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漢族戲臺裝飾特色初探

2014-05-30 21:18滿雯佳寇正高洪利謝小英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漢族廣西

滿雯佳 寇正 高洪利 謝小英

摘 要:在廣西漢族地區,建于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古戲臺裝飾華美,傳承歷史文脈,體現地域性特點。筆者以廣西漢族戲臺建筑的裝飾構件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戲臺的裝飾地域性特點,裝飾內涵和戲臺建筑與廣西漢文化分區的聯系。

關鍵詞:古戲臺;漢族;廣西;戲臺裝飾;廣府建筑

一座建筑不僅擔負著作為功能空間的物質功能,同時也擔負著表達、傳承特定文化的精神功能。而戲臺作為公共性文化建筑,為表達文化理念,便要依靠建筑的裝飾,通過建筑構件及附屬于其上的雕刻、繪畫、色彩等,也體現了戲臺的審美價值。戲臺裝飾的運用影響著戲臺的空間營造,不同的裝飾會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氛圍。古戲臺作為一段凝固的歷史,其裝飾是所在時期的文化和歷史的一種更加直觀的表現與詮釋。對研究歷史,重現風土人情起著重要的作用。

戲臺建筑的屋脊、隔扇、柱礎、藻井、山墻等構件都可以成為工藝匠師們裝飾的重點。通過彩繪、雕刻,使戲臺錦上添花。戲臺的裝飾體現在彩繪、木雕、石雕、磚雕和玻璃構件上。木雕分淺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類型,集中體現于露明的雀替、隔扇等構件上。石雕主要體現在柱礎上,磚雕多見于山墻上,而琉璃飾件常用于屋脊、吻獸等屋頂構件上。

古戲臺的裝飾構件和裝飾題材,給研究建筑歷史提供了依據。廣西漢族地區的古戲臺大都是清代建成,筆者所調研的廣西漢族戲臺的裝飾元素及構件,都有受到廣府建筑、湘贛建筑體系影響的痕跡,在歷史上,清政府對廣西實施優渥的招民墾荒政策,大批湖南、廣東人來到桂東北墾荒。湖南、廣東兩地的手工業移民及商業貿易為廣西帶來了新的戲曲形式,也為桂東北地區的建筑帶來了新的形式、做法,并對廣西戲臺建筑的裝飾產生了影響。

1 戲臺的立面裝飾

1.1 脊 飾

戲臺建筑多為木構架,在正脊、戧脊、角脊有灰塑、琉璃等裝飾構件。這些裝飾構件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打破屋面單調的線條,屋面富有起伏變化,增加層次感;另一方面,裝飾神獸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鴟吻、鰲魚、龍在古神話中會噴水,放置在屋脊上,具有象征性防火意義,而另一種常見的脊獸獅子則象征守衛,平安。

桂東北地區的戲臺屋脊上,鰲魚,寶葫蘆,卷草等都是常見的裝飾母題。如富川二龍潭古戲臺(圖1)、新鄉舟壩村戲臺(圖2);

朝東鎮秀水村八房戲臺正脊中間裝飾有兩條鰲魚,兩側為夔龍紋,戧脊上裝飾有蹲獸,翹角上還有卷草(圖3)。這樣的屋脊,讓我們想到了廣府建筑的博古脊(圖4),正脊上從中間到兩側依次為寶葫蘆,鰲魚和魁龍紋,這說明桂東北地區戲臺建筑深受廣府建筑影響,并與本地建筑特色相融合。

朝東鎮秀水村水樓戲臺正脊兩端有卷草,向上翹起,與戧脊分開(圖5),與廣府建筑的舟2脊(圖6)類似。這些有廣府建筑裝飾特征的戲臺出現在富川地區,但特征又不明顯,其原因為該地區處在廣府文化與湘贛文化交融的地帶,同時收到兩種文化的影響,從而同時表現出兩種裝飾特征。

桂東地區的戲臺裝飾則比較樸素,鰲魚、卷草仍為常見母題,如黃田鎮湖南會館戲臺,正脊上,青色的屋面上用褐色琉璃瓦拼成葫蘆寶頂,正脊的兩端裝飾有彩色的灰塑鰲魚(圖7)。

1.2 翹 角

桂北戲臺建筑的屋頂樣式以歇山頂為主,有重檐歇山頂和單檐歇山頂。也有部分修繕過的戲臺,沒有保持原來的屋頂形制,存在少量的懸山頂與硬山頂。飛檐翹角是桂北戲臺屋頂的一大特色,屋頂的四角,向上翹起,出檐深遠,形如展翅的飛鳥,活潑輕盈,這種屋頂形式使建筑的形象變得輕松、舒展,富有變化,在功能上也增大了采光面,有利于屋面排水,保護屋檐下的木構架。如朝東鎮秀水村八房戲臺(圖9)、朝東鎮秀水村石余戲臺(圖10)、朝東鎮秀水村水樓戲臺,朝東鎮秀水村水樓戲臺的穿枋上還裝飾了蝙蝠使翹角活潑美觀。(圖11)

廣西戲臺的起翹方式均采用,從前金柱伸出前檐柱的穿枋來承托翼角。桂東北地區的戲臺起翹做法大致相同,是在角柱端頭(或在金柱與轉角檐柱間的轉角穿枋的短柱上)伸出斜向的枋子與轉角穿枋端頭搭接,斜向枋子上斜立子角梁,老梁頭端頭與子角梁上端相接。①這樣的做法能獲得一個比較大的起翹角度。這種起翹方式為了承托子角梁,又有兩種不同的做法,其中一種見于黃田鎮湖南會館戲臺(圖12)富川二龍潭戲臺(圖13)、蓮山鎮沙洲小學戲臺等,挑檐桁與老角梁端頭相連,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并在挑檐桁和隨桁枋間填以木板,在為翼角遮風避雨的同時,加強了其穩固性。①另一種做法在富川地區較為常見,其固定子角梁的方式,習慣在斜枋、子角梁、老角梁形成的鈍角三角空間中填塞箴木,不設挑檐桁,直接以正、側面伸出的生頭木與斜向枋子與箴木相連①,這種方式見于秀水村的八房戲臺(圖9)、石余戲臺(圖10)與水樓戲臺(圖11)。

除上述所說的戲臺起翹角度較大,在桂北與桂東北也存在一些戲臺的起翹較小,這種做法是用生頭木使桷板逐步升高,達到角梁的高度,靠桷板與角梁的高差以及角梁沖出的距離形成翼角。

位于賀州市黃田鎮水巖壩大廟山的戲臺是一座新建成的仿古戲臺,在結構上運用了混凝土框架結構,但四角也采用了飛檐翹腳的形式(圖14),以此來看,翹角這種屋頂形式作為桂北戲臺建筑的典型特點被傳承下來,受到重視。

1.3 藻 井

天花藻井俗稱“雞籠罩”常見于宮殿、壇廟、寺廟建筑中,為了烘托莊嚴肅穆的空間氣氛,在莊嚴的地王寶座上方或神圣的佛堂佛像上方,將中央的一片天花向上抬高,形成一個較高的空間,從而強調此空間地位的崇高。藻井的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六角等。

在戲臺頂部設置藻井有兩方面的作用,首先是考慮到戲臺唱戲的聲音效果,在古代沒有現代發達的燈光和音響設備,在沒有擴音器,只能運用圍護結構本身對聲音起反射、吸收、擴散作用。藻井便起到聚攏聲音的作用,使演員的唱腔顯得更加珠圓玉潤。從已有的研究數據來看,藻井為戲臺空間提供了更為均勻的反射聲,有藻井結構時反射聲更加豐富,雖然對演員的互相聽聞環境及支持度狀況的改善作用不明顯,但藻井結構能提供更多來自中垂面上的早期反射聲,對樂手和演員而言,是極為有利的。②另一方面,天花藻井不僅起到聲學作用,還使原本單調的戲臺子增加了天花面的空間層次,藻井內部一般有精致的彩繪和雕刻,不僅增加了戲臺的文化內涵,還使戲臺顯得更加雍容美觀,對看戲的觀眾來說,獲得了更多的視覺享受。

桂東北地區的戲臺多為雙層八角形,如富川二龍潭戲臺(圖15)、朝東鎮秀水村八房戲臺、朝東鎮秀水村石余戲臺(圖16)、朝東鎮秀水村水樓戲臺(圖17),藻井里有龍、鳳等圖案的彩繪。朝東鎮秀水村的石余戲臺是一座廟宇戲臺,戲臺對面是一座娘娘廟,其藻井為兩層的八邊形藻井,藻井正中繪有太極八卦圖,藻井四壁則繪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四位娘娘和其他神仙的畫像,與娘娘廟相呼應。

恭城縣嘉會鄉九板戲臺的藻井(圖18)屬于聚攏式,底部為“八邊形”,中間向上隆起成半球形,整個造型具有強烈的向心性,在隆起的中心部位雕刻有一個垂花,藻井里繪有花鳥畫。

除此之外,筆者所調研的戲臺的天花藻井的形式還有七層八邊形、單層矩形、六邊形等。沒有設置藻井的戲臺大都采用徹上明造,將梁架裸露出來。

1.4 山 墻

不同建筑文化圈的山墻做法不盡相同,山墻便作為研究戲臺受何種建筑文化圈影響的重要依據。廣西的湘贛式建筑的山墻特征,在桂北地區如靈川、全州等體現得比較明顯,磚砌的外墻保護著內部的木構架不受火災的危害,外墻呈凹字形,向戲臺的觀演面方向開口,其兩側山墻的天際線以馬頭墻或人字山墻以及瓦檐作為收束,墻體大部分不抹灰,露出青磚。如全州縣邵水鎮塘口村四甲祠戲臺的山墻(圖19、圖20),在磚砌墻體上砌筑,在順磚疊澀上再覆小青瓦做屋檐,馬頭檐角有高高的起翹,瀟灑利落寫意而傳神,③而對面的祠堂,則使用的人字山墻,馬頭墻與人字山墻互相結合,更顯變化之美。

再如靈川朝田鄉太平村戲臺(圖21),其山墻采用的是五階梯,小青瓦屋檐的灰梗上豎疊青瓦作為收束壓頂,墻身也由上而下向內呈弧線收束,馬頭處起翹多高聳,舉勢欲飛。③

而在桂東和桂東北地區,如恭城、富川、鐘山、賀州等地,則出現了廣府建筑典型的鑊耳式和湘贛建筑典型的馬頭墻式相結合的特點,鑊耳山墻是一種穹形的山墻,因貌似鑊這一古時大鍋的耳朵而名之,如富川蓮山鎮沙洲小學戲臺(圖22)、朝東鎮秀水村八房戲臺(圖23)、石余戲臺、水樓戲臺、恭城縣嘉會鄉九板鄉戲臺(圖24)。馬頭墻的形式在黃田鎮湖南會館戲臺(圖25)、富川二龍潭戲臺(圖26)中有所體現。

1.5 柱 礎

桂北戲臺的柱礎柱式豐富,工藝精湛。其造型有鼓形、方形、圓臺形、八方形、六方形、腰鼓形等多種形式,雕刻荷葉、葵花、纏枝蓮花等紋樣,柱礎上圓下方,象征天圓地方。柱礎一方面將柱身集中的荷載分攤到較大的面積,減小壓強,另一方面柱礎可防潮,也可避免柱腳受到腐蝕或碰損。得益于柱礎為石材的特點,在我們測繪的戲臺中,柱礎是裝飾構件保存得較好的,但有一些地方存在柱礎被盜竊的事件發生。

1.6 其 它

除上述建筑構件外,戲臺正立面的門窗也是戲臺裝飾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測繪建筑中,少數門窗取材于字形的圖形如十字,多數門窗是方格形的窗格。這些窗格為戲臺正立面增加了很多生機,如黃田鎮湖南會館戲臺、秀水村八方戲臺、鳳翔鎮戲臺等。

木構架的梁柱式結構體系是中國古代建筑結構的主流,經過工匠的精雕細琢也已經成為裝飾構造的重點。匠師們在柱子、梁枋上雕刻有不同題材的雕塑。如石龍鎮戲臺的額枋雕刻的精致美觀,鐘山縣二龍潭戲臺的柱子上繪有盤龍的花紋。(圖27)

2 戲場建筑的裝飾藝術

2.1 裝飾題材

戲臺建筑的裝飾題材是豐富多樣的,典型的如恭城縣嘉會鄉九板戲臺,屏風上畫有《八仙過?!罚▓D28)《婆王降甘霖》(圖29)《盤王除魔》(圖30)。一些與人生活相關的植物動物紋樣,花鳥蟲魚也被彩繪在其藻井上(圖31)

2.2 裝飾內涵

為了更好地滿足觀眾的精神訴求,戲臺建筑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與憧憬化成各種精致的雕飾圖案,使每一次的演出都有對人們愿望的支付與強化功能。這些裝飾圖案及紋樣,不僅僅能滿足審美的需要,吉祥紋樣、神話傳說、戲劇故事等這些裝飾紋樣也是族人思想觀念的一種反映,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如九板鄉戲臺上的彩繪用了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八仙過海講述了把先和他們的朋友分別拿出自己的法寶,順利越過大海的故事,鼓勵勞動人民憑借自己的雙手與本事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盤王除魔祈求人民能平平安安,并用于與困難抗爭。婆王降甘霖則祝福風調雨順。這些圖案紋樣是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的反映,是族人審美意識的體現,是祈福納祥的心理反映,表達了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注釋:

①謝小英,熊偉,趙冶.《廣西古戲臺初探》.《南方建筑》,2013,6.

②劉東升.嶺南地區傳統越劇戲場的聲環境研究.華南理工大學,2012,5.

③熊偉.廣西傳統鄉土建筑文化研究.華南理工大學,2012,6.

參考文獻

[1]彭家威.神圣與世俗的空間:廣西賀州古戲臺考察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謝小英,熊偉,趙冶.廣西古戲臺初探[A].南方建筑,2013,6.

[3]劉東升.嶺南地區傳統越劇戲場的聲環境研究[M].華南理工大學,2012,5.

[4]熊偉.廣西傳統鄉土建筑文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6.

[5]羅德胤.中國古戲臺建筑研究[D].清華大學,2003.

[6]陳軍,肖大威,歐陽理.嶺南傳統觀演空間的地域特點研究[J].古建園林技術,2011.

[7]薛林平.中國傳統戲臺中的藻井裝飾藝術[J].裝飾,2008(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1308134

廣西大學大學生實驗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訓練基金,項目編號:SYJN20120510

作者簡介:滿雯佳,寇正,高洪利,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2010級本科在讀。

謝小英,副教授。

通訊作者:謝小英

猜你喜歡
漢族廣西
國清榮
壯美廣西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古代新疆漢族學習其他民族語言現象說略
唐代漢族女子衣袖款式及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