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煉鋼術到煉金術

2014-07-09 19:43趙方忠房曉
投資北京 2014年1期
關鍵詞:石景山轉型金融

趙方忠 房曉

在投資熱點不斷涌現的北京,石景山轉型發展的出路何在?

石景山曾被視作東方的魯爾。因為她具備了和德國魯爾區類似的基因:傳統的鋼鐵之都,產業轉型逐漸由硬變軟,以及政府持續注入的關注與政策支持。

然而,東方魯爾的轉型之路并不輕松。在中國謀求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們不僅要問,石景山將如何實現“兩個倍增”的目標?

從歷史數據看,“倍增”確有壓力。石景山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存在不平衡現象,除個別年份外,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而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又快于居民收入增長的格局,出現了所謂的“GDP邁一大步,財政收入邁兩大步,居民收入邁半步”的現象。

從城六區對比情況看,“倍增”仍有潛力。石景山區整體發展能及在城六區中明顯偏弱,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石景山地區生產總值為320.7億,僅為朝陽和海淀區的1/10,“十一五”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7.6%,僅為其他五區的1/2,財政收入為23億,比排名第五的豐臺區相差近3倍,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也與其他五區存在較大差異。

此時,北京正呈現出“東西南北中一齊向前沖”的“倍增”發展格局:東部打造首都副中心,北部構建國際空港城、未來科技城、國際會都,南部落子北京新機場、崛起高端制造業基地,城六區金融街西擴南拓、雍和文化創意獨領風騷、CBD東擴北進、麗澤園博合縱聯橫、海淀后山異軍突起……石景山絕不能再按兵不動。

轉型數年,石景山收獲了一長串賺足世人眼球的名頭: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中關村石景山特色園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這些名頭足以讓石景山完成世紀蝶變,但問題是現在仍在轉變的過程之中。

現代服務業正在燃起石景山新的轉型希望。2013年對于石景山而言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石景山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發展的意見》,石景山挾最具服務業增長潛力區域之勢能而備受矚目。

國家保險產業園、北京首個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一個個新概念、新空間的面世,似乎也佐證著石景山找到了引領服務業發展的經濟引擎。

但是,昔日慣于煉鋼的石景山是否在今天掌握了真正的煉金術?

北京發展中的“燈下黑”

石景山是北京繼東西城之后,第三個完全城市化的主城區。

但這個理應成為北京拉開骨架、豐滿血肉,實現北京經濟發展最大戰略增量的北京主城區,卻長期缺乏引領轉型發展的引爆點和突破口,出現了北京主城區典型的“燈下黑”現象,歸結起來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東方魯爾的認識誤區。東方魯爾只能代表石景山的過去,絕不是石景山的未來。

德國的魯爾傳統工業區轉型只是全球老工業區新生的一種方式,絕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石景山轉型的目標。

因為魯爾工業區的轉型,與石景山有著巨大的時代差異。

魯爾轉型之時,德國的經濟已經高度發達,并非是魯爾自身的發展出現問題,而是德國的能源結構亟需調整,德國對于魯爾的轉型幾乎集中了全國的力量 “畢其功于一役”。

而反觀石景山,只能算是集中了全市的力量,更多時候只是集全區之力,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城市建設,抑或是經濟規模等,處于低層級的石景山均不可與當年的魯爾同日而語。

這也使得石景山逐步顯現出了轉型發展的“四化危機”:城市的邊緣化、產業的空心化、資源的散亂化、發展的封閉化。

第二,CRD發展定位亟待提升戰略層級。這個在短時間內讓石景山改頭換面的名片,已經初步實現了轉型初期轉變形象和激發潛能的目標,釋放出了石景山強大的后發優勢。

可盡管各項發展數據持續向好,但石景山的文化、旅游、休閑等僅在定位之下進行了簡單疊加,未能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滿盤活”的戰略抓手,其賦予石景山更多的是在首都發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不可否認,自2006年以來,CRD發展定位確立的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商務服務、現代金融、旅游休閑等五大產業得到了相應發展,且創造了諸多“第一”,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卻是:石景山至今仍拿不出任何一個能夠在北京具有惟一性或排他性的產業或者資源。

這個處于首都兩軸兩帶的結合點,長安街西延線的核心區域,緊鄰著北京城市功能核心區,首鋼搬遷之后“近城山水”獨特優勢,理論上講應該是首都城市核心功能向外延伸拓展的第一站。

卻因為沒有惟一性或排他性的產業或資源有些面目不清,文化比不上東城,金融比不上西城,科技比不上海淀,商務比不上朝陽,旅游休閑比不上所有的生態涵養發展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主城區諸多城市功能延伸至石景山的選擇性失盲,使這個距離北京經濟最發達區域最近的城市功能拓展區,難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第三,新首鋼高端產業功能區徘徊不前。首鋼搬遷調整,為石景山留下了8.75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2014年石景山轄區內的兩大熱電廠將陸續關閉,還將為石景山釋放出近2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在北京主城區擁有10平方公里的增量空間,正是石景山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爆發點,是石景山引領一個時代、開創一個時代的重要戰略抓手,但如何構建、怎么運營,遲遲未能破題。

勿庸置疑,在石景山爭取到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戰略背景下,如何破題新首鋼高端產業功能區的發展,已是擺在石景山當前的最大困惑。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曾經指出,一流的政府要戰略,二流的政府看政策,三流的政府上項目。人們不禁要問,擁有國家戰略的石景山,轉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個重大的機遇窗口

石景山的轉型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

將石景山置于時代發展的大格局中,改變石景山千載難逢的三大歷史機遇已經出現。

第一大機遇是長安街西延的重大歷史機遇。長安街西延,將徹底打通中國第一街的產業血脈、歷史文脈和交通動脈,石景山必須從更高的層面上完成“新四化”建設,即戰略的謀劃、發展的策劃、創新的規劃、實施的計劃。

這需要石景山的新一屆領導必須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想的更多,才能把握住這改變石景山的重大機遇。

將北京市與保監會共建的國家保險產業園爭取到石景山發展,無疑是石景山新一屆領導的高明之舉,也是石景山借助長安街西延重構產業的重要突破口。

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金融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上海為對接全球金融找到了自貿區,天津振興海洋經濟的金融租賃創新,將東疆港推向了改革的前臺,重慶打造內陸金融的全球高地,找到了兩江新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中國最大的直轄市,又是管理著中國龐大金融資產的首都,北京未來怎么辦?

與此同時,以國家保險產業園對接金融街功能外溢的石景山,能不能為北京的金融創新找到一條新路徑,從接地氣到旺人氣,以旺人氣促財氣?

第二大機遇是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的戰略機遇。作為北京惟一的國家服務業改革試點,石景山戴上了國家戰略的帽子,但如同一把大傘,上面花枝招展煞是好看,下面卻僅有一桿細細的支撐,空空如也。

這恰好是石景山當前的現實圖景,產業空心化一直是困擾石景山轉型發展的最大難題。如今,擺在石景山新一屆領導面前的最大課題便是,拿到國家試點的石景山如何勇于突破、勇于創新、勇于引領,真正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做出一篇改天換地的錦銹文章。

實際上,要扛起國家服務業示范的大旗,石景山必須結合三大優勢引領發展。

第一,互聯網產業發展優勢。CRD的多年發展,石景山已經在動漫網游、電子商務、新媒體等互聯網及相關產業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而互聯網是一個融合性、創新性極強的現代服務業,能夠衍生的生產鏈、生活鏈、生態鏈無可想象,任何一條鏈條的延伸都意味著一個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這也是未來石景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依托。

石景山必須善于通過政策引領,整合現有與互聯網相關的細分產業,明確將互聯網培育成引領石景山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為對接互聯網今后不可預知的產業創新預留出足夠的管線。

第二,文化資源優勢。石景山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除了石景山、八大處之處,還擁有諸多的明清皇家遺址,又有雕塑公園等一批現代景觀,是北京文化休閑體驗的重要區域,多年旅游休閑產業的培育發展,也使得石景山具備了重要的發展條件。

而要成為北京主城區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區域,石景山需要打造一個高地,引入四類人群,實施三大戰略。

即打造一個主城區文化休閑的體驗高地,引入“金發碧眼的涉外人群,披頭散發的藝術人群,游手好閑的富裕人群,修身養性的養生人群”,實施好“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公眾經營”的三大戰略,政府經營環境,制定更好的政策引導市場發展,企業經營市場,結合需求開展服務創新,公眾經營文化,調動起工農千百萬,參與文化大發展。

第三,城中村改造的創新優勢。石景山當前仍有巨大的城中村改造任務,只要能夠創新利用,這些巨大的存量資源就將轉化為引領發展的增量資源。

石景山已經一次性整建地將1.5萬農民轉換成了城鎮居民,但變化的只是這些人的身份,轉居后的集體土地并未一次性轉為國有,這已經成為石景山大面積開發建設的重要羈絆。

目前,石景山保留集體所有權的土地面積為1212.66公頃,占全區土地面積的14.37%,且部分土地與國有土地交叉分布,布局分散,缺乏統一管理,給土地征收和開發利用造成了很大困難。

這是石景山城市發展必須要跨過的一道坎。針對集體經濟組織仍存在,土地確權卻找不到主體的制約瓶頸,需要石景山創新出一條以增量盤活存量的集體土地利用新途徑。

如何創新集體土地的利用方式?同樣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大興舊宮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舊宮采用土地證和房產證分離的方式,在保持集體土地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國土部門頒發商品房的房產證,可以用于抵押、貸款等融資,這一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市領導的肯定與認可。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全市都在積極創新集體土地的利用方式,石景山完全可以借助主城區的地理交通優勢,以及國家服務業改革試點的政策創新優勢,開創一個和舊宮并駕齊驅的“雙星并耀”新模式。

借助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集體土地改革創新的時代契機,打造成一個讓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教,宜居、宜業、宜商”的集體土地開發“石景山模式”。

而在石景山謀劃世紀巨變的當下,北京市也為石景山開啟了一個重大的機遇窗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北京市率先于全國成立了全面改革深化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郭金龍親自提綱組長,如今,北京正在積極尋找首都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發力點。

對于石景山而言,搶抓住這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已經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石景山當前的轉型發展問題,恰好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示范性和突破性的問題,石景山轉型的成功與否是關系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能否實現,而這個機遇是否屬于石景山,關鍵還是要看石景山是先知先覺,還是后知后覺,還是不知不覺。

這個有可能影響石景山未來數年的歷史機遇,也是石景山實現轉型發展的最大機遇,石景山新一屆領導必須牢牢抓住,拿出一整套深化改革發展的系統思路,來破解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四化”危機和諸多困難,找準問題的難點,營造投資的熱點,打造出形象的焦點。

“金子”怎樣才能煉成

實現煉鋼到煉金的蛻變,關鍵在于能否準確把握中國金融發展當下的三大歷史變革。抓住變革時機,把握變革本質,石景山就有可能翻天覆地海闊天空,抓不住就有可能大浪淘沙止步不前。

第一,是市場的變革。中國的金融變革即將或正在掀起一場革命,正從金融互聯網變革到互聯網金融,而這將是一場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顛覆性革命。

互聯網帶給當今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傳統的顛覆,而且沒人可以預知你未來的競爭對手會來自哪里,就像幾年前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騰訊能夠開發出免費的微信,成為中國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的最大競爭對手。

在互聯網創新成為時代最強音的時代,互聯網大佬馬云曾經與四大國有銀行行長對話互聯網金融時直言:銀行行長乃至所有的傳統金融界大佬都不知道什么叫互聯網金融。在馬云看來,中國用了二三十年,進入了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但隨著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的進程加快,沒有人可以預測五年、十年之后互聯網會給傳統的金融行業帶去怎樣的革命。

幸運的是,當下正處于中國互聯網金融變革的前夜,這也就意味著,誰能把握住機遇,就有可能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弄潮兒。

問題是,石景山能否在中國金融決策中心的基礎上,鏈接金融街的發展優勢,打造一個引領市場變革的金融創新中心,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把互聯網金融打造成全國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

這要看已經掛牌了北京首個互聯網金融基地的石景山接下來會怎么做。

石景山必須放眼成為北京高端功能區的全球品牌,在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創新基礎上,打造出一個具有惟一性、權威性、排他性的金融創新中心,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國一枝獨秀、脫穎而出。

長期以來,在美國經濟學界的一批“中國通”眼中,北京當前具有全球影響的高端功能區品牌只有“兩個半”,一個是中國硅谷中關村,一個是中國中央商務區CBD,而“半個”恰恰就是管理著數萬億金融資產的金融街。

而之所以將金融街視作“半個”具有全球影響的高端功能區,恰好是因為中國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其管理就在金融街,但同時中國的利率和匯率也都處于高度的管制之中,還不能真正地影響全球。

第二,是政策的變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改革最大的亮點和難點,以及未來引領經濟持續發展的戰略增量,就是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的歷史突破。

而對于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創新,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粵港澳,甚至連溫州、青島、 廈門等城市都已經走在了北京的前列。

如今,上海已經找到了自貿區,而北京能否繼續引領金融改革創新的潮流,中國的金融資產管理中心能否爆發更大的經濟能量,也必須找到一個承載金融創新改革的試驗田。

作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石景山有能力、有條件、有資源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化創新的引領者、探索者和實踐者。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石景山能否借勢借力有所作為,率先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政策變革機遇,關鍵在于能不能率先于全市拿出一系列的金融引導、金融創新、金融突破的政策。

北京區域內對金融創新的爭奪日趨激烈,石景山絕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必須早行動、早準備、早安排,代表北京拿出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打出“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金融創新改革王牌,破解石景山發展長期的封閉化困局,打造成具有國際化色彩、全球化高度、世界性影響的金融創新中心。

第三,是全球性的變革。這種變革的端倪已然開始顯現,就是TPP自貿區的發展正成為驅動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帶給中國最直接的表現,便是京交會的崛起與廣交會的衰落。

廣交會與京交會的最大區別在于,廣交會是產品貿易,京交會是服務貿易。京交會的快速崛起,預示著服務貿易正成為全球變革的大趨勢、大潮流。

在這種勢不可擋的潮流下,北京要繼續引領全國乃至全球的金融發展,創新改革的發展需要,要求北京必須構建形成“一心兩翼”的金融發展大格局,影響全球的金融及經濟活動。

一心,就是金融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決策中心,以“一行三會”為代表,突出中國金融的行政管理職能。

兩翼,東翼以CBD為核心打造國際金融商務中心,依托CBD對跨國機構無可替代的聚集能力,繼續吸引國際金融機構開展商務活動。

西翼,在石景山構建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的全球金融創新中心,突出中國草根金融的市場創新,成為引領中國金融創新的戰略高地。

“一心兩翼”的北京金融創新發展大格局,依托核心的金融資產管理中心,在長安街誕下“雙黃蛋”,使北京兼具起行政金融、商務金融、市場金融三大特色,形成“一根扁擔挑兩頭”的金融發展態勢,使長安街真正成為“長安金軸”,成為北京這座世界城市控制全球資源,展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影響力的形象窗口。

石景山無疑將成為北京金融發展大變局中最為華美的樂章,也將成為最為壯麗的后起之秀。

堅冰已經打破,航向已經指明。千年機遇只爭朝夕,石景山只要能搶抓住改變歷史的重大契機,率先于全國扛起“中國金融草根創新高地”的旗幟,一定能寫出一篇驚天動地的大文章。

猜你喜歡
石景山轉型金融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與冰雪共舞為冬奧添彩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難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北京市石景山區汛期降水的氣候特征分析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