以蠟淚來象征相思的痛苦,而是進一步以“蠟炬成灰淚始干”反映真摯的感情將纏綿終生,死生不負。以上四句主要描繪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通過具體的蠶絲、燭淚的比喻具體化,表達得更加形象徹底。

頸聯上句寫出了年輕女子"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而描繪出女方因思念和憂愁,以至于鬢發脫落,容顏憔悴的極具真實感的畫面。下句“夜吟應覺月光寒”寫出女子在深夜沉吟,內心的愁思、孤寂凄涼之感在寂靜的夜里滋長得更快,仿佛此時的幽幽月光也散發著冰冷、清寒之氣。此句體現出詩人由情及景的巧妙構思。

尾聯,此去會面遙遙無期,只好請使者青鳥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蓬山看望他。傳說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中的一座仙山,這里以蓬山為對方居處的象征,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

這首詩全篇都包含著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凝聚著詩人的深情,各聯的具體意境彼此不同,全詩將不同的意境勾聯成一幅包蘊情感的水墨畫,巧妙地從各方面描繪這美好的情愫,縱向反映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成功地再現了詩人心底的綿綿深情[4]。

三、情景交融——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為例

情景交融,正如古語“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 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所說,在詩作中不抒情,單寫景,詩歌就會失去感染力,失去靈魂。 單純寫情,離開了景的烘托,詩歌又會顯得空虛、乏味,缺少形象性和真實性。只有情與景在詩詞中和諧統一,情景交融,詩歌才能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鮮明地體現出了情景交融的特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一場小雨潤濕了道路,洗去塵埃,綠了整個渭城。旅店的磚瓦青青,蔓蔓柳枝也染上新綠。舉杯邀友再次同飲,西去出了陽關之后就沒有知心的故友了。從整首詩中可以看出王維多情、善感,而且為友人的遠行擔憂,字句間滿是傷別之情。

前兩句寫了清晨,一場小雨洗盡往日塵土飛揚的渾濁,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不見盡頭的驛道都浸染了沁人心脾的泥土氣息,青瓦柳枝都煥然一新,渲染了明朗清新、令人心情恬靜舒暢的送別環境,悠悠的離愁別緒已悄然纏繞心頭。這一切,都是常見之景,在浸染了詩人的傷別離情之后卻宛然如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的畫卷,抒情氣氛濃郁,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拜p塵”“青青”“新”等詞語,輕柔明快,營造出明麗清新的意境,使得惜別之情少了壓抑之感,添了一絲清新之意,使得景中情與情中景相融相匯。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古典詩詞中常常借柳傷別,“柳”與“留”讀音相近,所以“柳”這一意象常被賦予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這里,“柳”與惜別之情為同構關系。在此句中詩人將對友人的不舍之情與對雨后翠柳的描寫融為一體,情景交融,筆調清新自然。

在后兩句中,詩人并沒有敘說告別的場面,也沒有細說惜別之情,而是對送別宴上的勸酒場景進行特寫,“勸君更盡一杯酒”,將對友人的不舍、祝福凝于酒中,杯干了,而惜別之情卻難消,雙方的離情別緒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最后一句,詩人不說朋友將遠行的憂傷,不寫別離的哀愁,而是以“西出陽關無故人”道出分別后兩人天各一方,再無摯友相伴。這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蘊含了詩人內心真摯復雜的情感。這首送別詩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別情濃郁,是情景交融的典型詩作。

中國古典詩詞中,詩人在處理情與景的關系時,往往是多種方法綜合應用。僅以以上三首詩為例對情境關系作簡要的說明。

[1]謝榛.四溟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王德明.中國古代詩歌情景關系研究[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

[3]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4]孟凡香.美麗而憂傷——唐宋詩詞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義[J].淮海文匯,2007(3):125-126.

猜你喜歡
情景交融芳草思鄉
漫游草原上
情景交融更有效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今夜思鄉
每一片雪花都飄著思鄉情
有種相思叫思鄉
思鄉與蛋白酶
小滿節感懷
虛實相生 情景交融——淺談圖片新聞標題的意境營造
體育夢想 芳草起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