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站記者如何克服新聞“審美疲勞”

2014-04-11 01:55趙曉勇
中國記者 2014年2期
關鍵詞:駐站泰興泰興市

□ 文/趙曉勇

(作者是《新華日報》主任記者)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

警惕新聞“審美疲勞”

2009年6月開始,泰州市在泰興市試點村民“直評”村官活動。這一活動在江蘇省是首創,在全國也屬先行。試行一段時間后,泰州市相關領導找到筆者表示希望報道。我的第一反應是,評議村官哪里是什么新聞,好多地方都搞過。因為比較熟悉,當我把這一想法告訴他時,他立馬激動起來,解釋說:“你理解錯了,我們試點的村民‘直評’村官與以前的村民代表評議村官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以往的村干部考評機制主要由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參與,難以反映大多數村民的意見。村民‘直評’村官保證村民參與的廣泛性,確保村民訴求表達的直接性,保證問題整改的嚴肅性。參評人員原則上為全體村民,出席人數不得低于常住戶數的90%……”

時任泰興市紀委書記沈惠彪,更是把村民“直評”村官的意義上升到一定高度,認為泰興市在全國率先啟動村民“直評”村官活動,開辟了一條加強群眾民主監督、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路徑,這是中國民主政治里的一件大事。

原來,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卻可能是一條“大魚”。聽了他們的介紹,看了一些文字資料后,我向部門匯報了選題,并把村民“直評”村官與以前很多地方都搞的評議村官有哪些不同點進行了匯報,得到肯定。

這件事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新聞無處不在,關鍵在于能否發現。這也許是一個職業“審美疲勞”問題,我們經常憑個人經驗,而不是新聞現場判斷什么是新聞、什么不是新聞,什么是重要新聞,什么是“小”新聞,而事實屢屢證明,個人經驗畢竟有限,易造成失誤,從而錯失好新聞??此仆瑯拥男侣?,其實每天也在發生著量變、質變,只要能夠認真分析其中的變與不變,就能夠從中抓到新聞,甚至是“大”新聞。

要想寫出好稿,得當“三多”記者

當記者,就是要當“三多”記者——多跑、多聽、多問。

《泰興:村民“直評”讓村官坐不住了》這篇稿件,剛開始只采訪了一個點,是泰興鎮三陽村村民“直評”村官的現場。當天,我一大早從泰州趕到泰興?!爸痹u”是8點半開始,8點鐘不到會場就擠滿了人。村民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泰隆減速機廠供銷員顧文榮、三陽助劑廠廠長張炳生出差在外,他們提前結束行程,從廣東趕了回來。村干部說這樣的場面還是30多年前有過。

根據現場采訪的細節,我采寫了《泰興全國率先推行村民“直評”村官》,然而一直未見稿件刊用。后來,領導說一個點上的材料反映全局有些牽強,建議再找幾個點跑跑,挖挖其中還有哪些好東西。

第二個點、第三個點跑下來,采訪了泰州市、泰興市的幾位領導及泰興紀委、泰興鎮、分界鎮等鎮村干部10多人,采訪基層群眾20多人。積累一系列素材后,我對泰州市推行村民“直評”村官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基層民主也有更多了解。一名村干部由于平時作風飄浮,有216名村民對其投了不滿意票,58名群眾投棄權票。采訪他時,他臉紅彤彤的,滿頭大汗地說:“‘太平官’再也不好當了?!币恍┐迕竦馁|詢,語言雖然很土、甚至帶有火藥味,但都很實在。有了這些現場、細節,在和報社領導匯報后,我對文章進行再次加工,有了《泰興:村民“直評”讓村官坐不住了 已有16名村官因群眾滿意度低受到處理》,可讀性比之前的文章有一定提高。

作為駐站記者,雖然天天“身”在基層,“三貼近”好像不該有問題。但是有時沒有沉下去、沉不到底,蜻蜓點水式的采訪多。特別是隨著通訊技術發展,電話、傳真、手機、E-mail,現代采訪手段更多、也更為便捷。隨之而來的是,許多新聞記者不愿意多到基層跑,覺得一個電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何必要花一兩天時間、跑那么遠干什么?對業務處于停滯期的駐站記者來說,更是會有如此的想法。因為覺得不會是什么大新聞,自然懶得去跑。殊不知,到現場、下基層,去與不去,大不一樣。

“身”入之后,還得“心”入

“身”入之后,抓到了“活魚”,這還不夠,還得“心”入去構思、寫作。

《泰興:村民“直評”讓村官坐不住了》第三部分的小標題是“村民問的大多是公益性的事”,這在當地紀委提供的材料里沒有,主要是說“村民民主意識增強的同時,自身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在采訪的時候注意到,村民“直評”村官,場面很是“混亂”。但吵歸吵,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村民們提的問題很少涉及家庭個人“小事”,大多是公益性的問題,包括修路、修橋、自來水等。在采訪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時,我就問他“村民問的大多是公益性的事”說明什么問題。他覺得,村民民主意識增強的同時,自身素質也有很大提高。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就必須讓農民掌握學習民主規范,培養民主習慣,使他們真正成為行使基層民主權力,推進基層民主進步的主體。

村民“直評”村官,帶來喜人的變化?!白儭钡牟恢皇亲尨骞僮蛔?,還有村民自身素質的提高。采訪到這樣一個觀點后,我覺得單純寫“直評”村官給村官帶來變化,并不能說明這一活動的意義,應該是雙向促進,是“雙贏”。所以我在寫稿的時候特意把“村民問的大多是公益性的事”“村民民主意識增強的同時,自身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作為一部分。泰州市紀委、泰興市紀委都覺得這比單純寫“直評”讓村官坐不住要更進了一步。

這篇報道是全國首家全面報道泰興率先啟動村民“直評”村官活動的通訊,當年獲得《新華日報》年度好新聞一等獎。文章發表后,引起多方關注和評論,《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采訪。在中央有關領導批示肯定后,江蘇省委主要領導也對此作出批示,在全省推廣這一經驗。此后,我又兩次前往泰興市對這一重大選題進行采訪,形成多篇報道,反響都很好,也都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

業務“停滯”是一個自然現象,是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個個階段,人人都無法避免。對于真正有想法和發展愿望的職業人來說,發展不怕停滯期,個人知識和能力的枯竭才是真正可怕的。

猜你喜歡
駐站泰興泰興市
泰興市打通末梢堵點 提升治理精度
泰興市:架起基層“連心橋” 推動僑務工作走深走實
泰興市依法行政 規范行政行為
新媒體時代下黨報駐站記者的定位
泰興磚雕:方寸之間見大美
非遺中的“泰興印憶”
泰興市 黨員突擊隊 戰“疫”急先鋒
融媒體時代駐站記者如何適應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略談駐站記者的全局意識
開泰圖興——泰興經濟開發區的綠色崛起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