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建筑設計構思

2014-05-30 19:53潘波涌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人文綠色

摘 要: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日趨嚴重,迫切需要深入開展研究綠色科技人文建筑設計。本文以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建筑設計為例,進行了從構思到設計的詳細鋪展,突出了綠色、科技、人文特點??梢詾橄嚓P工程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科技;人文

引 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階段,早在2012年初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村人口,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快[1]。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需要足夠的生產生活娛樂活動等空間與設施,這些都需要消耗各種資源,尤其建筑的建設需要耗用水泥、鋼筋、磚石等建筑材料。所以我國在環境承受能力方面的考驗越來越嚴峻,土地資源瓶頸、環境污染、熱島效應等城市生態環境問題不可回避,在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能否通過創新的思路、精心的規劃設計,達到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節省資源,建設“綠色、科技、人文”的新型生態建筑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2~3]。本文以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設計為例對綠色科技人文建筑設計進行了嘗試,從而為相關工程項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 工程概況

本工程項目性質為某國家級專業科技創新平臺,下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培訓中心與綜合辦公樓等。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0畝,總建筑面積約為36980m2,項目估算總投資11781.49萬元。本項目遵循“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在總體布局上結合時代特征,注重與周邊區塊相協調,體現該項目“國家中心”風格特色。

為節約投資,結合規劃指標要求,本方案所有建筑均控制在24m以下多層建筑。

本項目的設計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基地為山地地形,部分山地需做保留,可建設用地的開間進深均有限,建筑需按地勢排布,較難通過對稱布局,方正排列等手法體現群體建筑的氣勢。

(2)從真正意義上考慮如何體現對自然景觀資源的尊重和保護。如何將保留自然景觀與科創園區的景觀相融合是本方案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2 主要設計思路

本著綠色科技人文建筑的設計理念,本項目的方案設計應解決兩個重點問題:建筑群整體布局應彰顯大氣,以體現杭化院“國家中心”應有的氣勢;將基地的自然景觀資源最大化,與科創園區的景觀相融合。

本方案以地塊內水景為主要軸線貫穿基地內部,在南邊基地主入口處匯聚與主入口廣場合并,提供了一個較為開敞的室外空間。綜合樓,培訓中心依靠山體排列,中間保留山體與主入口迎面相對,突出主入口通透大氣,同時也形成了很好視覺延伸作用??紤]到南面經八路為主要道路,將實驗樓幾幢主要單體結合地勢有序排列在南面,以此在科技園區主要道路上一眼就能領略到該項目“國家中心”的氣勢。北面山體較多,且有大片綠化帶,將培訓中心依山而建,結合山林庭院綠化布置,為科研人員的生活和學習提供良好的壞境,體現人文情懷。本項目建筑單體的造型不僅滿足國家造紙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應有的“國家中心”的標志性,同時也體現了對自然景觀利用的理解:建筑形體融合地勢,通過中心景觀帶的層層跌水設計,營造景觀軸線富有節奏的序列感。

3 建筑設計

筆者認為建筑應該處理好人、建筑、文化和自然四者之間的關系,就想圖1所示,它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反應吳越文化的源遠流長,又要充分融入周圍生態的大環境,更要突出建筑自身特色。

3.1 人文特色總平面布局

項目的總平面布局見圖2。主入口位于經八路(見圖2左下角),基地南側,主入口內部的開敞式設計,體現現代、大氣的風格特點,讓人有進入后豁然開朗的感覺,體現了空間交流、宜人尺度的人文特色。

實驗樓在基地的南側依次排列,緊鄰最左側的經八路這一主要道路。培訓中心、綜合樓,工程實驗室及陽光房布置在基地北面,依山而建。兩幢實驗樓依據地形,分別設置半地下室,做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以上功能建筑的布置均考慮了人的感受與人使用的便捷。

3.2 科技總平面交通設計

如圖3所示,整體交通設計科學合理,充分利用了現代科技手段。本方案主入口位于經八路,基地南側。在經八路的西端設一個次入口?;貎仍O消防環道,15m×15m回車場(圖3中右上角紅色正方形區域)地滿足消防要求。

3.3 綠色景觀設計

本項目基地內自然景觀資源極為豐富,見圖4,不僅有基地內部山體景觀,外部北面也有大片山體景觀。設計時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資源,對北面山林加以保留,健身棧道漫步其中。并通過主入口廣場的人行流線與區塊內中心景觀帶交融在一起。并且布置了多姿多彩的環藝,見圖5。

3.4 綠色科技造型設計

鑒于本項目所處的地塊位置與研發區的科技城行政服務中心相對,所以本方案造型以現代風格為主,在立面設計上以大面積的玻璃材質與其相呼應。同時又考慮到整體區塊的青山湖特色,建筑單體統一采用了坡屋頂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起到阻隔外部氣溫的作用,冬暖夏涼,實現節約采暖及制冷費用。

整體風格簡潔大氣,避免過多的形體變化,而細部設計精致,耐人推敲。以即達到穩重大氣又不乏細節的整體效果。

3.5 設計亮點

在設計中利用坡屋頂的優勢收集雨水至蓄水池,供植物灌溉使用。并采用了建筑垃圾作為內部道路的基層和底基層,體現了綠色、科技的理念。

4 結 語

綠色科技建筑是解決快速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之一,是大勢所趨。歐美在這方面起步早,發展快,而且成效顯著[4]。我國應借鑒歐美在此方面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及人文特色,發展具有中國地方特色的綠色科技人文建筑,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快速城市化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

本文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踐證明是有良好效果的一次成功設計。值得類似工程參考學習。

參考文獻

[1]胡劍波.關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主要問題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7(03):167~169.

[2]汪維.生態建筑新技術引領材料新潮流[J].建筑裝飾材料世界,2004(01):34~36.

[3]李華云.建筑節能的緊迫性與應對之策[J].住宅產業,2006(06):110~112.

[4]張軼.中外建筑節能情況對比[J].節能與環保,2005(04):12~14.

作者簡介:潘波涌(1971-),男,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

猜你喜歡
建筑設計人文綠色
人文
綠色低碳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人文紹興
建筑設計的困惑
人文社科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探討居、商、景一體化的建筑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