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經濟帶:開啟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4-07-24 00:34張孝德
西部大開發 2014年5期
關鍵詞:手工業經濟帶工業

●文/張孝德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或者說這個板塊在地理上的再發現,是人類文明形態大轉型中的標志性事件。

古老的古絲綢之路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發現中國傳統農業文明

15世紀以前,東方文明鼎盛的時期,是大陸文明興盛的時代。在黃河流域,印度、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及包括地中海區域形成的是亞歐板塊的大陸文明,這個文明基本上承載了人類上萬年以來農耕文明主導的時代,它給人類文明留下了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中國經由古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最重要的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的農業產品中的糧食,而是中國的手工業、手工藝產品。中國古代并不僅僅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是一個手工業經濟和手工藝品高度發達的世界大國。長期以來我們對古代中國經濟的認識,往往局限在農業經濟上,其實古代中國經濟強大還表現在中國發達的手工業和手工藝產業的發展上。在古絲綢之路,中國與世界交換的并不是糧食,而是中國的絲綢、瓷器、玉器等手工業產品,世界是通過這些產品認識了中國。換句話說,中國古代財富的創造主體并不是純粹的農業,而是龐大、復雜的手工業體系,這是一種對外具有高度開放性的國際化產業。

絲綢之路將是生態文明復興的經濟帶、文明帶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演進最大的新變化之一是,從大陸空間主導文明向海洋空間主導文明轉變。從地中海城市的復興,到斯堪德維亞半島航海探險的興起,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標志,人類的文明開始逐步實現了這一轉變。

近代崛起的海洋文明,或者說工業文明為人類帶來了技術的大發展、物質的大繁榮,但工業文明推進過程給人類文明帶來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西方工業文明以其技術創造的巨大的物質力量和弱肉強食利己主義的殖民文化,使工業文明走向世界的過程,成為一個對古代傳統文化的解構和摧殘過程,成為一個導致能源和環境不斷惡化的過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絲綢之路經濟帶”再度開啟與復興,這不僅僅是亞歐大陸經濟帶的復興,更是沉睡了幾百年,沉靜下來幾百年的古代文化與歷史的蘇醒。從人類文明歷史的演進來看,絲綢之路的復興,標志著人類文明的太陽開始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大陸文明春天的再開始。同時,絲綢之路的興起,也標志工業文明歷史帷幕在漸漸落下,海洋空間文明時代將告一段落。大陸文明時代的悄然崛起,將會把人類帶入到什么樣的文明時代呢?當然不是再次回到古老的農業文明時代,而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態文明新時代是在古老農業文明土地上成長的新文明。在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中,不僅有中國的復興,也有俄羅斯、中東和東歐的復興??梢哉f,“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崛起,將是全球多元文明和文化的復興。

曾經在亞歐大陸文明空間中成長的農耕文化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求同存異、利他文化主導的文明。攜帶著這樣的文化的古代絲綢之路,成為一條人類文明和平發展、求同存異的協調發展之路。而近代以來,工業文明在西方的興起,是以一種“以小博大”的方式發展起來的,是一種以局部撬動世界,追求“局部最優”卻以整體為代價的文明。這樣一種基于利己主義的高成本文明正日益難以為繼。未來,我們需要的將是另一種文明模式,這就是人類正在探索的低成本的生態文明。

未來生態文明將是一種具有大地般包容性的多樣化共生、共享的文明。工業文明時代是一個贏者通吃、強勢的西方文明獨霸世界的文明,是按照強勢者標準劃分先進與落后的等級化文明。未來的生態文明時代,將不存在哪種文明,或是文化更先進的問題,就像大自然中,草有草存在的理由,樹有樹存在的理由,雜木有雜木存在的理由一樣,它們不分貴賤。它們各自因地而生,各有各的優勢。相類似的,在未來生態文明時代將是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中東文明、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和諧共存。這將是一個多元化文明與文化共存的時代。而橫貫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能夠承載這種多元化的文明。

中國搞生態文明和生態經濟建設,就是要建設一種以最低的能耗,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滿足人類需求的經濟,而支持這種經濟發展的將是三大資源:有形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等)、傳承歷史的文化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資源。在這三種資源支撐下的生態經濟中,中國幾千年來的手工業經濟將會走向復興??梢哉f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興起,將會帶動分布于這條文明帶上的手工業和手工藝產業的復興。因為這條大陸文明帶具有海洋文明沒有的支撐未來生態經濟發展的新文化資源?!敖z綢之路經濟帶”的復興將會給人類帶來另外一種新興產業,手工業產業、生態產品,文化交流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內容,這里將成為一條由生態文明主導的新經濟帶。

走出純經濟主義認識“絲綢之路經濟帶”

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認識與規劃,首先要走出純經濟主義,不能以工業主義的思維來認識。絲綢之路經濟帶、文明帶,在它沉睡了幾百年之后要復興,要激活,不是傳統工業經濟的復活,而是文化資源的激活。這種文化資源才是未來這條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其次,不要以工業文明時代的城市化方式來設計絲綢之路的發展?!敖z綢之路經濟帶”上的許多地方,雖然負載著厚重歷史文化之源,卻又是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帶,無法承載現代工業化那種高能耗、高消費的發展方式和城市建設方式。這條經濟帶要求我們必須找到一種不屬于工業文明,而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最低能耗,對環境最低干擾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居住方式、新文明方式、新商業模式。只有這樣,這條經濟帶才能真正復興,成為具有可持續生命力的復興。如果把海洋文明、工業經濟那種擴張式的、侵略式的、掠奪式的文明方式移植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上,極有可能會加劇人類文明與環境的危機。

猜你喜歡
手工業經濟帶工業
論河南傳統陶瓷手工業的當代發展
技能的改進與資源的獲取——以土族《格薩爾》中的傳統手工業為例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20世紀50年代中共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對象認識演進探析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反思“工匠精神”的流行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養
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聯合宣言簽署
工業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