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地名淺說

2014-04-10 23:55趙仕法
史志學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蒼山金沙江麗水

趙仕法

“麗水”地名淺說

趙仕法

“麗水”作為地名專詞,在古代文獻中,大約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作為河流名稱,“麗水”主要是指金沙江,元朝設置的麗江路(今云南省麗江市)緣此得名。除此之外,在史籍中至少還指稱三條河流:浙南的好溪,甘肅的逆水和廣東的銅鼓江。麗水作為政區名稱,專指浙南處州府麗水縣(今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麗水縣是浙南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建置,肇始于隋朝的栝蒼縣,因栝蒼山為名?!胞愃钡妹加谔瞥?,縣名緣于縣治東的好溪,而非某權威地名詞典所認為的縣北麗陽溪。屬于山水地名,也是避諱地名。

地名 麗水 河流 金沙江 好溪 逆水 銅鼓江

古地名“麗水”,內涵豐富。作為河流名稱,“麗水”主要是指金沙江,除此之外,在史籍中至少還指稱三條河流:浙南的好溪,甘肅的逆水和廣東的銅鼓江。作為政區名稱,“麗水”專指處州府麗水縣(今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麗水”作為地名專詞,在古代文獻中,大約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

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韓非子》卷9《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

是以麗水之金不守,積澤之火不救。(同上)

經典童蒙讀物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句中,“金生麗水”典出于此。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戰國末期集諸子學說之大成的思想家。上述引文說明,至遲在韓非子生活的公元前3世紀已經出現了“麗水”這一地名專詞。

史籍上,“麗水”大多與“金”有關:

麩金出麗水,盛沙淘汰取之沙,賧法男女犯罪多送麗水淘金。(唐樊綽《蠻書》卷7《云南管內物產第七》)

瀘南貢麗水之金,漠北獻余吾之馬。(《舊唐書》卷138)

麗水多金麩。(《新唐書》卷222上》)

由上可見,麗水之金,頗負盛名。又由于地處蠻荒,在古代作為發配之地,“賧法男女犯罪多送麗水淘金”。

麗水,是金沙江的古稱:

(麗江)路因江為名。謂金沙江出沙金,故云。源出吐蕃界,今麗江,即古麗水。(《元史》卷61)

金沙江源自麗江府,由西而東環(北勝)州治,一名麗江,即古麗水也。(《明一統志》卷87)

金沙江自乳牛山入喀木地,又東南流,經滇之中甸,入塔城關,亦曰麗江,麗江府之名所由昉也。(清孫人龍《乾隆麗江志略序》)

正是由于麗水“多金麩”“出沙金”“回環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數截”[1],自古為沙金產地,因此自宋以來得名“金沙江”[1]。

金沙江一名麗江,元朝設置的麗江路(即今云南省麗江市)得名緣此。

金沙江,古名麗水,源出吐蕃界犁石下,名犁水,訛犁為麗。流經巨津、寶山二州,江出沙金,故名。元憲宗三年征大理,從金沙濟江,即此。(《明一統志》卷87)

(通安州)又有金沙江,古名麗水,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犁訛麗。(《明史》卷46)

金沙江,源出吐蕃界,至共龍川犛牛石下,南流漸廣,故名犛水,后因訛為麗水云。(清馮甦《滇考》卷下)

上述引文不僅說明了金沙江“江出沙金”的得名緣由,敘述了“元憲宗三年(1253)征大理,從金沙濟江”的歷史事實,而且還說明了麗水“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原名犁水,“訛犁為麗”而為“麗水”的得名緣由。

對于麗水,歷代文人墨客也多有吟詠:

取我于麗水,淬我以輕霜。(唐韋岫《金賦》)

仍聞麗水中,日日黃金生。(唐于濆(《古征戰》)

昔麗水而隱晦,今躍冶而光亨。(宋范仲淹《金在镕賦》)

五岳崢嶸,昆山出玉,四溟浩淼,麗水生金。(宋晏殊《章懿皇太后神道碑銘序》)

麗水之金遇善冶而后貴,荊山之玉遇善琢而后珍。(宋何夢桂《金玉詩序》)

作室之材求之鄧林,成器之金出于麗水。(元柳貫《王晦謚文靖》)

世稱玄圃之玉、麗水之金、南海之象犀明珠,凡致之難而見之罕者,是皆寶也。(明梁寅《寶藝齋記》)

風姿清潤藍田玉,文采光輝麗水金。(明黃淮《次韻二首》)

名駒汗血元無價,麗水生金信有源。(明王鏊《和周少宰伯常得孫》)

在文人騷客的筆下,“麗水之金”罕見難得,品質純正,是文采光輝之象征,與鄧林之材、南海之象犀明珠、昆岡玄圃藍田之美玉并稱,是世上稀有之寶物。

古者造琴之法,削以嶧陽之桐,成以檿桑之絲,徽以麗水之金,軫以昆山之玉,雖成器在人,而音含太古矣。(宋陳旸《樂書》卷120)

正是因為“麗水之金”的久負盛名,古代造琴要用“麗水之金”來裝飾?!胞愃背闪似焚|純正之金的代名詞。

除金沙江外,在史籍中,“麗水”至少還指稱過三條河流。

浙南甌江的重要支流好溪,在隋開皇年間(581—600)曾改名為麗水。

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故皇朝因之,以為縣名。(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27)

縉云郡之東南十五里,抵古祠曰“好道”。詢于舊,云置自后周,莫詳年月。好溪本曰惡溪,……是時陸擅蛇虎,水制蛟螭,道茀路絕,一境相恐,吏民始為建廟……州內昉定,畏途坦夷,安流漣漪。遂名溪曰好溪,路曰好道,里人因以署廟焉。計其歲月,逾六甲子矣。(唐段成式《好道廟記》)

(麗水)東十里有惡溪,多水怪,宣宗時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水怪潛去,民謂之好溪。(《新唐書》卷41)

惡溪 出(麗水)縣東北大甕山,西南二百一十里至括州城下。謝靈運《答從弟書》云:“出惡江,至大溪,水清如鏡?!薄遁浀刂尽吩疲骸皭合篱g九十里而有五十九瀨,兩岸連云,高巖壁立?!保ㄋ螛肥贰短藉居钣洝肪?9)

好溪,發源于現今浙江省磐安縣大盤山西南,流經縉云縣,在麗水市蓮都區古城村注入大溪,全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340平方公里,是甌江的一條重要支流。從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好溪原名惡溪(惡江),后周(指北周,557—581)時期改名為好溪,隋朝開皇年間(581—600)改名為麗水。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59),“仙才”段成式出任處州刺史,倡建好溪堰,引水灌溉農田五千余畝,民眾甚為得利,復改溪名為好溪。

麗水,也是甘肅逆水和廣東西部銅鼓江的別稱。

金山,在(昌松)縣南一百八十里,麗水出焉。(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40)

烏逆水,一名逆水,今名麗水,源出(昌松)縣南金山,《漢書·地理志》云:金城郡允吾縣烏亭逆水,出參街谷東流至枝陽入湟。是此水也。(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52)

逆水,亦稱麗水,發源于昌松縣南金山,注入湟水。昌松縣,治所在今甘肅省古浪縣。昌松縣東南,有允街故城,因為“城臨麗水,一名麗水城”[2]。

麗水江,在信宜縣東北八十里,源出白馬山,流入宜州界。(《明一統志》卷81)

麗水,在信宜縣?!遁浀丶o勝》:在縣東北八十里,源出白馬山?!杜f志》:東流入東川水。(《大清一統志》卷347《高州府》)

銅鼓江即麗水江,源合新垌、賀垌諸水,西流至銅鼓村下入東江。(清光緒《信宜縣志》卷1《輿地志七·山川》)

信宜縣,治所在今廣東省信宜市。麗水江,就是銅鼓江,源出白馬山,全長19.76公里,是東江的重要支流。

麗水作為政區名稱,專指浙南處州府麗水縣(今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麗水,山縣也,地當甌閩咽喉?!半m僻在萬山,而民風優美,風號文明”[2],是名副其實的“處屬首邑”、浙南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麗水縣的建置,肇始于隋朝:

括倉,平陳置縣。大業初,置永嘉郡。有縉云山、括倉山。(《隋書》卷31)

麗水縣,本后漢松陽縣地。隋平陳,乃分松陽縣之東鄉立括蒼縣,取括蒼山為名,屬處州。(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27)

隋分松陽之東界置栝蒼縣,帶栝州,以栝蒼山名縣。(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03》)

隋開皇九年,乃廢(臨海、永嘉)二郡為縣,分松陽之東鄉置栝蒼縣,始以栝蒼、松陽、永嘉、臨海四縣置處州。(明萬歷《栝蒼匯紀》卷2《沿制紀》)

隋開皇九年,即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也就在這一年,析置栝蒼縣。

栝蒼縣,因栝蒼山為名。

括蒼山,在縉云縣東七十里?!端鍟さ乩碇尽罚豪ㄉn有括蒼山?!短茣さ乩碇尽罚蝴愃h有括蒼山。即此。東跨仙居而控臨海,南境大山也。(《大清一統志》卷229)

“括蒼為處郡之崇山”[3],也是浙江省的名山。因為境內有栝蒼山,析置新縣時以山為名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從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史志中,山名、縣名最早使用的是“括倉”,以后是“括蒼”“栝蒼”混用,究竟應該是“括蒼”,還是“栝蒼”?

《名勝志》載:處州稱栝[4]。栝字從木,宋熙寧間,得古碣,云:栝,松身柏葉,即欏木也。以山多此木,故名。(清乾隆《浙江通志》卷107《物產七》)

由此可知,“栝字從木”,山名、縣名應為“栝蒼”?!袄ㄉn山色翠如蔥”[5],栝蒼山上多栝木,山名、縣名反映的是栝木蒼翠的現實和美好期盼。也正因此,明清兩朝處州府縣方志均采用“栝蒼”,而棄用唐宋史書的“括倉”和“括蒼”。

有研究者以現在的麗水鮮有栝木、今天麗水大山峰的栝木是從江西廬山地區引種的,來“證明栝木不是栝蒼山的原生物種”。這有悖于事實。

(麗水縣)惟木有栝,有柏,有杉,有檀,有桂,有榆,有櫧,有槐,有樟,有榧,有樗,有櫟,有楊,有柳,有檜,有榅,有桑,有柘,有椿,有桐,有梧,有梓,有冬青,有觀音柳。多松、多桕。(明萬歷《栝蒼匯紀》卷7《物產》)

栝,山多產此,故以名州。匠者斧斤交至,轉成希覯矣。(清道光《麗水縣志》卷13)

明萬歷《栝蒼匯紀》卷7《物產》論及處州府其余九縣“物產與麗水同”,龍泉“多栝”。清雍正、光緒兩部《處州府志》在記載麗水縣的“木類”物產時,都把栝木列在首位。這說明,在《栝蒼匯紀》成書的明萬歷年間及其以前,以至清朝雍正、光緒時期,栝木雖不是麗水縣乃至整個處州府最多的樹木品種,但是最主要的樹木品種之一,只不過由于人們的亂砍濫伐,斧斤交至,逐漸成了稀有之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文化典籍中也有稱栝蒼縣為“蒼縣”的:

處州,今理蒼縣。(唐杜佑《通典》卷182《州郡十二·縉云郡》)

(縉云郡)領縣五:蒼(有蒼山、惡溪、石門山、瀑布水);松陽(吳舊縣);縉云(有縉云山);遂昌;青田。(同上)

引文中的蒼縣,即栝蒼縣,蒼山,即栝蒼山,皆因避唐德宗李適(音guō)嫌名而省稱。

麗水得名始于唐朝: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括州,置總管府,管松、嘉、臺三州。括州領括蒼、麗水二縣。七年,改為都督府。八年,廢松州為松陽縣來屬,省麗水入括蒼。(《舊唐書》卷40)

這是“麗水”縣名第一次見諸史志,但正如后代方志所質疑的:

《麗志》按,《唐書·地理志》:平李子通置栝州,領栝蒼、麗水二縣。麗水之名始見,而不詳建置之年?!对涂たh志》《通典》諸書均無其文。(清光緒《處州府志》卷1《沿革》)

《舊唐書》卷40《地理志》只記載了栝州領括蒼、麗水二縣,沒有記載麗水縣的建置究竟始于哪一年,而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和唐杜佑《通典》等史書又沒有記載,難怪后代的人們要生出這樣的疑問。但這一疑問可以從方志的有關敘述中窺見端倪:

唐初李子通竊據,州縣多所更置。既改松陽為松州,復置遂昌以屬之,又分栝蒼、麗水為二縣。(清同治《麗水志稿》卷1)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時,包括現今浙江南部在內的江南部分地區仍在李子通的占據之下,麗水縣的設置就是李子通所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平定李子通后,唐王朝暫時沒有改變它。但四年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唐武德八年(625),撤銷麗水縣的建置,回歸栝蒼縣。

初,縣治在今縣西三十五里資福村,復徙建于茭山之左,其后興廢不一。元大德六年,知縣尹民望始建今治。(明萬歷《栝蒼匯紀》卷4《次舍紀》)

麗水故城,府西三十五里。唐初,置麗水縣,屬括州。武德八年,省入括蒼縣。今其地有古城岡、縣頭山、舊城塘之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94)

李子通擅置的麗水縣,縣治在府西三十五里的資福村。由于作為縣治的時間很短,又值時勢動蕩,不可能大造城池。又由于時代久遠,到了顧祖禹所處的清代直至現在,資福村只留下幾處相關的地名,而沒有其他的文化遺存,也就不足為奇了。

德宗諱“適”,大歷十四年即位,改括州為處州,括蒼縣為麗水縣。(宋《冊府元龜》卷3《帝王部·名諱》)

大歷十四年(779),唐代宗駕崩,唐德宗李適即位。這一年的閏五月癸未日[3](公歷7月2日),為了避諱,栝州改名為處州,栝蒼縣改名為麗水縣。

“麗水縣”名稱的由來,從前文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27引文中可知,緣于縣治東的好溪。

好道廟碑,在麗水縣東十里。唐大中十年,刺史段成式作?!稄R記》今存。(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卷1)

唐大中十年(856),麗水大旱,刺史段成式齋戒沐浴,來到“郡之東南十五里”的好道廟虔誠祈雨。寫于當年九月的《好道廟記》,敘述了好道廟的來由。有研究者據此否定惡溪“隋開皇中曾改為麗水”,進而否定麗水縣名緣于好溪。

仔細研讀段成式《好道廟記》,只能得出惡溪在北周時期改名為好溪的結論,與李吉甫《元和郡縣志》“隋開皇中改為麗水”并不矛盾。何況,當時戰事頻仍,時勢動蕩,朝代更迭,朝令夕改致使地名混亂也不是個例。因而據此否定麗水縣名緣于好溪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史志上有一種說法,麗水縣名緣于縣北麗陽山下的麗陽溪:

(白云)山之麓為麗陽山,上有龍潭、石室、天井,下環清溪,亦名麗陽溪(縣之名麗,以此)。(明萬歷《栝蒼匯紀》卷7)

(白云山)其東為麗陽山,麗水出焉??h所由名也。(清光緒《處州府志》卷2《山水》)

麗陽山,位于麗水縣城北,海拔720米,“山水秀麗”,與白云山、壽元山等共同組成麗水縣城的北部屏障,現在是省級森林公園“白云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麗陽山是廟山,山麓向陽處建有廟宇,古稱白塔廟,不知始創于何時。唐大中四年(850),麗水大旱,刺史徐戩率大小官員赴白塔廟禱雨,雨隨車至?!肮砸赜宣愊?,廟居其后,遂改為麗陽廟”[6]。麗陽廟,因居麗溪之陽而得名。麗陽廟所處之山即稱之為麗陽山,發源于麗陽山的小溪因而稱之為麗陽溪,也就順理成章。麗陽山“山水秀麗,故名”[4],這是望文生義,牽強附會。麗陽廟命名時,“麗水縣”的名稱已經使用兩百多年了。麗水縣因麗陽山麗陽溪而得名,顯然是錯誤的。麗陽溪歷史上曾被稱為麗水,這是事實,但從現存史志來看,不會早于明清時期,與麗水縣的得名無關。有權威地名詞典稱“大歷十四年(779),避德宗李適(kuō)諱,改括蒼縣為麗水縣,以縣北麗陽溪得名,為麗水一名之始”[5],與史實相乖,實在是謬之千里。

1986年3月,麗水撤縣設市,麗水縣更名設立為縣級麗水市。2000年5月,因麗水地區撤地設市,設立地級麗水市,縣級麗水市更名設立為蓮都區。至此,作為浙江省老地名之一、使用了一千兩百余年的“麗水縣”的名稱正式成為歷史,而“麗水”作為市級行政區域名稱保留了下來。

[1]宋應星.天工開物(第十四卷)[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156.

[2]杜佑.通典(卷174)[M].北京:中華書局,1984.922.

[3]劉昫等.舊唐書(卷12)[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20.

[4][5]陳橋驛.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浙江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366,271.

趙仕法 麗水學院文學院 副教授

(責編 高生記)

猜你喜歡
蒼山金沙江麗水
開掛的“金沙江”
麗水發現新物種
浙江麗水郵儲扶貧助古村美麗蝶變
蒼山
蒼 山
煙云幾許著蒼山
浙江麗水:打好劣V類水剿滅戰
呂敬人連環畫《括蒼山恩仇記》選頁
行走金沙江
寫實與抽象:金沙江巖畫考古認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