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14-04-17 07:05池衛東楊惠欣王愛蘭
教育與職業 2014年26期
關鍵詞:思潮通識價值觀

池衛東 楊惠欣 王愛蘭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意義、作用以及建設要求又給予的進一步闡述。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大學生群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關系我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全局。了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特點、問題是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培養的前提。

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河北省55所高校的“90后”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現狀、原因調查。共發放問卷26900份,回收有效問卷22593份,有效率84%。所選院校數量占2013年河北省具有招生資格高校的45.5%,其中一本院校50%;二本院校48%;三本院校29%;??圃盒?8%。

一、“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總體現狀

結果顯示,大學生總體價值取向是積極、進取、理性的,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基本一致。

1.“愛國”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多數大學生具有愛國情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主要體現為國民尊嚴感以及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國家利益的認同。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中國人有尊嚴感”的占84.77%;選“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弘揚民族精神”的占89.79%;選“愛國就要了解、熱愛、傳承民族文化”的占87.30%;選“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時,前者服從后者”的占79.28%;選“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要靠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占68.23%。

2.“敬業”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多數大學生認同和比較認同“負責、勤儉、付出、吃苦、奉獻”價值?!熬礃I”是對職業或崗位負責,意味著必須勤儉、付出、吃苦和奉獻。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崗位責任第一位”的占89.7%;選“勤儉節約是美德”的占92.6%;選“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的占89.1%;選“辛苦勞動是把事情做好的必要條件”的占76.4%;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很有意義”的占86.9%;選“奉獻是工作、生活中常見的事”的占79.8%。

3.“友善”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多數大學生認同“真誠、平等、尊重、寬容、豁達、互助”的價值。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朋友要真誠相待”的占91.17%;選“平等與尊重是與人相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的占92.42%;選“寬容、豁達更易贏得尊重”的占89.19%;選“應該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占92.3%;選“世上有真正的愛情”的占78.93%;選“幫助別人自己能感到快樂”的占86.6%。而對于“人際交往的目的都是利己的”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觀點的占24.6%,非常贊同者只占7.5%。

4.多數大學生能夠理性認識“權”“錢”的價值,相比之下更看重自身實力。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地位越高的人越值得打交道”的占19.8%(其中非常贊同者僅占6%);選“富二代令人羨慕”的占25%(其中非常贊同者僅占9%);選“會賺錢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的占37.7%(其中非常贊同者占14%);選“發展經濟就不可避免要犧牲環境”的占26.5%(其中非常贊同者僅占9.6%);選“找工作,主要靠實力”的占78.9%。

5.多數大學生認為應該關心政治,擁護“社會主義道路”與“改革創新”。政治價值觀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作為國家寶貴人才資源的大學生,擔負著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應該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大學生應該關心政治”的占84.2%;選“當前中國社會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占84.7%;選“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的占67%;選“應該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占60.8%;選“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的占85%。

二、“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1.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夠堅定。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對“應該信仰馬克思主義”持“說不清、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意見的占39%;而對“應該信仰宗教”說不清的占42.78%,另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29.31%。宗教作為一種社會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國憲法也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但宗教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不相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對政黨制度的認識不夠清晰。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對“多黨制不適合中國國情”持“說不清、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意見的占53.93%,其中“說不清”的占40.15%;對“三權分立不適合中國國情”持“說不清、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意見的占59.07%,其中“說不清”的占47.59%。超過2/5的大學生對“多黨制、三權分立不適合中國國情”持“說不清”的觀點,說明大學生對我國政黨制度和中國國情的認識不夠清晰、深刻。

3.恪守誠信的價值追求不夠執著。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對“借、拾東西要想辦法歸還”問題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88.16%以上;對“做生意不缺斤短兩就賺不到錢”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22.84%,另有13.9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說不清”,共達36.75%;而對“大學生考試舞弊可以理解”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34.76%,另有25.7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說不清”,共達60.5%。大學生對誠信的選擇“因事而異”,對利益的追求動搖了大學生對誠信的堅守。

4.對法律權威性與公正性的認同度不足。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對“打工、做生意要簽合同”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78.59%以上,表明“用法”意識較強;對“醉駕入刑是件好事”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52.23%,“說不清”的占20.35%,26.66%的人選擇了“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表明對該法律規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異議;對“要想打贏官司就得找關系”持“非常贊同和比較贊同”意見的占39.80%,“說不清”的占30.5%,共達70.3%,表明對司法公正心存疑慮。

三、“90后”大學生價值觀問題原因分析

1.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改革開放為多元社會思潮的并存提供了寬容的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主流社會思潮,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此外,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義思潮等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信仰者與追隨者。特別是以追求個人價值、個人權利為核心價值觀的自由主義思潮,以及贊成普選制、多黨競選、互相監督、輪流執政、新聞自由、司法完全獨立、高福利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更容易為青年大學生所接受,對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產生了一定沖擊。

2.頑固性社會問題的影響。頑固性表現為時間長、解決難。社會誠信危機、司法不公、權力腐敗、貧富差距明顯等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一些社會問題嚴重到影響多數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并長期得不到明顯改善時,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就容易遭到質疑。一些人就試圖從現有制度外尋求解決方法,動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及對現有政黨制度的信心。

3.宗教信仰問題的疏于引導。由于宗教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互不相容,要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必須在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引導大學生認識宗教的本質,了解宗教的歷史、表現形式以及一定意義上的合理存在,幫助大學生科學地理性地進行信仰選擇。關于宗教信仰,目前高校中有兩個“事實”不容忽視。一是大學生對“應該信仰宗教”持“非常贊同、比較贊同和說不清”意見的高達72.09%,需要對學生宗教信仰問題進行引導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二是高校多數教師對宗教了解不夠、研究不深,對學生中存在的宗教信仰問題難以勝任引導的任務,多數教師依然處于回避狀態。

四、“90后”大學生價值觀培育對策創新

1.加強督導,堅持不懈地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發出十年來,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等出臺多個配套文件、相關規定及實施意見,但在落實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高校思政課建設水平不平衡,輔導員的職稱、職務以及待遇政策不能落實,人心不定、隊伍不穩,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足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常規化督導。

2.抓好教師培訓,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價值觀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世界各國政府都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推進價值觀教育的重點工作。中組部、中宣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2010—2014年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規劃》,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眾多教師反映培訓不僅提升了業務水平,也增強了思政課教師的歸屬感與使命感。然而,目前培訓仍不能滿足教師成長提高的需要,還應該加大力度并建立長效機制。一是要加大出國訪學人員的比例;二是要建立脫產進修機制;三是國家級培訓要惠及高職高專院校;四是專題培訓與分層次培訓相結合,增加培訓次數,增強培訓效果;五是強化輔導員的理論培訓。

3.抓好通識課程建設,發揮通識教育在價值觀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通識教育是指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首先作為人類的一個成員和一個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識教育最實質的目標是幫助學生超越個人利益的狹隘眼界,承擔社會責任;通識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開設通識課程。美國95%以上的大學開設了通識課程并滲透于專業課程中,注重塑造學生與專業工作相關的價值觀,指出任何一門充實的專業課程的學習都要對三個問題做出回答:這個領域的歷史和傳統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是什么?要面對哪些倫理和道德問題?激發學生關心、思考與專業有關的社會倫理問題,積極接受社會的價值觀念。英國高等教育學者阿什比曾稱贊美國人的這一做法,是在價值觀教育方面領悟到了新的思路。美國高校強化通識教育的背景與我國高校今天面臨的狀況很相似,我國高校需盡快改變通識教育課程越來越少的現狀。

4.高度重視大學生價值觀方面的突出問題,尤其關注大學生的信仰問題。調查中還發現某些突出問題,如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度、宗教信仰的認識還有許多不確定或不認同,大學生的誠信現狀令人擔憂等。解決上述問題一是要充分發揮主渠道的教育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二是關注網絡文化的影響,把握利用網絡傳播先進文化的主動權;三是加強宗教研究與信仰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研究馬克思主義,也要了解研究宗教,對學生宗教信仰問題加以正確引導;四是關注社會思潮的發展動態,不回避、也不簡單否定,而是客觀分析、深入解讀,提升大學生的分析、判斷與選擇能力;五是高校要加強誠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特別是強化管理過程,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快完善征信體系和相關法律制度。

5.推進“服務學習”實踐,強化核心價值體驗?!胺諏W習”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方式,以項目形式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將社區服務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在社區服務中,真做事、做實事,滿足社區服務需求的同時,促進學術課程的學習和公民責任的形成。由于其靈活性、實用性、實效性很強,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都以多種方式推動大學生“服務學習”實踐,美國的服務學習體系更為完善。隨著我國社會管理向社區層面的延伸,“社區服務”也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舞臺,推進高校的“服務學習”工作的時機已成熟。

猜你喜歡
思潮通識價值觀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