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家庭養蜂生產行為的實證研究

2014-07-16 07:27席桂萍等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養蜂業農戶

席桂萍等

摘要:根據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對蜂農固定觀察點的連續跟蹤調研數據,實證分析了農戶家庭養蜂的生產行為,并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蜂農養蜂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養蜂農戶多為從業時間較長的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農戶家庭養蜂存在“定地”、“定地+小轉地”、“小轉地”、“大轉地”4種放蜂方式,蜂群飼養規模不大,養蜂生產目的是為了獲取蜂產品而不重視授粉服務,養蜂比較收益偏低,技術相對落后,機械化和組織化程度偏低;放蜂方式、遭遇災害事故狀況、收益水平、獲取養蜂技術情況與組織化程度對蜂農從事養蜂生產的意愿有顯著性影響。根據調研結果提出大力推廣蜜蜂授粉、發展現代養蜂業、盡快出臺養蜂業扶持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家庭養蜂;生產行為;農戶;養蜂業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371-05

養蜂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養蜂業對于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部,2010)。然而,目前中國的養蜂生產屬于以家庭結構為主的落后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近年來還出現了不少蜂農棄蜂轉行的現象,中國養蜂業的發展已陷入嚴重困境。蜂農是養蜂生產的主體,其生產意愿與生產行為是養蜂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從微觀蜜蜂養殖農戶的角度出發,研究其生產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學者關于中國農戶生產行為的研究,一方面側重于從理論角度研究農戶生產行為的一般特征及影響因素[1-2],另一方面側重于從實證角度分析農戶的生產行為與生產意愿及影響因素,且主要集中在大宗糧食作物生產方面[3-5],也有學者研究了農戶從事非大宗糧食類產品的生產行為[6-8]。養蜂業因具有流動性、對氣候條件的高度依賴性、高風險性等特點,使得蜂農的生產行為與一般農戶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此外,由于缺乏養蜂生產的相關統計數據,關于蜂農生產行為方面的研究還較少。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蜂業經濟課題組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十多個省份建立了蜂農固定觀察點,每年連續跟蹤調查蜂農養蜂生產信息。本研究基于2011年與2012年蜂農固定觀察點的調研數據,分析蜜蜂養殖農戶的生產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旨在探索建立促進蜂農養蜂生產行為的激勵機制,實現養蜂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固定觀察點養蜂農戶基本特征

1.1 樣本分布區域

2011年蜂農固定觀察點分布在北京、甘肅、海南等11個省份,共623戶,2012年減少了海南省觀察點。為了研究蜂農養蜂生產的連續變化情況,本研究使用的數據刪除了海南省數據和其他省份填寫不合格的部分問卷,剩下共10個省份的563戶蜂農調研數據。樣本分布區域為北京51份、甘肅58份、河南47份、湖北70份、吉林53份、江西50份、山東61份、山西52份、四川60份、浙江61份。

1.2 樣本農戶基本特征

1.2.1 年齡分布 從年齡分布(表1)來看,蜂農的老齡化問題非常突出。蜂農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蜂農為主,占蜂農數量的83.61%;60歲以上的蜂農占了1/5,年齡最大的蜂農已經77歲;40歲以下的只占到16.37%,其中30歲及以下的年輕蜂農只有3.05%的比重。養蜂業發展后繼無人的問題非常嚴重。

2 農戶家庭養蜂生產情況

2.1 生產方式

農戶家庭養蜂有定地、定地+小轉地、小轉地、大轉地4種放蜂方式。從固定觀察點蜂農的養蜂情況來看,定地蜂農所占比例為38.59%,多數蜂農為了追求蜂蜜產量而采取了轉地放蜂的養殖方式,其中小轉地蜂農占10.77%,大轉地蜂農占32.8%,其余17.85%的蜂農采取了定地+小轉地的放蜂方式。并且養蜂規模較大的蜂農多采用大轉地的放蜂方式。由于轉地放蜂需要常年在野外風餐露宿,養蜂過程非常辛苦,且異地放蜂發生災害事故的幾率較高,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從事養蜂生產。

調研數據顯示,專業蜜蜂養殖農戶占總調查蜂農的3167%。其中甘肅省與四川省的專業蜂農比例稍高。多數蜂農主要從事種植業,只是在農閑之余才從事養蜂生產,還有部分蜂農兼業從事其他養殖業或者非農打工等活動。大部分蜂農兼業從事種植業這一現象比較符合我國當前農村的實際,因為蜂農本來的身份就是農民,家里有責任田,盡管部分蜂農1年中有7~8個月都在外地,但是他們不愿意放棄他們原本從事的種植業;另外,目前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種植業上直接花費的勞動并不多,蜂農忙不過來時可以委托親戚朋友照看一下莊稼;此外,養蜂的收入不穩定,堅持種地可以為蜂農提供基本生活所需。

2.2 飼養規模

農戶家庭養蜂的戶均養蜂規模為100群左右。定地蜂農的生產規模主要受蜜源的限制,養蜂規模一般較小,基本上都是幾十群??缡〈筠D地放蜂的蜂農飼養規模相對較大,由于蜂農轉場時需要租用大貨汽車,養蜂規模太小的話租用貨車不合算,養蜂規模太大則一般的貨車又裝不下,因此,大轉地蜂農的規模多在150~180群之間??偟膩碇v,與國外養蜂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戶家庭養蜂規?;潭绕毡檩^低,只有四川省例外,四川省蜂農飼養規模較大,戶均養殖規模為316群,最大的達到了800群。

2.3 生產投入

從被調查蜂農的生產投入構成(表4)來看,由于轉地養蜂需要轉場運輸蜂群,存在運輸成本,所以轉地養蜂戶的生產投入大于定地養蜂戶,平均每群蜂的年運輸費用為71.20元。無論是定地養蜂還是轉地養蜂,白糖投入都占到了總投入的絕大部分比重,分別為189.85元/群、165.78元/群,占總投入的89.56%、59.69%。轉地養蜂能夠在不同的時間及時趕上花期,因此白糖投入比定地養蜂要少。蜂農養蜂生產投資還集中在購買或更新蜂機具、雇工支出、蜂藥支出和蜂種支出等方面。另外,轉地養蜂的蜂場占地費也構成了生產投入的一個部分。從勞動力投入來看,被調查蜂農中使用雇傭工人的蜂農共137戶,占24.43%。且這些養蜂戶大多只是在勞動量較大的個別時間短期雇傭少量工人,一旦忙過這段時間,仍然是靠養蜂戶家庭經營,每戶一般是蜂農獨自一人、父子兩人或夫妻二人共同勞動,從事養蜂生產。

2.6 技術采用情況

從蜂農學習養蜂技術的來源分布看,有29.26%的蜂農是子承父業,受家庭影響踏入了養蜂業;32.96%的人是因為家庭貧困,跟著養蜂人當學徒,后來從事了養蜂業;另有3023%的人是對養蜂有興趣,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揣摩逐漸學會養蜂的??傊?,大多數蜂農都是靠家庭傳承或師傅傳授從事養蜂,且養蜂技術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技術,嚴重缺乏蜜蜂良種引進與繁育、蜂病防治、蜂產品質量監控等技術。根據被調研蜂農的描述,近2年蜂病的防治技術特別急需,蜂病一旦暴發會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群勢迅速下降,對養蜂生產影響極為不利。

2.7 機械化程度

自從20世紀初西方活框養蜂技術引入中國以來,養蜂生產所使用的蜂機具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僅僅根據生產需要在蜂箱中做了一些輔助性的改動,增加了一些必備的簡單器具(如取漿框、蜂王控制器)以外,生產設備改良方面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而在養蜂發達的美國,有專門的運蜂車、放置蜂箱的機械平臺、裝卸車、機械化的搖蜜機等,養蜂工具非常先進。2012年,我國經過蜂農、養蜂專家、生產企業等多方努力合作研制開發出的養蜂車投入市場,但養蜂車的購置成本多在10萬元以上,大多數蜂農不具備這樣的購買力,轉地放蜂的機械化程度仍然還是很低。落后的蜂機具是制約蜜蜂養殖規?;?、標準化、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8 組織化程度

蜂農加入合作社能夠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增強他們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談判能力,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養蜂收入。養蜂合作社的主要工作是把分散的蜂農有機地組織起來,在每年流蜜時間下鄉收購合作社會員的蜂產品,或者把收上來的蜂產品進一步加工進行銷售。合作社每年還請養蜂專家給蜂農進行1~2次的養蜂技術培訓,并對蜂農進行年終返利,建立蜂產品質量溯源體系。調研結果顯示,加入養蜂合作社的蜂農占總調研蜂農的比重為60.28%。北京、山東2地的組織化程度較高,蜂農加入合作社的比例分別為98.04%、95.08%,其余省份在50%左右,甘肅省蜂農加入合作社的比例最低,僅為25.86%。此外,有些合作社運作機制不健全,合作社社長只是扮演了蜂產品中間收購商的角色,蜂農的組織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2.9 農戶養蜂生產意愿

由于調查問卷中沒有直接設計養蜂意愿的問題,特做如下處理:將每戶蜂農2011年與2012年的養蜂規模進行對比,如果飼養蜂群數明顯增加或者不變,認為該蜂農愿意從事養蜂生產;如果飼養蜂群數明顯減少,則認為該蜂農不愿意從事養蜂生產。分析結果表明,愿意繼續養蜂的蜂農有271戶,還不到50%,不愿意繼續養蜂的蜂農有292戶,占5187%。根據調研過程中與部分蜂農的交談得知,很多年齡大的蜂農因為養蜂時間較長,與蜜蜂之間存在一種難以割舍的感情才使得他們繼續從事養蜂業,而很多年輕人因養蜂辛苦且比較收益較差而不愿意養蜂。

3 農戶養蜂生產意愿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3.1 影響因素及預計影響方向

由于蜂農之間的農戶特征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差別不大,因此,本研究與已有文獻不同,沒有將這些變量作為農戶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結合養蜂業的特性,將影響蜂農養蜂生產意愿的因素分為養蜂生產特征、養蜂收益、養蜂技術采用、產品市場環境等4大類,共10個影響因素。

3.1.1 生產特征變量 因不同的放蜂方式所對應的成本收益、付出勞動的艱辛程度不同,放蜂方式與蜂農的養蜂意愿高度相關。專業養蜂戶會比兼業養蜂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專業養蜂方式會對養蜂生產意愿預期起到正向作用。沒有遭遇過災害事故的蜂農收益相對穩定有保障,會對養蜂生產意愿預期起到正向作用。

3.1.2 養蜂收益變量 根據微觀經濟學的假定,蜂農都是理性經濟人,生產行為符合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養蜂收益變量會對養蜂意愿產生較大影響。養蜂生產的純收益是其中1個因素,但蜂農更關注的是養蜂生產的比較收益,因此,本研究選取蜂農家庭純收入與本村其他農戶家庭純收入水平的對比作為養蜂收益解釋變量,該變量為分類變量,共分5個等級,收入越高,則養蜂生產意愿預期越顯著。

3.1.3 技術采用情況變量 掌握熟練的養蜂技術對養蜂從業人員非常重要。技術采用情況體現在是否獲取新技術、是否采用良種、更新蜂機具、參加技術培訓等方面。采用優良高產抗病的蜂種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蜂產品產量;采用新的高效的蜂機具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蜂農參加技術培訓、獲取新技術有助于蜂農從事養蜂生產。因此,技術采用情況對養蜂生產意愿預期產生正向影響。

3.1.4 市場環境變量 產品最終的銷售情況對蜂農的養蜂生產意愿至關重要,良好的市場環境會促使蜂農從事養蜂業。加入合作社與較好的產品銷售狀況會對蜂農養蜂生產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3.2 變量及其定義

被解釋變量是蜂農從事養蜂生產的意愿,數據處理與前“2.9”節相同,其中y=1為愿意從事養蜂生產,y=0為不愿意。各解釋變量的定義如表7所示。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大力宣傳蜜蜂授粉對農作物生產、維持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會對養蜂業的關注與重視,出臺促進蜜蜂授粉的相關政策并制定有力的實施措施。(2)發揮政府積極引導作用,加快發展現代養蜂業。政府相關部門應從推廣蜜蜂授粉、規?;B蜂、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采用先進生產技術等方面對養蜂業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與引導,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小農生產模式,實現傳統養蜂生產向現代養蜂生產方式的轉變。(3)盡快出臺養蜂業扶持政策,構建我國養蜂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體系。從養蜂車購置補貼、實施養蜂生產保險、養蜂生產資料投入補貼、研發并推廣養蜂生產新技術、積極發展養蜂合作組織等方面入手,提高農戶養蜂生產的積極性,解決養蜂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韓 耀.中國農戶生產行為研究[J]. 經濟縱橫,1995(5):29-33.

[2]衛 新,胡 豹,徐 萍. 浙江省農戶生產經營行為特征與差異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5(10):51-58.

[3]史清華,卓建偉. 農戶家庭糧食經營行為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05(4):18-22,79.

[4]馬彥麗,楊 云.糧食直補政策對農戶種糧意愿、農民收入和生產投入的影響——一個基于河北案例的實證研究[J]. 農業技術經濟,2005,2(2):7-13.

[5]姚增福,鄭少鋒. 種糧大戶規模生產行為認知及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TPB理論和黑龍江省460戶微觀調查數據[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76-182.

[6]王文智,劉 軍,朱俊峰. 農戶安全蔬菜生產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7-12.

[7]溫 慧,霍學喜. 果農生產經營行為分析——基于陜西洛川的調查與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2010(1):239-242.

[8]李玉勤. 雜糧種植農戶生產行為分析——以山西谷子種植農戶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10(12):44-53.

[9]吳曉君. 2011年美國東部養蜂者授粉調查[J]. 中國蜂業2012,12(63):55-56.

猜你喜歡
養蜂業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鄂西武陵山區五峰縣及周邊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策略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促進發展養蜂業機械化的通知
對紹興市柯橋區養蜂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農戶如何稱取和配制小用量固體農藥
湖北荊門市養蜂業發展關鍵在于生態養蜂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