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思考

2014-05-23 07:45陳琦
紅廣角 2014年4期
關鍵詞:建議對策保護利用汕頭市

陳琦

【摘 要】汕頭市既是一個百載商埠,更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她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汕頭市獨具特色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意義重大。要保護、開發與利用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既要完善相關的保護性法規,建立健全對革命遺址的管理機制,又要積極加大宣傳推介工作力度,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關鍵詞】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建議對策

位于南海之濱的汕頭市,既是一個百載商埠,更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她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汕頭市獨具特色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作為汕頭人責無旁貸的責任,對于繁榮汕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增強區域競爭優勢,促進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幸福汕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汕頭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

汕頭市的革命史極其豐富,沉淀著許多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就曾多次到過汕頭,并在汕頭主政東江。1925年3月,在周恩來的直接指導下,中共汕頭支部建立,汕頭成為潮汕地區黨的指揮中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周恩來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進軍潮汕,在汕頭建立“潮汕七日紅”政權;1930年底,中共中央交通局開辟的由上海進入中央蘇區的交通線在汕頭設立交通中站,安全地護送周恩來、葉劍英、任弼時、劉伯承、聶榮臻、鄧小平、鄧穎超等200多位中央領導人……在長達25年的革命斗爭中,汕頭擁有許多重要歷史人物留下的光輝足跡和革命遺址。2010年,在全市革命遺址普查統計中,汕頭市共有革命遺址183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82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32處,重要人物故居23處,烈士墓11處,紀念設施28處,其他遺址7處??梢哉f,汕頭的許許多多舊建筑物,曾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內涵,是汕頭不可失去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保護、開發與利用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意義重大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的總結運用。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薄皩W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p>

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載體的紅色歷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積淀起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體。它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遺址、紀念地、革命遺物等物質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理論、革命綱領、革命文獻等制度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革命精神、革命道德等精神文化。它是由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血與火的革命實踐中,吸取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文明菁華,錘煉、升華民族精神而成的具有中國特色先進文化。中國紅色文化具有彌足珍貴的獨特價值。

革命遺址作為中國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固化”的黨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科書,具有惟一性、獨特性、不可再生性等特點,是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進行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市情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和開發紅色旅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這些革命遺址保護好、管理好、開發好、利用好,對于當前亟待加強的把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干部群眾和青少年所喜聞樂見、主動參與的活動之中,從而把我們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波瀾壯闊的革命史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心中,以增強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自豪感,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濟工程和社會工程。

中共汕頭地方組織具有建黨時間早、重大事件多、斗爭時間長和革命紅旗不倒的鮮明特點,中共汕頭地方組織革命史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組成部分。汕頭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共汕頭地方組織的革命史及潮汕英烈的感人故事的載體,再現了中共汕頭地方組織在革命戰爭年代帶領汕頭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取得了解放全汕頭的勝利,實現人民翻身做主的英勇斗爭歷程,因此,保護汕頭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意義重大。

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的現狀

近年來,汕頭市已啟動部分革命舊址的修繕工作。先后全面修繕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并籌備紀念南昌起義專題展覽;完善提升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提出“紅色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保護初步設想方案;永平酒店舊址已設計全面修復方案等,以此有效搶救、保護、開發與利用汕頭市寶貴的革命遺址??墒?,隨著歲月的流逝,承載著汕頭紅色歷史的建筑物很多還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開發與利用,革命遺址保護、開發與利用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是一些紅色資源仍未得到保護,更無從談及開發與利用。許多分布在汕頭市及各區(縣)的革命遺址歷經風雨滄桑,已破敗不堪,有的甚至遭人為破壞。一些紅色資源發現后因為資金缺乏而不能修繕保護。一些紅色資源地處偏僻,更是因為道路不暢而任其自然破敗。如位于金平區的“紅色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汕頭中法藥房、華富電料行)已是危房,長期被封堵。位于潮南區的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未得到保護,現多數被淹沒在山野之中,令人擔憂。

二是一些紅色資源雖然已經得到修繕保護,但沒有得到開發利用。一些已經開發利用的紅色旅游景點,則紅色資源開發層次較低,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櫥窗圖片和文物的陳列與展示等靜態觀光內容,游客參與性活動較少。解說、宣傳、展示不夠形象生動,影響力和震撼力較弱。如金平區的潮汕日軍投降受降儀式處一直空置;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雖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仍然是處于傳統的觀賞模式,缺乏新意。

三是紅色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配套產業體系不健全。如為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在潮汕立下的偉績,紀念“潮汕七日紅”而修建的汕頭七日紅公園至今尚未完全竣工。而重點紅色景點如潮南區大南山的紅場廣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雖有所改善,但有的紅色遺跡點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仍然滯后,公共設施落后,交通不便,制約紅色旅游區發展。

四是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紅色旅游的發展仍處于自發的點狀發展,旅游項目單一,趨同化傾向嚴重,缺乏對資源的整合。沒有把資源置于全潮汕、全省乃至全國旅游發展大局之下,未能把紅色旅游置于整個旅游業發展中進行籌劃。如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就先后到達汕頭、潮州、揭陽等地建立紅色政權,作為三市共有旅游資源未能進行整合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保護、開發與利用汕頭市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建議和對策

(一)完善相關的保護性法規?!段奈锓ā分袑ⅰ芭c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等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對象。這顯然是將包括“紅色革命文物”在內的文化遺產均納入國家文物保護范圍。但《文物法》對“紅色革命文物”沒有單獨定位,這就造成在文物鑒定、產權劃分等出現疏忽或紕漏。我市已相繼實施《汕頭市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條例》、《汕頭市開埠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辦法》等條例法規,但還沒有制訂出保護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措施,因此,應制訂相關的保護性法規。

(二)建立健全對革命遺址的管理機制。保護革命遺址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要建立起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管理組織,實行革命遺址管理工作責任制。并建立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與利用聯席辦公會議制度,由相關部門組成聯席辦公會議成員單位,負責研究和解決問題。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承擔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中的規劃、建設、環境整治、線路開發等任務。

(三)加大宣傳推介工作力度,提高革命遺址作為紅色景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信息平臺等各種形式,加大對我市紅色文化、革命遺址的宣傳力度,讓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薪火相傳。要繼續結合各種重大黨史節日、紀念日加強對全市革命遺址的歷史意義以及保護得好的典型進行報道和宣傳,以增強全市人民保護革命遺址的意識。組織力量編寫與革命遺址及革命事跡有關的宣傳材料,制作光盤、宣傳冊,策劃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推出一批主題鮮明、具有較高思想和藝術水平的優秀作品,從而增強革命遺址的知名度。

(四)充分利用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精品。

1.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強紅色歷史文化的吸引力。汕頭文化傳統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既有“百載商埠”的美譽,也有“海濱鄒魯”之美稱。潮劇、潮樂、潮菜和工夫茶等傳統文化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享譽海內外。作為汕頭市原老市區的金平區革命遺址有37處,擁有永平酒店舊址、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桂園、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還有兩個“紅色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等重要革命遺址。同時,標志著汕頭開埠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海關鐘樓、汕頭僑批文物館及老汕頭的商業繁榮標志的南生公司等一批老建筑物也坐落金平區,對此,我們可以結合我市現在正在進行的保護汕頭歷史文化的機遇,把汕頭的特色文化和紅色文化兩者結合起來,塑造屬于自己地方特色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品牌。

2.充分利用藍色(海洋)資源,增強紅色歷史文化的吸引力。汕頭市素有“華南之要沖、粵東之門戶”的美稱。汕頭依海而立,靠海而興,市區及所轄各區(縣)均臨海洋。汕頭海岸線曲折,島嶼多。全市海岸線和島岸線長達289.1公里,納入汕頭市海洋功能區域工作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島嶼40個,最大的海島是南澳島,也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現島上有15處革命遺址,其中南澳烈士陵園、南澳抗日紀念館保存尚好。因此,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就是要充分利用南澳島這種獨特海洋資源優勢,打造藍色文化,把藍色文化和紅色文化兩者結合起來,讓游客領略不同的文化氛圍。

3.充分利用綠色(生態)資源,增強紅色歷史文化的吸引力。我市潮南區自然資源豐富,依山傍海,山水交融,有29處革命遺址。其中,紅場鎮、雷嶺鎮是革命遺址重點區域,共有16處。要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就要充分發揮紅場“大粒楊梅”、雷嶺荔枝遠近聞名這一優勢,打造綠色文化,把綠色文化和紅色文化兩者結合起來。讓人們在領略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的同時,盡情享受大自然恩賜于我們清新的空氣、幽靜的環境和無限優美的生態景色,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妙境界,從而感受到精神的震憾、靈魂的洗禮、思想的升華和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心曠神怡的愜意。

4. 整合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旅游的聯動開發與協作開發。汕頭紅色旅游的發展要以開放的思路,走開放型旅游業發展的路子。要加快整合潮汕三市旅游資源,加強周邊市的聯合互動。潮汕三市本是同一家,歷來就是唇齒相依、不可分割的群族關系,要通過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借助紅色歷史文化,推動汕潮揭同城化,加快大潮汕經濟社會發展。如潮南區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就分布于潮南、普寧、惠來三地;又如1930年底,由中共中央交通局開辟的紅色交通線,就是從汕頭到潮州再往梅州大埔、福建永定進入中央蘇區,這都是三市可以攜手進行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這樣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客源互流、聯點成線、串線成網、緊密聯系、團結合作、步調一致的發展格局。從而擴大紅色旅游線路的范圍,謀劃跨區域紅色旅游線路,提高紅色旅游經濟效益,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汕頭市委黨史研究室)

猜你喜歡
建議對策保護利用汕頭市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汕頭市明德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與對策建議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關于高校教育管理體制的研究
三楊莊遺址保護現狀及發展前景
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淺析
關于博物館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
嘔心瀝血20年:追記汕頭市潮陽區關工委主任陳世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