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TA—K2抗凝劑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

2014-05-30 10:24劉忠芳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劉忠芳

【摘要】 目的 針對EDTA-K2抗凝劑導致血小板減少現象進行分析及探究。方法 從過去一年間在我院接受檢測體檢和住院的患者中,發現血小板聚集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并最終確認為PTCP者共82例,設為本次研究的試驗組。另在體檢者中選擇20名健康者,設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對試驗組82例PTCP者使用EDTA-K2、枸櫞酸鈉因此抗凝重新抽血送檢;對對照組20名健康者依次使用EDTA-K2、枸櫞酸鈉抗凝采靜脈血,分析兩組的血小板計數變化情況。結果 試驗組82名患者EDTA-K2抗凝血15min血小板計數結果明顯低于枸櫞酸鈉抗凝和顯微鏡計數結果(P<0.001);1h及以后更低;對照組EDTA-K2抗凝結果和枸櫞酸鈉抗凝15min以內計數結果比較差異。結論 EDTA-K2對血小板可產生聚集作用,引起PTCP。在一定條件下,用枸櫞酸鈉替代EDTA-K2抗凝靜脈血做血小板計數或采末梢血用草酸胺稀釋液顯微鏡人工計數,可以糾正PTCP。

【關鍵詞】 血小板假性減少;EDTA-K2;枸櫞酸鈉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01-02

血小板不僅在機體止血和凝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其相關參數的變化還和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對疾病診療及預后評估意義重大。本文我們將選擇本院所收治的82例PTCP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選擇科學的方法排除干擾,保證血小板計數的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試驗組 從過去一年間在我院接受檢測體檢和住院的患者中,發現血小板聚集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并最終確認為PTCP者共82例。包括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齡15-76歲,平均(45.5±18.3)歲。

1.1.2 對照組 在體檢者中選擇20名健康者,排除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及免疫性疾病,血小板直方圖正常。年齡20-68歲,平均(42.5±16.2)歲。

1.2 儀器與材料 Sysmex-XT1800i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Olympus雙目顯微鏡;抗凝劑為EDTA-K2、109mmol/L枸櫞酸鈉;草酸胺血小板稀釋液;瑞-姬染色液。

1.3 檢測與分析 參照國際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與血小板直方圖,對血小板低于70×109/L可疑樣本推片,發現血小板聚集者,確定為假性血小板減少。排除采血因素及其他原因干擾,對試驗組82例PTCP用EDTA-K2、枸櫞酸鈉分別抗凝重新抽血送檢,EDTA-K2抗凝管在15min、1h及2h,枸櫞酸鈉抗管凝在15min以內分別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并同時采末梢血加入草酸胺稀釋液顯微鏡人工計數。EDTA-K2、枸櫞酸鈉抗凝血每份標本涂血片經瑞-姬染色觀察血小板分布情況。對照組分別用枸櫞酸鈉、EDTA-K2抗凝抽血,在即刻(0min)、5min、15min、30min、60min上機血小板計數。所有數據為兩次計數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試驗組EDTA-K2、枸櫞酸鈉抗凝及顯微鏡計數結果比較 EDTA-K2抗凝15min血小板計數結果明顯低于枸櫞酸鈉抗凝和顯微鏡計數結果(EDTA-K2管與枸櫞酸鈉管比較:t=7.142,P<0.01;EDTA-K2管與顯微鏡計數結果比較:t=7.190,P<0.01);1h及以后結果更低。枸櫞酸鈉抗凝和顯微鏡計數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46,P=0.103)。

2.2 對照組血小板計數結果 20例健康體檢者EDTA-K2抗凝和枸櫞酸鈉抗凝血小板在15min以內計數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0min及以后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EDTA-K2抗凝標本0min與60min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t=0.857,P=0.402),說明枸櫞酸鈉抗凝血血小板在15min以后不穩定逐漸降低,EDTA-K2抗凝標本血小板穩定。

2.3 血涂片鏡檢情況 PTCP組EDTA-K2抗凝標本血涂片在鏡下可見大量血小聚集或衛星現象,隨時間延長聚集加劇,部分成團狀。對照組EDTA-K2抗凝標本和15min以內枸櫞酸鈉抗凝標本血小板散在均勻分布,30min時枸櫞酸鈉抗凝標本有微聚集表現,60min時可見聚集明顯增加。

3 討 論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血細胞分析國內普遍使用EDTA-K2抗凝靜脈血上機檢測,如未對PTCP引起足夠重視,對血小板減低病例,如顯微鏡人工計數復查仍用原標本稀釋,對PTCP患者會導致錯誤報告。血液分析儀中非白細胞域異常散點圖對檢出PTCP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5.9%,出現血小板聚集警示信息對檢出PTCP敏感性為92.6%,特異性為97.6%。但由于血細胞分析儀型號差異,檢測血小板原理各不相同,實際工作中可能提示信息的反應也不一致。張偉紅等研究表明抽血后放置1h內加入6.5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抑制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和IgG的表達,有效解離EDTA抗凝劑依賴性血小板凝集,且不影響其他血細胞的計數,有助于解決EDTA所致的血小板計數的假性減少。也有文獻報道用肝素鈉抗凝對PTCP患者在抽血后15min以內進行復查,也可獲得準確結果。

我們的實驗表明,雖然枸櫞酸鈉抗凝血血小板在15min以后其穩定性逐漸降低,但在15min內檢測結果是可靠的,只要掌握好時間可以消除血小板聚集的影響,該方法適用于住院病例的復查。對于門診患者,采用末梢血草酸胺稀釋液顯微鏡計數,雖然精密度不如血細胞分析儀,但對于異常結果的復檢仍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鄭云.三種方法對EDTA-K2抗凝劑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的檢測及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1(12):1924-1925.

[2] 王欣,張麗萍,高曉麗.抗凝劑EDTA及枸櫞酸鈉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現象的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2):2650-265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