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的思考

2014-04-03 02:57蘇蕓芳
河南城建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河南省環境保護環境

蘇蕓芳

(河南城建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平頂山467036)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將環境教育列為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在十八大的總體布局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到全新的高度,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因此,在依法治國實現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通過環境教育立法規范環境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激勵全民環境保護行為,長期、有效、充分發揮法律對環境教育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路徑選擇

世界上在環境教育上卓有成效的國家無一不從法律上明確了環境教育的制度、模式和實施機制,但各國環境教育立法路徑,多為先全國后地方。我國環境資源分布、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問題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各地環境教育水平、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參差不齊,環境教育內容要求不一。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不失為良策。實踐中,天津市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別專門頒布實施了地方《環境教育條例》,對當地環境教育體系建立健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可以說是環境教育的天然實踐基地。在河南省進行環境教育立法,對于河南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實現“美麗河南”,非常必要。也正是基于河南省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分布的特點,因此,各地根據本地的自然環境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特點,先出臺適合本地特點的環境教育法規是個很好的路徑選擇。2014年3月洛陽市召開《洛陽市環境教育條例(草案)》立法座談會,5月29日,洛陽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已將《洛陽市環境教育條例》立法報告報市法制辦,這為日后河南省統一制定地方性法規提供立法實踐經驗。

2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目的

2014年4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關于環境教育的表述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愿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迸c之前將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作為環境教育的主要任務相比,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了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環境教育中的職責,將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培養環境保護理念作為環境教育的目的和任務。這是各地環境教育立法目的的指導性規定,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目的也應遵循該原則規定。

此外,鑒于河南省的具體省情,各地的環境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狀況都為環境教育提供了天然的良好的環境教育實踐基地。人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開展環境教育。因此,河南省環境教育的立法目的,除了提高人們的環境資源保護意識,培養環境資源保護理念,還須強調增強環境資源保護實踐能力。通過法律手段督促環境教育實踐,踐行環境保護理念,增強環境保護行為。

3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則

環境教育立法基本原則是將環境教育立法指導思想貫穿于環境教育立法整個過程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準則。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則,應當體現一般立法的基本原則,還要體現河南省環境教育的特點。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體現的基本原則應當至少包括遵守憲法原則、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原則、政府主導、多主體參與及法律保障原則。憲法原則是要求河南省環境教育應當遵守憲法這個根本大法,不得與憲法相違背。法治原則則是從社會主義法治的角度,要求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應堅持與我國法制統一,不得與上位法規定相悖,同位階法律規范內容協調一致。民主原則是要求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應體現公眾參與,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決策權。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原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只有貫徹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才能將環境教育納入到實現生態文明的軌道上來。堅持政府主導、多主體參與及法律保障原則則是基于環境教育自身,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實施主體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法律強制力保障環境教育的實現。

4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應確立的基本制度

4.1 環境教育政策傾斜與資金保障制度

投入不足、普及不平衡是我國環境教育的普遍現狀,河南省也不例外。環境教育問題的解決及環境教育的發展有賴于當地政府的充分重視。環境教育法律文件不僅應當確定政府環境教育的主導地位,還應規定政府對環境教育政策的制定上予以適當傾斜,保障環境教育有良好運行的社會環境。此外,需要加大環境教育資金投入,更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保障資金來源。如《天津市環境教育條例》在環境教育資金保障上明確規定“市和區、縣政府應當將環境教育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予以保障?!焙幽鲜…h境教育法律規范也應對環境教育資金來源予以明確,如將環境教育經費納入政府預算,占當年政府財政預算的百分之三(或者根據年份及環境教育推進狀況,規定適當調整幅度)。同時,法律文件還須規定環境教育經費得不得保障的情況下,政府的責任以及環境教育資金的使用程序(含使用主體、申請使用條件、使用額度、使用環節及過程監督)及非法挪用或者不當使用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確保環境教育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4.2 環境教育的考核制度

為了真正使環境教育實施主體在環境教育中發揮作用,對各實施主體環境教育工作進行考核十分必要。我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教育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教育作為學校辦學質量評估指標,并納入對學校的考核內容。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將學校環境教育列入教育督導規劃,并定期實施督導。環境教育督導結論應當作為考核學校以及校長工作的依據之一?!焙幽鲜…h境教育立法,應當借鑒這些先進經驗,但是還應注意:不僅要規范學校環境教育實施主體的考核機制和內容,還要將發揮環境教育主導作用的政府及政府職能部門、其他社會組織的環境教育實施狀況明確列入考核范圍,并對各主體的考核標準、考核辦法、考核的實施程序和內容以及考核不合格責任如何承擔均予以明確。這樣,河南省環境教育法規就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環境教育的實施主體也明確自身如何落實環境教育工作及違反規定的后果,督促真正履行環境教育義務,實現環境教育目的。

4.3 環境教育的協調配合制度

2003年,日本頒發了《增進環保熱情及推進環境教育法》,確定了環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確了國家、地方政府、國民與民間團體的責任,尤其注重各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完善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機制和具體措施來增進環境教育。我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教育條例》中的“社會環境教育”和“監督和保障”也提到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協調配合,但是具體機制與程序還有待細化。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文件應借鑒該制度,但應在此基礎上明確各主體如何協調,配合的內容和實施程序及不予配合應承擔的責任。尤其注意協調配合程度的把握,防止部門爭奪利益或者推諉責任,法律規范直接明確各主體協調配合的環節及內容,詳細規范實施程序。違背相關規定,除了承擔行政責任,嚴重者可能被要求承擔刑事責任。

4.4 環境教育的交流合作制度

環境教育是全球性的事業。河南省環境教育要發展,應當與我國其他地區甚至世界上環境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技術、制度、實踐等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與合作,總結國內外、省內外環境教育立法的經驗和教訓,健全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體系,通過法律制度保障和提高當地環境教育水平和質量,實現環境教育目的,促進美麗河南,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

4.5 環境教育獎勵制度

美國的《國家環境教育法》設定了羅斯福獎(Theodore Roosevelt Awards)、索羅獎金(Henry David Thoren Awards)、總統環境青年獎金(President’s Environmental Youth Awards)等對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工作予以支持和獎勵。我國現有的兩部地方性環境教育法律《天津市環境教育條例》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教育條例》也有關于環境教育獎勵的原則性規定。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文件應借鑒美國對環境教育獎勵的規定,通過法律明確環境教育獎勵的名稱,各類環境教育獎勵的實施主體、對象、內容與程序。尤其注重獎勵的程序應當通過法律予以明確,堅持“鼓勵積極、獎勵先進”、公平、公正的原則。規定獎勵錯誤或者不當獎勵應承擔的責任,保證環境教育獎勵真正發揮作用。

5 河南省環境教育立法應確定的實施機制

首先,河南省環境教育法律規范應當確立實踐學習模式。如美國“項目學習樹”的模式,利用森林和樹木作為通向自然的窗口,幫助人們認識環境,訓練“如何考慮環境”作出對環境保護明智的決定。河南省環境教育實踐學習,可以通過土地或者水資源作為人們認知自然環境的媒介,訓練“如何考慮環境”作出對環境資源保護有利的決定。

其次,河南省環境教育法律規范要將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中的環境教育都納入法律保障體系。在學校環境教育方面,可以將環境教育作為一種跨學科課程推行環境教育。為了使學生重視該課程,甚至可以將其作為考試課??荚嚨姆绞絼t應當靈活,試題類型及考試內容則應能體現環境保護意識、實踐等環境教育目標。當然,這就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教師以及教材、配套的考核機制。

此外,河南省環境教育的監督機制,不僅規定有權監督,更應切實賦予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群眾有效、通暢的監督途徑和方式,并規定監督實施的保障措施,明確監督不力的情況下,有關責任主體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與承擔方式。

[1] 高見.我國環境教育的立法思考[J].求索,2011(8):169-171.

[2] 廖小平,孫歡.環境教育的國際經驗與中國現實[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56-160.

[3] 姜明,蔡守秋.論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環境教育立法[J].中州學刊,2009(7):82 -85.

[4] 何向東.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教育法》的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04-108.

猜你喜歡
河南省環境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