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出血微創穿刺術后血清GFAP的動態變化及其意義

2014-07-18 12:06曹新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20期
關鍵詞:穿刺術腦組織血腫

曹新生

腦出血微創穿刺術后血清GFAP的動態變化及其意義

曹新生

目的探究腦出血(ICH)微創穿刺術后患者血清中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的動態變化和意義。方法115例ICH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58例)和對照組(57例)。對照組予以非手術治療,研究組予以微創穿刺術治療, 分析兩組血清GFAP水平和該指標與病情的關系。結果第4、10天研究組血清GFAP水平(10.35±5.43)、(10.68±5.24)ng/ml均低于對照組(13.64±5.26)、(23.47±7.85)ng/ml (P<0.05);兩組第1、4、10天血清GFAP水平與當天NDS評分均呈正相關。結論微創穿刺術可降低ICH患者血清GFAP水平, 有利于患者精神功能的恢復。

腦出血;微創穿刺術;膠質纖維性蛋白

微創穿刺術是治療腦出血(ICH)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導致患者血清中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這一ICH標志物發生變化。本文針對已選定的58例ICH患者予以微創穿刺術,并對血清GFAP水平進行分析,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5例ICH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58例)和對照組(57例)。研究組男33例, 女25例, 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58.37±2.63)歲, 出血量35~78 ml,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DS)15~36分;對照組男35例, 女22歲, 年齡43~77歲, 平均年齡(60.15±2.58)歲, 出血量32~80 ml, NDS評分16~37分。兩組癥狀均符合ICH相關診斷標準。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量、NDS評分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脫水降顱壓、控制感染、調整血壓等常規治療。研究組術前行CT定位, 于血腫最大層面確定穿刺位置, 并行局部麻醉消毒。采用YL-I型一次性血腫穿刺針進針至血腫中心部位, 將針芯拔出后有陳舊血液流出, 之后連接引流管, 以5 ml注射器行無負壓狀態下抽吸, 并注入3萬U尿激酶, 將引流管夾畢3 h, 同時以生理鹽水沖洗引流管, 沖洗2次/d。術后根據引流出血量判斷是否拔針, 并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方法術后治療。兩組發病第1、4、10天采集5 ml肘靜脈血,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GFAP水平,試劑盒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血清GFAP水平比較, 研究組第1、4、10天的r值分別為0.63、0.66、0.61, 對照組則分別為0.62、0.67、0.63(P<0.05),兩組第1、4、10天血清GFAP水平與當天NDS評分均呈正相關。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血清GFAP比較, ng/ml)

表1兩組患者血清GFAP比較, n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第1天第4天第10天研究組588.47±5.28 10.35±5.43a10.68±5.24a對照組23.47±7.85 2.96<0.05 tP 578.73±5.14 0.41>0.05 13.64±5.26 3.29<0.05

3 討論

ICH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可導致患者腦組織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臨床認為血清GFAP是ICH的主要生物學標志, 可反映患者病情恢復情況[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15例ICH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非手術治療, 研究組予以微創穿刺術治療,分析治療后血清GFAP變化情況。樓建濤等[2]研究表明, 血清GFAP水平與ICH患者神經細胞受損程度、受損范圍密切相關, 患者腦損傷程度的加重和腦周圍組織破壞程度的提升可使血清GFAP的釋放量增加。本研究可得血清GFAP水平和血清GFAP與病情的關系兩項結果, 其中分析兩組血清GFAP水平可知, 發病第1天兩組GFAP水平無明顯差異, 發病第4、10天研究組血清GFA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這表明微創穿刺術可顯著降低ICH患者的血清GFAP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ICH使患者腦組織內的神經細胞嚴重受損或壞死, 造成血清GFAP水平異常升高, 而微創穿刺術通過清除患者腦組織內血腫, 緩解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 并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傷, 從而有效降低血清GFAP水平。同時, 分析血清GFAP與病情的關系可知, 兩組發病第1、4、10天血清GFAP水平與當天NDS評分均呈正相關, 這表明血清GFAP水平的降低可顯著改善ICH患者病情, 使患者神經功能得到恢復, 與劉明等[3]研究結果類似。因此血清GFAP可作為判斷ICH病情緩解情況的重要指標, 有利于后續治療的開展并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 微創穿刺術可降低ICH患者血清GFAP水平,有利于患者精神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韓冰妹.腦出血微創穿刺術后血清GFAP的動態變化及其意義.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8):107-108.

[2] 樓建濤, 樓步達, 孫軍, 等.腦出血患者血漿膠質纖維酸性蛋白濃度的變化.放射免疫學雜志, 2012, 25(1):86-88.

[3] 劉明, 高如生, 吳光輝, 等.急性輕、中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膠質纖維酸性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4, 19(4):206-208.

2014~08~15]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猜你喜歡
穿刺術腦組織血腫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血腫相關知識,你應了解嗎?
產前診斷羊膜腔穿刺術改期的原因分析
穿刺顱內血腫消除術在基層神經外科臨床應用
CT混雜征對腦出血血腫擴大的預測價值
芒果苷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腦組織炎癥損傷的保護作用
山楂葉總黃酮對大鼠缺血腦組織p38蛋白表達的影響
山楂葉總黃酮對2型糖尿病大鼠腦組織的保護作用
張震東前房穿刺聯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
阿托伐他汀聯合中藥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觀察
2,4-二氯苯氧乙酸對子代大鼠發育及腦組織的氧化損傷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