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進程中城鄉老年人幸福感調查及對策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

2014-04-19 08:02徐曉波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總體幸福感主觀

徐曉波,滕 瀚

(安徽農業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城鎮化進程中城鄉老年人幸福感調查及對策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

徐曉波,滕 瀚

(安徽農業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采用綜合幸福感問卷和社會幸福感量表調查了安徽省352名60歲以上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結果表明:城鄉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但農村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偏低;身體狀況、生活地不同的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與社會幸福感是相互影響的,其中心理幸福感對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影響最大.

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心理健康

0 引言

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安徽省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快,因而關注并研究老年人的幸福感,既關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是貫徹落實安徽省“十二五”規劃中“加強社會建設,提高人們幸福指數”的重要體現.

有關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國外學者圍繞幸福感的概念、測量及提高途徑進行了廣泛研究,如Diener(1985),Ryff(1995),Keyes(2003)等人分別從生活滿意度與積極情感、自我實現、社會幸福3個層面進行了大量理論與實證研究,Waterman和Keyes也分別對幸福感進行了整合研究,提出了“實現幸福感”與“積極心理健康”的概念.更有很多學者研究了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途徑或措施,如Baker等人調查1 279名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老年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到有意義的活動能提高其生活滿意度[1].國內學術界對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也不斷增多,如李濤等研究了安徽部分城市71.6%的敬老院老年人感到生活幸福[2],張秀軍等從多個維度調查了安徽省農村5 652名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發現其主觀生活滿意度較好[3].

總體而言,國內外有關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是值得參考的有益資源,但對老年人綜合幸福感的研究還不多,且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或農村老年人的抑郁、身體健康、睡眠質量、醫療需求等問題.基于此,筆者以安徽省為抽樣范圍,從主觀、心理與社會3個層面綜合分析城鄉老年人的幸福感狀況,并提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對策.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

調查選取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樣本主要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社區及周邊市、縣、村的老年人,采用隨機抽樣法,共發放問卷400份,剔除漏答超過2/3、所做回答完全一致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52份.其中,城市189人,鄉鎮65人,農村98人;健康自評狀況“好”的220人,“一般”的69人,“差”的43人;睡眠自評狀況“好”的210人,“一般”的89人,“差”的33人;每周身體鍛煉次數為“1-2次”的92人,“3-4次”的57人,“5次以上”的73人,“從不鍛煉”的13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老年人一般情況調查表

自編老年人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生活地、健康與睡眠自評狀況、每周身體鍛煉次數、業余愛好等.

1.2.2 幸福感問卷

研究使用苗元江編制的綜合幸福感問卷(MHQ-50)[4],共50題,其中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負性情感3個分量表測量主觀幸福感,健康關注、生命活力、自我價值、人格成長、友好關系、利他行為6個分量表測量心理幸福感.同時,用苗元江、王青華修訂的社會幸福感問卷[5]測量社會幸福感,共10題,包括社會認同、社會實現、社會貢獻、社會和諧、社會整合5個分量表.調查中兩個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是0.926和0.899,分半信度分別是0.877和0.812.數據表明問卷信度較好,此次調查結果可靠.

1.3 調查實施

調查是在社區、敬老院、村委等部門的協助下,由調研員對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調查前對調研員進行統一培訓,對指導語、調查時間、注意事項等進行專門指導和詳細說明,特別強調調查視聽能力弱、語言理解力弱的老年人的注意事項.

1.4 數據統計

回收問卷后,對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然后,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t檢驗和方差分析.

1.5 研究結果

1.5.1 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統計

352名老年人的幸福感總分在140-407之間,均值是277.5,具體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城市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最高,農村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最低,且低于平均值,鄉鎮老年人的幸福感居中,與平均值持平.同時,城市、鄉鎮、農村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水平依次降低,但在社會幸福感方面,鄉鎮老年人最高,農村老年人最低.這說明,總體上看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水平呈中等偏上,但農村老年人各方面的幸福感都偏低.

表1 城鄉老年人幸福感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1.5.2 不同身體狀況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多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健康狀況和睡眠狀況的老年人總體幸福感都有非常顯著的差異(F=17.098,F=26.111,P<0.001),且分別在主觀、心理與社會3個層面的幸福感差異也都非常顯著(F=12.072,F=16.141,F=10.322,P<0.001;F=17.727,F=24.403,F=15.125,P<0.001).進一步分析發現,健康與睡眠狀況越好的老年人各方面的幸福感都越高.

從每周鍛煉次數看,老年人在總體幸福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幸福感上有非常顯著差異(F=17.087,F= 11.537,F=19.177,P<0.001),在社會幸福感上也差異顯著(F=4.351,P<0.05).多重比較發現,從不鍛煉的老年人與有身體鍛煉的老年人幸福感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1),而有身體鍛煉的老年人不論鍛煉次數多少幸福感并無顯著差異(P>0.05).

1.5.3 城鄉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了城鄉老年人的幸福感差異(見表2).表2顯示,城鄉老年人在總體幸福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幸福感上差異非常顯著(P<0.001),社會幸福感差異顯著(P<0.05).其中,城市、鄉鎮老年人的幸福感均分普遍高于農村老年人.多重比較發現,城市與農村老年人幸福感差異顯著(P<0.05),鄉鎮與農村老年人幸福感有顯著差異(P<0.05),而城市與鄉鎮老年人的幸福感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城鄉老年人幸福感的差異性分析統計

表3 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對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1.5.4 城鄉老年人的主觀、心理與社會幸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關系

相關分析發現,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之間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關系,三者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在0.083-0.968之間.其中,心理幸福感與總體幸福感相關最大(r=0.969).

另外,各維度的相關分析發現,生活滿意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性正相關(r=0.859),生命活力與心理幸福感的相關最大(r=0.863),社會整合與社會幸福感的相關最大(r=0.786).生活滿意與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的相關最大(r=0.718,r=0.580),自我價值與主觀幸福感相關最大(r=0.655),利他行為與社會幸福感相關最大(r=0.581),社會貢獻與主觀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的相關最大(r=0.558,r=0.640).

1.5.5 城鄉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索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3個方面對總體幸福感的關系,以總體幸福感為因變量,分別以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為預測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

分析表3的結果發現,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對總體幸福感均有良好的預測作用,心理幸福感對總體幸福感的預測最大,其次為主觀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其中,主觀幸福感中正性情感對總體幸福感的預測作用最大,心理幸福感中自我價值對總體幸福感的預測作用最大,社會幸福感中社會貢獻對總體幸福感的預測作用最大.從每個維度看,對總體幸福感預測作用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自我價值、生命活力、利他行為、人格成長、正性情感,這再次說明,心理幸福感對老年人綜合幸福感的影響最大.

2 結論與分析

2.1 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中等偏上,但城鄉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差異很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因而大部分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明顯提高.然而,城鄉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卻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與城市相比,農村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偏低.這與有些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如李德明研究指出,與城鎮老年人相比,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較差、主觀幸福感較低[6].特別是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鄉鎮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得以提高,正如研究結果所顯示的,鄉鎮老年人的社會幸福感是最高的,其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也接近于城市老年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農村老年人依然是弱勢群體.

2.2 身體特征對老年人的幸福感具有重要影響

結果發現,健康狀況、睡眠狀況、身體鍛煉不同的老年人總體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尤其在主觀上、心理上的幸福感差異非常顯著,這說明身體健康狀況越好、有身體運動會使老年人有更高的幸福感[7].國內外研究都證明,生理損傷、睡眠、疾病等身體狀況是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8].因而,關注老年人,就要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增強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力度,這對于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3 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與社會幸福感是相互影響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體格的虛弱,而是身體的、心理的以及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一個人的健康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同樣,一個人的幸福也來自身體、心理和社會,且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對于老年人而言,身體、心理和社會三方面都可以給老年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幸福感,身體狀況不同的老年人幸福感是有差異的,然而,研究表明,心理幸福感對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影響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與主觀體驗、生活滿意和社會認同、社會價值等相比,生命活力、人格成長、自我價值等心理因素更能為老年人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3 對策與建議

3.1 重視老年人的幸福感,尤其要重視提升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表現在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的較高水平.但城鄉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因而,國家、政府和社會仍需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如繼續推進城市化、城鎮化建設,讓更多農村老年人過上物質更富足的生活,同時為農村老年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身、娛樂或慰問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為提高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做出最大努力.

3.2 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

身體健康狀況不同的老年人,幸福感也有很大差異,也有對736名社區老年人進行研究發現,睡眠良好的老年人,有更多積極情感和高心理幸福感[9].吳菁、黃慧敏研究了458名農村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調查發現身體越健康,主觀幸福感越高.可以說,身體狀況是城鄉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身體狀況不好或惡化,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的人際交往、自我價值、助人行為和社會價值,因此,身體健康是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根本保證.一方面,要鼓勵老年人尋求適合自己的身體鍛煉方式,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身體機能,才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通過宣傳、制定政策等增強老年人身體健康保健意識,并改善老年人身體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條件,尤其要切實關注身體狀況不佳的老年人.

3.3 應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特別要注重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

生活滿意、心理與社會等多方面都可以構成幸福感的來源.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都是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其中心理幸福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據此,可以從如下3個方面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第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增加老年人的積極情感體驗,并注意幫助老年人調整不良情緒體驗.第二,鼓勵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參與社會服務,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并使老年人感受到雖老未衰,仍有人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第三,政府部門要創造條件和機會為老年人提供物質、心理與社會幫扶,如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與醫療保障,特別是幫助勞動能力喪失、身體困難或有疾病的特殊老年人,從而提升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

[1]BAKER L A,CAHALIN L P,GERST K,et al.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the Influence of NumberofActivitiesandTimeCommitment[J].SocialIndicatorsResearch,2005,(73):431-458.

[2]李濤,李元.安徽省部分城市敬老院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1,32(1):45-47.

[3]張秀軍,孫業恒,蘇虹,等.安徽省農村老年人群生活質量的綜合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1):5-8.

[4]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5]王青華.社會幸福感心理結構的跨群體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6]李德明,陳天勇,吳振云.中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3):1193-1196.

[7]CELILIET.HealthandWell-beingProfilesofOlderEuropeanAdults[J].EuropeanJournalofAgeing.2011,(8):75-85.

[8]李艷玲,張文英,呂亞靜.老年人積極情感、心理幸福感與良好睡眠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578-580.

[9]吳菁,黃慧敏.農村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安徽省為例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1):24-26.

(責任編輯 鈕效鹍)

A Survey of General Well-being of Urban and Rural Elderly People from Anhui Province at an Accelerating Period of Urbanization

XU Xiao-bo,TENG Han
(School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China)

A survey is made among 352 older adults aged 60 years and above from Anhui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ir general sense of well-being.As the results show,a total score of elderly adults'sense of well-being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average score,but the score of well-being of the rural elderly is relatively low.The aged of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lace of living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general wellbeing.Their subjective sense of well-being,psychological sense of well-being and social sense of well-being are closely associated,and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general well-being.

elderly peopl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well-being;social well-being;mental health

B844.4

:A

:1673-1972(2014)03-0099-05

2014-01-06

2013年安徽省社科聯項目(A2013045)

徐曉波(1980-),女,山東煙臺人,講師,主要從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

猜你喜歡
總體幸福感主觀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用樣本估計總體復習點撥
2020年秋糧收購總體進度快于上年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外匯市場運行有望延續總體平穩發展趨勢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直擊高考中的用樣本估計總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