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紙塑獅子頭裝飾藝術研究

2014-06-30 20:34吳瓊蔡佩泉聞敬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7期

吳瓊 蔡佩泉 聞敬

摘 要:紙塑獅子頭是頗具代表性的民間手工藝作品,獨特的制作工藝以及奔放的色彩都源于先輩對自然的崇拜和生活的感悟。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延續在每一個制作精美的紙塑獅子頭上。

關鍵詞:獅文化;傳統美學;紙塑工藝

獅子原不是中原本土的產物,在東漢時藩國進貢真獅后,那威風凜凜的鬃毛和震懾四方的低吼讓它逐漸成為權勢與力量的象征。佛教中也將獅子比為“四尊足”,這讓獅文化的崇拜也帶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人們將獅子看作至剛至陽的化身將其融入神話傳說體系,與麒麟等祥瑞靈獸一起擔負禳災祈福的使命。如此代代相傳兩千多年,其中也因地域文化的差異形成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邳州紙塑獅子頭便是其中之一,在全國民間文化藝術范圍內更是獨樹一幟,個性鮮明,現已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邳州地處江蘇北部屬于徐州市轄內,東臨新沂,南接睢寧、宿豫,西連銅山,北界山東。古時別稱良城、邳國、下邳。邳州歷史悠久,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為紙塑獅子頭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

1 民俗獅文化

在深為大眾熟知的獅子工藝形象中有石獅、舞獅、窗花獅子、泥塑獅子等,多以生活裝飾為主,舞獅則是一種近似于圖騰崇拜的表演儀式,歷史悠久。早在漢代時即有佩戴假面等裝飾物來模擬動物情態的“象人”,至唐代的五方獅子舞已發展的氣勢恢宏,傳至民間也因其喜聞樂見的特點而廣為流行。明清時期將舞蹈與武術結合,豐富了舞獅的表演形式,更具可觀性。單一的產業經濟讓人們投入農忙之余十分重視節日慶典類的活動,舞獅驅邪清災、吉祥和瑞的象征使其成為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身影。

邳州紙塑獅子頭文化據傳已有近500多年的歷史,《邳志補》曾載:“春日賽會,鳴鉦擊鼓,作巨象、獅子、竹馬、蹴鞠之戲,冶容襖服,游衍州閭”[1]。邳州紙塑獅子頭多樣的尺寸形制,除滿足舞獅活動所需外,還可供人們懸于家中,用以烘托節慶氛圍、祈福納吉。

2 紙塑獅子頭的造型分析

傳統獅子形象多是工匠們以代代相傳的技藝口訣為基礎,加上自我想象夸張而出的。因此,表現形態也是千變萬化不一而同,頗具時代特征。漢代獅子是獅虎的結合體,軀體強健,充滿躍動感。三國兩晉時期的獅子風格迥勁,面部較小,身軀碩大,四腿短粗。唐代在繼承前代形象的同時擺脫掉異域的玄幻風格,在大體量上凸現精神氣韻。明代有了較為確切的塑造標準,構思精巧細膩并且裝飾華麗。邳州的紙塑獅子頭造型奇特,更加貼近于已經滅絕的西域獅,頭部呈長方形,就整體造型比例而言長度優勢明顯,自鼻尖到腦后的距離是寬度的兩倍,使獅子形象顯得莊重、威嚴。

在裝飾上色彩艷麗,形式豐富。獅嘴方闊白牙紅舌,唇上自正中的蓮花圖案向后用祥云作邊,蔓延伸展直至獅耳下方。獅鼻略窄于前頜,鼻孔外擴兩翼肥厚,鼻頭高挺。眼眶如兩尾金魚,渾圓的眼球突出額頭部位,眉骨高聳雙眉微蹙呈內八形,顯得威嚴神氣。目光炯炯,似笑似怒,表情極為生動。此外,從眉心至額頭還有六處犄角,三支鼎立于眉間并飾有花卉,額頂另有三支呈直線排列,如山巒高峰,配葉狀彩繪。(見圖1)

制作一個紙塑獅子頭十分花費功力,有約莫數十道工序,大致分為模型制作、翻制模具、紙塑和上色幾個步驟。

(1)模型制作。要用泥漿制作模型,削捏出紙塑獅子頭的輪廓,再用泥坯翻制模具。(見圖2)

(2)翻制模具。翻制的模具分為陰模、陽模,不同翻制方法也將導致之后紙塑方式的不同。翻制陰模時,先在晾干的模型上涂上利于脫模的油脂(現也用肥皂水),再覆以5~10cm之間厚度的泥坯,待晾干后脫模;陽模則是把泥坯嵌入模型內待干后取出。

(3)紙塑。下面的步驟便是紙塑獅子頭中紙塑的成因,先在模具上覆蓋一層浸濕的襯紙,服帖后,將浸泡過的桑皮紙用漿糊逐層覆蓋在模具上,待紙皮干后,從模具上取下。之后,用加熱彎曲的竹片在底層做固定,并做獅子頭張開下頜姿態的支撐。

(4)裝飾上色,上色時先勾勒出著色區域,再分別上色。上色完畢之后用白茍染成的綠色、紅色鬢毛裝飾,系上銅鈴,完成制作。(見圖3)

3 紙塑獅子頭的裝飾色彩

在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民間習俗的影響下,各種對生存和生命的理解被簡約表達為喜慶納福、驅邪禳災,這也造就了民間藝術色彩的紅火吉慶、熱烈奪目的色彩形式。在熱烈與喧鬧中,每種顏色的使用都有各自的象征與內涵。邳州紙塑獅子頭多用對比色彩,有紅、綠、黃、紫、黑、白六種色彩繪飾面部五官及裝飾紋樣,民間畫決有“紅離了綠不顯”,“光有大紅大綠不算好,黃能托色少不了”等用色經驗。人們對紅色的喜愛是廣為認同的,它源于對生命與火的崇拜。紅為赤,也常被用來形容太陽。紅色的自然屬性以及它所象征的強大生命力,使人們堅信它可以驅除邪佞,帶來祥瑞吉祥。在喜慶祥瑞的獅子頭上自然也不會缺少綠色的襯托,紅的色相能帶動人的情感,挑動視覺活力,再加上綠色的強對比,更顯熱鬧、大方?!熬G”在古代常與“青”混用,青青之色是冰雪消融新枝吐綠,預示著活力充沛,欣欣向榮的新時期。在視覺效果上自然少不了黃色的點綴,黃色不僅是皇權、富貴的象征,也代表哺育萬物之基本的土壤大地,在紙塑獅子頭上,幾乎所有的裝飾邊緣都會以黃色線條封邊,真正印證了“紅靠黃,亮晃晃”的用色傳統。紫、黑、白三色點綴其間,紫色并非正色,在傳統文化中紫色象征尊貴,飾于眼角位置使整體更顯莊重。黑、白與赤、青、黃合為五色對應五方,同時也與四季相和冬黑秋白。

4 紙塑獅子頭裝飾內涵

民間工藝美術本就是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表現形式,紙塑獅子頭既是為節慶歡娛所做,每一個花紋自然也都富含吉祥寓意。人們常用漢字的諧音與自然界中各種動生物的生態屬性來借以喻志。獅子唇邊祥云的“云”與“運”同聲,祝愿好運當頭;額頭正中繪有“蓮”狀花卉,一般來說民間常將蓮與荷統稱為“蓮花”,蓮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吧徟睢惫麑嵍嘧?,借此喻多子多福,“蓮”與“連”諧音,還寓意連連有余,“荷”象征和合如意。在佛教中,“蓮”被認為是西方凈土的象征,圣潔高貴,是佛教八吉祥物之一。桃木為五木之精,能壓伏邪氣,眉間三足上所飾的桃花象征春天,花開三月萬物復蘇,一切都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眼睛處的兩尾金魚與“余”同音,象征富足有余,在古代神話中,它還常以水神形象出現,人們相信魚神司水,與生產豐收有密切關系,此外,魚不似龍鳳圖騰,張揚高貴,它的平凡更能表現出人民對生活富足,家庭和睦的樸實愿望。

5 結 語

邳州紙塑獅子頭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就地選擇的裝飾材料,使其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列中別樹一幟,是帶著濃厚原生態文化氣息的情感表達,是最直接、最純粹的生活智慧。但在經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轉變的今天,紙塑獅子頭正在逐漸失去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國家可以給予保護的是技術和工藝,而可以使其重獲生命的是喚起社會對民俗文化的尊重和重視。

參考文獻

[1]走向新生——邳州紙塑獅子頭研究及保護芻議[J].民族文化,2011(03):137~141.

[2]彭德.中華五色[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08.

[3]馮其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01.

[4]前世今生——解讀“守門”石雕獅子的民俗文化精髓[J].藝術研究,2010(01):5~7.

[5]傳統工藝美術中吉祥圖案的文化意蘊[J].企業導報,2013(02):24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