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精品“地方菜”留住“原住民”

2014-04-11 03:31宋捷張曉豐
中國記者 2014年2期
關鍵詞:江海晚報南通

宋捷 張曉豐

提要:當傳統媒體越來越受到新媒體和自媒體擠壓、逼迫、挑戰時,作為綜合實力遠遜于大報業集團的地市級晚報,思考得最多的課題是如何在新媒體和省級晚報都市報的雙重夾擊下,以“主流、本土、實用、溫暖、好看”為抓手,精心烹制“地方菜”,盡最大可能留住逐漸向新媒體“移民”的“原住民”。

關鍵詞:江海晚報 地方紙媒 新聞秘書 溫暖報道

大事件中尋找地方元素建立有個性的價值體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件轟動全國甚至震驚世界的新聞事件發生后,地方紙媒的編輯們不會像過去那樣兩眼放光,有時還會有點犯難。因為受眾早已通過微信、微博、網站等渠道獲得相關資訊,廣播、電視的傳播也比紙媒來得快捷和贏觀,實力雄厚的省級晚報也許會有特派記者奔赴新聞現場,地市級晚報再炒冷飯已意義不大。但在市場和新聞的細分之下,地市晚報對于重大新聞并非沒有一點話語權,甚至可以說,重大新聞的發生也給地方紙媒提供了挖掘獨家新聞的契機。

近幾年來,《江海晚報》在報道一些國內外重要新聞時,注重挖掘大事件中的地方元素,力爭做到獨到視角、獨辟蹊徑,屢有斬獲。2013年12月2日凌晨1時30分嫦娥三號成功升空,在當日早晨出街的《江海晚報》上,就跨版推出《中國探月之路頻現南通“鋪路石”》《南通魯班和中國嫦娥的故事》《問月路上的通中“雙星”》等新聞專題,其中既有在測軌、通訊、月球運用領域作出關鍵貢獻的幾位南通籍科學家的專訪,也有講述為“聯通追星”測月四座天文臺中承擔兩座關鍵設備施工的南通建筑鐵軍故事的通訊。

為了讓重大時政新聞迅速在報紙上落地生根,做成一道散發濃郁地方特色的家鄉菜,《江海晚報》專門成立“80后工作室”,要求年輕記者充分運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手段,在國內外突發事件中尋找地方元素,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線索,隨時啟動應急機制,投入重兵組織報道,以此為切入點,展現豐富的新聞場景。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開啟“大國外交”之旅。習近平主席首訪帶的禮物是一幅沈繡作品《普京總統肖像》。此前兩周,《江海晚報》在第一時間獲知習近平主席首訪國禮是“南通制造”后,立即組織80后記者進行采訪。3月25日,《江海晚報》封面版圖文并茂,對《南通非遺國禮饋贈普京總統》進行了導讀。第二版整版以消息《習近平主席首訪國禮南通造》、通訊《(普京總統肖像)背后的故事》《百年沈繡“國禮”之旅》等組合報道進行解讀。

長期以來,由于制約因素太多,地方媒體對國際重大突發事件沒有多少話語權。然而,作為一張在海外擁有兩萬多名同胞的新僑鄉市民報,關注的視線無疑應該跳出國門。2011年,利比亞政局發生動蕩,在利3萬多中國公民中,南通對外經濟合作組織派出的務工者竟有4059名之多。于是,當中國政府作出撤離在利所有中國公民的決定后,《江海晚報》圍繞4000多南通人的萬里大撤退展開全程跟蹤報道。由于條件限制,我們的記者不能趕走非洲大陸采訪,他們利用網絡等各種渠道搜集前方信息,通過電話向有關人員采訪,先后推出《7天7夜海陸空萬里大撤退》《七大關鍵詞勾勒南通鐵軍撤離利比亞路線圖》等報道,受到讀者好評。

如今,從大事件中尋找地方元素,已成為考量報社采訪中心的一個重要指標。值班總編輯和采訪中心主任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哪些重大事件能在本報落地。采訪實踐使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深挖大事件中的地方元素,在媒體大變局中建立獨特的內容價值,是地方晚報更多地挽留部分“原住民”的一個有效手段。

大服務中定制個性產品 當眾多讀者的新聞秘書

近幾年來,不少地方晚報為了避開網媒、省媒的鋒芒,紛紛面向當地讀者開發了極具個性的新聞產品,這些產品按照傳統的新聞理論,似乎不登大雅之堂,卻因為接地氣而大受讀者歡迎。

作為一家地處蘇中的地方晚報,《江海晚報》面臨《揚子晚報》《現代快報》等強勢媒體以及草根網站的多重挑戰,生存壓力不言而喻。我們采取錯位黨爭的辦法,定位在省媒“夠不著”的地帶做文章,不斷調整開發新的新聞產品,努力做好讀者的“新聞秘書”。

2013年年初,有讀者致信編輯部,說這幾年城市的綠化力度很大,街上許多花兒名字叫不出,經常被孩子問倒。隨著城市生態的改善,到城市廣場上來棲息的鳥兒也越來越多。她建議晚報介紹一下這些不知名的花鳥。于是,我們推出了一個《鳥語花香》專版,每周一期,每期主打一種花卉,配發四個種類的鳥兒,主題詞是“這些花,這些鳥,就在我們身邊”。一年下來共推出52種姿態各異的花草和二百多種憨態可掬的鳥兒,花鳥相映成趣,52期版面被不少讀者珍藏。

對于地方晚報來說,因為編輯部距受眾更近,也就更有條件多接地氣。諸如天然氣通到哪個社區了,哪條路上又開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小吃店,哪個交通路口春節期間特別擁堵,這些看似瑣碎的信息,對于面向全省、全國的大媒體來說,是不大好做也不屑于做的?!督M韴蟆吩?014年新一輪改版中,放大了這一類新聞,每天的A3版上強勢推出的服務新聞專版,為年輕記者李彤定制的“彤話天氣”、為年輕記者彭軍君定制的“出行君先知”以及為普通草根設置的“我新聞”等專欄,都贏得廣泛好評。因為人氣旺,這個版面也成了外埠廣告和房產廣告商比較看重的版面。這些服務性、實用性很強的個性新聞產品的推出,大大激發了地方晚報的活力,使芝成為讀者不可替代的“新聞秘書”。

大數據中凸顯溫暖特質 以新聞行動來聚攏人氣

在狼煙四起的大數據時代,地方晚報不僅要和微信拼內容新、和網站拼互動多、和電視拼畫面美,和廣播拼反應陜,還要和兵臨城下的省媒拼搶新聞資源。既然短兵相接,有時難免會處于下風,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此悲觀失望,唱衰自己,而要因此另辟蹊徑,聚攏人氣,以地方紙媒獨特的魅力來吸引讀者。

讓報紙成為“溫暖紙”,是地方晚報所處的位置決定的,也是人才隊伍素質與經營收入水平所決定的。以《江海晚報》為例,記者不到20人,編輯也只有20人左右,加起來還抵不上省媒一個采編部門。所面臨的新聞資源、輿論監督的氛圍,更無法和省媒相比。在這一背景下,地方晚報顯然不宜做那些大制作、大成本的新聞題材,而是開展面向基層傳遞溫暖的新聞行動,是大策劃、小成本,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內心對媒體形成認同。因此,在未來三五年里,許多地方晚報會朝社區報、家園報轉型,溫暖路線或會成為地方晚報的現實選擇。溫暖路線并不是不做輿論監督,而是輿論監督更加理性,更注重環境友善。

多年來,《江海晚報》一貫踐行“溫暖路線”,曾先后推出轟動全國的精神文明標兵——莫文隋等多個典型。為了讓雷鋒3月來了永不走,江海晚報社早在10多年前就發起成立了江海志愿者服務站,如今已擁有14萬注冊志愿者。近兩年來,《江海晚報》高規格、超規格地報道本土的平民英雄、凡人善舉來貫徹“溫暖路線”。去年4月12目,86歲修車老人胡漢生突發心臟病猝死,整個南通為之扼腕,14年來老人把修自行車掙的10多萬元全部捐出去做善事。晚報在此后幾天拿出數個整版進行報道,總編輯為這樣的“小人物”撰寫社論,修車老人的故事再度感動全城,溫暖得到延續。

以新聞行動來貫徹“溫暖路線”是《江海晚報》的又一特色。近三年來,不管版面多么緊張,無論廣告怎么擁擠,《江海晚報》每周五的A6版,總會雷打不動地推出專題“關愛一線牽”。這是一個純公益項目,每期向公眾推出10個困難家庭,記者會講述這些家庭的勵志故事,也會透露他們的小小心愿,同時公布上一周的愛心反饋。這個愛的創意溫暖了一座城市,得到社會各界的呼應。三年來,我們的愛心專列跑遍了主城區的每一個社區,并把愛播灑到千里之外的貴州貧困山區。報紙架起社會和個人關愛身邊困難群眾的橋梁,關愛者與被關愛者在活動中都感受到溫暖,而這股溫暖通過報紙的傳播被更多人感受到,一種“大家庭”的氛圍正在形成。在晚報的感召下,有數干位愛心人士先后資助近2000位受助者。

讓新聞凸顯溫暖的特質,用“感情留人”,可以為地方晚報的新聞增加廣度和厚度,而打動人心的感染力能讓地方晚報在本土讀者中耕植得更深。(作者分別是《江海晚報》總編輯、高級記者,《江海晚報》編委、編輯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江海晚報南通
非遺吹糖人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非遺南通
在露水與江海面前,你會如何選擇?
南通職業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報新聞
江海
南通中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6000m~3江海直達LNG運輸船推進系統分析
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會員單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