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護理體會

2014-05-30 19:13王英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平均年齡病程病情

王英

【摘要】 目的 總結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53例,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包括飲食指導、心理護理與運動護理在內的臨床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獲得明顯改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1.67%)與對照組(72.41%)相比明顯較高,兩組護理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全面的臨床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生活品質,值得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 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97-01

無癥狀心肌缺血是指在解剖上來看,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明顯病變,然而在臨床中卻缺乏胸痛等關于心肌缺血的具體癥狀,患者往往感受不到疼痛或者痛閾過高,主觀上不了解自身病情,采用常規的心電圖一般也不會被輕易檢出,因而在臨床中常被忽略或者出現誤診,延誤病情,致使死亡率增加。心肌缺血與心絞痛相同,可對患者心臟造成嚴重的影響與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53例,分為兩組。觀察組24例,男性11例,年齡在56-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83±2.51)歲,病程為1.5-8.5年,平均病程為(3.16±2.09)年;女性13例,年齡在54-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15±3.46)歲,病程為2-9年,平均病程為(3.54±2.27)年。對照組29例,男性16例,年齡在55-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27±2.86)歲,病程為3-7.5年,平均病程為(3.44±2.18)年;女性13例,年齡在58-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29±3.27)歲,病程為2.5-9.5年,平均病程為(3.39±2.16)年。其中,合并高血壓的有19例,合并糖尿病的有24例,合并腦梗死的10例。所有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癥方面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針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特點,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加強巡視、糾正異常等,觀察組接受全面的臨床護理,方法如下。

1.2.1 病情觀察 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多為老年人,因老年人年邁體衰,對疼痛的反應不敏感,因而病癥發生時不易被感知。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結合24h動態心電圖的監測結果總結疾病的發作規律。無癥狀心肌缺血的高發時間為早晨醒來后的1-3h,此時發作的次數與夜間相比是其2倍以上。針對這一特點,護理人員應有意識的強化清晨護理,注意患者在此時間段的體位、進餐與排便情況以及血壓、心率和心電圖具體變化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及時發現異常情況迅速處理,避免各種不良反應發生[1]。

1.2.2 心理護理 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一般體質較弱,自身免疫力下降,因而會時常出現渾身無力或頭暈目眩的情況,此種疾病經常發作會使患者產生擔憂、緊張、焦慮或者恐懼心理。負面情緒可興奮交感神經,加速心臟搏動,對病情起到誘發或者加重的作用。護理人員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主動與患者交流,針對患者的性格特點及心理狀態針對性的采取疏導方式,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持與適時鼓勵,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放松心情,減少負面情緒對臨床治療所造成的影響,主動配合治療。

1.2.3 飲食護理 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多為老齡患者,因此,健康的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對疾病治療非常關鍵。所以,臨床中應適時指導患者盡量進食優質蛋白、高熱量、低鹽低脂肪的食物,且以高纖維、易消化食物為宜,避免進食具有較強刺激性的食物,禁煙酒,少吃多餐,平衡膳食。養成良好正常的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并保持大便處于通暢狀態。對排便困難患者給予適當的腹部按摩,加速胃腸蠕動,防止因為排便過度用力而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誘發心臟病[2]。

1.2.4 運動護理 根據患者具體恢復情況,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鼓勵患者多進行適當運動,例如打太極拳、體操或者散步等,增強體質的同時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并有效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注意避免過量運動,運動過度會使心肌耗氧增加,引發疾病發生,所以切忌負重或者劇烈運動。循序漸進的開始運動,當患者出現心悸、氣促且感覺疲勞等癥狀時,需立即就診并及時做心電圖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與早治療[3]。

1.3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獲得明顯改善。觀察組基本滿意患者18例,比較滿意患者4例,不滿意患者2例,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基本滿意患者11例,比較滿意患者10例,不滿意患者8例,滿意度為72.4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發生及其發展具有隱匿性,臨床診斷過程中非常同意被忽視,此病癥可發展為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對患者生存安全產生嚴重威脅。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1.67%)相較于對照組(72.41%)明顯較高,由此表明,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給予科學全面的臨床護理可有效鞏固療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值得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莉梅.老年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15(25):67-68.

[2] 褚春燕,張蘭芳.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11(05):20-21.

[3] 拓賀玲,黃素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2(19):53-54.

猜你喜歡
平均年齡病程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穩定,何時能停藥
不戒煙糖友病情更難控制
低GI飲食模式或能顯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韓國人平均年齡41歲
網友真實狀況鑒別手冊
去年中國有438名公安民警犧牲 平均年齡46.3歲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響
手術科室用血病程記錄缺陷評析
高頻超聲評價糖尿病膝關節病變與病程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