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高溫抗車轍性能試驗研究

2014-03-20 14:07劉建勛等
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 2014年2期

劉建勛等

摘要:通過大量室內的馬歇爾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瀝青用量對其高溫性能的影響。通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礦料級配、碾壓溫度與次數、最佳瀝青用量等結果,對同類施工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SMA;車轍試驗;馬歇爾試驗;高溫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U414.03 文獻標志碼:B

0引言

SMA是一種骨架密實型瀝青混合料,粗骨料顆粒相互嵌擠形成骨架結構,骨架間空隙由礦粉和瀝青形成的馬蹄脂膠漿填充,空隙率減小[1]。SMA是現行國內外瀝青路面所采用的典型瀝青混合料型式之一。SMA的組成具有與其他瀝青混合料迥然不同的特點,即:粗骨料、礦粉及瀝青含量多,細集料含量少。SMA的結構組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溫抗車轍性能,但其前期投資費用比普通瀝青混合料高,因此在國內瀝青路面鋪筑中應用并不多。本文通過大量室內馬歇爾試驗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粗集料骨架間隙率對SMA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車轍性能的影響,旨在探討上述影響因素更為合理的取值范圍,為SMA設計與施工中上述影響因素的取值提供更為合理的范圍。

1材料性能

1.1瀝青性質

1.1.1基質瀝青

試驗采用克拉瑪依AH70基質瀝青,其相關指標如表1所示。

1.1.2SBS改性瀝青

試驗采用燕山石化生產的熱塑性丁苯橡膠瀝青改性劑,考慮到中國瀝青分級采用針入度指標,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 052—2000)的操作要求,試驗僅對改性劑摻量為3%的改性瀝青的三大指標進行了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1.2集料性質

試驗用粗細集料為石灰巖,經篩分后逐級稱量回配。礦粉為石灰石磨制而成,集料密度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 058-2000)的要求進行,其各級粒徑集料的密度測量結果見表3、4。

(1) 在規范級配內,且4.75 mm以上粗集料顆粒的用量占總礦料的70%~80%,礦粉的用量為8%~13%,細集料用量較少。

(2) 考慮到SMA混合料中細集料較少,為避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不足,選擇級配時應避開Superpave12.5的限制區。

(3) 級配曲線宜平滑,避免出現犬牙交錯。

1.4試驗條件

車轍儀采用北京航天航宇測控技術研究所生產的HYCX1型車轍試驗儀。將拌和均勻的瀝青混合料倒置于300 mm×300 mm×50 mm的車轍試件成型模具中,并置于輪碾機上碾壓成型。其壓實密實度為馬歇爾試驗標準擊實密度的(100±1)%,將碾壓成型后的車轍試件在室溫下冷卻12 h后,再置于溫度(60±1)℃的車轍儀中保溫5~24 h,最后進行車轍試驗,且每組車轍試件的數量不得少于3個[12]。

2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2.1礦料級配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1) 碾壓次數對SMA的高溫抗車轍性能有較大影響。碾壓18次與碾壓12次相比,其動穩定度值有很大提高,提高幅度為110%,碾壓24次與碾壓18次相比,SMA動穩定度值變化幅度較小,提高幅度為11.6%。究其原因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碾壓次數增加,SMA礦料間空隙率減小,混合料密實度增大,抗變形能力提高。

(2) 從相對變形量來看,不同碾壓次數下的相對變形量從小到大為A、B、C;變形速率從小到大為A、B、C??梢钥闯?,隨著碾壓次數的增加,SMA的相對變形量和變形速率的變化趨勢相同,但與動穩定度DS的變化趨勢相反。

2.3溫度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文獻[69]指出,溫度對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有顯著影響,選用60 ℃、65 ℃、70 ℃三種溫度進行車轍試驗,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條件下,三種級配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隨瀝青用量的增加呈拋物線變化,表明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級配A、級配B、級配C三種級配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分別為49%、47%、46%,比它們的馬歇爾試驗最佳瀝青用量分別高0.3%、0.33%、0.4%;級配B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最大,級配A次之,級配C最小。但當SMA的間隙率過小時,細集料過多會使粗骨料被撐開,不能形成有效的骨架嵌擠結構,從而導致SMA高溫穩定性降低。

3結語

(1) 進行SMA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應適當地增加集料中粗骨料(粒徑不小于4.75 mm)和礦粉含量,減少細集料用量,以發揮SMA中粗集料間的嵌擠作用,進而提高其高溫抗車轍性能。

(2) 溫度和壓實功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較為顯著,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其施工溫度和攤鋪壓實次數。

(3)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選3種級配

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其最佳瀝青用量為46%~4.9%,比馬歇爾試驗瀝青用量大0.3~0.4%。

參考文獻:

[1]JTJ 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2]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3]徐世法.瀝青路面的的粘彈性力學分析與車轍預估[D].上海:同濟大學,1988.

[4]曹林濤.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變形能力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3.

[5]李一鳴.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探索[J].中國公路學報,1992,5(3):2227.

[6]李一鳴,俞建榮.瀝青路面車轍形成機理力學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24(1):9095.

[7]楊忠,謝祥根,何建.車轍王抗車轍劑在邵懷哦高速公路瀝青中面層中的應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4(2):3258.

[8]伍石生,徐希娟.摻加PR PLASTS 抗車轍劑的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 2005(1):156159.

[9]徐建國,韓波,汪永林,等.瀝青路面抗車轍性能研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1,28(1):5962.

[責任編輯:杜衛華]endprint

摘要:通過大量室內的馬歇爾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瀝青用量對其高溫性能的影響。通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礦料級配、碾壓溫度與次數、最佳瀝青用量等結果,對同類施工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SMA;車轍試驗;馬歇爾試驗;高溫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U414.03 文獻標志碼:B

0引言

SMA是一種骨架密實型瀝青混合料,粗骨料顆粒相互嵌擠形成骨架結構,骨架間空隙由礦粉和瀝青形成的馬蹄脂膠漿填充,空隙率減小[1]。SMA是現行國內外瀝青路面所采用的典型瀝青混合料型式之一。SMA的組成具有與其他瀝青混合料迥然不同的特點,即:粗骨料、礦粉及瀝青含量多,細集料含量少。SMA的結構組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溫抗車轍性能,但其前期投資費用比普通瀝青混合料高,因此在國內瀝青路面鋪筑中應用并不多。本文通過大量室內馬歇爾試驗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粗集料骨架間隙率對SMA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車轍性能的影響,旨在探討上述影響因素更為合理的取值范圍,為SMA設計與施工中上述影響因素的取值提供更為合理的范圍。

1材料性能

1.1瀝青性質

1.1.1基質瀝青

試驗采用克拉瑪依AH70基質瀝青,其相關指標如表1所示。

1.1.2SBS改性瀝青

試驗采用燕山石化生產的熱塑性丁苯橡膠瀝青改性劑,考慮到中國瀝青分級采用針入度指標,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 052—2000)的操作要求,試驗僅對改性劑摻量為3%的改性瀝青的三大指標進行了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1.2集料性質

試驗用粗細集料為石灰巖,經篩分后逐級稱量回配。礦粉為石灰石磨制而成,集料密度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 058-2000)的要求進行,其各級粒徑集料的密度測量結果見表3、4。

(1) 在規范級配內,且4.75 mm以上粗集料顆粒的用量占總礦料的70%~80%,礦粉的用量為8%~13%,細集料用量較少。

(2) 考慮到SMA混合料中細集料較少,為避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不足,選擇級配時應避開Superpave12.5的限制區。

(3) 級配曲線宜平滑,避免出現犬牙交錯。

1.4試驗條件

車轍儀采用北京航天航宇測控技術研究所生產的HYCX1型車轍試驗儀。將拌和均勻的瀝青混合料倒置于300 mm×300 mm×50 mm的車轍試件成型模具中,并置于輪碾機上碾壓成型。其壓實密實度為馬歇爾試驗標準擊實密度的(100±1)%,將碾壓成型后的車轍試件在室溫下冷卻12 h后,再置于溫度(60±1)℃的車轍儀中保溫5~24 h,最后進行車轍試驗,且每組車轍試件的數量不得少于3個[12]。

2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2.1礦料級配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1) 碾壓次數對SMA的高溫抗車轍性能有較大影響。碾壓18次與碾壓12次相比,其動穩定度值有很大提高,提高幅度為110%,碾壓24次與碾壓18次相比,SMA動穩定度值變化幅度較小,提高幅度為11.6%。究其原因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碾壓次數增加,SMA礦料間空隙率減小,混合料密實度增大,抗變形能力提高。

(2) 從相對變形量來看,不同碾壓次數下的相對變形量從小到大為A、B、C;變形速率從小到大為A、B、C??梢钥闯?,隨著碾壓次數的增加,SMA的相對變形量和變形速率的變化趨勢相同,但與動穩定度DS的變化趨勢相反。

2.3溫度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文獻[69]指出,溫度對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有顯著影響,選用60 ℃、65 ℃、70 ℃三種溫度進行車轍試驗,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條件下,三種級配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隨瀝青用量的增加呈拋物線變化,表明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級配A、級配B、級配C三種級配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分別為49%、47%、46%,比它們的馬歇爾試驗最佳瀝青用量分別高0.3%、0.33%、0.4%;級配B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最大,級配A次之,級配C最小。但當SMA的間隙率過小時,細集料過多會使粗骨料被撐開,不能形成有效的骨架嵌擠結構,從而導致SMA高溫穩定性降低。

3結語

(1) 進行SMA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應適當地增加集料中粗骨料(粒徑不小于4.75 mm)和礦粉含量,減少細集料用量,以發揮SMA中粗集料間的嵌擠作用,進而提高其高溫抗車轍性能。

(2) 溫度和壓實功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較為顯著,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其施工溫度和攤鋪壓實次數。

(3)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選3種級配

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其最佳瀝青用量為46%~4.9%,比馬歇爾試驗瀝青用量大0.3~0.4%。

參考文獻:

[1]JTJ 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2]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3]徐世法.瀝青路面的的粘彈性力學分析與車轍預估[D].上海:同濟大學,1988.

[4]曹林濤.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變形能力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3.

[5]李一鳴.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探索[J].中國公路學報,1992,5(3):2227.

[6]李一鳴,俞建榮.瀝青路面車轍形成機理力學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24(1):9095.

[7]楊忠,謝祥根,何建.車轍王抗車轍劑在邵懷哦高速公路瀝青中面層中的應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4(2):3258.

[8]伍石生,徐希娟.摻加PR PLASTS 抗車轍劑的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 2005(1):156159.

[9]徐建國,韓波,汪永林,等.瀝青路面抗車轍性能研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1,28(1):5962.

[責任編輯:杜衛華]endprint

摘要:通過大量室內的馬歇爾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瀝青用量對其高溫性能的影響。通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礦料級配、碾壓溫度與次數、最佳瀝青用量等結果,對同類施工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SMA;車轍試驗;馬歇爾試驗;高溫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U414.03 文獻標志碼:B

0引言

SMA是一種骨架密實型瀝青混合料,粗骨料顆粒相互嵌擠形成骨架結構,骨架間空隙由礦粉和瀝青形成的馬蹄脂膠漿填充,空隙率減小[1]。SMA是現行國內外瀝青路面所采用的典型瀝青混合料型式之一。SMA的組成具有與其他瀝青混合料迥然不同的特點,即:粗骨料、礦粉及瀝青含量多,細集料含量少。SMA的結構組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溫抗車轍性能,但其前期投資費用比普通瀝青混合料高,因此在國內瀝青路面鋪筑中應用并不多。本文通過大量室內馬歇爾試驗和車轍試驗分析了礦料級配、溫度、碾壓次數及粗集料骨架間隙率對SMA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車轍性能的影響,旨在探討上述影響因素更為合理的取值范圍,為SMA設計與施工中上述影響因素的取值提供更為合理的范圍。

1材料性能

1.1瀝青性質

1.1.1基質瀝青

試驗采用克拉瑪依AH70基質瀝青,其相關指標如表1所示。

1.1.2SBS改性瀝青

試驗采用燕山石化生產的熱塑性丁苯橡膠瀝青改性劑,考慮到中國瀝青分級采用針入度指標,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 052—2000)的操作要求,試驗僅對改性劑摻量為3%的改性瀝青的三大指標進行了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1.2集料性質

試驗用粗細集料為石灰巖,經篩分后逐級稱量回配。礦粉為石灰石磨制而成,集料密度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 058-2000)的要求進行,其各級粒徑集料的密度測量結果見表3、4。

(1) 在規范級配內,且4.75 mm以上粗集料顆粒的用量占總礦料的70%~80%,礦粉的用量為8%~13%,細集料用量較少。

(2) 考慮到SMA混合料中細集料較少,為避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不足,選擇級配時應避開Superpave12.5的限制區。

(3) 級配曲線宜平滑,避免出現犬牙交錯。

1.4試驗條件

車轍儀采用北京航天航宇測控技術研究所生產的HYCX1型車轍試驗儀。將拌和均勻的瀝青混合料倒置于300 mm×300 mm×50 mm的車轍試件成型模具中,并置于輪碾機上碾壓成型。其壓實密實度為馬歇爾試驗標準擊實密度的(100±1)%,將碾壓成型后的車轍試件在室溫下冷卻12 h后,再置于溫度(60±1)℃的車轍儀中保溫5~24 h,最后進行車轍試驗,且每組車轍試件的數量不得少于3個[12]。

2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2.1礦料級配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1) 碾壓次數對SMA的高溫抗車轍性能有較大影響。碾壓18次與碾壓12次相比,其動穩定度值有很大提高,提高幅度為110%,碾壓24次與碾壓18次相比,SMA動穩定度值變化幅度較小,提高幅度為11.6%。究其原因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碾壓次數增加,SMA礦料間空隙率減小,混合料密實度增大,抗變形能力提高。

(2) 從相對變形量來看,不同碾壓次數下的相對變形量從小到大為A、B、C;變形速率從小到大為A、B、C??梢钥闯?,隨著碾壓次數的增加,SMA的相對變形量和變形速率的變化趨勢相同,但與動穩定度DS的變化趨勢相反。

2.3溫度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

文獻[69]指出,溫度對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有顯著影響,選用60 ℃、65 ℃、70 ℃三種溫度進行車轍試驗,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在其他試驗條件相同的條件下,三種級配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隨瀝青用量的增加呈拋物線變化,表明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級配A、級配B、級配C三種級配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分別為49%、47%、46%,比它們的馬歇爾試驗最佳瀝青用量分別高0.3%、0.33%、0.4%;級配B瀝青混合料的動穩定度值最大,級配A次之,級配C最小。但當SMA的間隙率過小時,細集料過多會使粗骨料被撐開,不能形成有效的骨架嵌擠結構,從而導致SMA高溫穩定性降低。

3結語

(1) 進行SMA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應適當地增加集料中粗骨料(粒徑不小于4.75 mm)和礦粉含量,減少細集料用量,以發揮SMA中粗集料間的嵌擠作用,進而提高其高溫抗車轍性能。

(2) 溫度和壓實功對SMA高溫穩定性的影響較為顯著,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其施工溫度和攤鋪壓實次數。

(3)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選3種級配

SMA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存在最佳值,其最佳瀝青用量為46%~4.9%,比馬歇爾試驗瀝青用量大0.3~0.4%。

參考文獻:

[1]JTJ 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2]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3]徐世法.瀝青路面的的粘彈性力學分析與車轍預估[D].上海:同濟大學,1988.

[4]曹林濤.瀝青混合料高溫抗變形能力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3.

[5]李一鳴.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探索[J].中國公路學報,1992,5(3):2227.

[6]李一鳴,俞建榮.瀝青路面車轍形成機理力學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24(1):9095.

[7]楊忠,謝祥根,何建.車轍王抗車轍劑在邵懷哦高速公路瀝青中面層中的應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4(2):3258.

[8]伍石生,徐希娟.摻加PR PLASTS 抗車轍劑的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 2005(1):156159.

[9]徐建國,韓波,汪永林,等.瀝青路面抗車轍性能研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1,28(1):5962.

[責任編輯:杜衛華]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