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新農村農民教育的啟示

2014-04-29 14:38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新農村農民教育的啟示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晏陽初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新農村農民教育的啟示

[摘要]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培養,是推動農村建設的不竭源泉與動力。文章結合我國著名教育家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論,分析了農民教育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新農村農民教育的策略,即用“四大教育”開啟民智、激發民力、強健民質、提升民心,“三大方式”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新農村農民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晏陽初 ?平民教育思想 ?新農村農民教育

[作者簡介]董松玲(1980- ),女,河南平頂山人,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新聞與傳播。(河南 南陽 473061)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87-02

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晏陽初在法國為華工服務的獨特經歷中萌發的,并在其開展的著名的“定縣實驗”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晏陽初所謂的“平民”是指在政治上無權的百姓、沒受過教育與缺乏常識的文盲、超過受義務教育年齡卻未得到教育的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青年、成年人,對這些“平民”所進行的教育稱為“平民教育”。在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晏陽初認為當時中國存在大量“平民”,中國農村存在“愚、窮、弱、私”四大病癥,相應提出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體育教育四大教育和社會式、學校式、家庭式三大解決策略。20世紀20年代,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平民教育活動的開展是基于當時中國農村積貧積弱的狀況而言的,現在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放眼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懸、窮、弱、私”四大病癥仍然普遍存在,近年來我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農民,其教育問題理應受到重視。

一、當前新農村農民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1.部分地區農民“愚、貧、弱、私”依然普遍存在?!坝蕖钡拇嬖?。我國有近8億農民,4.8億農村勞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農村勞動力資源中,文盲3593萬人,占6.8%;小學文化程度17341萬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萬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萬人,占9.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648萬人,占1.2%。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在我國農村仍有部分農民未脫盲脫愚,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長期處于封閉落后的狀況,農民封建思想濃厚,相對保守,對于新知識、新觀念接受能力弱,缺乏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能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教育。第一,“貧”依然存在?,F在廣大農村中農民貧困主要有三種貧困:絕對貧困、相對貧困、發展貧困。絕對貧困是指農民收入無法維持其基本生活保障,相對貧困是指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之間不斷增大的貧富差距,發展貧困是指農民自身經濟能力薄弱,教育培訓不足,缺乏創造收入的能力。這三種貧困普遍存在于當今農村的廣大農民身上,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富裕的主要評價,更是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絆腳石。

第二,“弱”繼續存在。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我國人均壽命延長了許多,醫療衛生條件也改善了,但我國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仍相對落后,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農民的健康水平。我國農民經濟社會地位相對低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的參與意識與參與機會不足,在醫療安全、社會保障等問題上處于弱勢地位。

第三,“私”的存在。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農民一家一戶的自主經營模式致使部分農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分強調和追求個人利益,缺乏與其他農戶或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團隊合作精神,能夠共享收益,不愿共擔風險,同時,農民大多數還僅僅滿足于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產狀態,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勇氣和實力。

2.農民教育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一,對農民教育的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民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先進的觀念就會出現。出現這種偏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這些地方基層干部本身受教育水平低,教育觀念落后,不注重農民教育工作;二是部分基層干部不能深刻理解農民教育在整個農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農民教育缺乏相應的資金保障。教育經費不足一直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盡管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教育投入不斷加大,可是相對8億農民龐大的數字而言,仍顯捉襟見肘。而且在我國高等教育是教育投資的主要方向,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農民教育是一項投資大、時間長、收益少的巨大工程,農村教育投資渠道、投資方式的呈現單一化,僅僅主要依靠政府微弱的支持。與城鎮居民相比,我國農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城鄉收入差距逐年拉大,教育投資、醫療保健費用大幅上漲,致使農民在教育上進行投資受到更大限制。

第三,農民教育缺乏相應政策保障。我國有關農民教育的政策尚不完善,涉及農民教育的非常有限。為普及農業和農村科技,許多地方政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扶貧進村活動,但這些活動多是形式主義的產業,不能滿足農民實在的需求,沒有達到服務農民教育的目的。政策法規的不完善,再加上投入的不足,政府缺乏向農業科技延伸和推廣的能力與動力,導致農村農民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相對滯后。

第四,農民教育體系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目前我國農民教育機制缺乏有機銜接,使得多數農民教育成為終結性教育;教育內容與農民真實生活、生產需要脫節,顯現出明顯的單一性和落后性。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中優越的生活、工作、學習條件吸引了大量農村優質教師資源,致使農村師資隊伍不穩定,農村增加大量代課教師,其中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職業技能差,嚴重阻礙了農民教育的發展。

二、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農民教育的啟示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農村建設不僅關系我國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更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總體布局和發展。只有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科學水平,農村、農民教育持續發展、穩定提高,才能長遠解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與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實質是統一的,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新時期農村農民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1.用“四大教育”開啟民智、激發民力、強健民質、提升民心。開啟農民的智慧。晏陽初的文藝教育的目的是使農民認識基本文字豐富文化生活,而在當今農民教育中同樣要重視農民基本讀寫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繼續鞏固和加強九年義務教育。同時注重農民藝術情操的訓練與培養,使農民能通過自己的讀寫能力涉獵更多的書摘、報紙、雜志等文藝作品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網路時代,這就要求計算機操作使用也被納入農民基本能力教育的范圍。通過網絡,農民的視野會更開闊,掌握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會更強,這樣更有利于新農村的建設。第一,激發農民的生產力?,F代職業教育的核心和晏陽初的“生計教育”是一致的,即培養農民具備生產勞動的知識與能力。通過職業技術教育使農民不僅能夠掌握農業生產的科技知識,在農業生產中科技務農、科學務農,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和增加自身的農業收入;而且能夠使農民擁有一技之長,可以在農事閑暇之余進入城鎮企業和服務業務工,這樣就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增強了農民的收入能力。激發農民的生產力從另一方面說就是要使農民主動尋找并且能夠找到致富的道路,真正能夠使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起來。

第二,強健農民的體魄。擁有健康的身心體魄是晏陽初“生計教育”的目之一。晏陽初曾提道:“普及衛生知識,訓練衛生習慣,用公共的力量謀公共的衛生,以提高其健康生活,使人人成為強健的國民?!睆娊◇w魄,不僅農民要主動了解和掌握公共衛生常識,并且能夠身體力行,注重身體保健;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強教育宣傳和財政支持力度,把衛生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結合起來,解決農民醫療衛生問題。

第三,提升農民的公民意識。針對農民自私自利、自由散漫的習慣,晏陽初主張突出“力”的教育,即培養農民的“自信力、團結力、建設力”,這“三力”對提升當今農民的公民意識是不可或缺的。在當今農民教育中同樣要重視“自信力、團結力、建設力”的“三力”教育,激發農民的道德觀念,使之自覺履行作為一名合格公民應盡的權利和義務,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名合格的農民。

2.“三大方式”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新農村農民教育的發展。第一,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晏陽初的學校式教育著重于工具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操作的基本訓練,教育對象以青年農民為主,采用平民學校教育的形式。晏陽初的這一思想一直貫穿于現代農民教育中,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和初等教育中?,F代學校教育體系包括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讓農民懂得基本的文化知識,還包括讓他們有繼續深造和擁有一技之長的機會,而實施這一切與能夠收到成效的基礎就是學校教育。在繼續穩固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尤其強調初等專業教育,因為它不僅能提高農民的勞動素質,而且是培養新農村應用型農民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教育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受社會、家庭和個人最大支持的形式,學校教育集聚了最優質和最豐厚的教育資源,通過優質豐富的資源,不僅可以繼續培養出優質豐富的師資資源,使新農村農民教育擁有穩固可實現的基礎,而且可以把教育對每一公民尤其是對建設新農村農民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出來,使農民從思想高度上認識到教育對其建設新農村的巨大推動作用,這對新農村農民教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使之為新農村農民教育發揮重大作用。

第二,加強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親人則是第一任老師,家庭和父母親人對每個人的教育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晏陽初的家庭教育更加強調家庭之間的聯合和合作,試圖通過聯合與合作幫助解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矛盾,擴大家庭責任感,使家庭“社會化”,在接觸家庭年長成員時,克服他們對青年婦女和兒童教育的阻撓和反對,使他們的教育更有益。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單個家庭內部成員對其子女的教育,與晏陽初的家庭式教育相比,似乎缺少了各個家庭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教育的理念。社會飛速發展,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人,其社會化程度越來越深,家庭作為社會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單位,其教育社會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眾所周知,農村一直都是輟學率最高的地區,這與農村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不無關聯。通過農民家庭間的相互協作與溝通,特別是擁有先進教育觀念的家庭通過積極有效的示范引領,帶動和增加農民家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使教育觀念落后的家庭受到有益的影響,不僅可以促使年長者積極接受相應的成人教育,而且也會逐漸消除其子女受教育的阻力,從而逐步提高農民受教育的水平。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與進步也會對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民教育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第三,重視社會教育的補充作用。社會教育在現代化教育體系中影響最為深刻。在新農村農民教育進程中,同樣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在農民完成其相應的學校教育后,在進行家庭教育的同時,對其實施相應的社會教育,利用社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對其進行繼續教育,使其在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上,能夠了解更多的專業生產知識以及作為一名合格公民應具有的公民常識和情操,使社會教育在新農村農民教育中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和益處。國家作為社會中最重要的組成單位,其對農民教育發展的影響巨大。新農村農民教育在進行過程中遇到資金瓶頸,且缺乏相應的政策保障,國家應繼續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推動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劉慧.關于晏陽初與陳志潛的鄉村公共衛生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J].職業論壇,2012(13).

猜你喜歡
晏陽初
晏陽初拒絕加入英國國籍
構造等比數列,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啟示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啟示
華工教育了教育者
淺談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現實意義
晏陽初為辦教育賣張學良贈車
晏陽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宴陽初的平民教育與鄉村社區圖書館建設
熱忱中和晏陽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