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格列汀與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炎癥因子的影響研究

2014-07-18 12:06楊紅石建麗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20期
關鍵詞:列酮維格吡格

楊紅 石建麗

維格列汀與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炎癥因子的影響研究

楊紅 石建麗

目的觀察維格列汀與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況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2例, 隨機分為維格列汀組(16例)和吡格列酮組(16例), 兩組均予以二甲雙胍1.0 g/d基礎治療, 維格列汀組予以維格列汀90 mg/d治療;吡格列酮組予以吡格列酮9 mg/d治療, 均治療12周。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控制情況、炎癥因子水平。結果與吡格列酮組比較, 維格列汀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炎癥因子如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下降更為顯著,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維格列汀在血糖控制、炎癥因子改善方面優于吡格列酮, 可能成為胰島素抵抗治療的新切入點。

維格列??;吡格列酮;2型糖尿??;炎癥因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成為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其中約95%的糖尿病患者為2型糖尿病, 目前其主要的治療工作是控制血糖。胰島素抵抗(IR)在臨床是糖尿病最主要的發病機制之一。研究顯示, 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有超過80%的為胰島素抵抗患者[1]。由人類或動物模型實驗表明, 胰島素抵抗作為一種慢性炎癥過程, 伴隨著多種炎癥因子的增高, 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補體C3和C反應蛋白(CRP)等[2,3]。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劑作為目前治療T2DM的新型藥物, 能特異性的抑制二肽基肽酶, 使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GLP-1)水平增高,促進機體分泌胰島素, 抑制釋放胰高血糖素, 延緩胃排空,改善胰島B細胞功能, 阻止凋亡[4], 并有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改善內皮細胞功能、降低血脂等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討維格列汀與吡格列酮在血糖的控制及機體炎癥因子方面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本院新確診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維格列汀組和吡格列酮組, 各16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均知情并簽署治療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二甲雙胍 1.0 g/d作為基礎治療, 維格列汀組予維格列汀90 mg/d, b.i.d.;吡格列酮組予以吡格列酮9 mg/d, q.d., 治療12周。觀察空腹血糖、體質量及生命體征, 3周后血壓仍高的患者退出試驗。

1.3檢測指標 本研究于患者服藥12周后對以下指標進行了檢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1.4統計學方法 結果采用SPSS17.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12周后比較, 維格列汀組血糖水平、炎癥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吡格列酮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表1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注:與吡格列酮組相比,aP<0.05

組別例數FBG(mmol/L)TNF-α(ng/L)HbA1c(%)CRP(mg/L)IL-6(ng/L)維格列汀組169.0±1.924.7±5.98.5±1.49.5±0.6 52.1±8.7a吡格列酮組167.2±1.818.4±7.37.3±0.86.2±0.236.5±4.9

3 討論

目前, 肥胖和超重是公認的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 胰島素類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臨床口服藥也常導致體重增加, 而西格列汀可以延長胃排空時間, 使人產生飽腹感, 能在增加胰島素釋放的同時, 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6]。通過本次試驗數據可以看到, 維格列汀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濃度方面明顯優于吡格列酮, 對于臨床控制血糖水平具有更好的應用價值。

有研究表明, 多種炎癥因子與胰島素抵抗(IR)的發生有關, 因炎癥因子的信號轉導使胰島素的信號轉導受阻, 引發IR。非特異性炎癥因子, 例如TNF-α、CRP、IL-6等導致胰島素敏感細胞(如肌肉細胞、肝細胞和脂肪細胞)內的胰島素受體底物IRS絲氨酸/蘇氨酸磷酸化, 抑制酪氨酸磷酸化, 降低了胰島素受體底物與胰島素受體結合能力, 減弱IRS活性, 阻斷PI3K的磷酸化過程, 使胰島素信號傳導受阻,導致IR[7]。本研究表明, 以二甲雙胍作為基礎治療, 維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均能很好的調節初診為2型糖尿病的血糖和血脂;其中維格列汀較吡格列酮能夠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及炎癥因子(TNF-α、CRP、內臟脂肪因子、IL-6、脂聯素)。

綜上所述, 以二甲雙胍作為基礎治療的維格列汀療法,能夠顯著降低血糖水平;較吡格列酮能更好改善炎癥因子水平, 改善胰島素抵抗, 控制或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開創了糖尿病的治療新方法。

[1] 賈偉平.胰島素抵抗在 2 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12, 8(3):233.

[2] Lee WY, Park JS, Noh SY, 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re related to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s defined by the ATPⅢ report.Int J Cardiol, 2013, 97(1):101.

[3] Dandona P, Aljada A, Bandyopadhyay A.Inflammation:the link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o-besity and diabetes.Trends Immunol, 2012, 25(1):4.

[4] Amori RE, Lau J, Pittas AG.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cre-t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A, 2013, 298(2):194.

[5] Akarte AS, Srinivasan BP, Gandhi S, et al.Chronic DPP-Ⅳinhibition with PKF-275-055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 improves gene expressions responsible for insulin secretion in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s.Eur J Pharm Sci, 2012, 47(2):456.

[6] 王波.降血糖新藥——艾塞鈉肽注射液和西格列汀片.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12, 7(3):194-195.

[7] Hotamisligil GS.Inflammatory pathways and insulin action.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Suppl 3):53.

2014-07-18]

315323 慈溪市勝山鎮衛生院藥劑科(楊紅);余姚市人民醫院藥劑科(石建麗)

猜你喜歡
列酮維格吡格
PPAR-γ對人胰腺癌BxPc-3細胞增殖的影響
吡格列酮保護糖尿病大鼠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研究
尋找戴明王子
吡格列酮對人胰腺癌細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
羅格列酮保護氧糖剝奪復氧PC12細胞通過減少HMGB1釋放和上調DUSP8
吡格列酮對大鼠腦出血后炎癥因子的影響
吡格列酮通過pCREB蛋白對大鼠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保護機制的研究
給他人一個解釋的機會
輝煌的沉默者
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