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十四時代凡爾賽宮廷的權力秩序

2014-04-10 08:45辜慶志
宿州學院學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路易十四凡爾賽王權

辜慶志

滁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安徽滁州,239000

自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便以“朕即國家”的絕對主義王權思想統治法國,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伏爾泰認為“世界歷史上只有四個時代值得重視”,其中以路易十四為代表的第四個時代更是被他定義為“四個時代中最接近盡善盡美之境的時代”[1]7。他將歐洲的文明禮貌和社交精神的產生都歸功于路易十四的宮廷。且不論這樣的評價公正與否,路易十四時代的凡爾賽宮廷確是王權的中心,它所構建的等級政治秩序,對法國王權的穩定和鞏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這種絕對權力秩序必然帶來王權統治鞏固和社會矛盾激化的雙重后果。

1 法國君主政體的消弱凸顯凡爾賽宮廷權力秩序構建的必要

路易十四所創造的皇室文化不僅穩固了他自身的君主地位,并且也創造出了一種為歐洲其他地區所遵守的模式。然而,這種在凡爾賽達到頂峰的代表文化,追根溯源卻并不是為了表達一種無限的自信。正相反的是,越是對自己王權的穩固性和正統性表示懷疑,越是會對此進行炫耀?!霸谝粋€看似平靜的宮廷信心之下總是隱藏著焦慮心情的強大逆流。將自己的注意力小心翼翼地放在去尋找一種恰當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想法,其實不過是神經質的一種表現。那些看似可笑的禮儀,比如把為國王舉燈看得那樣重要抑或是取來皇家使用的便壺,都是這個產物完整的一部分?!盵2]32

路易十四的這種焦慮形成的主要原因來源于法國君主政體的一度被消弱。代表事件就是路易十四在位時期,曾發生的兩次“投石黨運動”(Fronde)。

在1651年2月9、10日的晚上,當一群造反的巴黎暴民沖進路易十四的屋子以證明他仍然在首都,而他也仍舊是他們人質時,12歲的國王正假裝沉睡在皇家的宮殿中。盡管他們隨后就離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少年國王一定從這次的經歷中得到了可怕的回憶。事實上,路易十四的政治導師也正充分地受到反對派威脅,他被要求向反對派及時作出政治上的讓步。再接下去的一天里,來自皇室的命令指示釋放被拘押的三位投石黨領導人,正如暴民們所知道的那樣,孔代親王、孔蒂親王和朗格維爾(Longueville)公爵,他們都是與國王之間有著極為密切關系的人。而這種入侵皇家寢宮的現象是隨著17世紀以來法國君主政體越加孱弱而出現的[1]29。

少年時代的種種經歷,無疑決定了路易十四在今后幾十年的執政過程中對于王權的看法。在其親政早期的首相馬扎然死后,他們(各部門主管)問路易十四:“我們今后有事找誰?”國王回答說“找我”[1]52。在此之前的法國,王國的最高權力始終被掌控在大臣的手中,甚至大家都未曾想到過會受到國王的全權統治,而路易十四大權在握的想法卻在這段對話中體現了出來。故而,在他將政治、軍事、財政大權獨攬于一身之后,路易十四開始思考將要運用一種怎樣的方式使得自己的王權更為穩固,以防止在此之前黎塞留獨裁、投石黨作亂、馬扎然中飽的再次發生,他希望將王權賴以穩固的基礎以一種明確的形式和規范表現出來,從而對臣民形成思維上的束縛,培養他們對于王權至上的認同感。這種既定的、完整且嚴謹的規范就是凡爾賽宮廷的權力秩序。路易十四利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向臣民展示國王絕對的權威,并且強調這種權威是凌駕在任何一個強大的臣服者之上的。每一個階級應當遵從這套秩序的劃分,用所處階級的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各安其位,形成以最終能完美地扮演好自己所處的角色為最高榮譽的思維模式。

2 體現“君權神授”權威性的宮廷內殿裝飾是凡爾賽宮廷權力秩序的物化象征

形成一種新的權力秩序,使它為人所服從,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雖然可以用強制的、鎮壓性的手段使臣民被迫接受,但所起到的效果必定會受到影響,長久如此,反而會起到反向的作用,受到抵觸和反抗。路易十四舍棄了強制的手法,轉而通過宮廷內殿的裝飾安排、服飾的階級隔離以及一系列嚴格的禮儀符號,影響臣民的想法及思考模式,使臣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接受、融入到其中。

路易十四首先將王權至上的思想運用到了宮廷內殿的裝飾安排中去,以強調其“君權神授”的權威性和正統性。

不同于普通宮廷的神秘性和封閉性,凡爾賽宮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公眾可以參觀的建筑。在1674年初,費利比安發表的一篇代表官方觀點的文章中就指出:“凡爾賽宮是當今世界上最壯觀的皇家花園,每天有法國人和外國人來參觀?!辈粌H如此,路易十四本人甚至還親自編寫并修改了《凡爾賽花園游覽指南》,從1689年直至路易十四逝世,此書一直是參觀凡爾賽的貴賓們的一部必備參觀指南,凡爾賽宮的開放性由此可見一斑。

對外開放的宮殿給了臣民直面作為王權象征——宮廷的機會,為了讓參觀的人們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國王的權威,裝飾畫的主題都被精心設計,內容多為神話或是政治內容,甚至是兩者的結合。每一幅油畫的寓意修辭基礎都是相同的,寓意修辭為國王服務,國王是其歷史的主人公和唯一參與者。在小米歇爾·高乃伊所繪的《橫渡萊茵河寓意畫》中,路易十四身著鎧甲騎在馬背上,勝利女神為他戴上桂冠,為他引路的男女兩位戰神準備好殺戮敵軍。畫面右處的老人,表情驚恐,在老人的附近,一名年輕女子畏縮在陰影中,而此時左上方光榮女神的戰車正從云層駛出,從而構成了整個畫面。畫中的老人象征萊茵河,年輕女子象征萊茵河支流伊塞爾河的河仙,路易十四就是從這條河附近渡過萊茵河的,勝利女神寓意著將這場戰役的榮譽賜予了國王,而光榮女神預示著這次戰績給國王帶來聲望。整幅油畫運用了寓意的手法,將真實的歷史與神話相結合,體現出國王勝利的必然性。

此類反映國王王權地位的作品在凡爾賽宮廷中比比皆是。在戰爭與和平大廳(Halls of War and Peace)和大畫廊(the Grand Gallery)中,就有27幅大壁畫,分別詳述了國王從《庇里牛斯條約》到《奈梅亨合約》的光榮戰績?!霸谝黄T神、諸女神、云朵、河流、馬匹、戰車中,他(勒布朗)把國王表現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擲霹靂、渡萊茵河、陷根特,但也主持公道、攝理財政、布施災民、興建醫院、獎掖藝術?!盵3]69神話的元素出現在繪畫當中,諸神始終站在國王的一邊,畫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個象征的符號,這些符號剔除了事件的真相本身,使事件成為了神話,變成了神的力量和國王強大威力的神話,在隱喻國王的豐功偉績的同時,也強調了國王權力的正統性,是受到上天庇護的權威。繪畫將神的權威轉嫁到國王的身上,從而使得國王與神融為了一體,國王的意志代表的是賜予其權力的神的意志,作為不可被挑戰的神在人間的代理人,國王的權力同樣也是不容許被挑戰的,自然而然地國王理應處于權力秩序金字塔的塔尖。

正如1662年夏普蘭在致函科爾貝爾時說到的:“閣下,還有其他一些可用以宣揚和維護陛下榮耀的方式……像金字塔、紀念圓柱、騎馬雕像、巨石雕像、凱旋門、半身大理石像、半身銅像、淺浮雕像、所有歷史紀念單位增設我國盛產的掛毯、我國的壁畫——我們一直忽視了這項工作?!盵4]49在路易十四的授意下,不僅是繪畫,凡爾賽內所裝飾的雕塑、吟誦的詩歌,其中的人物都是為了向路易致敬,而主角永遠只是國王,他是唯一的參與者,宮殿中的裝飾究其本質就是一部部國王的歷史。藝術是為王權服務的,它的作用就在于擴大藝術的創造力,加強舞臺的效果。而這種被形象化了的權威,更加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從而強化秩序的建立,消除潛意識中的抵抗心理。

3 實行各安其位覆蓋日常生活的等級禮儀規范是凡爾賽宮廷權力秩序的道德符號

宮廷內殿的裝飾安排不僅是構建龐大權力秩序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能影響人的主觀思想?;谶@點,路易十四創造了一套覆蓋至生活各個方面的禮儀,即將普通的日常生活轉變為宗教化的儀式,并且要求朝臣們嚴格遵行。

一個完美無缺的朝臣應當懂得如何在宮廷中適當地運用禮儀規范,隨心所欲地與人攀談、流露情感都將被視為違反道德風尚的表現?!斑@種生活中最平常的活動所體現出來的細枝末節,要求每人都要按規范行事,哪怕最細微的欠缺,也會招致議論紛紛?!盵5]34每一個出入宮廷的人必須懂得各安其位,注意在禮儀上每個人應處的位置:既不擅自僭越,也不忽視自已所處地位所應當享受的權力。路易十四本人無疑是大力支持并提倡這一點的,“當他在晚宴上看見一位沒有頭銜的女士座位排在一位公爵夫人之上而大為不高興”[3]23,他認為這是一種對于禮儀規范乃至權力秩序的褻瀆。雖然他也曾對就餐時的排座安排表示過抱怨:“每一次我補上一個空位置,都會是100個人失望,而另一個人并不感恩?!盵3]23但可以確定的是路易十四事實上是為朝臣們在餐桌上或隨侍自己的排位爭吵而感到滿足的,貴族們的這種行為充分肯定了國王在宮廷中的地位以及在整個權力秩序中所處的位置,實現了宮廷禮儀規范的最終目的。路易十四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套著名的起床(lever)儀式和就寢(coucher)儀式,從而進一步豐富宮廷的禮儀規范。

就是這樣,在每一天的早晨,法國最精英的貴族們都會在那里(中軸線)等待著他們的國王,直到他起床、祝禱、恢復他身體的機能、選擇他當天所要佩戴的假發、刮好臉并且穿戴完畢。根據圣莫里斯(Saint Maurice)侯爵的回憶:“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國王更耀眼的光芒了。當我昨天到達的時候,三個房間里都已經擠滿了擁有著才能的人(即貴族精英),這樣的擁擠程度能讓你無法相信進入國王的寢宮將會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泵客碓诰投Y(coucher)時,朝臣們再一次聚集起來,看他們的主人(路易十四)喂養他的狗,吟誦他的祝禱詞,脫下他白天的裝束并且穿上他的睡袍,“國王點了點他的頭,而在這時所有的人都會離開他的臥室,并且站在壁爐架的角落旁。那里是國王單獨向禁衛軍長官下達命令的地方。接下去開始的儀式,被稱為‘小就寢禮(petit coucher)’,只有被授予特權的人才能夠留下。這個儀式是簡短的。他們在國王進入安眠之前都不會離開?!盵2]30-31

誠如社會學家諾貝爾·埃利亞所言:“不應將這些儀式僅僅當作是些奇事異趣,應該對之進行分析,看看這些儀式能向我們揭示些什么相關的文化現象——君主專制、社會階級制等等?!盵4]100事實上,路易十四是將自己的寢宮作為了這場顯示國王自我的威嚴的舞臺,就像后世許多歷史學家所說的一樣,這位國王是一名杰出的戲劇家,在生活中他也無時無刻不熱衷于表演,他是君權神授思想最佳的表演者,并且一次也沒有弄錯過他的角色。而起床儀式就是一出最好的戲劇,通過這樣的禮儀,國王完成了一系列的寓意:國王的床位于寢宮的中央,面向日出的地方,掌握著權力的國王軀體伴隨著太陽的升起從沉睡中醒來,猶如太陽神阿波羅駕駛著戰車帶領法蘭西沖向新的一天,而新一天到來的時間是由國王(醒來的時間)所決定的。隨后,寢宮的總管向國王的雙手上滴上酒精,侍衛長獻上圣水缸,一位神父協助國王做完彌撒,象征著國王是受到上帝所庇佑的君主,他的權柄為上帝賜予,顯示出國王地位的合法性。最后,國王接過假發(Allonge),標志著整個儀式的結束。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毛發是身份地位的代名詞,當權者會滿頭發辮,以顯示其皇權。正如評論家所指出的:“國王的所有舉動都是籌劃好的,‘哪怕是個小小的手勢’也是預先設計好的?!盵4]101在這場儀式中,國王是唯一的主角,任何的貴族乃至皇室中的其他成員都只能作為儀式的觀摩者在旁服侍,甚至參與這種演出都是具有一定規則的:是否擁有覲見國王的資格、何時覲見、在宮中何處覲見,是否可以落座,落座的是扶手椅、椅子抑或是凳子都有嚴格的規定,而能夠在這場儀式中隨心所欲的唯有國王。國王可以選擇親近某個朝臣以表示其信賴,同樣,國王的冷淡也會讓被疏遠的朝臣如臨地獄一般,他可以單獨地給予這個或那個朝臣權力去分享他特殊的喜好或是不悅,將朝臣們聚攏在他的身邊,而忘卻其余的事情。圣西蒙(Saint-Simon)公爵就因為從軍隊擅自辭職的事惹惱了路易十四,國王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首先剝奪了他參與就寢禮的權力來區分他與其他貴族們之間的不同,其次更是徹底地忽視了他長達三年之久[2]31。儀式的寓意不僅僅是將王權與神意結合在一起體現王權的合法性,更是為了彰顯國王的威嚴和神圣,從而讓參與者切身感受到儀式下秩序的不變,國王始終處于頂端,可以支配所有的一切。他向效忠者表明立場,自己不再是過去的“第一領主”,而是身份遠遠高于一般領主并且要求他們絕對服從的王。路易十四也從未否認過這種儀式在突顯王權中的作用,在他看來,自己所構建的權力秩序正是為了讓那些被統治者能夠懂得如何按照自己所處階級的立場去做應當做的事,而提供給他們的規范和范本是:

那些想象這所有僅僅是儀式的人無疑是大錯特錯了。那些受我們所制規定束縛的人,是沒有能力看清事物的本質的,故而他們的判斷常常來自于他們所看見的事物表面。而這些所謂的事物表面又經常是來自于他們所認定并為之尊重和順從的優先制和等級制。正因為無論其中的哪一個對于治理民眾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而執行這項任務的人是否比其他人都要崇高成為了又一個問題。是不是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與他相提并論?又是不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混淆他的意志?國家的頭腦高高在上,這是將他與四肢區分開來的顯著特征,沒有人能夠侵削這種特征而不傷及國家整體之軀[2]32。

另一方面,儀式也充分調動了貴族們競相爭逐的心態,討取國王的歡心成為了證明其身份地位象征的途徑,而對于一個極為看重權力秩序的國王來說,既不僭越也不妄自菲薄便是贏取其好感的最好方式,受到這種思想的感召,貴族們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并服從于路易十四所構建的權力秩序,各安其位,形成了以最終能完美地扮演好自己所處的角色為最高榮譽的思維模式。

4 區分不同階級地位、特權的特定服飾是凡爾賽宮廷權力秩序的文化元素

在路易十四所建立的權力秩序中,服飾的階級隔離是另一種重要的元素。他賦予了文藝復興時期僅僅作為裸體遮掩物的服飾新的含義,“因為服裝是階級隔離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統治階級竭力用各種方法把自己同下層階級隔離,在外表上也是如此,以此更加鮮明地強調自己的優越的社會地位?!盵6]114路易十四時代的服飾已經不僅是社會地位的象征,更成為了等級制度下的必要規范?!霸诰鲗V茣r代,人一般由衣帽構成,往往衣帽就等于整個人?!盵6]113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往往可以藉由他所穿的服飾類型、長短程度而得到評判。

路易十四統治的鼎盛時期,一種齊膝的緊身衣就曾十分受到貴族們的青睞。盡管這種緊身衣從上到下都釘滿了紐扣,衣服的下方還有許多口袋,在領口的部位裝飾著花邊,并且有一條色彩鮮艷的緞帶系在脖子上,在旁人看來無異于奇裝異服,著實滑稽。

當他們身穿這種奇裝異服出現在首都的大街上時,所到之處就引起陣陣哄笑,而中央市場上的女商販更是肆無忌憚地嘲笑這些怪人。莫里哀曾對這種不拘小節的做法用諷刺的語言隱射過。國王的大弟儒爾丹先生在多朗特的鼓吹下,就曾穿過這種新式服裝。其夫人和下人們對他嘲笑有加。尼古拉因此狂笑不已。儒爾丹夫人則干脆對丈夫說:“您穿上這種怪裝是不是把天下人都不放在眼里?”[5]111

然而這確是身份的一種象征,在路易十四(1661年)的一份詔書中,他甚至以特許證的形式對這種服飾給予了肯定,用以定義部分享有這種權力的貴族和其他人之間的區別。根據規定,僅有他賜予榮譽的貴族朝臣們才有權利穿著這種緊身衣,不僅如此,衣服的顏色還有一定的規定:頭盔為藍紅相間,鑲以金邊或銀邊。至此,這種怪誕的異服正式成為了權力的象征,無論其外表如何丑陋,隱含在其中的本質含義都已決定了這件衣服的價值?!斑@樣的服裝,除非從一定的、特殊的觀點去看,才可能被認為美。這種說法特別適用于君主專制時代的時裝?!薄耙驗榫鲗V茣r代不承認任何隱私。因為它只認可姿態,所以它把每一個別的感受變成了正式的、裝模作樣的布景劇?!盵6]121-122無須語言、行為,穿上這樣的服裝,貴族們就成為了威嚴的象征,好比在舞臺上占據了固有的位置,能夠與其扮演的角色一一對應起來。藉由文化上的隔離,階級上的分隔自然而然也就產生開來,文化上的制約,迫使人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與上層階級保持了距離,蒙受王恩的貴族們成為了平民碰不得摸不著的存在,而站在這頂峰的國王更是成為了神的象征,從心理層面上阻斷了他人挑戰其權威的想法。

服飾的階級隔離作用還不盡于此,更重要的是它還受到統治階級社會存在的影響,體現出各個階級不同的本質,以此區分社會中人的地位高低,提醒每個人時刻謹記自己所處階級的義務和權力。以國王和貴族為代表的統治階級位于社會的頂層,其最顯著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從事勞動、脫離生產的性質,而受到權力秩序支配的服飾正是要將這一點充分地反映出來。男子頭戴假發(Allonge)、身著鑲滿寶石華而不實的禮服,配以繡花中衣、長及膝部的緊身褲,腰佩裝飾作用遠大于實用性的長劍,腳踩皮革或錦緞制成的靴子,全身上下散發著濃厚的巴洛克式奢華氣息,過于繁復的衣著裝飾迫使男子只得緩慢地行走,以防踩住自己身上的飾帶,摔斷自己的肢骨。而女士們更是引以為榮地頂著各種稀奇古怪、高聳離奇的方當詩(fontange),用她們被束得極細的腰支撐起長達2~13米的拖地長后襟在路上艱難地行走。方當詩(fontange)越高,拖地長后襟的長度越長,越能夠顯示其地位。而這些繁冗的服飾都成為了擁有資格一生不事勞作的階級和集團游手好閑的象征,換而言之,即成為了權力秩序中等級的標志。貴族們順從于這樣一種隱藏于文化影響下的權力秩序之中,并且在長久的生活過程中習慣于運用類似的方法向地位低于他們的人顯示他們的權威,向地位更高的人表達他們的謙卑和服從。他們常常將全部的精力放入了其中,甚至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弒君反抗的思想更是再也無從談起?!绊槕獣r尚,對宮廷里的人來說,是絕對需要的。他們必須遵循服飾師們設計出來的服裝樣式,如果他們不想表現得像個下等人的話?!盵5]109而這樣的效果,正是引領了整個時代服飾潮流的路易十四所樂見的,這意味著他的王權再無后顧之憂。

5 鞏固王權統治與激化社會矛盾是凡爾賽宮廷權力秩序的雙重后果

路易十四時代,是一個西歐王權由弱變強的時代,以凡爾賽宮廷為代表的權力秩序的建立,使得逐漸孱弱的君主政體在17世紀迎來了轉折,絕對主義的王權正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產物。路易十四以其炫目的方式,通過諸多文化、風俗、禮儀上的影響和制約,將王權至上、等級分明的思想潛移默化地灌輸給貴族與民眾,并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將秩序的規范轉變為宗教式的儀式,使其具有嚴謹、完整、系統的執行流程和明確規則,與日常的生活逐漸變為不可分離,成為生活的固有模式?!皼]有任何東西像他(國王)的作息時刻和日程安排規定得那樣精確。憑一本年歷和一塊表,就能在300公里之外的地方準確地說出他正在做什么事情。國王的時間必須嚴格遵循規定的日程,以便宮廷的官員們準確地知道他們應當何時做什么、怎么做。宮廷就像時鐘一樣守時?!盵7]68路易十四通過國王本身秩序井然的生活方式,告誡貴族及平民,哪怕是王室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也擁有不變的秩序,而他們必須服從于這一點并且應當運用同樣模式去踐行。強權的統治和奢華的宮廷生活半迫使、半吸引著貴族聚集到宮廷和國王的身邊,使得過去的封建領主轉而成為佩劍貴族,不再擁有原有的權力,得到的只有名譽的虛銜,莊園貴族的權力原本就建立在土地的所有權上,失去了依附的土地支持,進入宮廷生活的他們唯有服從于等級劃分之下,15世紀以來貴族對王權的隱患也得到了拔除。

然而,世間萬物往往是物極必反的,當一件事物達到頂峰的時候,它的衰弱常常也會由此而開始。凡爾賽宮廷的權力秩序固然給路易十四乃至他的后代帶來了穩固的王權保障,帶領專制的王權走上了集權的頂點。但是它的負面影響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貴族階級既然服從于權力秩序的安排,將國王視為等級秩序的最高實行者和代表,相對而言,國王也必須給予他們一定的特權以顯示其恩寵和庇護,以籠絡人心,其最重要的體現就是經濟上的特權,也就是減免賦稅的權力。這種權力經歷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時代,被不斷加強,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更是達到了頂峰。當被統治的第三等級要求改革財稅時,貴族們在王權的庇護之下,提出了貌似平等實則荒謬的主張,即讓最富裕的人和最貧窮的人繳納同等數量的稅賦,這引起了占法國人口98%的第三階級尤其是農民階級的抵抗。隨著封建的領主逐漸聚集到宮廷,離開了原有的封地,土地兼并的情況愈演愈烈,造成了農業生產凋零、物價上漲等社會問題,“小麥價格高漲,城市貧民幾乎買不起面包”[7]106。農民階級面臨著來自于第一、第二階級的共同剝削和壓迫,卻因為處于權力秩序的低端,沒有相應的發言權,憤怒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獄,從而拉開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第二,為了保證宮廷權力秩序能夠按照既定的藍本有序地繼續,國家不得不支付一筆龐大的開銷來支持奢侈宮廷的消費。僅一件上文所敘述過的普通緊身衣,就需要耗費800里弗爾,豪華型的禮服甚至每件1 000到1 200里弗爾。據統計,諸如此種消費約占每年國家財政預算的20%左右。常年累月的奢侈消費,加之接二連三的大規模對外擴張戰爭所消耗的費用,國庫幾近被掏空。這樣的局面到了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時代也絲毫沒有得到改善。路易十六登上王位后,為解決財政問題不得不召開三級會議討論賦稅問題,由于增稅的議題造成了第三階級的不滿,最終成為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

波旁王朝的統治也隨之在大革命中被推翻,凡爾賽宮廷的權力秩序至此瓦解。曾經締造出絕對主義君主制和嚴格等級劃分榮耀的權力秩序,事實上,早在建立之初就已為后來王權的全面崩塌埋下了隱患,這種負面影響的爆發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必然罷了。

[1]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M].吳模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Blanning.The Culture of Power and the Power of Cul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杜蘭.世界文明史·路易十四時代[M].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4]伯克.制造路易十四[M].郝明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5]勒夫隆.凡爾賽宮的生活(17-18世紀)[M].王殿忠,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6]傅克斯.歐洲風化史·風流世紀[M].侯煥閎,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7]李蔚.凡爾賽宮[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路易十四凡爾賽王權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吐蕃王權研究海外學術史鉤沉①
汽車安全測試的“凡爾賽”語錄——凡爾賽C5X安全解析
淺析赫梯國王維護王權統治的監管措施
加油站“凡爾賽”:油價終于不漲了
加油站的凡爾賽:油價終于不漲了
凡爾賽C5X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凡爾賽宮助路易十四集權
皇帝寫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