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馬東部礦區含水層與隔水層地質條件分析

2014-07-14 04:56劉鵬程林劉軍
關鍵詞:隔水層含水層

劉鵬程 林劉軍

摘要:本文通過對義馬東部礦區含水層與隔水層地質條件分析,為此礦區煤層開采生產中的突水預測及其防治,提供較為基礎的含水層與隔水層資料,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資料。

關鍵詞:義馬東部礦區 含水層 隔水層

隨著煤礦開采深度加深,礦井突水事故頻發,如何減少礦井突水事故,對于煤礦含水層及其隔水層的研究要求就日益突出了。根據地層巖性及其組合埋藏條件,義馬東部礦區可劃分為7套含水層及其3套隔水層。其含水層與隔水層分述如下:

1 礦區含水層

1.1 奧陶系石灰巖巖溶承壓性含水層

義馬東部礦區奧陶系灰巖多為白云巖及白云質灰巖。地表巖溶出露形態復雜,溶洞主要分布于溝谷兩側巖壁上,沿巖層面發育,多個溶洞常呈線狀串珠相,溶洞大小不一,斷裂帶常發育巖溶較大的溶洞。

溶洞發育方向為NW與NE向,部分溶洞垂直裂隙較發育,地下巖溶發育程度一般,且非常不均勻??傮w來講,淺部巖溶較發育,以溶孔及溶蝕裂隙為主,隨埋深增加巖溶發育強度減弱,裂隙多被方解石脈充填。其單位涌水量q=0.00061-5.65L/s.m,滲透系數K=0.00045-9.02m/d。均屬中等富水,但富水性極不均勻。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水,固形物為0.299-1.67g/l。

1.2 太原組石灰巖巖溶裂隙承壓性含水層

太原組石灰巖以砂巖、硅質泥巖、泥質砂巖夾石灰巖及煤線組成。其中,灰巖3、4層,單層厚度0.2至7.50m厚不等,厚度走向方向變化不大,傾向方向逐漸變薄,灰巖總厚7.14至16.35m,裂隙一般較發育,但多被方解石脈所充填。

其單位涌水量q=0.00044-0.0843 L/s.m,滲透系數K=0.00412-4.76m/d。富水性弱且不均勻,一般淺部比深部富水性好。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水,固形物0.462-0.839g/l。

1.3 山西組砂巖孔隙裂隙承壓性含水層

山西組砂巖總厚度51-90m,以中粗粒砂巖為含水層,一般有3-7層。單層厚度2-8m,以大占砂巖和香炭砂巖為主,最大厚度為54.96m,最小厚度為6.06m,平均厚度30m左右,其中分布泥巖和砂質泥巖隔水層。巖層裂隙不發育,地下水補給條件差。

其單位涌水量q=0.00025-0.0181L/s.m,滲透系數K=0.00135-0.217m/d。富水性弱且不均勻,當裂隙發育時,鉆孔漏水較嚴重,含水性較強,反之含水性較弱。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Na型,固形物含量為0.264-

0.687g/l。

1.4 石盒子組砂巖孔隙裂隙承壓性含水層

石盒子組砂巖總厚度402-518m,其中以中粗粒砂巖層為含水層,厚度23.31-43.66m,一般有13至19層,單層厚度0.2-7.0m,其間泥巖和砂質泥巖隔水。巖層裂隙不發育,地下水補給條件差。

其單位涌水量q=0.15-0.28L/s.m。富水性弱,且不均勻,屬孔隙裂隙承壓含水層。水化學類型為HCO3-Na型水,固形物0.395-0.574g/l。

1.5 風化帶孔隙裂隙潛水含水層

該層分布于基巖淺部,可分為全風化帶和半風化帶。厚度30m左右,為風化帶的主要含水段,厚度變化受巖性和地形控制。礦區內風化帶一般含水性很弱,僅河床底部風化帶含水性較強。水質一般為HCO3·SO4-Ca·Mg型水,固形物含量為0.286-0.560g/l。

1.6 第四系沖積、洪積砂、卵石孔隙潛水含水層

由經常性流水或洪水攜帶的物質沉積而成,主要分布于河谷中,厚度一般3-8m,自河谷邊部至中部有逐漸增厚的趨勢。巖性松散,分選性一般,磨圓度為次棱角至圓形,礫、卵石主要為砂石及灰巖等,礫徑一般2-10cm,大者25cm左右。富水性中等。水質一般為HCO3·SO4-Ca型水,固形物0.376-0.643g/l。

2 礦區隔水層

2.1 本溪組鋁土質泥巖隔水層

該層為厚3-25m,大部分一般9.08m左右。根據鉆孔揭露,井田內普遍發育,層位穩定,裂隙不發育,巖性致密,不透水,隔水條件良好,可阻止奧陶系灰巖水與太原組灰巖水之間的水力聯系。

2.2 二1煤底板至L7灰巖頂部隔水層

研究區內普遍存在,厚度10m左右、穩定;節理、裂隙為閉合型、具有較多填充物、透水性差;其中太原組灰巖含水性弱,可阻該層以下含水層地下水進入礦井。根據礦區內生產礦井調查資料,礦井底板出水量很少,表明其隔水性比較可靠。太原組灰巖為二1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當遇斷裂切穿含水層而溝通了含水層與煤層的水力聯系時,則地下水就能順利進入礦井。

2.3 山西組頂界以上的隔水層

山西組頂界以上巖石組成顆粒小而密,其裂隙多為閉合型、具有較多填充物、透水性極差而其總厚度一般為30m左右。本礦區內地層普遍分布,其層位穩定,可阻止上部砂巖裂隙水發生直接水力聯系。

綜上所述,義馬東部礦區含水層與隔水層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及時掌握地層含水層與隔水層的構造整合關系,對于礦井水的預測和治理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長文,付斌等.礦井突水問題得研究[J].煤炭科技,2004.5.

[2]張人權主編.水文地質學基礎[M],2011.1.

[3]馬立強,張東升,董正筑.隔水層裂隙演變機理與過程研究[J].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劉鵬程(1980-),男,河南焦作人,教師,中專講師,研究方向:煤礦地質;林劉軍(1983-),男,河南內黃人,教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煤礦地質。

猜你喜歡
隔水層含水層
巨厚充水含水層疏放水層位優化研究
天津地鐵深基坑深層承壓水水力聯系試驗研究
美國西部奧加拉拉含水層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底板隔水層破壞的力學模型及破壞判據
全球地下含水層下降驚人:要被抽干了
巖溶含水層水流模型研究進展
混合抽水試驗在深埋含水層地區水文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論某公路工程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