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啦啦操運動與中華武術文化的融合

2014-07-19 06:59林旖雯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20期
關鍵詞:手型武術中華

張 欣,林旖雯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論啦啦操運動與中華武術文化的融合

張 欣,林旖雯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本文通過啦啦操發展的近況以及啦啦操的表演方式,研究啦啦操與中華武術文化之間的交集與聯系,并探討了在啦啦操運動中融合中華武術文化精神,以弘揚中華武術文化,推動啦啦操運動的開展,促進啦啦操運動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從而為啦啦操的普及推廣和更好地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啦啦操;中華武術文化;融合;美學

1 前言

啦啦操運動自引進到我國后得到了很好的開展,由于它能渲染出一種積極向上、有活力、有自信力的團隊精神,所以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青睞.但由于這項運動是從西方國家引進我國,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啦啦操運動只是在不斷地“模仿”,雖是引進而來但卻缺少了我國的代表性元素,然而“中國武術”猶如一顆明珠,雖經幾千年風雨卻越發熠熠生輝,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項文化遺產,我相信找到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并進行更好的融合,將對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發展的啦啦操運動的推廣普及產生積極的影響.

2 從美學角度看啦啦操運動與中華武術文化的同性

“美,是人類心靈的光環;美,是人類生活的色彩”.武術的審美功能就是在遵循武術和美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對武術審美的直觀感受和運動過程中對武術動作美的激發和創造.它具體體現在悅目、悅心、悅志三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方面,它們在遞進中發揮著各自的功能.正如啦啦操這項運動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能渲染出一種積極向上、有活力、有自信力的團隊精神,兩者之間都需要悅目、悅心、悅志三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系著的方面,然而最具東方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武術”對于西方國家來說更好的詮釋了東方國家的異國風情,有著更神秘的色彩,兩者的相互融合更能有力的推進我國啦啦操運動的普及發展.

2.1 悅目

悅目是在參加啦啦操活動中獲得的感覺上直接的審美愉快.它是啦啦操第一層面上的審美功能,它直接給人們以視覺的審美感受.自古代,人們便知道以武為娛.據《史記·項羽本紀》中所記,鴻門宴中有頂莊舞劍助興的記載.這些說明武術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直接觀感的美的享受,然而這正和啦啦操運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2.2 悅心

啦啦操更深層面上的審美功能就是悅心.它使人們的情感和欲望,在了解、想象和感悟中得到改變、提煉和升華,使情感心意和審美意識得到培育,這些都與中華武術文化的精神不謀而合.

2.3 悅志

悅志是武術審美功能的最高層次,它是在道德基礎上達到某種人生的感性世界,是對人的毅力、志氣的陶治與培育.武術的要旨不在“逞兇斗狠”,而在于“好仁惡殺”.這也正如啦啦操運動所渲染出的一種積極向上、有活力、有自信力的“自強不息”精神.

3 中華武術文化與啦啦操運動相融合因素分析

筆者通過對啦啦操、武術共四個典型節目錄像分析,羅列出各項目的主要組成內容及編排特點,見表1:

表1 啦啦操、武術組合節目主要組成內容及編排分類表

3.1 音樂風格的應用融合

在啦啦操成套動作中音樂是絕對不能少的因素之一,然而貫穿整個節目所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其中所要體現的主題.就像一首好聽的歌曲,曲是靈魂,詞是伴侶.同樣的在整個節目中“曲”無疑是它的靈魂而隊員們則是啦啦操這項運動中“靈魂的舞者.”

為更能體現我國音樂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是一個很好的元素.啦啦操運動起源于美國,成套音樂中基本上都會加入很多的音效在里面,音樂風格偏于歐美.為更好體現我國華夏之音的美妙,在聽覺上要體現沖擊力和辨識度.首先,在技巧啦啦操成套音樂中可加入民族樂器中的“中國鼓”,在我國古代鼓聲就具有著激情、勇敢、振奮及鼓舞的無形力量,正好配合技巧啦啦操這項激情、團結又振奮人心的運動項目使其更好的體現了“中華武術”作為物化的世間留戀和浩然正氣也正如我國“自強不息”這一精神上的主題.其次,舞蹈啦啦操是運用多種舞蹈元素的動作組合來表現不同的舞蹈風格與特點的一個項目,因此它能更好的表現出自身成套音樂里融合琴、簫、鼓、琵琶、古箏等民族樂器后所要表達的主題內容,可運用隊形、舞蹈一一呈現出琴的柔美、簫的空曠幽遠和古箏的華麗.

3.2 動作元素的借鑒融合(節奏、手型、發力方式等武術動作特征的使用)

在動作元素上借鑒了武術運動中的兩個項目長拳和陳氏太極拳,這兩個項目一個行云流水,一個剛柔并濟,和啦啦操運動中的舞蹈啦啦操、技巧啦啦操這兩個項目的運動特征相似.

3.2.1 節奏

在套路中長拳的整套拳法給人一種節奏鮮明、氣勢磅礴的感覺,它的節奏以“動、靜、起、落、站、立、轉、折、輕、重、快、緩”等反應長拳運動的節奏感,并運用自然景物和動物的生動形象加以比喻.如長拳中的“轉如輪、折如弓”,引申到舞蹈和技巧啦啦操中的轉體,即指在“旋轉”動作中,要像車輪那樣繞著軸心轉動,要善于創造和掌握運動的軸心,使身體的旋轉達到“圓”的要求.“折”的動作,在難度技巧動作上體現為扭身、擰腰等轉折動作.它要像弓那樣越折越有力,具有一股反彈勁.譬如,技巧啦啦操中的拋接分腿跳,空中“尖子”隊員胸部與腿部柔軟內收要做到“意不中斷”才會給人快慢、動靜、張弛等節奏分明的視覺效果.

3.2.2 手型

在武術項目里所有的手型都是拳、掌、勾;因此在啦啦操動作元素里融入武術中的手型元素就能提高辨識度,從而更強烈的反映整體主題.譬如:在舞蹈啦啦操中手握拳是常見手型,但武術里的拳與啦啦操里的拳不同,武術的拳五指卷緊,拇指壓于食指、中指第二指節上,要點:拳握緊、拳面平、直腕,啦啦操的拳與其大致相同但注重拳眼向前;掌:四指伸直并攏,拇指彎曲緊扣于虎口處,要點:掌心開展、豎指;勾:五指撮攏成勾,要點:屈腕.如舞蹈動作融入“沖拳”、“虛步勾掌”等武術手型后,使其更具劇情化并突出主題特色.

3.2.3 發力方式

舞蹈和技巧啦啦操要融入太極拳的發勁、意、氣、力,太極拳的勁是整體勁,由全身各部位協調運動產生,從生理上分析發勁過程如下:要想產生整體勁,決不能只利用身體某一局部肌肉發力,整體勁來源于地面對整個人體的反作用力.以右掩手肱拳為例,腰向左轉,往上貫穿背、肩、臂,右拳隨著腰的旋轉向右前發出,往下貫穿胯、腿、足等關節,這樣,肌肉的配合運動導致足部對地面有一個作用力,于是,與作用力形影不離的地面對人的反作用力由腳向上,通過腿、胯、腰、背、臂,發于右拳.要注意避免產生拋力,也就是地面的反作用力沒有傳遞出去,力的沖量最終作用在自己身上,實際上作用和反作用是同時的,這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如同技巧啦啦操的托舉及拋接等技巧難度動作,拋接難度中“底座”將“尖子”拋向空中,力就需要由腳踝、小腿、大腿、臀、腰腹、肩到臂最后到腕;由上貫穿發力使其更節省力量.從意、氣、力的角度講,在訓練時要求放棄雜念,呼吸自然,氣要沉,凝神斂氣,不能散漫.同時又要做到神態鎮定,防止動作僵硬變形.技巧啦啦操的表演也是意、氣、力三者的結合.通過意識指揮,使身體協調氣血通暢,在發勁時,就能運用自如.

3.3 成套編排的創新融合

在技巧啦啦操成套節目中體現最多的是“姿勢造型,更是人體結構造型”,姿勢美實際上就是造型美,技巧啦啦操的造型藝術之美也可分為“定勢美”和“飛動美”.因此啦啦操和武術兩者之間有著很多的形同之處.可以將中國武術“陳氏太極”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融入到啦啦操的編排、舞蹈、難度動作之中,譬如技巧啦啦操中的托舉動作,拋接動作,連接過渡等都需要運用太極中的剛柔并濟而達到動作的連貫性流暢性,動靜造型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不可分割的.

4 結論

從美學角度看啦啦操運動和武術運動都有悅目、悅心、悅志的共性,有共同的項目特質,具備一定的可融合性.啦啦操運動與武術項目在音樂的使用,動作元素的借鑒以及成套編排方面都具有借鑒性,可以合理使用、大膽創新,將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精髓充分應用到啦啦操運動中.

〔1〕何溪.舞蹈啦啦操運動的美學特征[J].齊魯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學報,2012(1).

〔2〕陳氏太極拳(明洪武年間陳卜創設的太極拳).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編著圖書.2009.

〔3〕徐寶豐.啦啦操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J].鹽城工學院,2009,5(3).

〔4〕吳正好.淺談中華武術的審美功能及美學特征[J].新西部,2011(18).

〔5〕長拳運動.百度文科,2011-03-13.

〔6〕鐘海明,啦啦操運動與名族文化的融合研究[J].大眾體育,2012(9).

〔7〕徐中秋,等.啦啦隊運動的歷史沿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01).

G837;G852

A

1673-260X(2014)10-0156-03

猜你喜歡
手型武術中華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白石塔
一個電話耳邊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二胡演奏中左手固定手型的三個階段
武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