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顏元“文武相濟”教育思想對當代中國體育的影響

2014-03-29 10:50饒國棟
地方治理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宋明理學兵學文武

饒國棟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文史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清代顏元“文武相濟”教育思想對當代中國體育的影響

饒國棟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 文史教研部,江西 南昌 330003)

顏元從自己的親身感受中深刻體會到宋明理學是“害心”、“害身”、“害國”之學,反對程朱理學“重文輕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的主張。顏元反對理學“主敬倡靜”,提出要“習行”、“習動”。顏元的體育思想是人體解放、回歸自然的反映,是人的自然屬性要求。

顏元;文武相濟;當代中國體育

一、顏元體育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中國古代體育在春秋戰國到秦漢的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強調整體健康的元氣體育觀和內外兼修的體育方法。春秋戰國官學衰微而私學興盛,秦時“以吏為師”,禁止私學;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社會上重文輕武之風日盛一日。漢后,習武和身體練習成為軍人的特權,只有射箭因射禮而得到保留。雖然不斷有一些有識之士出來呼吁“文武兼備”,但身體活動在社會和民眾意識中的地位仍然越來越低。儒、道兩家從不同的方面對人生價值的肯定,不但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古代體育呈現出特有的形式。魏晉以后又融入北方草原民族的體育因素,還受到了外來佛教的影響。隋唐時期是我國佛教、道教的全盛階段,導引養生術與道教煉養功法得到長足發展。從這兩次轉變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體育文化的強大動力。宋代以后,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使古代體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宋、明時期體育發生的許多變化,其動力也來自儒、道生命和健康哲學,在程朱理學和顏李學派為代表的對立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說明古代體育已經形成一種強大的傳統,并對中國人的體育生活和民族深層心理結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1]

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程朱理學,是理學各派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其由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創立,其間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朱熹集為大成。程朱理學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而且它是善的,它將善賦予人便成為本性,將善賦予社會便成為“禮”,而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

宋明理學“主敬倡靜”,“靜者,謂心不妄動”,“敬,……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簡而言之,就是“非動”。其結果,嚴重損害了人體健康,使一個個活潑可愛的血色紅潤的少年,都變成了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好端端的身體被理學折磨得筋弱骨脆。元代王實甫著《西廂記》,用曲詞華艷優美,富于詩意的意境手法描寫了一段才女崔鶯鶯愛上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張生的愛情故事,就是當時社會一種現實生活的反映。

但是,元朝和清朝北方民族兩次入主中原對經濟文化造成的破壞,以及明、清兩代專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阻礙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步伐,宋代發展到頂鋒的中華傳統體育也失去了繼續發展或嬗變的動力與基礎,并在19世紀后期與形成于西方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相遇時,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極力破除“吃人的禮教”,甚至對理學有一致的觀點,“中國的衰落自宋開始,朱熹的理學曾被認為是所有這些衰落的罪魁禍首”[2]。

清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人稱習齋先生的顏元,從自己的親身感受中深刻體會到宋明理學是“害心”、“害身”、“害國”之學,反對程朱理學“重文輕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觀念。他主張“教文即以教武”,受教育者應能平時“修己治人”,戰時“持干戈衛社稷”。顏元反對理學“主敬倡靜”,提出要“習行”、“習動”的觀念。

顏李學派的體育思想與實踐受到近代新式體育提倡者的普遍推崇。梁啟超稱贊說:“中國兩千年來,提倡體育的教育,除顏習齋外,只怕沒有第二個人?!泵珴蓶|也曾說:“清之初世,顏習齋、李剛主文而兼武。習齋遠跋千里之外,學擊劍之術于塞北,與勇士角而勝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豈道乎?’”[3]

二、顏元體育思想核心內涵

顏元由其親身感悟及對宋明理學的批判研究,提出了較為完備的“文武相濟”全面發展和“習行”、“習動”的體育思想,開創了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先河,對我國近代乃至于現代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

顏元作為愛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深為國而擔憂,他之所以放棄主業,潛心教育,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經世致用”、“扶危濟難”的有用人才。只有博學多文,又掌握治國理政的真實本領,同時具有一副健壯的體魂,才能“建經世濟民之勛,成輔世長民之烈,扶世運,奠生民”[6],為此他提出了“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的主張,在“文武合一”、“兵學合一”的教育過程中,達到文武相濟的目的。

宋明理學“主敬倡靜”,顏元反其道而為之,又提出“習行”、“習動”的體育思想。他說:“宋元來儒者皆習靜,今日正可言動?!保?]在“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心上思過,口上講過,書上見過”的東西能夠得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而另一方面,是使人的身體在“動”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即“健人筋骨,和人血氣,調人性情,長人信義”[4]。顏元更勝人之處是把強身和強國連在了一起,強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從而使國家強盛。他說:“動,小之卻一身之疾,大之措民物之安。為其動生陽和,不積痰郁氣,安內捍外也”[4];又說:“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4]

顏元的體育思想,是在他的切身經歷和感悟中、在他對宋明理學進行研究、批判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

三、顏元體育思想對當代中國體育的影響

顏元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始終沒有忘記實踐他的體育思想。他在招收生徒時,便提出了要求,即“凡欲為吾徒者,必當立志學禮、樂、射、御、書、數及兵、農、錢、谷、水、火、工、虞”[4],不僅要學文,而且必須學武。顏元除教學生讀書作文以外,還經常督率學生“習禮,歌詩,學書計,舉石,超距,擊拳,率以肄三為程”,并經常和學生“討論兵農,辨商今古”[4]。與此同時,顏元還十分重視其自身的體育鍛煉,對養生之道頗有所悟。

顏李學派的體育思想與實踐受到近代新式體育提倡者的普遍推崇。從梁啟超到毛澤東對他的贊美之詞中可以看出他的體育思想及實踐在我國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較重要的地位。他開創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的先河,對我國近代乃至于當代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二戰后勞動的智能化提高和生活方式現代化的變化,人的體力活動卻越來越少,人類的健康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挑戰。

當代體育創立之初,毛澤東就提出“新體育”思想與社會主義體育方針,多次指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要學生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黨和政府首先把普遍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作為體育的首要任務。體育活動不斷向社會生活各領域擴展,在廣大職工、農民和軍隊中蓬勃開展起來。與顏元大力提倡“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的主張一致。

顏元反對程朱理學“重文輕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濟”、“兵學合一”、全面發展的主張。與當代社會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一致的。

顏元幼年時起即學會騎馬、射箭,從青年時起研究兵法,學技擊,直至晚年,一生習武,從未間斷,而且技藝很高。這對現行的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終身體育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體育的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因此,抓好學校體育教育是當前的重要體育工作,特別是在當前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培養興趣、愛好,養成鍛煉習慣和自我體育意識,不斷提高體育的水平,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

顏元是我國清代前期比較重視體育的教育家。他將體育學科放在較高的地位來加以重視的體育思想和實踐活動,超越了古代以及和他同時代的教育家們,是他整個教育思想體系中的最為閃光的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中國體育進入新世紀后,中國正面臨新的更深刻的社會轉型,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態正在形成之中,經濟全球化要求中國更加開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要求人們有新的思維和新的舉措。更新體育觀念、加強體育體制改革,探索更加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發展道路,促進我國體育更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豐富國民生活和提高國民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體育面臨的新任務。

[1]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第3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3]二十八畫生(毛澤東筆名).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3卷第2號),1917-04-01.

[4]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M].1704.

[5]解放軍總政治部毛主席語錄[M]1964.

責任編輯王家芬

G40-09

A

1008-6463(2014)02-0069-03

2014-01-11

饒國棟(1974-),男,江西豐城人,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體育文化。

猜你喜歡
宋明理學兵學文武
兵學商用人物
——劉家文
兵學商用人物
——徐小林
宋明理學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學人格美育論》評介
兼修文武身心沛 不誤言行舉止端
“ 孫子兵學與建軍之路征文”啟事
神秘的代碼
張載對宋明理學的歷史貢獻
《平山冷燕》中的儒家思想
文化—文本的交織
文武小生姜德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