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梵蒂岡朝拜米開朗基羅

2014-04-20 00:55鄭實
中國新時代 2014年11期
關鍵詞:米氏天頂梵蒂岡

| 文 圖·鄭實

教皇國雖小,對全球超過10億天主教徒來說卻是世界的中心,前來朝拜必定是激動萬分。意大利最偉大的藝術家們被教皇招來為梵蒂岡教廷服務,那些最具野心的教皇也收集了數不清的古代藝術珍品

遠遠看到梵蒂岡博物館外長長的人龍,原本就緊張的心情更是放松不下來。教皇國雖小,對全球超過10億天主教徒來說卻是世界的中心,前來朝拜必定是激動萬分。對我這個非信仰者來說,同樣是朝圣之旅,只是我敬拜的是凡俗的產物——藝術。意大利最偉大的藝術家們被教皇招來為梵蒂岡教廷服務,那些最具野心的教皇也收集了數不清的古代藝術珍品。進入梵蒂岡就要面對米開朗基羅這些大師們留下的杰作。想到這些,就會自愧教育背景之單調貧乏,對此般珍饈和奇跡,只能是粗疏吞咽,看看熱鬧罷了。環顧其他準備參觀的人們,必定有修養極好的人。他們是來慢慢品味的,肯定深諳其中妙味吧。

梵蒂岡博物館被嚴密包裹在高聳的城墻內,其實不是防小賊,而是防竊國大盜。教皇雖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但其俗世權勢卻一直受到挑戰。歐洲其他幾個強國:法國、西班牙、神圣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等國的君主都染指羅馬教皇和紅衣主教的選舉,動不動就以大兵壓境相威脅。而現今意大利境內的小國諸侯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費拉拉等地的家族豪強勢力也總是在混亂中你爭我奪。幾個世紀以來的教皇,其主要精力都在應對大大小小的政治危機,其中的佼佼者都是走鋼絲的高手:敢于冒險,又懂得離間對手以取得力量平衡。當然也有把棋走過頭的。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是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五世和教皇的白熱化斗爭,直接派兵攻入了羅馬,縱容手下野蠻的雇傭兵燒殺搶掠三天。不僅給羅馬城造成了難以平復的傷痛,也使其后的教皇更加重視建筑的防御功能。

所以放眼望去,梵蒂岡的建筑更像城堡,而不是宮殿。整個梵蒂岡,除了白色大理石修建的圣保羅教堂外,都由樸素的黃紅色磚墻宮樓組成,外表很少裝飾,平凡普通。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像個長方形的盒子,很像一個監獄。歷史上,它的確曾被用作關押犯人。而米開朗基羅后來也成為這里的“囚徒”。

宮樓的內瓤卻是雕梁畫棟,極盡裝飾,舊壁畫斑駁了就打掉,雇傭最好的畫家重新畫上新的。世代累加,其華美必須與宗教之都的地位匹配。進入梵蒂岡博物館的大門,便落入藝術品的包圍圈,讓人變得魂不守舍,不知如何應對曲折的庭院和時代層疊的雕塑壁畫。那些早在印刷品上見過多次,盼望已久的珍品真擺在眼前,也只能是一掠而過,時間有限,必須留給“極品”。按照為游人設計的路線,參觀者首先經過的是八角庭院。那里最著名的,也是對藝術史影響最深刻的是古希臘的雕像拉奧孔。

它的復制品在一些歐洲皇家庭院中都可以見到,但是原作一直屬于教廷。當年在一個葡萄園被偶然發現后,強勢而喜歡收集藝術品的教皇尤里烏斯四世立刻以每年支付園主600杜卡特金幣,且支付終生為代價將其收藏到梵蒂岡。教皇派米開朗基羅前去鑒定。米開朗基羅立刻被雕塑所震撼。他一直癡迷于以扭曲的姿態表現人體的力量。在這方面沒有比拉奧孔更富于表現力的。拉奧孔是特洛伊的祭祀。他看破希臘人的詭計,反對把希臘人丟棄的木馬帶入城中。阿波羅因此派海蛇去勒死他和他的兒子們。結果我們都知道,木馬中藏有希臘武士,他們進入特洛伊城,打開大門,洗劫了這座久攻不下的城池。群雕表現的正是拉奧孔和兩個孩子痛苦掙扎的瞬間。米開朗基羅仔細研究了這座雕像,我們在他后來的創作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拉奧孔的影響。也正因此,有人曾懷疑拉奧孔是米氏偽造的。米開朗基羅在成名前的確偽造古代雕像,但是因為他融入了自己的創造性語匯,事情敗露。而收購此偽造品的教皇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委托米氏制作新的雕像。米開朗基羅之后便得以在羅馬得到更多訂單,成為幾屆教皇寵信的藝術家。

鑿子就像米開朗基羅延伸出的手,大理石的碎屑紛紛落下,隱藏在石頭中的形象一點點顯露出來。這是米氏最陶醉的時刻。他一生勤儉刻苦,除了工作沒有任何愛好。但是教皇命令他放棄石頭,拿起畫筆,來完成他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壁畫。這需要很高的繪畫技巧以及處理濕壁畫的豐富經驗。米開朗基羅抗拒教皇的命令,逃回家鄉佛羅倫薩。但是教皇尤里烏斯四世給佛羅倫薩當局施壓,他們只好勸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

米開朗基羅是脾氣暴躁、野性難馴的藝術家,但面對強橫的教皇也只好低下頭。幸而此次讓他從事的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即便米開朗基羅完全不懂,他也想努力做好、做到極致。這就是米開朗基羅成功的原因。尤里烏斯四世把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分配給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就從設計腳手架開始做起,還要學習使用濕壁畫的顏料配置、掌握天頂畫的視覺規律。為了實現他的設計,米開朗基羅要克服許許多多技術上的問題和人事糾葛,甚至趕到前線向出征的教皇討要薪水。但只要是為了工作,米開朗基羅就能忍受痛苦。他仰著頭日復一日地工作,在這個“囚室”中連續畫了4年才完成。有位當代畫家想在一座教堂復制其中的一小部分,才干了幾天便忍受不住脖子和背部的疼痛,去看醫生,醫生診斷他是肌肉損傷。聽說米開朗基羅干了四年,醫生斷定米開朗基羅的身體肯定受到了永久損壞。

正是這樣的代價,換來了今天依然保存在西斯廷教堂天頂的奇跡。在和一群游客一起涌進入教堂前,我腦子里塞滿了關于天頂畫的記述和傳聞。但是真的置身其中,看到那些見過多少遍的印刷品的真跡,在周圍人們忍不住發出的此起彼伏的贊嘆聲中,我覺得頭腦一片混亂。整個天頂實在太大、太宏偉了,超出了以前的想象。而且仰頭看去,只要一兩分鐘,脖子就酸了。

的確像資料中描述的,米開朗基羅是從大門上方開始畫起,最初由于經驗不足,《大洪水》的人物太小,構圖也不理想,人物擁擠成幾組,視覺上很局促。到后來,畫《上帝創造亞當》、《上帝分開日月》時,米氏的技巧已經成熟,他的自信也可以從舒朗的構圖中看出來。在《上帝分開日月》中使用了后來為人稱道的前縮法,使上帝的動作顯示出了速度和力量。

有評論認為多年以后,已經六十多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再次回到西斯廷教堂繪制壁畫《最后的審批》,其激情和創造力已經大不如前,憑借的是完善的技巧。不過,對我這樣的外行人來說,它依然非常震撼。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全面修復,其藍色背景漂亮得沁人心脾。只是裸體人物的生殖器都被后人用不和諧的色調遮蓋了。當有人對米氏在教堂繪制如此多的裸體提出質疑時,他氣憤地回應:“這是末日審判!還在乎是不是穿衣服?”

依照為游人設計的路線,最后進入圣彼得大教堂。那里就像大理石樣品館,從天頂到廊柱到地面,以各種斑斕大理石拼貼的圖案晃花了人眼。但是最吸引人的卻是一尊最素雅凝重的雕像:《圣殤》,是米開朗基羅28歲時的作品。有人問米氏,瑪利亞為何如此年輕,幾乎和死去的基督同齡。米開朗基羅是虔誠的教徒,他回答說圣母是童貞受孕,純潔的女性應當永遠年輕。所以我們看到圣母的臉,即使是哀傷也沒有傷害她的高貴和單純。

從教堂出來走到廣場,便可看到米開朗基羅在去世前設計的大教堂穹頂。這個穹頂后來被很多建筑模仿,因此我們并不會覺得它多么了不起。而且由于米氏去世后,后人更改了他的設計,穹頂并不如他希望的那樣凸顯和雄偉。但這是米開朗基羅在建筑上的獨創。穹頂建成時是歐洲最大的圓頂建筑,是繼古羅馬萬神殿之后又一個建筑奇跡,也是米開朗基羅留給我們最后的藝術遺囑。

猜你喜歡
米氏天頂梵蒂岡
米氏凱倫藻胞內多聚磷酸鹽對環境磷變化的響應研究*
天頂航空技術公司開拓反無人機業務
天頂星的隕滅
怎樣區分天空中的“彩虹”之環地平弧&環天頂弧
怎樣區分天空中的“彩虹”之第5集
——環地平?。Νh天頂弧
重金屬鎘和鉛脅迫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應研究
袖珍小國,博物勝地——探訪梵蒂岡博物館
不同氮磷比對福建沿海米氏凱倫藻生長的影響
梵蒂岡城市概貌及建筑特色分析
米氏凱倫藻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