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作紅苕對烤煙生長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14-03-24 12:16呂榮等
山東農業科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紅苕套作烤煙

呂榮等

摘要:以南江3號烤煙為試材,研究當地優質紅苕不同套作時間對烤煙生長及烤后煙葉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套作紅苕對烤煙上部葉的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具有一定影響;烤煙移栽后25天套紅苕,比其它處理的單位面積產出率都高,純收益為41 086.5元/hm2。實行煙苕套作,不僅增加復種指數,還能增加煙農收入。

關鍵詞:烤煙;紅苕;套作

中圖分類號:S572.046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2-0059-04

近年來,云南省岑鞏縣等烤煙種植區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烤煙種植調茬難度大。相關研究表明,煙地套紅苕能夠有效緩解煙糧爭地矛盾,增加復種指數和經濟效益等[1~5]。周國柱等[1]認為,煙草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處理得當,效果較好,單位面積效益顯著增加;否則不僅影響煙葉的產質量,也影響套種作物的產質量。陳懿等[2]的研究指出,單行煙廂煙株之間間作紅苕和煙廂上間作紅苕兩種模式,較傳統單行煙廂烤煙單作能提高上中等煙比例,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增加復種指數。針對岑鞏等地烤煙生產中烤煙套作實際,本試驗研究了不同套苕時間對烤煙生長發育、病蟲害發生、產質量及其對烤后煙葉質量、經濟效益的影響,旨在為其烤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烤煙品種:南江3號;紅苕品種:當地優質紅苕。

1.2試驗地點與設計

大田栽培2012年在岑鞏縣客樓鄉豐壩村烤煙基地進行。試驗地海拔860 m,土質黃壤,肥力中等,無煙草根莖病害和花葉病史。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T1)、處理2(T2)、處理3(T3)分別為烤煙移栽后25、35、45天套作紅苕;以不套作為對照(CK)。采用大區對比試驗,重復3次,各處理面積為333.3 m2。

1.3田間管理

試驗地深翻耕,于移栽前10天左右起壟,壟高25~30 cm,壟面平直飽滿。所有處理烤煙4月22日開始大田移栽,4月26日移栽完成??緹煼N植密度均為15 150.0株/hm2,株距60 cm,行距110 cm。50%煙株達盛花期時一次性打頂,單株留葉數為20片。打頂后及時用抑芽劑抑芽,按“中部葉適時采收、上部葉成熟晚采”的原則采收煙葉,選取中部葉(C3F)和上部葉(B2F)作為檢測樣品。每公頃施烤煙專用基肥750.0 kg、鈣鎂磷肥375.0 kg、油枯300.0 kg,栽后25天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3∶0∶26)225.0 kg。其它措施按照當地優質煙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1.4測定指標

1.4.1烤煙生育期包括移栽期、團棵期、現蕾期、打頂期、腳葉成熟期等調查。

1.4.2田間農藝性狀移栽后35、70、105天時調查各處理的株高、莖圍、節距、有效葉片數、最大葉長寬、頂葉長寬等農藝性狀;調查各處理煙葉氣候斑點病、赤星病、花葉病、青枯病和黑脛病的發生情況,計算發病率及病指;分別調查烤煙的公頃產量產值、均價、上等煙比例、中等煙比例等;調查紅苕的公頃產量產值并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1.4.3烤后煙葉性狀測定烤后葉長、葉寬、單葉重、含梗率、葉面密度和煙葉煙堿、總糖、還原糖、蛋白質、總氮、鉀、氯等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烤煙生育期分析

2.3不同處理烤煙發病情況

2012年氣候對烤煙生長來說比較正常,田間未發生氣候斑點?。辖?號高抗)、花葉病、青枯病、黑脛病。打頂后用菌核凈進行了3次赤星病預防,田間煙株僅頂葉上有零星赤星病斑,不具有可比性。

2.4不同處理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不同部位烤后煙葉的物理性狀具有一定差異。就中部葉而言,4個處理的葉長和葉寬差異并不明顯,單葉重則以T1最高,達10.43 g,其葉面密度也最大,由此可見,采用處理1進行套作時,烤后煙葉身份較緊密;就上部葉而言,4個處理中以對照的烤后煙葉物理性狀最佳,其烤后煙葉葉長和葉寬值最大,單葉重和含梗率也最大,分別達12.60 g和28.97%,而葉面密度則表現為最小,僅87.87 g/m2。由此可見,煙苕套作對烤后煙葉物理性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部葉上,且均較對照數值小。這可能是因為二者進入生長后期,紅苕爭肥爭水力較強,影響到烤煙上部葉的生長發育。

3結論與討論

從栽培理論上講,烤煙與紅苕都是喜鉀作物,不宜套作或間作,以免影響煙葉質量。但本試驗結果表明,在人均耕地面積有限、煙糧爭地矛盾較大的地方推行煙苕套作,只要施肥合理,管理得當,對煙葉質量影響不大,同時還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煙苕套作,使烤煙下部煙葉與地面隔開,葉面干凈,降低了葉片含砂率。同時紅苕還能促進烤煙的落黃成熟,提高煙葉成熟度。煙地套苕對烤煙上部葉生長有一定影響,煙葉產量小幅下降。從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來看,中部煙葉3個處理與對照之間差異不明顯,上部煙葉各處理之間具有一定差異。

綜合分析,烤煙移栽后25天套作紅苕能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較高的產出率,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收益。建議在一些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此套作方式,以減緩土地壓力。對烤煙與紅苕的合理套作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國柱,張永紅,王信民,等.麥煙紅苕連套效果探討[J].煙草科技,1996,2:35-37.

[2]陳懿,薛小平,鄧佳佳,等. 關于烤煙栽培模式的對比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08,20(9):5-7.

[3]畢志忠,肖吉中,官軻,等. 遵義縣煙套苕調查初報[J]. 耕作與栽培,1998,4:14-15.

[4]周建云,錢曉剛,朱曉偉.不同壟作措施與烤煙生長研究.Ⅰ.對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OO7,26(3):193-197.

[5]孟慶福,湯義林,李元振. 小麥-煙葉-紅苕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4:96,98.

摘要:以南江3號烤煙為試材,研究當地優質紅苕不同套作時間對烤煙生長及烤后煙葉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套作紅苕對烤煙上部葉的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具有一定影響;烤煙移栽后25天套紅苕,比其它處理的單位面積產出率都高,純收益為41 086.5元/hm2。實行煙苕套作,不僅增加復種指數,還能增加煙農收入。

關鍵詞:烤煙;紅苕;套作

中圖分類號:S572.046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2-0059-04

近年來,云南省岑鞏縣等烤煙種植區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烤煙種植調茬難度大。相關研究表明,煙地套紅苕能夠有效緩解煙糧爭地矛盾,增加復種指數和經濟效益等[1~5]。周國柱等[1]認為,煙草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處理得當,效果較好,單位面積效益顯著增加;否則不僅影響煙葉的產質量,也影響套種作物的產質量。陳懿等[2]的研究指出,單行煙廂煙株之間間作紅苕和煙廂上間作紅苕兩種模式,較傳統單行煙廂烤煙單作能提高上中等煙比例,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增加復種指數。針對岑鞏等地烤煙生產中烤煙套作實際,本試驗研究了不同套苕時間對烤煙生長發育、病蟲害發生、產質量及其對烤后煙葉質量、經濟效益的影響,旨在為其烤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烤煙品種:南江3號;紅苕品種:當地優質紅苕。

1.2試驗地點與設計

大田栽培2012年在岑鞏縣客樓鄉豐壩村烤煙基地進行。試驗地海拔860 m,土質黃壤,肥力中等,無煙草根莖病害和花葉病史。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T1)、處理2(T2)、處理3(T3)分別為烤煙移栽后25、35、45天套作紅苕;以不套作為對照(CK)。采用大區對比試驗,重復3次,各處理面積為333.3 m2。

1.3田間管理

試驗地深翻耕,于移栽前10天左右起壟,壟高25~30 cm,壟面平直飽滿。所有處理烤煙4月22日開始大田移栽,4月26日移栽完成??緹煼N植密度均為15 150.0株/hm2,株距60 cm,行距110 cm。50%煙株達盛花期時一次性打頂,單株留葉數為20片。打頂后及時用抑芽劑抑芽,按“中部葉適時采收、上部葉成熟晚采”的原則采收煙葉,選取中部葉(C3F)和上部葉(B2F)作為檢測樣品。每公頃施烤煙專用基肥750.0 kg、鈣鎂磷肥375.0 kg、油枯300.0 kg,栽后25天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3∶0∶26)225.0 kg。其它措施按照當地優質煙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1.4測定指標

1.4.1烤煙生育期包括移栽期、團棵期、現蕾期、打頂期、腳葉成熟期等調查。

1.4.2田間農藝性狀移栽后35、70、105天時調查各處理的株高、莖圍、節距、有效葉片數、最大葉長寬、頂葉長寬等農藝性狀;調查各處理煙葉氣候斑點病、赤星病、花葉病、青枯病和黑脛病的發生情況,計算發病率及病指;分別調查烤煙的公頃產量產值、均價、上等煙比例、中等煙比例等;調查紅苕的公頃產量產值并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1.4.3烤后煙葉性狀測定烤后葉長、葉寬、單葉重、含梗率、葉面密度和煙葉煙堿、總糖、還原糖、蛋白質、總氮、鉀、氯等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烤煙生育期分析

2.3不同處理烤煙發病情況

2012年氣候對烤煙生長來說比較正常,田間未發生氣候斑點?。辖?號高抗)、花葉病、青枯病、黑脛病。打頂后用菌核凈進行了3次赤星病預防,田間煙株僅頂葉上有零星赤星病斑,不具有可比性。

2.4不同處理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不同部位烤后煙葉的物理性狀具有一定差異。就中部葉而言,4個處理的葉長和葉寬差異并不明顯,單葉重則以T1最高,達10.43 g,其葉面密度也最大,由此可見,采用處理1進行套作時,烤后煙葉身份較緊密;就上部葉而言,4個處理中以對照的烤后煙葉物理性狀最佳,其烤后煙葉葉長和葉寬值最大,單葉重和含梗率也最大,分別達12.60 g和28.97%,而葉面密度則表現為最小,僅87.87 g/m2。由此可見,煙苕套作對烤后煙葉物理性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部葉上,且均較對照數值小。這可能是因為二者進入生長后期,紅苕爭肥爭水力較強,影響到烤煙上部葉的生長發育。

3結論與討論

從栽培理論上講,烤煙與紅苕都是喜鉀作物,不宜套作或間作,以免影響煙葉質量。但本試驗結果表明,在人均耕地面積有限、煙糧爭地矛盾較大的地方推行煙苕套作,只要施肥合理,管理得當,對煙葉質量影響不大,同時還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煙苕套作,使烤煙下部煙葉與地面隔開,葉面干凈,降低了葉片含砂率。同時紅苕還能促進烤煙的落黃成熟,提高煙葉成熟度。煙地套苕對烤煙上部葉生長有一定影響,煙葉產量小幅下降。從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來看,中部煙葉3個處理與對照之間差異不明顯,上部煙葉各處理之間具有一定差異。

綜合分析,烤煙移栽后25天套作紅苕能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較高的產出率,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收益。建議在一些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此套作方式,以減緩土地壓力。對烤煙與紅苕的合理套作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國柱,張永紅,王信民,等.麥煙紅苕連套效果探討[J].煙草科技,1996,2:35-37.

[2]陳懿,薛小平,鄧佳佳,等. 關于烤煙栽培模式的對比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08,20(9):5-7.

[3]畢志忠,肖吉中,官軻,等. 遵義縣煙套苕調查初報[J]. 耕作與栽培,1998,4:14-15.

[4]周建云,錢曉剛,朱曉偉.不同壟作措施與烤煙生長研究.Ⅰ.對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OO7,26(3):193-197.

[5]孟慶福,湯義林,李元振. 小麥-煙葉-紅苕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4:96,98.

摘要:以南江3號烤煙為試材,研究當地優質紅苕不同套作時間對烤煙生長及烤后煙葉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套作紅苕對烤煙上部葉的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具有一定影響;烤煙移栽后25天套紅苕,比其它處理的單位面積產出率都高,純收益為41 086.5元/hm2。實行煙苕套作,不僅增加復種指數,還能增加煙農收入。

關鍵詞:烤煙;紅苕;套作

中圖分類號:S572.046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2-0059-04

近年來,云南省岑鞏縣等烤煙種植區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烤煙種植調茬難度大。相關研究表明,煙地套紅苕能夠有效緩解煙糧爭地矛盾,增加復種指數和經濟效益等[1~5]。周國柱等[1]認為,煙草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處理得當,效果較好,單位面積效益顯著增加;否則不僅影響煙葉的產質量,也影響套種作物的產質量。陳懿等[2]的研究指出,單行煙廂煙株之間間作紅苕和煙廂上間作紅苕兩種模式,較傳統單行煙廂烤煙單作能提高上中等煙比例,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增加復種指數。針對岑鞏等地烤煙生產中烤煙套作實際,本試驗研究了不同套苕時間對烤煙生長發育、病蟲害發生、產質量及其對烤后煙葉質量、經濟效益的影響,旨在為其烤煙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烤煙品種:南江3號;紅苕品種:當地優質紅苕。

1.2試驗地點與設計

大田栽培2012年在岑鞏縣客樓鄉豐壩村烤煙基地進行。試驗地海拔860 m,土質黃壤,肥力中等,無煙草根莖病害和花葉病史。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T1)、處理2(T2)、處理3(T3)分別為烤煙移栽后25、35、45天套作紅苕;以不套作為對照(CK)。采用大區對比試驗,重復3次,各處理面積為333.3 m2。

1.3田間管理

試驗地深翻耕,于移栽前10天左右起壟,壟高25~30 cm,壟面平直飽滿。所有處理烤煙4月22日開始大田移栽,4月26日移栽完成??緹煼N植密度均為15 150.0株/hm2,株距60 cm,行距110 cm。50%煙株達盛花期時一次性打頂,單株留葉數為20片。打頂后及時用抑芽劑抑芽,按“中部葉適時采收、上部葉成熟晚采”的原則采收煙葉,選取中部葉(C3F)和上部葉(B2F)作為檢測樣品。每公頃施烤煙專用基肥750.0 kg、鈣鎂磷肥375.0 kg、油枯300.0 kg,栽后25天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3∶0∶26)225.0 kg。其它措施按照當地優質煙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1.4測定指標

1.4.1烤煙生育期包括移栽期、團棵期、現蕾期、打頂期、腳葉成熟期等調查。

1.4.2田間農藝性狀移栽后35、70、105天時調查各處理的株高、莖圍、節距、有效葉片數、最大葉長寬、頂葉長寬等農藝性狀;調查各處理煙葉氣候斑點病、赤星病、花葉病、青枯病和黑脛病的發生情況,計算發病率及病指;分別調查烤煙的公頃產量產值、均價、上等煙比例、中等煙比例等;調查紅苕的公頃產量產值并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1.4.3烤后煙葉性狀測定烤后葉長、葉寬、單葉重、含梗率、葉面密度和煙葉煙堿、總糖、還原糖、蛋白質、總氮、鉀、氯等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烤煙生育期分析

2.3不同處理烤煙發病情況

2012年氣候對烤煙生長來說比較正常,田間未發生氣候斑點?。辖?號高抗)、花葉病、青枯病、黑脛病。打頂后用菌核凈進行了3次赤星病預防,田間煙株僅頂葉上有零星赤星病斑,不具有可比性。

2.4不同處理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不同部位烤后煙葉的物理性狀具有一定差異。就中部葉而言,4個處理的葉長和葉寬差異并不明顯,單葉重則以T1最高,達10.43 g,其葉面密度也最大,由此可見,采用處理1進行套作時,烤后煙葉身份較緊密;就上部葉而言,4個處理中以對照的烤后煙葉物理性狀最佳,其烤后煙葉葉長和葉寬值最大,單葉重和含梗率也最大,分別達12.60 g和28.97%,而葉面密度則表現為最小,僅87.87 g/m2。由此可見,煙苕套作對烤后煙葉物理性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部葉上,且均較對照數值小。這可能是因為二者進入生長后期,紅苕爭肥爭水力較強,影響到烤煙上部葉的生長發育。

3結論與討論

從栽培理論上講,烤煙與紅苕都是喜鉀作物,不宜套作或間作,以免影響煙葉質量。但本試驗結果表明,在人均耕地面積有限、煙糧爭地矛盾較大的地方推行煙苕套作,只要施肥合理,管理得當,對煙葉質量影響不大,同時還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煙苕套作,使烤煙下部煙葉與地面隔開,葉面干凈,降低了葉片含砂率。同時紅苕還能促進烤煙的落黃成熟,提高煙葉成熟度。煙地套苕對烤煙上部葉生長有一定影響,煙葉產量小幅下降。從烤后煙葉物理性狀和主要化學成分來看,中部煙葉3個處理與對照之間差異不明顯,上部煙葉各處理之間具有一定差異。

綜合分析,烤煙移栽后25天套作紅苕能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較高的產出率,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收益。建議在一些煙糧爭地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此套作方式,以減緩土地壓力。對烤煙與紅苕的合理套作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國柱,張永紅,王信民,等.麥煙紅苕連套效果探討[J].煙草科技,1996,2:35-37.

[2]陳懿,薛小平,鄧佳佳,等. 關于烤煙栽培模式的對比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08,20(9):5-7.

[3]畢志忠,肖吉中,官軻,等. 遵義縣煙套苕調查初報[J]. 耕作與栽培,1998,4:14-15.

[4]周建云,錢曉剛,朱曉偉.不同壟作措施與烤煙生長研究.Ⅰ.對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OO7,26(3):193-197.

[5]孟慶福,湯義林,李元振. 小麥-煙葉-紅苕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4:96,98.

猜你喜歡
紅苕套作烤煙
沙地幼梨樹行間套作大豆高效種植技術
站點精準直調模式在煙葉調撥過程的應用
百吃不厭的紅苕
與“三劍客”的書信
烤煙栽培地膜覆蓋技術要點
云陽縣豌豆—玉米—紅薯套作高產栽培技術
烤煙品種貴煙1號貴煙2號在貴州省天柱縣的推廣應用示范
金貴的紅苕
吃紅苕的日子
玉米株型和幅寬對套作大豆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