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社區問題初探

2014-05-30 19:53李軒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人文關懷環境污染土地利用

李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大大加速,在社區建設方面帶來的社區的偽生態綠色外表、城市空間結構及土地利用不完善、資源能源循環利用不足、環境污染及保護、缺乏人文關懷和公眾參與等相關問題。

關鍵詞:生態;環境污染;土地利用;人文關懷

21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城市化進程大大加速,其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日趨明顯,城市擴張無限制的占有耕地,城市原有地表被肆意破壞,能源消耗不斷加大,資源浪費愈演愈烈,各種污染問題日益加劇。而單就社區而論,經濟的高速發展促使各地開發建設了形態各異的社區,其中冠以“生態”、“綠色”之名的社區不在少數。然而,對于如今國內大部分所謂生態社區而言,生態社區更多的只是一種暢想,而并未完全實現。就目前我國生態社社區建設存在著許多明顯的問題,下面將作逐一分析。

1 社區的偽生態綠色外表

對于社區來說,自然的綠色極具親和性,也是生態的重要表現,但實際建設中真正理解自然,尊重綠色的設計為數極少。在植被方面,某些社區為追求預期的建設速度,以及“綠色”的環境效果,原有植被并未受到重視,只是大量使用人工草坪和移栽樹木,自然變成了人為的自然;在土層保護方面,對場地原有表土的保護意識薄弱,基本沒有將原有表土進行剝離、儲存及回填,原有的排水條件徹底改變,由此形成的新增徑流侵蝕對表土的破壞是難以挽回的,這樣使表土層變得愈加脆弱。有些社區僅為了追求初期的利益,大量使用廉價草坪,但在其后使用之時,管理費激增,生態效益反而不如管理費遠低于草坪的高大喬木。部分社區用地棄原有的魚塘濕地之不顧,另尋他處建造新人工湖及游泳池,地下水補充系統受到嚴重影響?,F如今,停車率偏高,不得不采用底層架空的形式建造地下停車場,而停車場上部地面的鋪裝由于密閉防潮要求,不透水材料鋪設的地面使得原有的土壤內部水氣循環被阻斷,生態系統的平衡紊亂。建成之后的社區花草樹木種類繁多,但實際上是對原有生態的不負責和對土地的不尊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的社區,是一種偽生態社區,是不可持續的,不科學的。

2 城市空間結構及土地利用不完善

在城市邊緣大規模的建設住宅使得城市形成了“攤大餅”式的圈層擴展。眾多城市在規劃編制初期缺乏整體性控制和發展的眼光,將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在市中心集中式的發展建設,以至新建居住區圍繞市中心不斷擴張。土地利用便也由此形成了圈層擴展的分散結構。各地段結構功能單一,面積巨大,如北京城市邊緣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的幾萬公頃面積到如今的上百萬公頃。

城市空間的有機組合和土地的混合利用是一種解決辦法,其根本在于實現功能的兼容。以前的西方國家流行將居社區與工作場所、購物娛樂場所分開,貌似一批價值較高的居社區出現在城市的邊緣,但其實,居住在里面的居民花大量時間往返于近郊與市中心。這為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但是目前國內許多社區仍然是這種建設模式,不得不引起警惕?!芭P城”的出現就是大城市衛星城規劃功能單一所造成的。

3 資源能源循環利用不足

資源能源循環利用是衡量社區是否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一個好的網絡循環系統能夠有效的減少外部輸入能源的依賴,并且可以做到有效的資源循環利用。在社區生態系統中,食物、水和其他物質從外部輸入進來,而污水、垃圾等則向環境中輸出。社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其內部應該實現自身的穩定運作,外部則應該與城市和諧共生。循環利用模式可以節約大量資源,減少廢棄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并從根本上改變線性的或者一次性物質使用的模式。對于能源的利用,要盡可能采用被動式設計,使用可再生能源,從而達到節省能耗,減少能量的輸入的目的,并盡可能實現能量損失最小化。

從社會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社區具有開放與反饋的特點。以水資源利用為例,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普遍存在,社區的給排水系統只是單純的從城市管網引進清潔水,再將用后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網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根本無從談起。許多社區使用寶貴的清潔水灌溉綠地,清洗路面,而沒有考慮將雨水或者中水加以利用。再如建筑材料的使用問題,適當的對廢棄不用的建筑材料進行加工提煉,生成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或其他物質進行循環利用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蛘咧苯邮褂靡恍┛裳h使用的材料,在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末端供新建筑繼續使用,以延續建筑材料的生命。

4 環境污染及保護

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已經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劇增長而愈演愈烈。資料顯示,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堆放量已超過70億t,侵占土地達6億m2,全國近700個城市清運生活垃圾約2.5億t/年,其中約200個城市處于垃圾重重包圍之中。城市垃圾問題已經演變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一種制約,嚴重危害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并給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威脅。

城市汽車數量高速增加使城市污染問題更加惡化?,F如今,堵車,尾氣污染,郊區化加速以及城市尺度的惡性膨脹已經成為大城市的通病。從社區角度來說,大量停車空間侵占綠地系統,破壞了原有的土壤功能,社區的生態問題迫在眉睫。

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個統一的形式——方盒子,國內開發商為求方便簡潔,大量使用冰冷、單調的形式。堆砌的方盒子,統一規格的混凝土墻,以及絲毫沒有文化特征的異形建筑,正在中國蔓延,侵蝕著古代遺留下來的地方建筑和群落。

5 缺乏人文關懷和公眾參與

城市中,居民居住空間普遍狹小,公共空間不足,配套設施相對缺乏,這一問題在某些社區中尤為突出。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社區最初設計之時,沒有尋求居民意見,公眾未參與策劃、規劃設計。如一層住宅用戶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就是由于沒有考慮一層住戶的私密性,一層住戶未進入到設計中來參與設計,才使得一層住戶缺少歸屬感。只有對環境心理學、社會生態學及行為建筑學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利于建立社區的人文精神與地方歸屬。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高收入人群的日益壯大,房地產開發商們的發展方向也有了新的變化。一些上百平米乃至二三百平米的豪宅迅速蔓延,有的甚至在社區內建高爾夫球場。貴族化社區一般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建筑的質量和形式,景觀的設計,都比一般社區好得多。當然,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高檔社區的出現和興盛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它滿足了特定消費群體的需求;但另一方面,過多的高檔社區在城市繁華地段或環境舒適的市郊扎堆,破壞了原本均等的住宅分布格局,形成了不同收入階層的居社區域分化,即“層化”現象?!皩踊爆F象的背后,其實隱藏著社會階層之間的經濟和政治矛盾,這種居住環境的巨大差異使得社會內部矛盾進一步加深,居民之間的隔閡愈來愈深,人們失去了交流的欲望,社區最終變得毫無生機和活力。因此,住宅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并不是社會的和諧因素,而建造一個緊湊的,適合不同社會收入階層的健康生態社區,才是一個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李雪銘,杜晶玉.基于居民通勤行為的私家車對居住空間影響研究:以大連市為例.地理研究,2007,26(5):1033~1042.

[2]陳新輝,任龍強.北京城市社區災害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科技與管理,2007,42(2):84~87.

猜你喜歡
人文關懷環境污染土地利用
加強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土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展及啟示
淺析突發事件網絡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
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構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濱??h土地利用挖潛方向在哪里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應堅持三個原則
煤礦區環境污染及治理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