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詩意孤寂中的理想堅守

2014-05-26 18:32王振苑蕾
文學教育 2014年4期
關鍵詞:堅守山居詩意

王振+苑蕾

內容摘要:朱英誕40年代創作的《山居》意境深遠,詩歌整體上營造了一種詩意的孤寂之境,青色的運用不僅烘托了的詩歌的意境,也暗合了詩人的心境,化合入了詩歌的生命之中,讓人詩意地感受到了詩人的孤獨寂寞情感下的另外一種情愫——對于理想的堅守,這也就促使詩歌在情感上產生了一種張力。

關鍵詞:山居 詩意 孤寂 理想 堅守

朱英誕的《山居》,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孤獨者在曠野中望著遠山,漠然地行走著,在與蜂衙對視的片刻中感受到一陣孤寂。走入山中,看到桃花斜出,可是卻尋訪不到仙人的影子,桃花散發出的清幽香氣打濕了孤獨者的衣襟。夜幕降臨的雨夜中,孤獨者聽窗外山果的墜落聲,遂引起他片片情思。在如此冷寂而又充滿詩意的環境中,孤獨者想起了青色蓮,縱使飄泊寂寞,但應有一種超脫的、不倦的、堅持理想的澄明之心。朱英誕的詩歌《山居》,在延續古典韻味與探求現代性的同時凸顯出的是詩意的孤寂中對于理想的堅守。

一.意象孕育下的詩境

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边@就涉及到意象在中國傳統詩人詩文中的重要地位,而現代詩中也承繼著古代的很多意象,只是在運用古典意象時往往其中孕育新的情緒。

意象作為詩歌的元素,是體現著詩歌生命的基本結構的內核和功能單位。①所以不管是古典詩歌還是現代詩歌,意象都契合著物象和心靈之間的某種隱秘的轉化。尤其是對于現代詩歌,意象詩學更是高度地將詩人的生命感悟和藝術技巧融合到一起,讓人在“美”中品讀詩人的哲思。但是“無論意象結構的關系多么復雜,意象之間必須有它一以貫之的內在意脈的聯系,意象的共同旨趣在統一渾融的意境營造?!雹谒砸饩晨梢哉f是中國古代藝術最高的審美理想,它與一種生命意識密切相關。因此,賞析《山居》的一個突破口即是意象以及由意象感知意境,進而穿透詩人的內心世界。

《山居》中意象豐富,整體上營造了一種詩意的孤寂之境。

詩第一節中的意象“青天”、“曠野”給人一種孤獨空寂的感覺,奠定了詩的情感基調,隨后就出現了“孤獨者”的形象,望著遠山走著,面對蜂衙停留的片刻,是詩人之思。李白在“獨酌”中叩問蒼天大地,在花間月下的醉影里,找到自己心靈的安棲之地,而孤獨者則是“獨立”于曠野,在靜待中體味心靈的孤獨,一如李白“獨坐敬亭山”時的感受?!跋裱┮粯印敝械摹把彪m為主觀臆想的意象,但顯出一種冰冷孤寂的意境,把孤獨者那種內心漠然的感覺渲染了出來,暗合了詩人的心境。

第二節描寫到了山中的桃花斜出,“桃花”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傳統意象,有春天、美人、愛情、仙隱、悲情、情色等意蘊。在此我們可以從虛實兩方面來理解,一則指明了時節,另外就是蘊含有一種仙隱的情趣,也正暗合了下句“仙人為什么舍此而去呢?”疑問中有反問,蘊含著一種遺憾,哀嘆如此之美景卻空幽無人。同時一枝桃花斜出在竹梢之外,化用了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抒發的情愫不一樣,但是那種景色的別致性卻是油然而生,孤寂中充滿了詩意?!鞍迪阍谟袩o之間打濕了我,如沾衣的密雨,如李花初開”則更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鞍迪恪辈唤麜屓讼氲搅皱偷摹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和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雖為詠梅,但桃花也如此,清香飄散,具有清幽香逸的風姿,一種詩意的靈動畫面首先就會映入讀者的腦海中。這里的“密雨”、“李花”都是想象性的意象,“沾衣的密雨”化用張旭《山中留客》中的“縱使晴明無雨色,如云深處衣沾衣”,空山幽谷,云封霧鎖,水氣朦朧,花葉露濃,即使天氣晴朗,也不免站濕衣服,李花初開悄無聲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霸娙诉M入創作境界,在特定審美對象的刺激下,種種不同的感官印象,往往經過內在心理或注意力的轉換,不斷射向心靈的接受機制。這時,在心靈的光屏上便會出現奇妙的現象?!雹墼娙诉\用具象的情景用通感的寫法把有無之間沁人的香氣賦予了動態之美,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

第三節中寫到了岑寂的雨夜,聽窗外山果的墜落聲的,更是一種詩意的孤寂?!耙埂北緛砭褪侵袊娜斯P下常見的審美意象,與“孤獨”相通,它在人的視覺中呈現著一個巨大的深不可測的虛空, 在精神上則表現出某種無形的威壓,它的安謐常常使人因寄所托,放浪形骸。而“雨”也是惹閑愁的意象,是復雜心境的渲染,“雨生而愁生,雨生而愁漲”。在李商隱筆下雨的朦朧、雨的冷景都融鑄了他多愁善感的內心世界,所以兩種意象的融合下的“雨夜”則更讓“我”凝神靜思,聽著山果的墜落聲陷入復雜的情感之中,同時“山果“之聲配以聽覺,與之前的嗅覺、觸覺融合起來活躍了整個畫面。

總體上前三個詩節,從懸崖間的青天到曠野、遠山、桃花、雨夜、山果等,可以看到詩人筆下的意象具有跳躍性,任意的想象切斷時空的整體性,違背了物理的時空邏輯,但是內在的詩意審美的邏輯仍是有序而穩定的,整體呈獻給人的畫面具有孤寂的詩意之美,也暗合了詩人內心的一種詩意的孤寂之感。同時詩節在人稱上也存在變化,孤獨者(他)——我——你,詩人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其實細細品味他們都是一個“我”這個孤獨者的集合體,呈現出一種自語體的形式。同時在第三詩節中的疑問句,“仙人為什么舍此而去呢?”“它們仍有著青色的璀璨的背景嗎?”穿插在詩句之中,用以表現詩人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

二.“青色”烘托下的詩心

除了意象與形式上的呈現,色彩的運用也襯托了詩歌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也化合入了詩歌的生命之中。詩人筆下的青色亦是一種高貴的單純,和墨一樣,既蘊含著豐富的色感,又表現出視覺上的純凈。此詩的主色調就是青色,詩中有三處寫到了青,“青天”、“青色”、“青色蓮”,其中青色是詩人在雨夜對于墜落山果璀璨背景的遐想,也是詩人對于理想信念的一種哲思。這些青色一方面具有渲染詩境的作用,它屬于冷色調,給人一種冷寂之感;另一方面也暗合了詩人的心境?!夺屆め尣刹方忉尅扒唷痹唬呵?,生也。象物生時色。道家之推崇青色,主要在于其主虛靜,青色與人類生存環境中的自然山水、天地河海的青色色調形成契合,有助于道家妙悟萬物之美、大道之真,達到一種心境合一的虛靜恬淡境界。同時佛教也推崇青色,常用青蓮來形容佛的眼睛,其主要原因和道家是相似的,即青色有助于心境的靜默。所以這個從古典和傳統中走出來的“青”能表達人澄靜的心靈體驗和體合萬物的生命和諧。這也是詩人在如此孤寂的心境之中仍能夠體驗萬物,冥思人生而堅持自我理想信念的一個重要原因。endprint

三.情感的張力

孫書文在界定張力這一由物理學轉來的文學批評范疇時說: “凡當至少兩種似乎不相容的文學元素構成新的統一體時,各方并不消除對立關系,且在對立狀態中互相抗衡、沖擊、比較、襯映,使讀者的思維不斷在各極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觀念的影響下產生的立體感受?!雹軐τ谧钋楦谢脑姼?,情感的張力總是凸顯于文本之中,兩種不相容的情感共同構成詩歌的統一體,在對立狀態中互相撞擊、較量并糅合,最終依靠詩意主旨強勁的一方,實現詩旨的真正意圖。

詩人在《山居》中營造的詩境是寂美的,但是意象是充滿古典詩意的,呈現出一種清冷但是詩意盎然的山居畫面,這是在形象層面的一種詩意的沖突引起的一種張力。而詩中存在的一種深層次的張力,即情感的張力則表現為詩意孤寂沖撞中激起的另一種充分體現詩人心境的開闊與對于理想信念的堅守的力量,這是旨向詩人最終情思之力。其中這種張力最初在“青”色彩的調和中讓人感受到,這已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有所論述。而最終的呈現在于最后一詩節中。

“你可是任意的仰望或俯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是一種體察萬物與穿透世俗的眼界,這正是和看山的眼睛相媲,“山”可以理解為詩人堅持的一種理想信念,這樣與第一節中“孤獨者走著望著遠山”構成了對應,形成了一種回環的結構。并且人在孤寂中應該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還需要永遠放在別處不倦游的心,如天一樣闊達。最后的一句贊美“啊美麗的青色蓮!”更讓人感受到詩人之心如“青蓮”般的澄凈,能夠在冷寂的困頓的人生之路中仍舊保持心靈的高潔,追求理想。這種情感的張力圓融渾然地構成了此詩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廢名,朱英誕.新詩講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楊匡漢,劉福春.中國現代詩論:(上編)[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5.

[3]王澤龍.論中國現代意象詩學的發生[J].人文雜志2008(4).

[4]王澤龍.論中國現代詩歌與西方象征主義詩歌意象藝術[J].社會科學研究,2005(3).

[5]宋鳳娣.青色與中國傳統民族審美心理[J].山東大學學報,2001(1).

[6]王麗梅.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色彩觀[J].文藝研究,2007(1).

[7]鮑昌寶.論現代詩學視域中的“意境”與“意象”[J].名作欣賞,2011(19).

[8]李凱.中國古典詩學在現代詩學中的傳承和變異[J].文學評論,2005(1).

注 釋

①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

②王澤龍.古代詩歌意象藝術略論[J].文學評論,2005,(3)

③姜耕玉.論詩歌中的聯覺意象

④孫書文《文學張力:非常情境的營建》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2):61.

(王振,苑蕾,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歡
堅守山居詩意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蟲子的詩意奇旅
《臨夏日山居》
永恒
冬日浪漫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對文本解讀與課堂操作四個“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樹人
中國留學生“堅守”克里米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