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例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診治分析

2014-05-30 12:38朱玉松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診治分析臨床

朱玉松

【摘要】 目的 探討31例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診治。方法 資料選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31例,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20例患者施行胰體尾與脾切手術、局部腫瘤的剔除手術有3例、whipple術的8例。結論 臨床中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手術切除具有較為良好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診治;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33-02

我院回顧性分析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31例,其中男11例、女20例,年齡為19-65歲,平均年齡為(46.9±0.4)歲。所有患者臨床表現為6例沒有明顯的異常癥狀、2例尿黃、眼黃、9例有腹部脾脹的不適等癥狀,而剩余的14例血糖的濃度皆在2.8mmol/L以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輔助檢查、手術方式、術后病理、術后的并發癥、預后與隨訪等。

2 結 果

2.1 所有患者輔助檢查情況 經實驗室的檢查結果表明腫瘤標記物的情況包括12例患者腫瘤的標記物沒有異常、2例患者CA199為44.0u/ml;所有患者影像學的檢查結果表明PET-CT顯示3例患者胰腺占位、MRI顯示8例患者胰腺占位、CT顯示26例患者胰腺占位、B超顯示17例患者胰腺占位。

2.2 所有患者手術方式情況 20例患者施行胰體尾與脾切手術(采取7/8/9/12組淋巴結的清掃的有1例)、局部腫瘤的剔除手術有3例、whipple術的8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淋巴結的轉移,然而沒有施行淋巴結的清掃;5例伴有肝的轉移,亦沒有施行肝臟的切除手術。

2.3 所有患者術后病理情況 所有患者術后病理情況包括腫瘤大小與病理結果兩方面,其中28例患者腫瘤直徑皆在5cm以內,且平均直徑為3cm左右;而3例患者腫瘤直徑在5cm以上,包括6cm、7cm、8cm。而所有患者病理結果顯示23例術中冰凍,同術后的病理大概相符;8例惡性的胰腺神經的內分泌的腫瘤,其中伴有淋巴結的轉移的有3例、伴有肝轉移的5例。

2.4 所有患者術后各類并發癥情況 手術后2例患者腹腔感染、2例切口液化、11例血糖上升、5例胰瘺,剩余11例恢復較為良好。

2.5 所有患者預后與隨訪情況 在3年的隨訪時間中發現隨訪的生存率是100%。

3 討 論

臨床中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影像學的表現主要包括如下幾點:具CT平掃顯示該腫瘤通常呈等密度,偶爾有鈣化灶出現,往胰腺表面靠近將改變胰腺外形,將動脈期CT掃描增強其均勻性的強化較明顯,較亦被發現;據MRI顯示通常具有長T2信號、長T1信號呈現,包含較多纖維與膠原組織的T2W1可以呈現低信號,在脂肪抑制了T1W1時顯示更清晰的病灶。而無功能性胰腺神經的內分泌腫瘤一般具有較大的體積,且多見鈣化、出血、囊變現象,可見囊實性、實性與囊性的信號亦或密度,而且多見完整包膜結構。在本次研究中PET-CT顯示3例患者胰腺占位、MRI顯示8例患者胰腺占位、CT顯示26例患者胰腺占位、B超顯示17例患者胰腺占位[1]。

胰腺神經的內分泌腫瘤治療唯一有效且首選方法為手術治療,甚至連伴轉移腫瘤的姑息切除亦或者腫瘤摘除的作用亦較大。在本次研究中31例患者皆采取手術切除的治療,這同本院同期中其他各類胰腺腫瘤的切除率相較而言更高,有可能同胰腺的內分泌的腫瘤良性居多與緩慢的生長關系較大。且胰腺神經的內分泌的腫瘤中肝轉移的現象較易發生,在本研究中發現5例伴有肝轉移,因為具有較大的轉移灶所以沒有切除腫瘤。在手術之后采取射頻等治療方式,到今亦沒有發現腫瘤復發狀況。在手術后通常具有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但是積極治療可痊愈。如遇惡性腫瘤,不可將其切除時可采取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化療等方式。

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預后相關的是其類型。臨床中大多數胰島素瘤在診斷時使良性腫瘤,而惡性腫瘤只占3%-16%左右。據Soga等人[2]的綜合分析顯示術后10年良性的胰島素瘤的存活率是97%,甚至連惡性的亦具有較為良好的預后,在術后10年的存活率在75%左右。而胃泌素瘤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極易導致肝轉移現象發生。據相關報道顯示無肝轉移胃泌素瘤的患者5年的生存率是98%,而10年的生存率是96%。然而具有肝轉移現象存在的患者10年、5年的生存率是31%與56%。

由于胰高血糖素瘤具有較為罕見的特點,具有較大的病灶,當發現時通常65%左右出現肝轉移現象。據Chu[3]等人的報道顯示術后5年胰高血糖素瘤的生存率是84%,而非手術的患者是49%。且生長的抑制瘤亦具有較為罕見的特點,其年發病率是1/4000萬左右。據Soga等人的報道顯示轉移者其術后5年的生存率是61%,而無轉移者是74%。在VIP瘤的患者當中68%左右出現癥狀的時候亦具有轉移現象發生,首選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轉移灶與原發灶,且VIP瘤患者術后4年的生存率是74%。在本研究中至今依然生存且最長的1例已經生存了4年多,有可能為良性的胰島素瘤,而且較早發現,其中較小腫瘤的直徑是1.4cm,將腫瘤剔除的手術方式有效采取。在隨訪階段沒有發現有轉移病灶的現象發生。本組5例肝轉移患者雖然沒有切除轉移灶,然而經過射頻、化療等治療之后患者的病情穩定且具有較高的生存質量,所有應將多樣的治療方式予以胰腺神經的內分泌腫瘤臨床的治療,以便將更好的預后提供給患者。

參考文獻

[1] 張人超.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9):784-785.

[2] 陳曦.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熱點探討[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55(10):2590-2592.

[3] 劉騫.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治療[J].肝膽外科雜志,2010,23(8):243-244.

猜你喜歡
診治分析臨床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診治新進展
研究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用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診治中的臨床效果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當歸四逆湯治療虛寒型痛經臨床觀察
臨床一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