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送禮電商成為滋生隱性行賄的溫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評游走在法律邊緣的"網絡送禮"

2014-05-25 00:28本刊編輯
計算機與網絡 2014年2期
關鍵詞:禮品電子商務電商

網絡送禮電商成為滋生隱性行賄的溫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評游走在法律邊緣的"網絡送禮"

一、事件背景

近期,豪華酒店、年貨市場冷冷清清??梢?,中央屢次強調的"反對鋪張浪費,嚴禁公款送禮、吃喝"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然而,各種名頭的電子禮品冊、禮品卡在各大電商網購平臺上贏得一片熱賣,銷量一路飆升。

電子禮品卡"送收禮互不見面",部分商家看準了這個"商機",打著"可以為禮品開出辦公用品或會議費發票"的旗號,運用網絡交易逃避監督,給予一些單位和個人"暗度陳倉"的低風險平臺。甚至有網友稱,電子禮品卡是"給領導送禮的神器",會滋生腐敗。

據了解,我國電子商務管理存在諸多漏洞,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但尚未明確界定涉及網絡虛擬"電子禮品卡"是否在內,目前也沒有針對性的法規;另一方面,虛開發票行為十分猖獗,給違規送禮提供了很大空間。

二、數據調查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調查顯示,天貓、京東、蘇寧、亞馬遜中國、新蛋中國、1號店、國美在線、易迅網、凡客誠品、當當網等各大電商網站均有電子禮品卡銷售,并且面向所有用戶開放在線下單購買。

以淘寶、趕集網、58同城等網站二手禮品卡交易火爆,僅淘寶網搜索"禮品卡"就有14.19萬件禮品卡相關商品在售。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調查顯示,各大電商的禮品卡金額從50元-1000元不等,基本上最高金額為1000元,個別達更高。用戶只要購買后輸入驗證碼激活,就能任意選購商品,不需要任何身份驗證。

此外,"禮品冊"也成為"隱蔽送禮"的重要選擇,在搜索引擎輸入"禮品冊",顯示結果達幾百萬條,除了一些購物網站外,也有滿橙禮品、和府禮品、禮尚網來、芭莎網、百禮匯、納禮網、新博雅禮品等不少專門銷售"禮品冊"的網站。

三、分析師觀點

所謂"禮品冊",就是送禮者可以先在網站確定禮品檔次并付款,網站再提供一張有賬號密碼的禮品冊,收禮者拿到禮品冊后,通過賬號密碼登錄網站選擇禮品,最后禮品快遞上門。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個人受賄罪的起刑標準是5000元,不滿5000元,但情節嚴重的亦構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印發《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七條的規定:商業賄賂中的財物,既包括金錢和實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錢計算數額的財產性利益,如提供房屋裝修、含有金額的會員卡、代幣卡(券)、旅游費用等。

針對電商火熱銷售"電子禮品卡",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分析師發表一下點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姚小娟律師分析認為:

——現有傳統法律針對網絡"隱性犯罪"力不從心

傳統法律面對網絡銷售存在的隱性網絡禮品卡借用網絡線上平臺,實施禮品卡的銷售,其功能、用途與線下的超市購物卡、商場購物卡沒有區別。禮品卡本身無罪,有罪的是人們將其用于非法用途如行賄等。網絡無罪,有罪的是利用網絡設施侵權或犯罪行為的人。

網絡銷售相比線下銷售,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因此,導致司法機關或監管機關查處網絡涉犯罪行為的難度加大。目前,我國并沒有成熟的法律來規制這樣的行為,只能依靠傳統法律去解決。但是傳統法律面對這些問題,卻顯得力不從心,這才是問題的困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律師分析認為:

——電商成為"隱性行賄"的另一滋生溫床

禮品冊、電子禮品卡,還有之前甚囂塵上的"出國旅游",這些都可以說是"隱形賄賂"。"隱形賄賂",是介于商業賄賂和正常的人情禮尚往來之外的,一種專門針對官員以及公職人員的賄賂,它漸漸趨于合法化,打擦邊球,成了逃避處罰的'擋箭牌'。加上賄賂的隱蔽性,更容易逃避懲處,因而也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立法治標不治本,嚴格執法是關鍵

隨著腐敗形式的多樣化、多元化,我國法律體制在打擊腐敗上存在法律漏洞。但立法不是根本問題,只是治標但未治本,問題是我們就現在已經做出規范的內容還做不到,或者沒有完全做到,沒有貫徹實施,所以關鍵還在于嚴格執法。

反腐敗斗爭的過程,就是腐敗形式不斷多樣化和反腐敗手段不斷完善的一個拉鋸戰。因此,要想從根本上遏制腐敗,必須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規范公職人員的行為,實行權力陽光化,公開權力清單,讓公職人員公開接受人民監督。腐敗難以發生,任何類型的賄賂就都沒有了土壤,"隱形腐敗"也一樣會銷聲匿跡。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付勇勇律師分析認為:

——尚無法律追究網絡"隱性行賄"責任

收受禮品卡等行為,既可能是一般的禮尚往來行為,也可能隱藏著腐敗的行為。如果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行賄罪、受賄罪的相關規定,就應當追究送卡和收卡方的刑事責任。

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尚不能直接追究網站的刑事責任。但是,若政府想要打擊該類犯罪行為,可以對網站的設立、經營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建議電商在設計禮品卡時,應當要求付款方和收卡方為同一人,不得虛開發票抬頭,保留相關的交易證據不低于10年以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王冰潔律師分析認為:

——"電子禮品卡"行賄并非無跡可查

不論是傳統的公款送禮、吃喝還是所謂的通過網絡交易"隱形送禮",其合法性仍逃不開"行賄受賄"的界定。

對于厚禮隱身網絡交易模式,其安全隱蔽性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好。以目前發達的網絡經偵手段,公安系統不論是通過偵查網絡交易信息(含物流信息)還是通過網絡技術定位ip信息、支付信息均可輕易獲得雙方的身份信息,同時交叉比對大額甚至巨額禮品交易信息,從而鎖定賄賂或其它經濟犯罪不是難事。

對于銷售禮品冊的網站或商家,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民商事法律中尚未有關電子禮品卡的規定,但違法犯罪的法理基礎都是一樣,如網站或商家明知或應知大額巨額的禮品交易涉嫌賄賂等經濟犯罪仍促成完成交易的同樣構成犯罪。

不論是禮品冊背后高價值禮品還是電子卡內含的貨幣價值均有可能將送/收禮者送入賄賂犯罪的牢籠。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助理分析師姚建芳分析認為:

——"虛擬賬戶"存入過多金額加劇賬戶被盜安全風險

"電子禮品卡"大多通過支付寶、網銀轉賬方式進行交易,相對傳統送禮方式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風險。電商或本無意成為"行賄"的幫兇,卻成為送禮最好的隱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送禮風氣。

因此,除了國家政策外,電商盡快制定網絡銷售禮品的規范,例如購卡實名制,用卡也實名,不僅要限制單卡金額,還要限制單卡銷售數目等。

此外,持卡人憑卡號和密碼激活電子禮品卡后,就將卡內金額以電子錢包的形式存放在電商賬戶中。虛擬賬戶中存入太多的金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賬戶安全風險,極易成為盜取賬戶余額的目標。因此,建議電商企業增強用戶賬戶安全設施,保障用戶賬戶安全。

(本刊編輯x021)

猜你喜歡
禮品電子商務電商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情人節的禮品玫瑰花不要吃
電商贏了,經濟輸了
《電子商務法》如何助力直銷
電商鄙視鏈中的拼多多
電子商務
加快農村電商全覆蓋
訂閱專享
訂閱專享
關于加快制定電子商務法的議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