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開發

2014-04-04 09:52高志紅
河南科技 2014年1期
關鍵詞:沼氣河北省太陽能

席 暉 高志紅

(1.河北工程大學 建筑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2.邯鄲市滏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北 邯鄲 065038)

河北省位于華北平原,兼跨內蒙古高原,內環首都北京市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東臨渤海。河北地表地貌多樣,光照充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北農業開發已有幾千年歷史,種植業比較發達,是全國的農業大省,許多主要產品產量都居全國先列,在華北乃至全國有舉足輕重地位。農村占河北省總面積的60%以上,目前主要使用一次性能源,利用率低,而且存在存在濫用農藥,焚燒秸桿,隨意排污,堆放垃圾等行為,加重了環境污染。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利用成為了當務之急。

2009年,河北省首批啟動了1 000個示范村,已有近80%基本完成建設與改造任務。2010年確定的2 000個示范村全部開工建設,80%的村已有明顯形象進度。兩年來的實踐證明,河北省推進的新民居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很好的切入點,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結合點,對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擴大消費、拉動投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預期的成效,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新農村建設路子。新農村建設中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

1 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并有規律地得到補充或重復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具有污染低、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特點。

1.1 太陽能

河北省位于北緯36°05'至42°37',東經113°11'至119° 45',氣候分區屬于二三類地區,太陽能儲存較豐富,年輻射總量為5 9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平均日照數為2 800~3 000小時,日照率為50%~70%。在我國建筑行業施工技術中,太陽能技術已經被普遍應用。目前太陽能的應用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把太陽輻射的熱能轉換成熱能。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太陽能熱水器等。例如邯鄲市新農村住宅中太陽能熱水器應用廣泛,已有近20年的發展歷史。在產品研發、應用、配套設計等方面已經發展成熟,主要解決農民夏天洗澡用水問題。經過調查,邯鄲市農村已集中安裝使用太陽能集熱器的占22%。截至2011年,農村太陽能熱水器超過6.1萬臺,年增長率為13%~15%。

秦皇島新農村建設中采用了一種太陽能綜合利用示范技術,是集被動式太陽能采暖房技術和太陽能熱水地暖循環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性太陽能采暖技術。該技術的特點是,第一,將普通房屋朝南的墻面,改造為被動式太陽能集熱墻。使其在有陽光天氣時,向房屋內吹入熱風。第二,在屋頂架設一定面積的真空玻璃管太陽能熱水集熱系統,通過水泵將熱水泵入房間內地盤管供暖系統。每1m2的太陽能集熱器汲取的熱量可以滿足6m2室內空間的采暖需求,每1m2采暖面積造價為160~200元左右。該項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室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晝夜溫差較小,一般不超過3℃,比較適用于解決農村一家一戶的冬季取暖問題。

二是把太陽輻射的熱能轉換成電能,由蓄電池組儲存起來,提供動力和照明系統。一般用在道路照明,在路燈頂部安裝斜面向陽的太陽能電池板,充電及開、關燈過程由微電腦智能控制。使用太陽能路燈照明的村莊占農村總數的5%,邯鄲市廣平縣、永年廣府新村、武安白沙、曲周第四疃鎮已使用。

個人太陽能發電并網正在部分村莊進行試點。2013年7月,臨漳縣磚寨營宋村,農民陳海春家安裝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正式并入國家電網,通過單晶太陽能組轉化成電能,輸送到國家電網。整個太陽能發電站投資近2萬元,使用壽命25年左右。如果天氣正常,每天可發電將近8千瓦時,年發電量近3 000千瓦時,相當于每年至少節約標準煤1噸,減少CO2排量2.55噸以上。按照電費和政府補貼計算,7年內可收回投資。

1.2 生物質能

常規利用的生物質能主要由廢棄的農作物秸稈 (玉米秸、高粱秸、麥秸、稻草、豆秸和棉桿等)、動物糞便及有機質垃圾產生。目前,邯鄲市農村生物質能利用主要是秸稈和沼氣。

1.2.1 秸稈

河北平原農作物一年兩熟,秸稈資源豐富。以前秸稈主要用于牲畜飼料、農民日常燃料和直接焚燒?,F在秸稈主要用于粉碎還田、加工成燃料、發電、工業和食用菌栽培原料等方面。

邯鄲縣南呂固鄉招賢村進行了秸稈煤的試點生產,秸稈首先經過粉碎、加入專業配方制劑,再經過3天至7天發酵,產生“煤化反應”,也就是軟化秸稈中的纖維,提高密度,以便于擠壓成形。然后將充分發酵的秸稈碎末經塊煤機壓制成塊,最后晾曬風干。經國家煤炭質檢中心檢測,“秸稈煤”的發熱量可達3 500~6 000大卡,為普通煤炭的90%左右,完全可以替代煤炭作為工業及生活燃料。而且“秸稈煤”的強度、燃燒性能比普通木炭有了進一步提高,燃燒過程也更穩定、充分,燃燒時間大約提高了兩倍以上。經環保部門檢測,“秸稈煤”的含硫量和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極低,屬于環保清潔能源。其燃燒后的灰燼仍然是“草木灰”,富含鈣、鎂、磷、鉀等元素,可直接用到農田。以邯鄲縣“秸稈煤”廠為例,粗略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企業投入廠房、設備、流動資金總計七八十萬元,一年按10個月生產期計算,一臺設備可以生產3 000多噸“秸稈煤”。據當地行情,每噸“秸稈煤”的總成本約為650元~700元,銷售價格為每噸800元以上,這樣每噸就能取得100余元的純利潤。如果生產和銷售正常,預計一年總利潤應在30萬元以上,投資兩年后即可收回。目前生產線已建成投產,每年可“吃掉”約1萬畝農作物秸稈。

成安縣建成了首個生物秸稈發電廠,一期工程供熱機組點火成功,并順利并入華北電網發電,年發電量為1.71億千瓦時。該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電廠采用世界領先的生物質秸稈發電技術,待工程全部投產后,年發電量達4億千瓦時,供熱面積135萬平方米。每年可燃用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秸稈30萬噸,按每兩噸秸稈的發電量相當于一噸優質煤計算,一年可節省優質煤15萬噸,節約資金近億元。同時,每噸秸稈的收購價在150元左右,這樣還可帶動周邊農民每年增收4 500余萬元。此外,秸稈在電廠被焚燒后產生的灰渣和飛灰作為高品質的鉀肥,可以直接作為農家肥使用。

1.2.2 沼氣

沼氣是將人畜禽糞便、有機廢棄物、有機廢水、水生植物等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分解發酵而生成的一種可燃性氣體,主要成分有CH4、CO2及少量的H2、N2和NO等。沼氣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沼氣作為煮飯的燃料,可以改變農村傳統的燒柴習慣;沼氣的使用可增加大量的優質有機肥料;減少甲烷向大氣的排放,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經過多年實踐,沼氣的許多綜合利用技術日趨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國開展沼氣綜合利用項目已達幾十個,范圍涉及到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倉貯業等諸多方面。沼氣綜合利用把沼氣與農業生產活動直接聯系起來,成為發展庭院經濟、生態農業,增加農戶收入的重要手段。河北省新建農村沼氣16萬戶,累計完成300多萬戶,總量居全國第四位。

由北京清大華美環保節能技術研究院研制出的移動式太陽能沼氣發生器,由太陽能集熱裝置和沼氣發生器兩部分組成,采用干式發酵技術,具有產氣速度快、產氣量大、使用維護方便等優點,達到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的最佳效果,深受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及農戶的好評。磁縣、臨漳縣和成安等縣,通過改灶、改廁、改圈“一池三改”工程,使沼氣的用途由生活向生產延伸,大力推廣“豬—沼—糧”(菜、果、藥)的新型生態農業模式。截至目前,成安縣已完成沼氣池建設3 030戶,完成沼肥無公害種植基地1萬畝,建成三沼利用示范養殖場5個,建成沼氣精品示范村5個,建成大中型沼氣池4個,新建成沼氣物業服務網點10個。

大中型沼氣池也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邯鄲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項目2008年開工建設,2013年3月成功發電并網。整個項目分為沼氣收集系統、沼氣預處理系統、沼氣發電系統和沼氣焚燒系統。填埋場產生的沼氣通過集氣站真空負壓裝置被抽到凈化系統,進行除塵、脫硫、過濾后進入發電機組,然后通過燃氣發電系統發出低壓電,通過高壓配電室轉換成10萬伏高壓電輸入邯鄲電網。該項目裝機量為兩臺1兆瓦的沼氣發電機組,年收集處理沼氣800萬立方米,年發電1 200萬千瓦時,可滿足1.2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4 500噸,減少6萬多噸二氧化碳排放。

1.3 地源熱

地源熱是以土壤或水為熱源、水為載體在封閉環路中循環進行熱交換。地源熱的利用通常包括地下埋管、井水抽灌和地表水盤管等系統。地源熱泵技術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通常小于400米深)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地表淺層收集了47%的太陽能量,比人類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還多。它不受地域限制,無處不在,是無限的、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地源熱泵使用的地下水要全部回灌,否則會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使用地源熱泵,沒有燃燒過程,對周圍環境無污染排放;不向周圍環境排熱,沒有熱島效應,沒有噪音。

河北平原地熱資源分布廣泛,資源豐富。據計算,河北平原可采地熱資源量為49376.04×1016J,相當于168147億噸標準煤。該區域地熱資源主要賦存于上第三系砂巖和古生界及中上元古界的古潛山碳酸鹽巖儲水層,主要分布在華北斷坳構造沉降區,熱儲層埋藏深度較淺,埋深3 000m以淺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出水口熱水溫度最高達96℃。但目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中,開發利用類型單一,棄水溫度過高,沒有根據各處地熱水自身特點和所在地域優勢制定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

不同溫度的地熱水適宜于不同的利用方面,比如70~60℃的地熱水適宜農業溫室和孵化等使用,50℃~40℃的地熱水適宜土壤加溫、種菜、養殖蘑菇等使用,30℃~20℃的地熱水適宜發酵、養魚、處理污水等使用。地熱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多產業梯級綜合利用,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節約地熱資源,延長地熱田的壽命,實現地熱能源的持續利用。例如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馬莊鎮辛莊戶村霸25熱水井地熱水經地熱干燥高效熱交換后,水可降到70℃左右,經分水器,地熱水進入廠區辦公樓采暖后,地熱水溫度可降到55℃左右;然后將地熱水送入蘑菇種植房,用于種植蘑菇加溫,在蘑菇種植房循環后,地熱水溫度可降到30℃左右,將地熱水送入養魚池。

經調查,河北省新民居使用地源熱的新農村主要是試點工程,但是有很多新民居建設都在積極探討地源熱泵技術。

2 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建議

2.1 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

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開發品種相對單一,綜合利用率低,投資回收期較長。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應定位到產業化發展方向上。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規劃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發展方向并制定目標。以各地的現有資源和技術為基礎,明確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趨勢和發展的方向,量化目標,大力培植并壯大龍頭企業,依托其品牌產品和產業優勢,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實現產業化發展。

第二,細化規劃目標,分步驟實施,分階段驗收,持續而系統地落實既定目標的完成進度,可以采用一把手負責制,一級抓一級,做好具體規劃的落實,防止將規劃目標束之高閣。項目完成投入使用后,進行長期的監測,完善影響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

第三,利用當地特有的設備、資源,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使用能耗??稍偕茉吹睦?,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特點、農民生活習慣等方面綜合利用,才能做到物盡其用。例如邯鄲市約占60%~70%的農村地區使用傳統土灶或改進型土灶。土灶用磚塊壘砌,主要由灶臺、鍋臺、下灰口、風箱、煙道等部分組成。土灶主要功能為燒飯,一般使用柴草、秸稈、煤等作為燃料,多用于做飯,平均效率在40%左右,剩余部分有10%~20%的熱量發散到室內,還有40%~50%的熱量被浪費了。如果在采暖季,土灶結合地熱采暖系統,非采暖季,土灶結合太陽能熱水系統,其節能效益將更加明顯。

2.2 完善激勵手段,拓寬投融資渠道

由于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比較長,社會資金注入比較困難,建議河北省政府采取相應激勵措施作引導,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首先,在立項審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采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其次,由于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初期費用較高,投資回報的風險性較大,收益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開發熱情,需要政府運用財政、稅收等宏觀手段對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提供必要的扶持,可以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一是研發補貼,是政府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研發機構給予補貼,扶持其開發和創新技術;二是投資補貼,是政府對投資者給予的補貼,以便調動投資者積極性,增強企業潛力,擴大生產規模;三是消費補貼,是政府對消費者給予的補貼,刺激消費市場,提高企業生產動力。

2.3 加強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服務體系的構建

目前,服務體系是以提供簡單的信息咨詢和服務為主,服務范圍較窄,工作力度較小。需要加強農民的農村可再生能源知識的教育、宣傳和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2.4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由于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利用的較晚,不具備在短期內產生強大經濟效益的能力。因此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逐步形成并完善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體系建設,重點開發生物質能轉化和太陽能供熱、供暖技術。

3 結論

河北省農村可再生能源應用是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涉及的關鍵技術問題較多,本論文作為河北省建設廳科研課題“河北省農村住宅可再生資源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僅僅是初步的探索,還需要在今后的實踐運用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胡麗霞.北京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2]趙忠義,趙陽.中國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地區特點分析及政策建議,可再生能源,第27卷,2009年(06):2~6.

[3]趙忠義,趙陽.河北省平原地熱資源利用模式研究[J].節能,2011年(7,8):27~30.

猜你喜歡
沼氣河北省太陽能
應用廣泛的太陽能無人機
2020年河北省對外經濟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太陽能可以這樣玩
《中國沼氣》征稿簡則
沼氣在防治儲糧害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